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人口社会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0
川大《社会学概论》17春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
)1.有过度城市化问题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印度;d.德国。
正确答案:2.当代现代化理论流派之一的“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就是:a.丹尼斯;b.弗兰克;c.沃勒斯坦;d.丹尼尔.贝尔。
恰当答案:3.国际上一般将总和生育率()视为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的一个界标。
a.≤2.5;b.≤2.0;c.≤2.1;d.≤2.8。
正确答案:4.认知主义社会学的先驱就是:a.迪尔凯姆;b.孔德;c.韦伯;d.斯宾塞。
恰当答案:5.韦伯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层标准之一的政治标准是指的:a.经济收入;b.财富;c.声望;d.权力。
正确答案:6.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正确答案:7.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a.基本社会化;b.稳步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华社会化。
恰当答案:8.《江村经济》是谁的代表作:a.孔德;b.斯宾塞;c.费孝通;d.韦伯。
正确答案:9.国际上通常指出城市人口占到全国人口的比重达至多少为高度城市化:a.20%以上;b.40%以上;c.60%以上;d.70%以上。
恰当答案:10.自己争取出国留学属于哪种社会流动:a.结构性流动;b.非结构性流动;c.代内流动;d.代际流动。
正确答案:11.被称作基本社会化的阶段就是:a.早期社会化;b.稳步社会化;c.再社会化;d.逆向社会化。
恰当答案:12.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类型是:a.主文化;b.亚文化;c.反文化;d.次文化。
正确答案:13.《乡土中国》就是谁的代表作:a.严复;b.吴文藻;c.费孝通;d.孙本文。
正确答案:14.初级群体的概念最初就是由谁明确提出去的:a.林顿;b.贝尔;c.库利;d.米德。
恰当答案:15.提出“依附论”的是哪位社会学家:a.弗兰克;b.米尔斯;c.帕森斯;d.罗斯。
正确答案:16.把非政府分成生产非政府、整合性非政府、政治非政府和文化非政府的社会学家就是:a.彼林.布劳;b.理查德.司考特;c.艾.爱桑尼;d.帕森斯。
《人口社会学(1)1152》19春在线作业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贫困的一种的是()。
A.绝对贫困
B.相对贫困
C.主观贫困
D.客观贫困
正确答案:D
()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死因死亡率
B.婴儿死亡率
C.标准化死亡率
D.粗死亡率
正确答案:D
()反映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A.家庭模式
B.家庭结构
C.家庭规模
D.家庭生命周期
正确答案:C
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奠定了人口理论的基础。
A.《人口原理》
B.《法》
C.《神学大全》
D.《国富论》
正确答案:A
()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A.人口的婚姻结构
B.人口的空间结构
C.人口的性别结构
D.人口的年龄结构。
《人口社会学》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2.简述当代中国婚姻结构的特征。
3.简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4.简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5.简述中国出生人口质量干预的途径。
二、论述题(共20分)6.什么是死亡模式,结合实际论述我国死亡模式演变的过程。
三、分析题(共30分)7.资料:搜狐网站载,轰轰烈烈的“春运”目前已经结束。
据开始时预测,这次为期40天的春运旅客运量将达到16.6亿人次;若以往返折合8.4亿人次,就相当予全国三分之二的人都挟裹进去,出门打了个来回。
而在民工、学生、探亲、旅游“四大潮”中,以民工潮最大。
1月31日广州两大火车站的到达客流约33万人,其中南下淘金的民工占了总客流的95%以上。
2月2日消息:据广东省劳动厅掌握的资料,从1月27日至30日,从铁路、公路、水路和民航进入广东的共有317万人,其中外地民工就占了300万人,占95%以上;“数十万新民工和超过300万的返程民工给广东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
”2月5日,“火车南下抵穗的人数跌至23.2万,比节后春运最高峰减少了近一半”;“广州东站到达客流7.2万人次,南下广州的民工人数充其量只有5万多。
”这还占到了80%以上。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民工潮算是人口迁移吗?(4分)(2)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加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3)农民进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试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缓解春运民工潮高峰压力的看法。
(20分)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筒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答;无论从人口生育率变化的历史过程和趋势,还是国际比较来看,中国生育模式转变过程具有显著的特征。
(2分)(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分)。
你的得分:完成日期:年月日点分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年月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A.人口学B.人类学C.人口社会学D.社会学2.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可以用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参数表示,这种属性称为()()A.人口的社会属性B.人口的阶级属性C.人口的自然属性D.人口的动态属性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A.生育过程B.衰老过程C.死亡过程D.迁移过程4.人口结构可以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的()。
()A.性别结构B.阶级结构C.年龄结构D.空间结构5.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奠定了人口理论的基础。
()A.《人口原理》B.《法》C.《神学大全》D.《国富论》6.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提出了两种减少人口的途径,其中,通过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的抑制力量成为()。
()A.积极抑制B.预防性抑制C.道德抑制D.补充抑制7.年,现代人口思想家马寅初先生在他的著作()里面明确地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A.《新人口论》B.《人口论》C.《户口人丁论》D.《生计篇》8.()是指一年内每名育龄妇女(-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A.粗出生率B.总和生育率C.一般生育率D.年龄别生育率9.婚姻制度属于生育制度中的()。
()A.生育的物质设备B.生育的文化设备C.生育观念D.生育规范10.()的生育模式是一种以死亡率为导向的多育模式。
