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车大全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4.84 MB
- 文档页数:71
蒸汽机车——了解蒸汽机车和火车的历史一、蒸汽机车的发展历程蒸汽机车是指由蒸汽动力推动的铁路车辆,是现代铁路运输的起源。
它以简单、可靠、耐用为特点,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也是铁路运输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早期的蒸汽机车并没有得到重视。
1797年,天才发明家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一种商业用的蒸汽驱动机车。
1830年5月,英国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公司的第一辆蒸汽机车成功地从旧特拉法加车站驶出。
自此,蒸汽机车开始受到重视,它被认为是交通运输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
到了19世纪中叶,蒸汽机车已经成为了铁路运输的主力。
在欧洲和美国,众多的铁路公司开始愈来愈多地采用蒸汽机车作为牵引动力。
不断创新的蒸汽机车技术使得它的速度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蒸汽机车也逐渐退出了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
在20世纪30年代,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逐渐开始取代它,成为了铁路运输的主力。
不过尽管如此,蒸汽机车在铁路运输历史的发展中,依旧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蒸汽机车的优点和缺点蒸汽机车最大的优点当然是它的简单、可靠和耐用。
它的内部机构结构相对简单,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性。
蒸汽机车的操作和维护也比较容易,机车司机和火车员可以很快地掌握操作技巧和维修方法。
此外,它的耐用性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很多蒸汽机车使用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但是蒸汽机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效率问题。
相对于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蒸汽机车的效率比较低。
其次是排放问题。
蒸汽机车所排放的烟雾和蒸汽会污染空气,并可能对环境造成一些影响。
再次是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因为蒸汽机车需要不断地添加水煤来保持运转。
三、火车的历史蒸汽机车是火车的起源,而火车则是现代铁路运输的代表。
它是由蒸汽机车牵引的铁路列车,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到达远离家乡的地方,完成商业贸易和旅游观光等活动。
火车是现代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产物,它的发展史也被认为是人类科技史的重要篇章之一。
蒸汽机车构造原理汽机车构造及检修(走行部及煤水车)蒸汽机车蒸汽机车(steam locomotive)以蒸汽机产生功力,并遇过摇杆和连杆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
蒸汽机车(steam locomotive)以蒸汽机产生功力,并遇过摇杆和连杆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
蒸汽机车外形如图1所示。
</P>图1 蒸汽机车发展概况1804年,英国人R·特里维塞克创造了蒸汽机车。
1829年,由G·斯蒂芬森主持设计制造的“火箭号&#8221;机车奠定了现代蒸汽机车的基本形式。
后来在构造和效率方面逐步进行了改进,不断向大功率和高速度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高峰。
</P>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给铁路牵引动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世纪初期的20年,是蒸汽机车的研制和试验阶段。
1804年英国人R·特里维塞克造出了第一台供试验用的蒸汔机车,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
机车上装有一个人飞轮,借助于旋转惯性力,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复运动,机车重4. 5t,时速8 km。
1814年英国发明家G·斯蒂芬森和他的儿子R·斯蒂芬森设计制造出的另一种机车,被认为是首次成功的蒸汽机车。
1829年由G·斯蒂芬森和他的儿子R·斯蒂芬森共同设计建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
这是第一台初具有现代蒸汽机车具现代蒸汽机车基本构造特征的蒸汽机车(图2)</P>图2 “火箭”号蒸汽机车</P> 1831年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先后开始制造蒸汽机车,动轮由两对或三对发展至四、五、六对。
1832年开始使用二轴引导转向架,大型机车还在动轮后面装有教小的从轮。
