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位置功能及先天异常
- 格式:ppt
- 大小:7.84 MB
- 文档页数:60
眼科眼睑位置异常诊疗技术正常眼睑位置:眼睑应紧贴眼球表面,上下睑缘垂直,与眼球保持一相适应的弯曲度,上睑睫毛向外上,下睑睫毛向外下,且弯曲,睫毛不致触及眼球,睁眼时睑裂开大,上睑缘应遮盖上角膜缘2mm,不影响注视,闭眼时上下睑缘应紧密闭合,不暴露角膜。
保持眼球湿润,眼睑内面与眼球表面形成一窄的间隙-结膜囊,泪液在结膜囊内自题上向鼻侧泪湖部流动。
保持上下睑位置正常有:1.睑板起到支架作用睑板的疾病如肥厚、变形,则会影响眼睑的位置,睑板或睑缘的瘢痕可致倒睫、内翻等。
2.内外眦韧带内外眦韧带分别附着于前后泪崎及额骨的眶结节,如韧带断裂或松弛则引起睑裂横径变短或下睑外翻。
3.眼轮匝肌作用眼轮匝肌作用是闭合眼睑,如肌肉麻痹可引起眼睑闭合不全,造成兔眼和引起暴露性角膜炎,如肌肉抽搐则产生眼睑紧闭(睑痉挛)。
4.提上睑肌作用提上睑肌作用是提举上睑,如发育不良、麻痹、外伤可造成上睑下垂。
此外眼球突出,眼球萎缩不能在后方支撑眼睑,也可造成眼睑位置异常,如产生内翻、倒睫、外翻、眼睑塌陷等。
一、倒睫倒睫(trichiasis)是指睫毛的位置不是向外下或外上,是向后方生长,可以刺激角膜及眼球造成损伤,不规则的乱生则称为乱睫。
倒睫可以一根、数根或多数,细而短小的需仔细检查才能发现。
1.病因沙眼、睑缘炎、睑外伤、皮肤及结膜瘢痕等。
2.症状(1)自觉畏光、流泪、异物感。
(2)睫毛刺激角膜可引起外伤性浅层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脱落,荧光素染色可见点状着染,长期摩擦刺激角膜,可出现角膜混浊或继发感染形成角膜溃疡、血管新生、角膜角化等。
3.治疗(1)少数倒睫可作电解术。
单纯拔除倒睫可再生,新生长的倒睫刺激可能更明显。
(2)有多数倒睫者需手术矫正,有内翻者可作内翻矫正术,靠近外眦部无内翻者,可自灰线切开将倒睫作一皮瓣转移手术。
(3)用冷冻方法破坏毛囊,倒睫不会再生。
二、睑内翻1病因睑内翻(entropionpa1pebrate)是指睑缘方向向后转,睫毛随之而内翻刺激角膜。
眼睑病eyelid diseases第一节概述(Eyelid anatomy and histology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眼睑前面观Anterior view眼睑垂直切面 Vertical section1 眼睑皮肤(skin of lids)2 皮下组织(Subskin tissue)3 肌层(Muscular layer)4 睑板(tarsus)二、眼睑病的临床特点 (Clinical characters of eyelid diseases)第二节眼睑炎症inflammations of eyelids一、睑腺炎(hordeolum)定义与病因(Definition and etiology )临床表现与诊断(Clinical findings and diagnosis)睑腺炎治疗(treatment)麦粒肿切开引流术(Incision and drainage of hordeolum)二、睑板腺囊肿(chalazion)定义与病因(Definition and etiology )临床表现与诊断(Clinical findings and diagnosis)霰粒肿睑板腺癌治疗(treatment)霰粒肿手术(Chalazion operation)三、睑缘炎(blepharitis)定义与分类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临床表现与诊断鳞屑性睑缘炎Squamous blepharitis治疗(treatment)第三节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一、眼睑的正常位置正常眼睑Normal eyelids异常睑裂大小Abnormal palpebral fissure二、倒睫与乱睫(trichiasis &aberrant lashes)定义与病因(Definition and etiology )临床表现与诊断(Clinical findings and diagnosis)倒睫及乱生(Trichiasis and aberrant lashes)治疗(treatment)电解拔毛(electrolyte)示意图三、睑内翻(entropion)定义、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与诊断睑内翻(entropion)治疗(treatment)睑内翻手术(潘氏法)四、睑外翻(ectropion)定义、分类与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睑外翻(ectropion)治疗(treatment)睑外翻手术(Ectropion operation)眼睑闭合不全(hypophasis)又名兔眼病因::面神经麻痹,甲状腺病性突眼,深麻醉和重度昏迷,生理性兔眼临床表现及治疗(Clin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五、上睑下垂(ptosis)定义病因与分类及临床表现上睑下垂ptosis治疗(treatment)手术时间手术方法内眦赘皮•本病常合并上睑下垂,睑裂缩小,内斜视,眼球向上运动障碍及先天性睑缘内翻. •一般不需治疗.