()A.传统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未来社会。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贫困的一种的是()。
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主观贫困D.客观贫困【参考答案】: D2.()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死因死亡率B.婴儿死亡率C.标准化死亡率D.粗死亡率【参考答案】: D3.()反映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A.家庭模式B.家庭结构C.家庭规模D.家庭生命周期【参考答案】: C4.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奠定了人口理论的基础。
A.《人口原理》B.《法》C.《神学大全》D.《国富论》【参考答案】: A5.()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A.人口的婚姻结构B.人口的空间结构C.人口的性别结构D.人口的年龄结构【参考答案】: C6.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属于()。
A.生育制度B.生育规范C.生育的物质设备D.生育意愿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A.生育过程B.衰老过程C.死亡过程D.迁移过程【参考答案】: B8.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破损家庭D.联合家庭【参考答案】: B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的特点的是()。
A.行为主体是群众B.实施了广泛的社会动员C.由于人口压力大和行政手段的操作方法,导致了某些地方计划生育干部和群众关系紧张D.从单纯的政府控制向经济手段控制转变【参考答案】: A10.五分位法是用来测量()。
A.收入B.职业声望C.社会声望D.贫困人口【参考答案】: A11.()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A.死因死亡率B.婴儿死亡率C.标准化死亡率D.粗死亡率【参考答案】: D12.从全球范围看,贫困人口具有明显的()特征。
1.五分位法是用来测量()。
A.收入B.职业声望C.社会声望D.贫困人口【参考答案】: A2.()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A.人口的婚姻结构B.人口的空间结构C.人口的性别结构D.人口的年龄结构【参考答案】: C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A.生育过程B.衰老过程C.死亡过程D.迁移过程【参考答案】: B4.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提出了两种减少人口的途径,其中,通过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的抑制力量成为()。
A.积极抑制B.预防性抑制C.道德抑制D.补充抑制【参考答案】: B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育意愿的是()。
A.生育目的B.生育数量的看法C.生育成本的预算D.有关子女的看法【参考答案】: C6.生育时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各种避孕药具的普及属于()。
A.生育制度B.生育规范C.生育的物质设备D.生育意愿【参考答案】: C7.()反映一个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模式。
A.家庭模式B.家庭结构C.家庭规模D.家庭生命周期【参考答案】: C8.人口增长与社会变迁之间是()的关系。
A.同向变化B.反向变化C.因果关系D.互相促进【参考答案】: D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再生产的模式的是()。
A.原始传统型人口再生产模式B.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C.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D.未来型人口再生产模式【参考答案】: D10.人口的()是指人口依照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而形成的结构。
A.自然结构B.空间结构C.阶级结构D.社会结构【参考答案】: D11.家庭计划的核心是()。
A.提高人口质量B.提高人口数量C.节制生育D.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参考答案】: C12.婚姻制度属于生育制度中的()。
A.生育的物质设备B.生育的文化设备C.生育观念D.生育规范【参考答案】: D13.()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与迁出该地区的人数之差。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口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人口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中国生育模式转变的特点。
2.简述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
3.简述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主要表现。
4.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5.简述中国传统城市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二、论述题(共20分)6.请结合实际,论述中国人口发展的深远意义。
三、分析题(共30分)7.资料:有研究称,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人口的死因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1980年是改革开放之初,传染病和肺结核的构成比仍位列前十位,以后逐年降低,经过10多年,在城市退出了前十位,又经过几年,在农村也退出了前十位。
这一时期,人口死亡的主要死因是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损伤及中毒这些慢性非传染疾病,表现为这些疾病的死因构成比的变动,在死因顺位上也有所变动。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人口死因梅成的意义是什么?(2分)(2)简要说明我国人口死因构成转变的原因。
(8分)(3)结合实际谈谈政府在提高人口健康水平方面可以有哪些直接或间接的措施?(20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筒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答:(1)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2.5分)(2)中国生育率的转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2.5分)(3)中国的生育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2.5分)(4)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也为中国的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2.5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5分,简单阐述才可以得到满分2.5分。
2.答: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特征,既是人口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反映。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676)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说明人口社会学研究方法。