1884年瑞士人A·马利特发明了关节式机车,这种机车牵引力大,能够顺利通过曲线,四年以后即制成投产运用。
1875~1900年,设计制造人员广泛地应用蒸汽两次膨胀原理,创造了复胀式机车,提高了机车热效率、1900~1920年,开始采用蒸汽过热和给水加热等装置,使机车的热效率、牵引力和功率又有提高。
上游蒸汽机车参数上游蒸汽机车是一种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路机车,它是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蒸汽机车的出现使铁路运输从人力、畜力和电力推进的阶段迈入了机械动力推进的时代,彻底改变了铁路运输的面貌。
上游蒸汽机车作为最早的蒸汽机车之一,其参数对于了解蒸汽机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非常重要。
以下将介绍上游蒸汽机车的一些基本参数。
1.动力系统:上游蒸汽机车采用的是蒸汽机作为动力。
蒸汽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运动。
蒸汽机的输出功率通常以马力为单位,一台典型的上游蒸汽机车通常拥有几百到几千马力的功率。
2.锅炉:锅炉是蒸汽机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上游蒸汽机车的锅炉采用的是内燃式锅炉,它在炉膛内燃烧燃料产生热量,然后将热量传递给水,将水加热为高压蒸汽。
由于内燃式锅炉结构简单、热效率高,因此在早期蒸汽机车中广泛应用。
3.传动装置:上游蒸汽机车的传动装置主要由曲柄连杆机构和传动轮组成。
蒸汽机的活塞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然后通过传动轮传递给车轮,驱动机车运动。
4.轮轨系统:上游蒸汽机车通常采用轮轨系统作为支撑和导向装置。
轮轨系统由车轮、轴承和轨道组成,确保机车安全稳定地行驶在铁路轨道上。
上游蒸汽机车的车轮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较大的直径和宽度,能够在铁路轨道上提供足够的牵引力和承载能力。
5.控制系统:上游蒸汽机车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机车的速度和方向。
其中包括驾驶室内的操纵杆、活门和阀门等,通过调节蒸汽量和传动装置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对机车运动的控制。
6.经济性:上游蒸汽机车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燃料消耗和维护成本方面。
由于早期蒸汽机车的设计和技术限制,它的燃料消耗较大,维护成本也较高。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后续的蒸汽机车在经济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上游蒸汽机车作为铁路运输的先驱之一,为铁路运输的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它的出现和发展激发了人们对于铁路交通的探索和研究,也为后续蒸汽机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火车头系列大全人民型蒸汽机车人民型蒸汽机车,现用代号RM。
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
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
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
上游型蒸汽机车上游型蒸汽机车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
1960年在唐山诞生,代号SY。
机车全长21519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
前进型蒸汽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种自主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诞生于大连,当时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80公里,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
原称和平型(代号HP),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1988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708台。
建设型蒸汽机车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对解放型蒸汽机车改进设计,于1957年7月试制成功,机车出厂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登乘。
经改进后的蒸汽机车命名为“建设型”,车型代号JS,并于同年9月投入批量生产,成为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用主型机车。
胜利型蒸汽机车国产胜利型蒸汽机车是四方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于1959年停产,期间共计生产了151台。
国产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人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和平型蒸汽机车代号HP的和平型蒸汽机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蒸汽机车。
