中国交通建设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33.63 KB
- 文档页数:7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愈加突出。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今天,我们将探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现状1. 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从19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期的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
截至2019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经超过6000公里,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最长的国家。
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总长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线路将达到7000公里左右。
2. 技术水平提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仅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目前,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轨道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维修等方面。
同时,中国还在城市轨道交通轨道车辆制造、信号与控制系统、智能化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积累和探索,使得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 实现自主创新随着技术的提高,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了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以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技术。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自主创新不仅提升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制造水平,也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1.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扩大,城市交通的综合性和连贯性将愈发重要。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便利性,使人们出行更为方便快捷。
2.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智能化建设智能化技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积极推进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建设将轨道交通的设备、票务和信息化等方面结合在一起,通过运营数据分析、设备自动化维护和信号控制优化等技术来提高运营效率、运行安全和服务质量。
3.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统筹和长远性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因此实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当与城市规划相联系,综合考虑城市交通的需求、蓝图和长远发展等方面。
中国的交通运输发展与网络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和网络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未来以及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运输发展的背景中国交通运输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设施缺乏、交通堵塞等问题普遍存在。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将交通运输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二、交通运输发展的现状目前,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
同时,中国海、陆、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逐渐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格局,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三、交通运输发展的未来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物资流通的需求。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的软环境,推动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效能提升,加强交通安全和环保措施,实现绿色、智能和可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
四、网络建设的重要性网络建设对于交通运输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互联网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使得出行、信息查询、票务购买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智能化与便利化。
五、网络建设的目标中国网络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全方位、高效能、安全稳定的网络体系,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将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和传输能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促进网络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推动智慧交通系统建设。
六、中国交通运输与网络建设的挑战中国交通运输与网络建设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其中包括交通拥堵、安全保障、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
中国政府将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加大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和科技水平,应对挑战并推动交通运输与网络建设的协同发展。
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同时,城市地铁、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兴起也提升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1. 铁路网络的发展中国铁路建设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铁路总里程已达到13.3万公里,其中包括高铁、普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高铁的发展更是成为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成就之一,连接了中国各个城市,并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
2. 公路网络的拓展中国公路网络规模庞大,路网密度高。
公路建设覆盖了城乡各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3. 航空运输的发展中国的航空运输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航空市场的开放和机场建设的加强使得国内外航班的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目前拥有众多国际机场,形成了覆盖全国和连接世界各地的航线网络。
4. 水路交通的建设中国作为一个沿海国家,水路交通一直是重要的运输方式。
港口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得到了长足的提高,中国港口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同时,内河运输也在不断发展,促进了内陆地区的经济繁荣。
二、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加快物流速度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高了物流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利于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
物流的高效运转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2. 推动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减小。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助推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交通建设始于古代,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交通体系之一。
古代交通中国的古代交通主要以陆路交通为主,其中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和担架。
随着农业的发展,牛车和马车逐渐出现。
而运河的出现,则为水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中国的运河始于春秋时期,随着历代的治理和拓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运河网之一。
唐代时期,运河的通航已经较为完善,成为了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
现代交通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迅速发展,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0世纪初期,中国铁路的修建工作开始启动,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铁路建设曾经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铁路网不断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铁路体系之一。
公路建设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公路。
从最初的砂石路到现在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
如今,中国的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超过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也达到了世界上最长的水平。
航空交通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领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
如今,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航空工业之一。
中国的航空公司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目前,中国的航空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各地。
水运交通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河流众多,水运交通一直是中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初的木筏、竹排到现在的现代化船舶,中国的水运交通不断发展。
如今,中国的内河航运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水运体系之一。
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路程,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交通体系之一。
随着未来的发展,中国的交通建设还将继续加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撑。
建国周年见证中国的交通发展中国交通事务的发展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运输能力以及促进交通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本文将通过介绍中国的公路建设、铁路发展和航空事业来见证中国交通行业的进步。
一、公路建设中国的公路建设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随着国土面积广阔和人口众多,中国的公路网逐渐扩大,连接了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公路总里程有了巨大的增长,从建国初期的仅有几千公里,到目前已经超过了500万公里。
公路交通的完善不仅缩短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铁路发展中国铁路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49年中国铁路建设工作的开始,铁路网的规模迅速扩大。
中国的铁路线路现在已经超过13万公里,其中包括了高铁线路。
中国的高速铁路系统是世界上最长、最快的。
高速铁路的开通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也让人们更加方便地游览各地。