答: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3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人口普查。
(3分)(2)人口抽样调查。
(3分)(3)人口统计分析。
(3分)(4)人口预测。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正确陈述得满分。
2.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性别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基本因素,对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人口结构指标均有直接关系。
(3分)(1)人口过程因素。
(3分)(2)文化因素。
(3分)(3)经济因素。
(3分)(4)政治和制度因素。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简单陈述得2分。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答: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按照家庭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妇女年龄划分为六个阶段:(1)新家庭产生阶段。
从夫妇结婚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
从初婚到初育这段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整个生育期和生育量。
(2分)(2)生育和抚养孩子阶段。
从第一个孩子出生起,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时止,家庭人口再生产集中在这个阶段,家庭规模最大,家庭经济负担最重,可以计算妇女终身生育率和生育间隔。
(3分)(3)孩子陆续就业、结婚阶段。
这段时间长短取决于妇女生最后一个孩子时的年龄,或生第一个孩子与生第二个孩子之间的间隔。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家庭劳动力最多,经济收入大,但是随着已婚孩子成立新家,原有家庭人口开始减少。
(3分)(4)家庭开始收缩阶段。
父母与最后一个孩子共同生活时期,它取决于最后一个孩子结婚离家的时间。
在西方现代家庭中,这段时间很短,在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并不存在这一阶段。
(3分)(5)空巢阶段。
父母单独居住生活。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作业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____孔德_______开始提出的,产生于_____19世纪30_______年代。
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____康有为_______,在___1891________年。
3、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______结构的总和________________。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____实际调查研究_________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5、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___理论社会学____、_____经验社会学______、___应用社会学_____。
6、马斯洛于____1943____年出版的《___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___》一书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马克思是从______宏观上__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____微观上___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8、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___正式的________和____非正式的________________的渠道。
9、根据交往的___主体____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10、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___竞争、合作、冲突_______和____顺应________。
11、冲突的根源是______社会资源相对有限____、特点是___破坏性__________。
1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__血缘关系_______、_____业缘关系__________、___地缘关系____________。
13、集体行为的特征:__非组织性___________、____突发性_________、___反常性__________14、集体行为的类型___骚动____、____传闻_____、__社会动荡不安____、____社会运动_____________。
(单选题)1: 提出研究社会化的“镜中我”理论的社会学家是()。
A: 米德
B: 默顿
C: 库利
D: 科塞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2: 以下对文化描述正确的是()。
A: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B: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C: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D: 自然生态的综合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3: 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场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这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
A: 问卷调查法
B: 田野调查法
C: 实验法
D: 历史比较法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4: 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学派关于移民问题的研究的社会化理论是()。
A: 生命历程理论
B: “镜中我”理论
C: 精神分析理论
D: 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5: 认为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并且人格的发展贯穿一生,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的典型心理反应,提出社会化过程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的是()。
A: 埃里克森
B: 库利
C: 米德
D: 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6: 以下属于初级群体的是()。
A: 客户
B: 老板
C: 同事
D: “哥们儿”
正确答案: D。