轴式为1-5-1,机车与煤水车全长26023毫米(联挂4轴煤水车),机车空重119.29吨,轮周功率2191.8千瓦,构造时速80公里每小时。
反帝型蒸汽机车1961年,前苏联无偿援助我国的反帝型蒸汽货运机车,车名由苏联语“佛得”音译而来,诞生于捷尔仁斯基机车制造厂,经由满州里入境配属给武汉江岸机务段。
该机车的最大特点是五动轮、汽缸直径大、牵引力大,适合干线运行。
工建型蒸汽机车工建型蒸汽机车又称工建型工矿及调车用蒸汽机车,多用于调车,由大连机车厂设计,太原、成都机车厂于1958年开始生产,1961年停产,共制造122台。
蒸汽机车参数
1.功率:蒸汽机车的功率通常用马力来表示。
不同型号的蒸汽机车功率不同,一般在100马力到5000马力之间。
2. 最高速度:蒸汽机车的最高速度取决于其轮轴的直径和传动比。
通常最高速度在60到120千米每小时之间。
3. 燃料消耗率:蒸汽机车的燃料消耗率取决于锅炉的效率和运行条件。
一般来说,每小时消耗煤或油的重量在100到500公斤之间。
4. 最大牵引力:蒸汽机车的最大牵引力是指其能够拉动的最大货物或客车重量。
不同型号的蒸汽机车最大牵引力不同,一般在100吨到3000吨之间。
5. 自重:蒸汽机车的自重是指其本身的重量。
不同型号的蒸汽机车自重不同,一般在20吨到200吨之间。
以上是一些蒸汽机车的参数介绍,不同型号的蒸汽机车具体参数也有所不同,但以上参数是衡量蒸汽机车性能的重要指标。
- 1 -。
蒸汽机车的主要结构简介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热能变成机械能,使其运行的一种早期铁路运输设备,1814年7月,英国由英国人史蒂芬孙造出他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蒸汽机车是蒸汽机在交通工具上运用的最好范例,它主要由锅炉、蒸汽机、车架走行部和煤水车四大部分组成。
◆锅炉锅炉是燃料(一般是煤)燃烧将水加热使之蒸发为蒸汽,并贮存蒸汽的设备,它由火箱、锅胴和烟箱所组成。
火箱位于锅炉的后部,是煤燃烧的地方,在内外火箱之间容纳着水和高压蒸汽;锅炉的中间部分是锅胴,内部横装大大小小的烟管,烟管外面贮存锅水,燃气在烟管通过时,将热传给锅水或蒸汽,提高了锅炉的蒸发率;锅炉的前部是烟箱,它利用通风装置将燃气排出,并使空气由炉床下部进入火箱,达到诱导通风的目的。
此外,锅炉还安装有汽表、水表、安全阀、注水器等附属装置。
◆蒸汽机蒸汽机蒸汽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它由汽室、汽缸、传动机构和配汽机构所组成。
汽室与汽缸是两个相叠的圆筒,在机车的前端两侧各有一组,上部的汽室与下部的汽缸组合,通过进汽、排汽推动活塞往复运动。
配汽机构是使汽阀按一定的规律进汽和排汽;传动机构则是通过活塞杆、十字头、摇杆、连杆等,把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动轮的圆周运动。
◆走行部蒸汽机车的走行部分包括轮对、轴箱和弹簧装置等部件。
轮对分导轮、动轮、从轮三种,安装在机车前转向架上的小轮对叫导向轮对,机车前进时,它在前面引导,使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机车中部能产生牵引力的大轮对叫动轮,机车后转向架上的小轮对叫从轮,除了担负一部分重量外,当机车倒行时还能起导轮作用;轴箱和车辆的滑动轴承轴箱相类似,主要起润滑作用,防止车轴在高速运行时过热;弹簧装置的作用主要是缓和运行时的振动,减轻车轮对线路的冲击,另外还能把车架上部的重量平均分配给各个轮对。
蒸汽机车除了这三大主要部分外,还有将这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架,以及用来供应机车用煤用水的煤水车等。
蒸汽机车构造原理汽机车构造及检修(走行部及煤水车)蒸汽机车蒸汽机车(steam locomotive)以蒸汽机产生功力,并遇过摇杆和连杆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
蒸汽机车(steam locomotive)以蒸汽机产生功力,并遇过摇杆和连杆装置驱动车轮的机车。
蒸汽机车外形如图1所示。
</P>图1 蒸汽机车发展概况1804年,英国人R·特里维塞克创造了蒸汽机车。
1829年,由G·斯蒂芬森主持设计制造的“火箭号&#8221;机车奠定了现代蒸汽机车的基本形式。
后来在构造和效率方面逐步进行了改进,不断向大功率和高速度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发展的高峰。
</P>瓦特发明蒸汽机后,给铁路牵引动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8世纪初期的20年,是蒸汽机车的研制和试验阶段。
1804年英国人R·特里维塞克造出了第一台供试验用的蒸汔机车,机车有两对动轮,由齿轮传动。
机车上装有一个人飞轮,借助于旋转惯性力,保持汽缸活塞的往复运动,机车重4. 5t,时速8 km。
1814年英国发明家G·斯蒂芬森和他的儿子R·斯蒂芬森设计制造出的另一种机车,被认为是首次成功的蒸汽机车。
1829年由G·斯蒂芬森和他的儿子R·斯蒂芬森共同设计建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
这是第一台初具有现代蒸汽机车具现代蒸汽机车基本构造特征的蒸汽机车(图2)</P>图2 “火箭”号蒸汽机车</P> 1831年后,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先后开始制造蒸汽机车,动轮由两对或三对发展至四、五、六对。
1832年开始使用二轴引导转向架,大型机车还在动轮后面装有教小的从轮。
1884年瑞士人A·马利特发明了关节式机车,这种机车牵引力大,能够顺利通过曲线,四年以后即制成投产运用。
