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之会计账务处理【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
- 格式:pptx
- 大小:99.80 KB
- 文档页数:2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账务处理
01
概念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已经是很多连锁服务企业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缴纳时间,关于它的定义、计算公式、缴纳期限,在此就不过多赘述。
今天小晟要聊的,是关于残保金的一些冷门小知识,不知道您了解多少?
02
就业补助与挂靠
对于残保金的缴纳,企业如果超额安置残疾人,是可以申请就业补助的。
目前这项政策各地均有实施。
一般的标准是每人2000~5000不等,具体可以咨询当地残联或人社部门。
残疾人也是可以托养(挂靠)的,但一般不是个人与企业挂靠,而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操作。
03。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之会计分录
导读:会计网小编为您提供: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之会计分录,希望对您的日常工作有帮助。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为“残疾人保障金”或“残保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
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中,我们发现有此企业将其列入“应付福利费”会计科目核算,这是不符合现行政策规定的。
财政部关于发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综字[1995]5号)规定: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交纳的“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
所以企业交纳的“残保金”财务上应该列入“管理费用”中。
其会计处理见《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关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财会[1995]10号 1995年2月17日)规定。
企业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一、企业应在“其他应交款”科目下设置“应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明细科目(外商投资企业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置“应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明细科目),核算企业按规定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二、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借记“管理。
做账实操-收到残保金退税款的会计分录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可以按规定计算出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借记“管理费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科目,贷记“其他应交款──应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科目或“其他应付款──应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科目。
实际上交时,借记“其他应交款──应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或“其他应付款──应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一、如果不采取提取方法,缴纳时,直接作凭证:借:管理费用--残保金贷:银行存款(或现金)二、如果提取的话:提取时借:管理费用--残保金;贷:其他应付款--残保金上交时借:其他应付款--残保金;贷:银行存款(或现金)收到残保金退税款怎么做会计分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程序用人单位每年应当根据本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申报年审和申报缴费。
(一)申报年审:2018年年审时间8月31日截止(自2019年开始,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已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需要进行申报年审,审核确认已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无需进行申报年审。
未在规定时限申报年审的用人单位,均视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
(二)申报缴费:每年8月1日至11月30日用人单位均应如实申报在职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并按规定缴纳保障金。
(三)申报方式1.网上申报申报年审:由用人单位登录“地方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办理。
点击“政务公开”→点击“省残联”→点击“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年审电子政务系统”→“在线申办”。
申报缴费:由用人单位登录“地方电子税务局”进行办理。
2.上门申报申报年审:由用人单位到所在地的镇(街道)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报本单位上年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市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和松山湖辖区用人单位到市残疾人劳动就业管理办公室申报。
申报缴费:由用人单位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保障金。
3.申报信息及报送资料申报年审:用人单位需要网上填写或现场提交《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申报表》、残疾人职工身份证、残疾人证、劳动合同及用人单位为残疾人职工发放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有效凭证等材料。
做账实操-残保金的会计处理分录一、案例背景假设某公司2024 年全年职工工资总额为500 万元,职工人数为100 人。
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为1.5%,该公司未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为:应缴纳的保障金=(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1.5%-已安排残疾职工人数)×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假设该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 万元。
二、计算残保金1. 首先确定应安排残疾职工人数: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总数为100 人,残疾人就业比例为1.5%,则应安排残疾职工人数为100×1.5% = 1.5 人,取整为2 人。
2. 计算应缴纳的残保金:应缴纳的保障金=(100×1.5%-0)×80000 = (1.5 0)×80000 = 120000 元。
三、账务处理1. 计提残保金时:借:管理费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000贷:其他应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000 2. 缴纳残保金时:借:其他应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000贷:银行存款120000四、分析与注意事项1. 账务处理时,残保金通常计入管理费用科目,这是因为残保金是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费用,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相关。
2. 企业应关注当地的残保金征收政策和计算方法,及时准确地计算和缴纳残保金,避免因逾期缴纳或未足额缴纳而产生滞纳金等额外费用。
3. 如果企业安排了一定比例的残疾人就业,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享受残保金的减免优惠。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准确核算已安排残疾职工人数,并及时向相关部门申报,以获得相应的减免。
缴纳残保金的会计处理流程主要分为计提和缴纳两个步骤:1. 计提残保金:确定计提金额:根据当地的残保金征收政策和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总额等信息计算出应缴纳的残保金金额。
残保金的计算方式一般为:年缴纳额=(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帐务处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的权益,促进残疾人就业而设立的一项专项资金。