三、航空事业中国的航空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航空公司飞行网络覆盖了世界各地的主要城市,航线数量也大幅增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航空客运量急剧增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是这一趋势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中国还加大了对航空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不断提高飞机的安全性能和燃油效率。
总结:通过建国周年对中国交通事业的见证,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在交通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
公路、铁路和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然而,交通事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交通堵塞、安全问题等。
因此,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善,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交通事业的现代化进程。
国内交通公路发展现状
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现状
中国交通公路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呈现出以下的发展现状:
一、交通公路网络不断完善。
中国交通公路的建设和改善不仅涵盖了城市道路和乡村公路,还包括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
根据国家规划,中国已建成全长超过500万公里的交通公路,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一,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交通公路建设中引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比如高速公路建设采用了先进的路基、桥梁和路面技术,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智能交通系统,引入了电子收费、智能安全监控和智能导航等技术,不断提升了公路交通管理水平。
三、交通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运输能力。
随着交通公路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完善,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更加便捷和灵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交通安全形势持续改善。
中国交通公路部门加大了交通安全管理和宣传教育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了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同时,交通设施和交通标识得到了有效
的改善和维护,大大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车辆和行人的出行安全。
综上所述,中国交通公路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网络完善、技术提升、运输能力提升和交通安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未来,随着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交通公路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势头。
中国的运输与交通发展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令人瞩目的运输与交通发展,这对中国的经济和国家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全面探讨中国运输与交通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前景,并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 运输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1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中国运输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迅速,大大改善了道路运输效率。
截至2020年底,中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长的高速公路网络。
高速公路的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人口流动。
1.2 铁路网中国的铁路建设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而且极大地提升了交通运输的速度和舒适度。
另外,中国还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铁路网,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
1.3 港口和航运中国拥有众多世界级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和深圳港等。
这些港口不仅有效地支持着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而且为中国内陆地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交通运输选择。
此外,中国的航运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航线网络覆盖全球各大洲,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
2. 运输与交通现状与挑战2.1 运输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随着运输需求的增长,中国面临着运输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汽车尾气排放和船舶燃油污染对空气和水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尾气排放、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等,以应对这些挑战。
2.2 交通拥堵与安全问题在一些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凸显。
人口流动导致大量汽车涌入城市道路,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外,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交通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3. 运输与交通发展的影响3.1 经济发展推动中国的运输与交通发展直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的建设为物流供应链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提供便利。
同时,运输与交通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
交通建设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交通建设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交通建设行业涵盖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个领域,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对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预测和展望。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建设将成为重点。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建设将成为重点。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城市将会更加注重公共交通的建设,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以便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交通选择。
此外,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将更加智能化,例如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信号灯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铁路交通将继续发展并提升。
铁路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铁路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未来将继续加大铁路建设的力度。
一方面,高速铁路网将进一步完善,以提供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交通选择。
另一方面,中国还将加大对于中低速铁路的建设和改造,以服务于更多的地区和人民。
此外,随着高铁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可以预见未来高铁速度将继续提升,为人们带来更加快速的出行体验。
第三,航空交通将继续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旅游需求的提升,航空交通将继续受到青睐。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航空运输将更加便宜和普及化,航班数量和航线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此外,航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将带来更加高效、安全的飞行体验。
例如,超音速飞行和太空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将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航空出行体验。
最后,水运交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水运交通在国内外贸易和物流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水运交通将继续发展,包括河流、港口和海运等方面。
随着水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港口设施的完善,我们可以预见水运交通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提供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支持。
中国的交通建设与交通运输体系近年来,中国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本文将从交通建设的背景、发展情况、影响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建设的背景作为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交通需求。
交通建设的背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往来日趋频繁。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建设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其次,交通建设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东西部、城乡之间、沿海与内陆地区的交通不平衡问题长期存在。
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使得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造成了地区经济的落后。
因此,加强交通建设,改善交通状况,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交通建设的发展情况中国交通建设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进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速公路建设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速度都居世界前列。
截至目前,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连通了全国的主要城市。
高速公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人民出行和货物流通,加快了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
2. 铁路网建设中国铁路网也在不断扩张和优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铁路总里程增长了近5倍。
高速铁路的建设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技术之一。
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 港口和航空网络建设中国的港口和航空网络也在持续发展中。
目前,中国有7个世界级货物港口,包括上海、深圳等。
这些港口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而且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
此外,中国的航空网络也在不断扩大,航班线路趋向全球化,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旅游和商务需求。