1875~1900年,设计制造人员广泛地应用蒸汽两次膨胀原理,创造了复胀式机车,提高了机车热效率、1900~1920年,开始采用蒸汽过热和给水加热等装置,使机车的热效率、牵引力和功率又有提高。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热能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名符其实火车。
1814年,英国人斯蒂文森把瓦特的蒸汽机装在了火车上,时隔11年,这位被誉为“蒸汽机车之父”的英国人驾驶“旅行”号蒸汽机车行驶了31.8公里。
1825年于是被认定为是蒸汽机车正式诞生的年份。
又过了4年,他制造的“火箭”号蒸汽机车承载了30位旅客。
从此,蒸汽机车在铁轨上开始了它的辉煌时代。
蒸汽机车是19世纪工业革命的象征,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
我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是1881年利用煤矿起重机的锅炉和一些旧钢材装配制成的。
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厂仿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从而揭开了中国机车制造史上的第一页。
以后逐步发展出解放型和建设型(1-4-1式),胜利型和人民型(2-3-1式),FD型和前进型(1-5-1式)等六种主型蒸汽机车。
解放型机车是中等功率的货运机车,目前多为调车和小运转用。
建设型机车是1957年在解放型机车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与解放型机车相比,锅炉用全焊结构,蒸汽压力提高至15千克力/厘米,并加装了加煤机、给水加热器、自动调整楔铁等设备,是当时干线货运主要蒸汽机车之一。
胜利型机车1956年试制成功,其结构特点是增加过热和蒸发传热面积的比值,采用特洛菲莫夫分动式汽阀,煤水车底架、水柜、煤槽均采用电焊焊接结构等。
胜利型机车是当时主要客运蒸汽机车之一,目前在干线上已逐步被柴油机车所取代。
人民型机车是在胜利型机车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于1958年制成。
锅炉采用全焊结构,蒸汽压力提高至15千克力/厘米,构造速度为每小时110公里,并增加了加煤机、给水加热器和自动调整楔铁等装置。
人民型机车是当时铁路干线和支线上的主要客运蒸汽机车之一。
FD型机车我国在苏联30~40年代制造的机车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大功率货运机车,大多已经报废。
前进型机车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干线主型货运蒸汽机车。
关于蒸汽机车的小知识,内容包括其起源,发展,对以后火车的出现有何意义等,字数
150到500字
蒸汽机车,有时也叫做机车,是一种用于运送货物和旅客的机动机器。
蒸汽机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期,当时
一位英国发明家Richard Trevithick构想了一种使用蒸汽的机
械驱动的车辆,并于1804年把它搬到了英国的某个小镇上,
这就是第一辆蒸汽机车诞生的地方。
随着科技的发展,蒸汽机车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改进包括更高的蒸汽压力和更高的机械效率,以及更好的机械及蒸汽系统。
另外,蒸汽机车也发展出了更多的功能,包括电力传动,自动控制,蒸汽动力控制,空气制动等。
蒸汽机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改善了行车的安全性,而且使得行车的速度更加快捷,更加有效率。
蒸汽机车的出现,为火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火车的出现使得货物和旅客的运输变得更加快捷,旅行的距离也变得更远,这样可以提高运输量和效率,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蒸汽机车一直是运输行业的主要动力,并且在火车出现之前,蒸汽机车在运输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随着现代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的出现,蒸汽机车的
作用已经逐渐减弱,但它仍然是运输行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火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蒸汽机车的主要结构简介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热能变成机械能,使其运行的一种早期铁路运输设备,1814年7月,英国由英国人史蒂芬孙造出他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蒸汽机车是蒸汽机在交通工具上运用的最好范例,它主要由锅炉、蒸汽机、车架走行部和煤水车四大部分组成。
◆锅炉锅炉是燃料(一般是煤)燃烧将水加热使之蒸发为蒸汽,并贮存蒸汽的设备,它由火箱、锅胴和烟箱所组成。
火箱位于锅炉的后部,是煤燃烧的地方,在内外火箱之间容纳着水和高压蒸汽;锅炉的中间部分是锅胴,内部横装大大小小的烟管,烟管外面贮存锅水,燃气在烟管通过时,将热传给锅水或蒸汽,提高了锅炉的蒸发率;锅炉的前部是烟箱,它利用通风装置将燃气排出,并使空气由炉床下部进入火箱,达到诱导通风的目的。
此外,锅炉还安装有汽表、水表、安全阀、注水器等附属装置。
◆蒸汽机蒸汽机蒸汽机是将蒸汽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它由汽室、汽缸、传动机构和配汽机构所组成。