对于企业来说,正确处理残保金的帐务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残保金的计算残保金的计算通常基于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以及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等因素。
计算公式一般为:残保金应缴纳额=(上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上年度用人单位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上年度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例如,某企业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为 100 人,当地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为 15%,该企业上年度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为 1 人,上年度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8 万元。
则残保金应缴纳额=(100 × 15% 1)× 80000 =(15 1)× 80000 = 40000 元。
二、残保金的计提企业应当在每年的财务核算中,根据计算出的残保金应缴纳额进行计提。
计提时,应将残保金作为一项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会计分录通常为:借:管理费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贷:其他应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需要注意的是,计提的时间应当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周期相一致,以确保费用的准确核算。
三、残保金的缴纳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缴纳残保金。
缴纳时,冲减之前计提的其他应付款。
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应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贷:银行存款四、残保金的减免在一些情况下,企业可能符合残保金的减免政策。
例如,新成立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免征残保金;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残保金等。
当企业享受减免时,应当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对计提的残保金进行调整。
如果是免征,冲回之前计提的费用;如果是减征,按照减征后的金额缴纳,并相应调整计提的费用。
五、残保金的财务报表列报在资产负债表中,“其他应付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反映企业尚未缴纳的残保金余额。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账务处理分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一种特殊保障。
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因此国家设立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进行账务处理,确保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账务处理分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记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
财政拨款是指国家根据相关政策向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注入资金,用于帮助残疾人就业。
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的捐赠,尤其是一些慈善机构和企业。
账务处理分录示例:借: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账户贷:财政拨款/社会捐赠账户2.支出记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支出包括残疾人就业补贴、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费用。
这些支出主要用于帮助残疾人提高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其就业和自立更生。
3.结转记录: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每年结余的部分需要结转到下一年度使用。
结转记录是保障资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资金使用合理、节约的重要保证。
4.盘点记录:每年末需要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进行盘点,确保账目准确无误。
盘点记录包括资金来源、支出情况、结余情况等,为下一年度的财务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在进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账务处理分录时,需要做到账实相符、款项清晰、记录准确。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和利益。
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监督,防止资金被挪用或滥用,保障资金的安全和稳定。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账务处理分录是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关键环节,需要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只有做好了账务处理,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帮助,促进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机构能够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账务管理,为残疾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第二篇示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国家为残疾人提供的专项福利,旨在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会计处理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支持和助力的社会福利保障。
在会计处理方面,应按照相关规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按照领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月份,将其列入会计账簿中应列明的科目中。
2.根据领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人员和月份,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相应的负债科目,并在该科目下建立相应的明细科目,分别记录不同人员领取的不同月份的保障金。
3.在损益表中,将领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支出列入“福利支出”科目中,记录该月度的支出金额。
4.在做好会计账簿记录后,及时缴纳社保部门要求的社会保险费和相关税金,确保符合税务法规。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规定进行,确保账务正确和准确。
另外,在处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时,应尽可能遵守保密原则,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收入处理:当企业收到残疾人保障金时,会计应将其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同时在“应收账款”科目中做相应的减少处理。
这是因为残疾人保障金是企业应收的款项,但并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因此不能记入“营业收入”。
支出处理:当企业支付残疾人保障金时,会计应将其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同时在“应付账款”科目中做相应的增加处理。
这是因为残疾人保障金是企业应付的款项,但并不属于企业的主营业务支出,因此不能记入“营业支出”。
结转处理:在会计年度结束时,会计应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残疾人保障金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
这是因为残疾人保障金是企业长期应收和应付的款项,因此需要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进行结转处理。
报表处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会计应将残疾人保障金的收入和支出分别列示在利润表的“其他收入”和“其他支出”项目中。
同时,残疾人保障金的余额应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