双行睫先性眼睑缺损毛细血管瘤眼表疾病水液缺乏型干眼干眼检查法荧光素染色–提示角膜上皮细胞层的完整性被破坏–全部染色为3分,≥ 1 分为异常–必须注意的是干眼最早出现眼表损害是发生于结膜,而不是角膜6. 泪膜破裂时间检查 (BUT)7. 泪河弯曲面检查泪河弯曲面的曲率半径▪正常 (R1) > 干眼症(R2)▪正常为> 0.5 - 1.0 mm▪≤ 0.35 mm诊断为干眼▪该方法为非侵袭性检查,应用方便,特异性强8. 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泪液蕨样结晶检测 ( tear ferming test, TFT )印迹细胞学检查 ( impression cytology, IC )角膜地形图▪表面规则指数 (SRI)▪表面对称指数 (SAI)▪不规则地形图较正常人升高泪液乳铁蛋白▪正常1.46±0.32 mg / ml▪< 0.9 mg / ml 为异常泪液溶菌酶含量测定▪< 0.94 mg / L为异常泪器病(lacrimal apparatus diseases)泪器的解剖结构泪腺泪道泪小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泪器分为泪液分泌部和泪液排出部•分泌部:泪腺,副泪腺,结膜杯状细胞等.•排出部:泪小点,泪总管,泪囊,鼻泪管.•泪溢和流泪:排出受阻时称泪溢(epiphora),泪液分泌过多称流泪(lacrimation). 第一节泪液排出系统疾病一.泪道功能不全(insufficiency of lacrimal passage)•特点:泪道冲洗通畅,而有泪溢现象•病因(etiology)1.泪小点外翻2.眼轮匝肌松弛3.鼻泪管瓣膜功能不全泪道狭窄或阻塞(stenosis of lacrimal passage)•病因(etiology)•1.泪小点异常,包括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2.泪小管至鼻泪管的阻塞或狭窄.•3.鼻泪管阻塞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泪溢•婴儿泪溢:主要因为鼻泪管下端的粘膜皱襞(Hasner瓣)遮盖鼻泪管开口,或鼻泪管下端没有完全管道化.•成人泪溢:•a:功能性泪溢:眼轮匝肌松驰,泪液泵作用消失.•b:器质性泪溢:泪道阻塞或狭窄.如何确定阻塞部位?•1.鼻泪管阻塞:下泪点进针,冲洗液上泪点返流.•2.泪小管阻塞:下泪点进针,冲洗液原泪点返流.•泪道阻塞或狭窄常用检查方法•1.染料试验•2.泪道冲洗术•3.泪道探通术•4.X线碘油造影治疗(treatment)•婴儿泪道阻塞或狭窄:主要压迫泪囊区.半岁后可行泪道探通术•功能性泪溢:试用硫酸锌及肾上腺素溶液点眼.•泪小点狭窄,闭塞或缺如:泪小点扩张或探通.•睑外翻泪小点位置异常:手术矫正睑外翻.•泪小管阻塞:可行泪道置管术或泪道激光手术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主要是泪溢.•结膜充血,内眦部皮肤潮红,糜烂.•压迫泪囊区有分泌物自泪点溢出.•泪道冲洗可见分泌物返流.•*慢性泪囊炎是眼部一个感染病灶,结膜囊长期处于带菌状态.如果发生眼外伤或施眼内手术.极易引起化脓性感染.内眼术前必须治疗治疗(treatment)•药物治疗:主要是滴眼液缓解症状和预防性治疗.•手术治疗: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鼻腔泪囊吻合术. 泪囊摘除术.•激光治疗:术后反应轻可以多次激光.易复发.急性泪囊炎(acute dacryocystitis)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大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作的.•有慢性泪囊炎病史.•泪囊部红肿,发热和疼痛,并可蔓延至眼睑及颜面部.•泪囊部脓肿可溃破形成泪囊瘘道.治疗(treatment)•早期可以局部热敷.•局部和全身使用抗生素.•炎症期忌泪道探通和冲洗.•有脓肿则切开排脓.•泪囊摘除术(注意不可行鼻腔泪囊吻合术)第二节泪液分泌系统疾病泪腺炎(dacryoadenitis)一.急性泪腺炎 (acute dacryoadenitis)•病因:细菌和病毒感染•临床表现:•眶外上方局部肿胀,疼痛,•上睑水肿呈S形变形.•耳前淋巴结肿大•局部可触及包块.治疗(treatment)•控制病因:全身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有脓肿形成时可以切开排脓.二.慢性泪腺炎(chronic dacryoadenitis)•特点:•病程进展缓慢增殖性炎症•多为双侧性•临床表现:泪腺肿大,无痛,可伴上睑下垂,复视•治疗:针对病因和原发病治疗.•泪腺脱垂泪腺肿瘤类型一.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 (pleomorphic adenomas)二.泪腺囊样腺癌:泪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lacrimal gland)。
先天性眼睑缺如的护理一、先天性眼睑缺如概述1. 先天性眼睑缺如的定义和分类先天性眼睑缺如指出生时就存在的眼睑部分或完全缺失的先天性畸形。
根据眼睑缺失的程度和范围,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眼睑缺如。
轻度眼睑缺如可能仅表现为眼睑的部分缺损,而重度眼睑缺如则可能导致眼球暴露、角膜损伤等严重问题。
