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举例说明。
解释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 b,a + c > b + c(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2:如果a > b且c > 0,ac > bc(两边乘以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性质3:如果a > b且c < 0,ac < bc(两边乘以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性质4:如果a > b且c > d,a + c > b + d(两边加或减去不同的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规则2.1 加减法规则介绍不等式加减法的基本规则,举例说明。
强调在运算过程中保持不等号方向不变。
2.2 乘除法规则介绍不等式乘除法的基本规则,举例说明。
强调在运算过程中注意乘除数的正负性对不等号方向的影响。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a > b,解得x > b/a。
举例说明解简单不等式的步骤。
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如ax > b,解得x > b/a。
强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要注意系数的正负性对解集的影响。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距离、温度等问题。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解决。
4.2 线性不等式组的应用介绍线性不等式组的概念,举例说明。
讲解如何解线性不等式组,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五章:不等式的进一步性质5.1 不等式的反转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反转性质,如如果a > b,b < a。
举例说明并证明不等式的反转性质。
5.2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介绍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如如果a > b且b > c,a > c。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号(>,<,≥,≤)的含义举例说明不等式的表示方法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b,a+c>b+c(加法性质)性质2:如果a>b且c>0,ac>bc(乘法性质,正数)性质3:如果a>b且c<0,ac<bc(乘法性质,负数)性质4:如果a>b且c≥0,a-c>b-c(减法性质)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2.1 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展示不等式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举例说明练习题:求解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2.2 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介绍不等式的乘除法运算规则,注意正负数的处理练习题:求解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如直接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等练习题:求解下列简单不等式的解集3.2 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不等式组的解法,如图像法、区间法等练习题:求解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距离问题、分配问题等练习题:解决下列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4.2 不等式的优化问题介绍不等式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如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练习题:解决下列优化问题中的不等式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练习5.1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综合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算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题:解决下列综合应用问题中的不等式5.2 复习与总结复习不等式的概念、基本性质、运算和解法总结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在数学中的应用第六章:不等式的标准形式6.1 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介绍不等式的标准形式:x ≤a 或x ≥a说明标准形式在解不等式组中的重要性6.2 标准形式的不等式解法展示如何将不等式转换为标准形式练习题:将给定的不等式转换为标准形式并求解第七章:不等式的绝对值7.1 不等式中的绝对值解释绝对值在不等式中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7.2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展示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步骤练习题:求解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第八章:不等式的函数关系8.1 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探讨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函数图像解决不等式问题8.2 函数图像下的不等式解法介绍如何利用函数图像求解不等式练习题:利用函数图像解决给定的不等式问题第九章:不等式的不等式系统9.1 不等式系统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系统的概念及其解法说明不等式系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2 不等式系统的解法展示如何解不等式系统练习题:求解给定的不等式系统第十章:不等式的拓展与应用10.1 不等式的拓展探讨不等式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介绍不等式的相关拓展知识10.2 不等式的实际应用分析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练习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不等式问题教案总结:本教案涵盖了不等式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解法、应用以及拓展等内容。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全章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通过实例理解不等式的表示方法,如2x > 3。
1.2 不等式的性质探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等。
通过例题演示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并进行练习。
第二章:不等式的解法2.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直接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通过例题讲解解简单不等式的步骤,并进行练习。
2.2 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解不等式组的方法,如图像法、代数法等。
通过例题讲解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并进行练习。
第三章:不等式应用题3.1 线性不等式应用题介绍线性不等式应用题的解法,如线性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内的问题。
通过例题讲解线性不等式应用题的解法,并进行练习。
3.2 不等式组应用题介绍不等式组应用题的解法,如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内的问题。
通过例题讲解不等式组应用题的解法,并进行练习。
第四章:不等式的综合应用4.1 线性不等式的图像介绍线性不等式的图像表示方法,如斜率、截距等。
通过例题讲解线性不等式图像的绘制方法,并进行练习。
4.2 不等式组的图像介绍不等式组的图像表示方法,如可行域等。
通过例题讲解不等式组图像的绘制方法,并进行练习。
第五章:不等式的拓展与应用5.1 不等式的拓展知识介绍不等式的拓展知识,如拉格朗日乘数法等。
通过例题讲解不等式拓展知识的应用,并进行练习。