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与问题学院:文法学院班级:法学112学号:112257姓名:孙贺亮摘要:交通建设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交通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海、陆、空以及管道运输等发展迅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使中国的国防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但是,交通建设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关键词:交通建设、发展、问题一、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建设的发展建国60多年来,交通运输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观。
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打开历史的档案,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时交通的窘迫:铁路能够通车的里程只有1万多公里;全国仅有3万公里公路。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
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
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
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
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区都在地区内修建中短程高速公路,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60多年前,“开门就是山,抬头就是坡,迈步就是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60多年后,水、陆、空构建的立体交通枢纽网络,让我们“条条道路通罗马”。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挖下第一锨土。
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邓小平在成渝铁路开工典礼上致词:"我们进军西南就下决心要把西南建设好,并从建设人民交通事业开始做起。
"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在各地全面铺开。
到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6万公里,比解放初期增长了两倍多;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9万公里,搭起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行业的骨架,实现了从"无路"到"有路"的跨越。
改革开放后,为了大国腾飞的梦想,奋进的号角再度吹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在20世纪80年代初响彻大江南北。
中国交通开始实现从"有路可走"走向"走得顺畅"的再次跨越。
月底,由中铁十七局承建的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正在紧张架梁。
京沪高铁这条世界上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从北京到上海只要4个小时。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实现惊人跨越。
从三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铁路建设显著改变着百姓生活。
截至2008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02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万公里增长了45倍。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副局长成平介绍,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是建国初期的46倍。
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60302公里,一级公路有54216公里。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07万公里,有路面里程只有3万公里。
中国2008年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人数达到1.92亿人次。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乘坐飞机出门的人全国只有1万人次。
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中国民航只有7条国内航线,通航国内8个城市。
中国民航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是157万吨公里、1万人次和767吨。
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全国99.24%的乡镇和92.86%的建制村通了公路;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民航拥有1254架飞机,经营着1532条定期航班航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亿吨大港达到16个。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骄子,是速度和效率的代表,也成为衡量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1988年10月31日,中国修筑了第一条高速公路、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此后,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以世界罕见的速度向前发展。
1998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258公里,居世界第八;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居世界第二。
到目前,中国高速公路突破6万公里。
如今,翻开中国公路交通地图,横贯全国东西南北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如条巨龙,舞动在中国大地上。
迅猛发展的高速公路,是中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缩影,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快速走向现代化,走向民族复兴的标志性丰碑。
路可兴国,海陆空条条大道的通畅,可以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促进社会的开放文明。
新干线是现代日本高度发达的一个象征。
1978年10月,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时速达210公里的新干线时感慨地说:就是感觉到快,我们需要跑!如今,一代伟人的期盼终于成了现实。
2008年8月1日,京津高速铁路正式通车,其世界第一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邓小平当年在日本乘坐的新干线。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整个国民经济。
中国交通发展的速度,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速度。
沈大高速公路自1988年通车以来,沿线崛起20个大型集贸市场,建立各类开发区85个,引来201家三资企业落户,沿线五市利用外资10年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8.5%。
1996年9月1日通车、全长2398公里的京九铁路,将北京和香港九龙连接,是中国铁路史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的工程项目,辐射人口约2亿人。
这条铁路通车以前,每年沿线都有大量农民的山货、土特产烂在地里。
路通后,山货出去了,农民富裕了,京九铁路成为中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
"我国这些年陆续建成的四通八达、快速流动的运输网已发挥出巨大效益。
它促进了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力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前进的步伐。
"交通运输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说。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17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随着京沪、京沈、京石太、沪宁合、沪杭甬等一批长距离、跨省区的高速公路相继贯通,我国主要公路运输通道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也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天路”——青藏铁路谈到中国交通建设的成就,我想青藏铁路的修筑成功,让国人自豪,让世界为中国喝彩,因为青藏铁路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风火山隧道,海拔5010米、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全场1686米、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火车站,海拔5068米、世界最长“代路”桥清水河特大桥,全场11.7公里,等等。
同时,青藏铁路的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不但方便人们的出行,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而且,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也十分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在环境保护和对动物的保护方面,投入了很多。
在看到这么多世界之最、这么多耀眼的数字时,我们是否会想到修建青藏铁路的艰辛?通过学习“交通建设与发展导论”这门课,我们了解到,在修建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段的过程中,就有3000多人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是修路大军用血和汗换来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以此为例,我们也应该想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中国的交通建设牺牲的英雄们不计其数。
拿我的家乡为例,在修筑一条省级公路的过程中,仅在我们村子附近,就有多名工人失去生命,多是在修路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所以,当我们在享受交通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要铭记修路工人的艰辛付出。
三、中国交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中国交通的不断发展,加之人口的不断增多,私家车越来越多,尽管现在的路越来越多,越来越宽,但是交通却越来越拥挤,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交通拥挤成为困扰政府和人们的城市病。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大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同时,我认为现在很多地方对私家车限日出行、限时出行等做法也有必要。
还有,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大量尾气排放,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且,近些年来,中国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因此失去生命,一方面在于现在的车辆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在于人们不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因此,我国出台了新交通法,对酒驾、闯红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处理。
希望通过严格执法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国民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人们在内心深处认同,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这样效果应该会比硬性执法效果更持久。
同时,2012年7月北京的洪涝,也给中国的公路交通敲响了警钟。
公路排水问题受到重视,如何更好地解决道路排水问题,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让很多城市头疼的问题。
这就要求在修筑道路的过程中,充分分析地理位置、道路走向、道路坡度、排水能力等等,然而,现实是很多城市在修路过程中,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才能把路修得更多更宽、更长、更漂亮,一旦问题出现了,才知道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在中国,豆腐渣工程在交通建设中并不少见,网上曾报道,某大桥在投入使用后不久便出现多处裂痕,然而当地政府非但没及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反而出面辟谣,更可气的是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补救,反而用胶水把裂缝粘上,试问什么样的胶水能有如此效果?竟然采取这样低级的做法,还想瞒天过海。
这只是冰山一角,近期落马的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铁道部原总工程师张曙光等,在铁路建设过程中,贪污受贿严重,所以,如何杜绝减少豆腐渣工程,也是交通建设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看,尽管建通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取得的成绩也是值得我们肯定的,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交通建设在问题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取得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