2. 先天性眼睑缺如的发病机制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胚胎发育期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睑的形成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任何干扰或异常,都可能导致眼睑缺如的发生。
3. 先天性眼睑缺如的临床表现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眼睑的结构异常,可能出现单侧或双侧眼睑的部分或全部缺失。
此外,还可能伴有眼球突出、角膜干燥、感染、视力受损等症状。
由于眼睑的保护功能丧失,患者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损伤。
二、先天性眼睑缺如的病因和流行病学1. 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先天性眼睑缺如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胚胎发育过程中眼睑的形成出现障碍。
(2)环境因素母亲在怀孕期间接触有害物质,如某些药物、化学物质、病毒感染等,也可能增加胎儿发生先天性眼睑缺如的风险。
2. 流行病学先天性眼睑缺如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具体的发病率因地区、种族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这种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较为罕见,但对于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或存在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会相对较高。
三、先天性眼睑缺如的检查和诊断方法1. 眼部检查(1)外观检查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眼睑的外观,包括缺失的程度、位置、周围组织的情况等。
(2)眼球检查检查眼球的位置、突出程度、角膜的状态、瞳孔的大小和反应等,以评估眼球是否受到损伤。
2. 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如眼部B 超、CT 或MRI 等,有助于了解眼部结构的异常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2)遗传学检查对于怀疑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染色体分析或基因检测,以明确病因。
眼睑的解剖学⏹上起眉弓,下至睑颊沟,颞侧起自骨性外侧眶缘,鼻侧为鼻梁根部。
⏹眼睑中部横行裂隙为睑裂,上方为上睑,下方为下睑。
国人睑裂平均长度27.88mm,男性稍长;平均高度7.54mm,男性稍高⏹上下睑在鼻测和颞侧交会处分别称内外眦,上下睑的游离缘称睑缘:宽约2mm,前缘比较钝圆,后缘比较锐利,便于眼睑闭合。
⏹睑缘前后缘之间称睑缘部,其间有灰白线条,称灰线或缘间线,是眼睑皮肤于结膜的粘膜移行处,常作为眼睑手术标志。
⏹由灰线将眼睑劈开分为前后两层,前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轮匝肌,后层包括睑板与结膜。
眼睑手术中十分重要⏹睑缘线后方可见排列整齐的睑板腺开口,上下睑前唇由2-3排粗短的睫毛。
上睑约100-150根,下睑约50-70根,上睑睫毛稍长⏹上睑缘距内眦约6.5mm处,下睑缘距内眦约6mm处各由一小乳头状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称泪小点,为上下泪小管的开口⏹上下睑内面睑缘上方约0.5-1.0mm处有一线状浅沟,称睑板下沟,常是结膜异物存留处,也是眼睑手术的重要标志。
眼睑的组织学⏹眼睑自前至后分为五层:最外层为皮肤,依次为皮下疏松纤维组织,肌层(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s肌),睑板和最内层的睑结膜⏹正常眼睑⏹眼睑皮肤:表层6-7层复层鳞状上皮,表面很少角化。
基底层为单柱状基底细胞位于基底膜上,基底细胞之间有数量不等的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以上为数层多边形的棘细胞,棘细胞之间有细胞间桥。
表浅部为颗粒细胞层。
⏹眼睑皮肤附件:包括毛囊,汗腺和皮脂腺。
毛发主要是位于睑缘的睫毛,毛根周围有毛根内鞘和毛根外鞘细胞构成。
汗腺有莫氏腺(Moll gland),属大汗腺,其内层为立方状上皮。
此上皮细胞的腔面(顶端)可见顶浆分泌。
另有位于较深部的外分泌腺,又称小汗腺。
皮脂腺有位于睑板的麦氏腺,也称睑板腺。
另有位于睑缘与毛囊相连的蔡氏腺(Zeis)◆炎症◆囊肿◆眼睑位置、功能异常和先天异常◆肿瘤(良性和恶性)◆异物⏹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一、睑腺炎(hordeolum)△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眼睑毛囊腺体急性化脓性炎,又称为麦粒肿,俗称“挑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