5.2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介绍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优化问题等。
通过例题讲解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并进行练习。
第六章:不等式的标准形式6.1 不等式的标准形式介绍不等式的标准形式,包括一元不等式和多元不等式。
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将不等式转换为标准形式,并进行练习。
6.2 不等式标准形式的重要性探讨不等式标准形式在解题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通过例题展示不等式标准形式在解题中的应用,并进行练习。
《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形式,如a > b、a ≤b 等。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 b,a + c > b +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性质2: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性质3: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性质4:如果a > b,a c > b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2.1 加减法不等式介绍加减法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a > b 且c > 0,a + c > b + c;a > b 且c < 0,a + c < b + c。
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涉及加减法的不等式问题。
2.2 乘除法不等式介绍乘除法不等式的运算规则,如a > b 且c > 0,ac > bc;a > b 且c < 0,ac < bc。
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涉及乘除法的不等式问题。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解a > b 的问题,可将b 移至不等式右边,得到a b > 0。
举例说明如何解简单不等式。
3.2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如解a > b 且c > 0 的问题,可将不等式两边乘以c,得到ac > bc。
举例说明如何解复合不等式。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如判断身高、体重等是否符合要求。
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2 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法介绍线性不等式组的解法,如解a > b 且c > d 的问题,可先解a > b,再解c > d,求交集。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引入1.1 不等式的概念:介绍不等式的定义,理解不等号(>,<,≥,≤)的含义。
1.2 实例解析: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不等式,让学生感受不等式的应用。
1.3 解不等式:讲解如何解简单的不等式,如2x > 6。
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
2.2 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以(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2.3 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以(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第三章:不等式的运算3.1 加减法运算:讲解不等式中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3.2 乘除法运算:讲解不等式中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举例说明。
3.3 复合不等式:介绍含有多个不等式的复合不等式,讲解求解方法。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4.2 范围问题:利用不等式表示范围,求解实际问题。
4.3 线性规划:简单介绍线性规划问题,利用不等式求解最优解。
第五章:不等式的进一步性质5.1 不等式的传递性:讲解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即如果a > b且b > c,a > c。
5.2 不等式的比较:介绍如何比较两个不等式的大小,讲解不等式的排序。
5.3 不等式的恒等变形:讲解如何通过对不等式进行恒等变形,得到新的不等式。
第六章:不等式的绝对值性质6.1 绝对值不等式:介绍绝对值不等式的概念,如|x| > 5。
6.2 绝对值性质:讲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如|a| ≥0,|a| = a 当a ≥0,|a| = -a 当a < 0。
6.3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讲解如何解绝对值不等式,举例说明。
第七章:不等式的分式性质7.1 分式不等式:介绍分式不等式的概念,如1/(x-1) > 0。
7.2 分式性质:讲解分式不等式的性质,如当分子分母同号时,分式不等式的符号与分子分母的符号相同。
课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举例说明不等式的形式,如a > b、a ≥b 等。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如果a > b,a + c > b + c(其中c 是任意实数)。
性质2:如果a > b 且c > 0,a + c > b + c。
性质3:如果a > b 且c < 0,a + c < b + c。
性质4:如果a > b 且c ≠0,a/c > b/c(其中c ≠0)。
第二章:不等式的运算规则2.1 加减法规则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2.2 乘除法规则如果a > b 且c > 0,ac > bc。
如果a > b 且c < 0,ac < bc。
如果a > b 且c ≠0,a/c > b/c(其中c ≠0)。
第三章:不等式的比较与排序3.1 两个不等式的比较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3.2 多个不等式的排序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 c + d。
如果a > b 且c < d,a + c > b + d > c + d。
第四章: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4.1 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不等式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等。
举例说明解不等式的步骤和技巧。
4.2 不等式的应用介绍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优化问题、经济问题等。
举例说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求解。
初中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课题: 9.1.2不等式的性质(1)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张跃进篇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案课题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方法与过程: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家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加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教学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教学方法:类推探究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Ⅰ.复习回顾,导入新课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Ⅱ.新课讲授1.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推导(1)提问1: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举例说明3<53+2<5+2 3-2<5-23+5<5+5 3-5<5-53+a<5+a 3-a<5-a3+ a+b <5+ a+b 3-(a+b) <5-( a+b)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很好,不等式的这一条性质和等式的性质相似。
下面继续进行探究。