汽室与汽缸是两个相叠的圆筒,在机车的前端两侧各有一组,上部的汽室与下部的汽缸组合,通过进汽、排汽推动活塞往复运动。
配汽机构是使汽阀按一定的规律进汽和排汽;传动机构则是通过活塞杆、十字头、摇杆、连杆等,把活塞的往复运动变成动轮的圆周运动。
◆走行部蒸汽机车的走行部分包括轮对、轴箱和弹簧装置等部件。
轮对分导轮、动轮、从轮三种,安装在机车前转向架上的小轮对叫导向轮对,机车前进时,它在前面引导,使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机车中部能产生牵引力的大轮对叫动轮,机车后转向架上的小轮对叫从轮,除了担负一部分重量外,当机车倒行时还能起导轮作用;轴箱和车辆的滑动轴承轴箱相类似,主要起润滑作用,防止车轴在高速运行时过热;弹簧装置的作用主要是缓和运行时的振动,减轻车轮对线路的冲击,另外还能把车架上部的重量平均分配给各个轮对。
蒸汽机车除了这三大主要部分外,还有将这三部分组成整体的车架,以及用来供应机车用煤用水的煤水车等。
前进型蒸汽机车小知识一、前言很多人说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最大的蒸汽机车,在这里我要提前做个纠正,严格地说前进型蒸汽机车是我国国产最大的蒸汽机车,毕竟在新中国之前,京张铁路还有一批马莱式蒸汽机车服役,其中ML4型机车无论是自身质量还是牵引力都比前进机车大得多,甚至可以肩比东风4型内燃机车。
作为国产最大的蒸汽机车,前进型机车最大的特点就是那5对动轮了,还有前端那巨大的挡烟板。
保存于中国工业博物馆内的1316号车二、关于前进型机车的一些小知识1、第一台前进机车前进型蒸汽机车曾经也采用过多种名字,包括和平、反帝最终改为前进型,机车的设计参考前苏联制造的ФД型蒸汽机车和ЛВ型蒸汽机车,机车的设计图是在1956年3月完成,同年9月首车出厂,机车被命名为和平型,用途为干线货运。
1001号车,和平二字清晰可见2、前进机车的制造厂大家都是知道前进机车是由大同厂批量生产,但是在1965年之前的前进机车并不是由大同制造。
首批5台是由大连机车车辆厂制造,之后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机车车辆厂也参与过小规模的生产,从1958年到1961年期间一共制造了42台,其中9台配备了老六轴煤水车,剩下的配备了四轴煤水车。
1965年大同机车工厂将机车设计做了重大改进之后进行了最终定型,同时投入量产,之后前进型蒸汽机车正式成为了大同机车工厂的标志性产品。
前进型蒸汽机车是中国第一次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功率干线货运蒸汽机车,也是国产蒸汽机车中产量最大的车型,从1956年到1988年累计制造了4708台。
第一台前进,3501号和平型机车3、前进机车的命名第一个时期是1954年到1961年,1954年11月铁道部调集工程技术人员前往大连机车车辆厂并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开始设计,1955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根据铁道部提出的《干线货运蒸汽机车设计技术条件》定由大连机车工厂进行设计,1956年3月份设计图完成,主要参考了前苏联的ФД型蒸汽机车和ЛВ型蒸汽机车,1956年9月第一台和平型机车下线,随后1958年到1961年大连、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厂一共制造了42台。
中国蒸汽机车型号介绍2009年08月03日星期一 13:42中国蒸汽机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是几代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的蒸汽机车型号有:胜利、解放、上游、建设、前进、和平、反帝、跃进、工建、蓉建、人民、注汽、星火、红旗等。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车型。
上游型:又称为上游型工矿用小型蒸汽机车,1960年唐山机车厂在MA6型机车的基础上改造并设计制造出第一台上游型蒸汽机车,代号SY。
全长21643mm,整备重量140t,构造速度80km/h,模数牵引力204千牛,轴式1-4-1.前进型:是中国第一种自己设计的干线货运机车。
1956年9月由大连机车厂试制成功,各项指标均达到蒸汽机车的先进水平。
机车全长26063mm,构造速度80km/h,模数牵引力324千牛,轴式1-5-1,原称和平型(代号HP),文化大革命期间改称反帝型(代号FD),后定名为前进型,现用代号QJ。
它先后由大连、长春、牡丹江、沈阳、唐山、大同等机车厂小批量生产。
1964年大同机车厂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造,使机车的最大轮周功率达到2190千瓦,机车全长也增加到29180mm。
1988年停产,共制造4708台。
建设型:1956年大连机车厂对解放型机车进行现代化改造,设计了建设型干线货运机车,现用代号JS.机车全长23389mm,构造速度85km/h,模数牵引力250千牛,轴式1-4-1.1957年试制出第一台,1988年停产,共制造1921台。
解放型:四方机车厂首先选择仿造旧机型中数量最多、功率最大、性能较好的MA型干线货运机车,1952年7月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出厂,命名为解放型,现用代号JF。
全长21906mm,构造速度80km/h,模数牵引力236千牛,轴式1-4-1.四方、大连、齐齐哈尔等机车厂先后批量生产。
1960年停止生产,共制造455台。
胜利型:是四方机车厂于1956年制成的客运机车,编号从601开始,到1959年停产为止共计生产151台,投入运营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