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下册(人教版)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9.79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1第6课北宋的政治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2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一、中国古代文明起源1.夏、商、周三代的产生和更替。
2.先秦时期的国家,如:西周、春秋、战国。
二、秦汉时期的统一和繁荣1.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2.秦朝的法制:实行郡县制、律令制,推行统一的货币和文字。
3.秦朝的修建:修筑长城和修建陵墓。
4.西汉时期: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继承秦朝制度,并进行。
5.功绩人物:黄帝、赢政、刘邦、武帝。
三、中国古代的民族大融合与文化传播1.汉朝的统一与疆域拓展:南方岭南地区的纳入统一中国的疆域。
2.丝绸之路的开启:秦汉时期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3.佛教的传入:汉代末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文化建设:学术成就的日渐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文化名著。
四、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成就1.儒家思想:儒家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伦理。
2.道家思想:道家学说主张顺应自然、从容不迫。
3.法家思想:法家学说提倡法治,追求政治权力的强势。
4.科技成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的发明和应用。
五、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动态1.封建制度:秦汉时期的封建制度,皇帝赐给宗室、王侯、卿大夫封地,实行宗法制度。
2.农民起义:农民阶级的起义如黄巾起义、七国之乱等,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灭亡。
3.经济发展:铁器的应用、农田水利的发展等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社会结构:秦汉时期社会划分为士人、农户、工商人、奴隶等阶层。
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动态1.三国鼎立:东汉末年乱象和三国分立的原因,分别是曹魏、蜀汉、东吴。
2.南北朝:北朝为汉族统治,南朝为胡族统治,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动荡。
3.隋朝统一:刘秀建立隋朝,统一北方,是为隋文帝。
4.唐朝: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盛世之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南北重归统一的时间:589年2、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3、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2、开凿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2、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治国措施: 1、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 2、崇尚节省;3、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3、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的统治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那么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开展农业消费、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开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拓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1、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耕种工具: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2、手工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开元盛世的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2、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1、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意义?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②亲密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2、唐朝周边的少数民族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1、对外友好往来主要的对外友好往来城市:长安、洛阳、广州、扬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七年下历史复资料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隋朝建立于581年,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都城为长安。
589年实现统一。
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有三个: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使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缩小了民族界限,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而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包括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和注重吏治。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在灭陈前,江南人民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三、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
开凿的目的有三个:游玩江都、加强南北交通和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相传隋文帝为了看琼花修建大运河。
大运河的意义在于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唐朝建立于618年,开国皇帝是唐高祖李渊,都城为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朝贞观之治的特点包括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崇尚节俭,合并州县,任用贤才,善于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包括任用贤才(如房谋杜断、魏征)、重视吏治、崇尚节俭。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
农业方面,农耕技术得到了发展,茶叶生产也得到了发展,曲辕犁、筒车等农业工具也得到了改进。
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 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的建立:581 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 隋朝的统一:589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时间:605 年开始。
-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 科举制的创立:- 创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 意义: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 隋朝的灭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朝的建立: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治国思想: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如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 政治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 经济措施: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3. 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结果: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 3 课盛唐气象。
1. 经济的繁荣:-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通过研究历史事件,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下面是人教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
一、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统一大业。
秦始皇使用中央集权的手段,强制实行施行法家的政治思想并实施一系列变革,这一时期被称为秦朝。
二、汉朝的兴起公元前206年,刘邦在楚地称王,开创了汉朝。
汉朝从西汉、东汉、新的三个时期,共持续了近400年之久。
三、中国历史上的女真族女真族是历史上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贵族拥有世袭的统治地位。
早在10世纪时,女真族就开始与中国的辽朝和金朝进行政治和军事互动。
四、唐朝的开放和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享受盛世的朝代,被誉为“盛世”,是世界上最为繁华、辉煌的时期之一。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盛产艺术、哲学、文学成就。
五、明朝的崛起和超越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历了较长的近300年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发生了非常多的改革,这些改革也为中国向世界顶峰迈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六、清朝的兴起和变迁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它是由女真族后裔的兴起,至1644年时取代了明朝对中国进行统治。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先后经历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统治者的时代。
以上就是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了解历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世界发展的脉搏,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而更好地掌握未来。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历史的学习,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人物郑和时间1405-1433次数7次人数27000 多人船数200 多艘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罗盘针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2、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2、1533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3、1557 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4、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二)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3)15 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 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初一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打印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一章中国古代聪明才智辈出,人们的智慧贡献了许多发明和创造。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发明是纸和火药。
1. 纸的发明:纸的制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西汉时期,由后来的东汉时期发扬光大。
纸是用经过精心处理的植物纤维制成的,比如董、黄、苇等。
纸张极大地改变了写作和文化传播方式,有助于扩大知识的传播,并促进了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2. 火药的发明:火药是一种由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制成的爆炸性物质。
火药最初被古代中国人用来祭祀和医疗,后来被用于火箭、炮弹和炮火等军事领域。
火药的发明对军事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两大思想家1. 孔子: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的孔子学派提倡节俭、孝顺、忠诚、正义和尊重传统。
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2. 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强调顺其自然,追求无为而治,认为人类应该和谐地生活在自然界中。
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和文化有很大的影响,并在道家学派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科技发展1.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阿拉伯帝国位于现在的中东地区,公元7世纪的穆斯林帝国的首都是巴格达。
该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迅速扩张并建立了庞大的国土。
阿拉伯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和富裕的帝国之一。
2. 科技发展:阿拉伯帝国在科学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们翻译了许多古代希腊和罗马的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促进了这些知识在欧洲的传播。
阿拉伯人的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化学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对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1.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以四大发明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和科技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景泰蓝:这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以其精美的蓝色装饰而闻名。
【第 1 课隋的一致与大运河】⒈隋朝的成立 581 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
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⒉589 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
这是继秦代以后,中国又一次达成了一致。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南北交通,稳固统治。
4.大运河 3+4+5=1。
3 点即是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 段即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5 大水系即是连结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 即是大运河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动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 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致使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 618 年成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能够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获得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仔细汲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我们把这些举措总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缴纳实物的方式取代服役,令人身* 渐渐废弛。
2、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美制度沿袭和完美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完美科举制度。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此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3、法律上改正法律,编纂《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齐备的法典,在历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4、民族关系上亲密与少量民族的联系。
【第 3 课心胸恢弘的隆盛时代】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唯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 1 重用苛吏,严苛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鼎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办殿试制度,亲身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少百姓负担。
武则天统治期间,史称有贞观遗风,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朝全盛期间的到来确立了基础。
[键入文字]
初一历史下册(人教版)知识点
初一历史下册(人教版)知识点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581 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 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的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2、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3、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