(2)提问2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小组互相讨论总结23;2÷=2×53×5=3÷;2÷2=2×3×=3÷2;121215152÷(-1)=2×(-1)3×(-1)=3÷(-1);2÷(?)=2×(-5)2×(-5)=3÷(?);1122(3)如果在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会怎么样?(乘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除以这个数的倒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温故知新想一想,做一做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__________,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__________,结果仍是等式.3.用__________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不等式.4.①若a 为非负数,则a__________(列出不等式).②若a 为非正数,则a__________.③若a 不小于3,则a__________.④若a 不大于-3,则a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重点: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学习难点:能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学习方法:类推探究法(即与等式的基本性质类似地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过程:知识点1: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 ,不等号的方向 ; 知识点2: 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 知识点3: 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 ,不等号的方向 ; 练一练: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 -2<3;(2)6x <5x -1;(3)21x >5;(4)-4x >3. 2.设a >b .用“<”或“>”号填空.(1)a -3 b -3;(2)2a 2b;(3)-4a -4b ;(4)5a 5b ; (5)当a >0,b 0时,ab >0;(6)当a >0,b 0时,ab <0;(7)当a <0,b 0时,ab >0;(8)当a <0,b 0时,ab <0. 作业导航一、认真选一选(1)若m+p<p,m -p>m,则m 、p 满足的不等式是( )A.m<p<0B.m<pC.m<0,p<0D.p<m(2).若a+3>b+3,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A.-55ba-< B.-2a >-2b C.a -2<b -2 D.-(-a)>-(-b) (3).若a >b ,c <0,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c >bc B.c bc a< C.a -c <b -c D.a+c <b+c(4).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在下列各式中对a 、b 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正确的是( )图1 A.b -a >0 B.ab >0 C.c -b <c -a D.a b 11>(5).已知4>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4a >3a ②4+a >3+a ③4-a >3-a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二、填空题(用不等号填空)1.若a <b ,则-3a+1_______-3b+1.2.若-35x >5,则x___-3.3.若a >b ,c ≤0,则ac____bc.4.若b a b a --||=-1,则a -b____0.5.若ax >b ,ac2<0,则x________a b .三、解答题11.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变形的依据.(1)由21a >3,得a >6. (2)由a -5>0,得a >5.(3)由-3a <2,得a >-32.12.根据不等式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1)x+7>9 (2)6x <5x -3 (3)51x <52 (4)-32x >-1 (5) 3432-<x (6)-0.3x>0.9 (7)x+2≤-3 (8)4x ≥3x+5 13.如果a >ab ,且a 是负数,那么b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Ⅵ.活动与探究比较a 与-a 的大小.(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对字母的所有取值进行讨论.)。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介绍不等式的概念,举例说明。
解释不等式中的“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符号的含义。
1.2 不等式的表示方法介绍不等式的标准形式和斜线形式。
演示如何书写不等式,并强调箭头和斜线的区别。
1.3 不等式的解集解释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
演示如何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包括用数轴表示解集的方法。
第二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1 不等式的传递性质介绍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即如果a < b且b < c,则a < c。
通过示例解释传递性质的应用。
2.2 不等式的同向加减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同向加减性质,即如果a < b,则a + c < b + c(c为正数)和a c > b c(c为负数)。
通过示例解释同向加减性质的应用。
2.3 不等式的反向乘除性质介绍不等式的反向乘除性质,即如果a < b,且c为正数,则ac < bc和a/c > b/c (c不为零)。
通过示例解释反向乘除性质的应用。
第三章:不等式的解法3.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简单不等式的方法,如直接解不等式、同向加减、反向乘除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简单不等式。
3.2 复合不等式的解法介绍解复合不等式的方法,如先解不等式组、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质等。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解复合不等式。
3.3 不等式的应用介绍不等式的应用,如解决实际问题、求解最值等。
通过示例演示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章:不等式的性质练习4.1 简单不等式的性质练习提供一些简单不等式,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强调解题中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4.2 复合不等式的性质练习提供一些复合不等式,让学生练习解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强调解题中的关键步骤和常见错误。
第五章:不等式的综合应用5.1 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提供一些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高一的不等式知识点归纳总结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应用广泛,特别是在代数、几何和数论中。
在高一的数学学习中,不等式是一个重点内容,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下面是对高一阶段的不等式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基础概念1.1 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两个数或者表达式之间用不等号(<、>、≤、≥)联系起来的数学关系。
其中,>表示大于,<表示小于,≥表示大于等于,≤表示小于等于。
1.2 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存在传递性,即若a>b且b>c,则有a>c。
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一个相同的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同时乘除一个负数,不等式的方向改变。
1.3 不等式的解集表示方法解集表示不等式中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数的集合。
当不等式为严格不等号时,解集用开区间表示。
当不等式为不严格不等号时,解集用闭区间表示。
当不等式为大于号或小于号时,解集用开区间和闭区间表示。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形如ax+b<0(或>)的不等式,其中a和b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找到方程ax+b=0的解,然后根据a的正负情况确定解集。
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形如ax2+bx+c<0(或>)的不等式,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思路是找到方程ax2+bx+c=0的解,然后根据a和二次项的系数的正负情况确定解集。
四、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是形如|ax+b|<c(或>|)的不等式,其中a、b和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有两部分组成,即当ax+b>0和ax+b<0时的解集。
五、分式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是形如f(x)<0(或>)的不等式,其中f(x)为一个分式函数。
解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分式函数的零点,然后根据分式函数的正负情况确定解集。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第一章:不等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定义与表示方法介绍不等式的概念,理解“大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等基本不等关系。
学习使用“>”、“<”、“≥”、“≤”等符号表示不等式。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不等式的传递性质、反射性质和封闭性质。
掌握不等式的同向相加、反向相减、同向乘除等基本变换方法。
第二章:不等式的解法2.1 简单不等式的解法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例如:3x 7 > 2。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等。
2.2 不等式的组解法学习解不等式组,例如:{3x 7 > 2, 2x + 5 ≤15}。
掌握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包括画数轴、找出解集、合并解集等。
第三章:不等式的应用3.1 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求解学习使用不等式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掌握利用不等式转化为等式求解极值的方法。
3.2 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并求解。
举例说明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等。
第四章:不等式的证明4.1 直接证明学习使用直接证明法证明不等式,例如:证明a+b ≥2√(ab)。
4.2 综合证明学习使用综合证明法证明不等式,例如:证明a²+ b²≥2ab。
4.3 反证法学习使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例如:证明不等式a+b ≤2√(ab) 是错误的。
第五章:不等式的进一步性质5.1 不等式的恒等变形学习使用恒等变形法,如替换、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保持不等式的恒等成立。
5.2 不等式的比例性质学习不等式的比例性质,例如:若a > b,且c > d,则ac > bd。
5.3 不等式的均值不等式学习使用均值不等式,如算术平均数不等式、几何平均数不等式等,求解不等式问题。
第六章:不等式的应用举例6.1 线性规划问题学习如何将线性规划问题转化为不等式问题。
不等式的性质与解集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关系,用于描述数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与等式不同,不等式存在多种形式和性质。
本文将探讨不等式的性质和解集,并分析其应用。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1 不等式的传递性在不等式a < b和b < c成立的前提下,根据数学的传递性,可推导出a < c。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不等式关系成立,那么经过有限次传递,可以得到更多的大小关系。
1.2 不等式的加减性质对于不等式a < b,若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正数或负数,不等式的关系不会改变。
即a + c < b + c对于任意正数或负数c成立。
1.3 不等式的乘除性质对于不等式a < b,若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或同除以一个正数(负数),不等式的关系不会改变。
即a * c < b * c,若c > 0;a * c > b * c,若c < 0。
二、一元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一元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不等式,通常用x表示。
它的解集表示了不等式中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所有实数值。
2.1 严格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对于形如a < x < b的严格不等式,解集表示为(a, b),即大于a且小于b的一切实数值构成了解集。
2.2 非严格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对于形如a ≤ x ≤ b的非严格不等式,解集表示为[a, b],即大于等于a且小于等于b的一切实数值构成了解集。
三、二元不等式的解集表示二元不等式是指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不等式,通常用x和y表示。
解集表示了使得不等式成立的所有实数对。
3.1 不等式的图解法可以通过将二元不等式转化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区域来直观地表示解集。
通常在坐标系上绘制不等式相关的线条,然后确定位于线条上或线条所构成的区域内的点为解集的一部分。
3.2 不等式的符号法表示对于形如ax + by < c的二元不等式,符号法表示解集是平面上位于不等式所确定的曲线或区域的一侧的所有点的集合。
1 / 1
§1.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难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解下列方程
(1)x + 2 =8 (2)3x = 15
解: 解:
根据上题写出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并用字母表示
①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 (或 )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若a = b ,那么 ;
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 (或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若a = b, 那么 ; 。
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推测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① ;
② ;
③ 。
3、试一试:若a>b ,请用“<”或“>”号填空:
(1) a+(-3)____b+(-3) (2) a -4____b -4
(3) a ×(-3)____b ×(-3) (4) b a 2
1___21 二、师生探究
1、做一做,请用“<”或“>”号完成下列各空:
2、按照上面的推理过程,请用“<”或“>”号完成下列各空:
上面填空验证了不等式的第_________,第_________个性质 即:②
用字母表示:若a >b ,且c >0,那么 ;
3.请你利用上面的结论来论证上节课中的一个结论:无论绳长l 取何值,圆的面积总大于正方形的面积,即:16
42
2l l >π
4.练一练:已知a>b 用“>”或“<”填空
(1)a —3 b —3 (2)6a 6b
(3)—a —b (4)a —b 0
5、例题: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 ”或“x<a ”的形式:
(1)15->-x (2)32>-x
练习: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 ”或“x<a ”的形式.
(1)13->-x (2) 542<+x
(3) 21>-x (4) 32
1≤-x
三.学习体会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2×5 3×5 2×21 3×21 2×(-1) 3×(-1)
2×(-5) 3×(-5) 2×(-21)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