1.在我国的城市分类方法中,中等城市的人口指标是:A.20万以下B.20~50万C.50万~100万D.100万以上【参考答案】: B2.《江村经济》是谁的代表作:A.孔德B.斯宾塞C.费孝通D.韦伯【参考答案】: C3.韦伯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层标准之一的政治标准是指的:A.经济收入B.财富C.声望D.权力【参考答案】: D4.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参考答案】: A5.口金字塔也叫做什么金字塔:A.生育率/死亡率B.年龄/性别C.职业/收入D.学历/职位【参考答案】: B6.社会结构体系出现急剧的、根本性的变迁属于哪种变迁形式:A.社会改良B.社会发展C.社会革命D.社会骚乱【参考答案】: C7.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A.城市化B.政治现代化C.人的现代化D.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参考答案】: D8.“差序格局”是由哪位中国社会学家提出的概念:A.孙本文B.吴文藻C.费孝通D.林耀华【参考答案】: C9.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是:A.先赋角色B.自致角色C.开放性角色D.封闭性角色【参考答案】: B10.初级群体的概念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A.林顿B.贝尔C.库利D.米德【参考答案】: C11.继早期社会化之后进行的成年人的社会化叫做: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社会化【参考答案】: B12.最早提出“社会角色”概念的社会学家是:A.韦伯B.林顿C.库利D.霍曼斯【参考答案】: B13.《群学肄言》是谁的译作:A.康有为B.严复C.孙本文D.章太炎【参考答案】: B14.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属于哪一种社会流动:A.代际流动B.结构性流动C.非结构性流动D.水平流动【参考答案】: B15.“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人的:A.早期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强制社会化【参考答案】: A16.当代现代化理论流派之一的“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是:A.丹尼斯B.弗兰克C.沃勒斯坦D.丹尼尔.贝尔【参考答案】: C17.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是: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同学关系【参考答案】: A18.提出“社会有机体”学说的是:A.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韦伯【参考答案】: B19.“失范”理论最初是由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A.韦伯B.杜尔凯姆C.帕森斯D.孔德【参考答案】: B20.犯人在监狱完成的社会化叫做: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社会化21.非制度化控制包括:A.道德控制B.法律控制C.习俗控制D.宗教控制E.社会舆论控制【参考答案】: ACE22.社会互动理论主要包括:A.交换论B.符号互动论C.冲突论D.拟剧论E.本土方法论【参考答案】: BDE23.在中国城市统计中居住地划分为哪三种形式:A.省B.社区C.市D.建制镇E.乡村【参考答案】: CDE24.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途径主要特征有:A.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与技术B.发展工业,积累资本C.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D.为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市场E.发展农业【参考答案】: ACD25.成功的合作应具备以下条件:A.目标一致B.互相排斥C.认识接近D.争夺同一目标E.相互信任和配合【参考答案】: ACE26.社会变迁的形式主要有哪些:A.社会计划B.社会改良C.社会革命D.社会发展E.社会冲突27.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主要有:A.自然条件B.人口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E.文化【参考答案】: ABCDE28.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影响有:A.破坏组织的整合力B.增强组织的稳定性C.影响组织的凝聚力D.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E.增强组织的灵活性【参考答案】: ACD29.现代社会中家庭的主要功能有:A.家庭消费的功能B.对下一代的部分社会化的功能C.部分满足家庭成员精神需求的功能D.物质生产的功能E.宗教的功能【参考答案】: ABC30.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A.社会个案工作B.小组工作C.社区工作D.统计工作E.监督工作【参考答案】: ABC31.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主要有:A.性别B.职业C.收入D.权力E.声望【参考答案】: CDE32.下面属于初级群体的有:A.家庭B.单位C.邻里D.工会E.伙伴群体3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A.生产力B.文化传播C.自然环境D.人口变动E.主观精神【参考答案】: ABCDE34.下面关于社会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社会关系可分为初级社会关系和次级社会关系B.家庭中的关系是最典型的次级关系C.初级社会关系就是次属关系D.血缘关系是人类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E.人际关系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参考答案】: ADE35.下列社会制度中哪些属于本原性的社会制度:A.政治制度B..家庭制度C.经济制度D.宗教制度E.教育制度【参考答案】: BC。
《社会学概论(Ⅰ)》在线作业1
国际上一般认为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到多少为高度城市化:A:20%以上;
B:40%以上;
C:60%以上;
D:70%以上。
参考选项:D
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
A:城市化;
B:政治现代化;
C:人的现代化;
D: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参考选项:D
韦伯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层标准之一的政治标准是指的:
A:经济收入;
B:财富;
C:声望;
D:权力。
参考选项:D
美国的人口属于人口金字塔中的那一种类型?
A:年轻型
B:静止型
C:老年型
D:稳定型
参考选项:C
《群学肄言》是谁的译作:
A:康有为;
B:严复;
C:孙本文;
D:章太炎。
参考选项:B
提出冲突是社会进行自我调整所必要的“安全阀”的社会学家是:A:帕克;
B:帕森斯;
C:默顿;
D:科塞。
参考选项:D
1。
川大2017春《社会学》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7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的( A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2.成人教育是下面哪一种社会化的途径( B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社会化3.把组织分为生产组织、整合性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的社会学家是(D )A.彼林.布劳B.理查德.司考特C.艾.爱桑尼D.帕森斯4.韦伯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层标准之一的政治标准是指的(D )A.经济收入B.财富C.声望D.权力5.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 B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社会化6.“社会角色”一词是由谁最先提出的(C )A.戈夫曼B.加芬克尔C.林顿D.齐美尔3.《群学肄言》是谁的译作(B )A.康有为B.严复C.孙本文D.章太炎8.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类型是(A )A.主文化B.亚文化C.反文化D.次文化9.最早形成的社会关系是(A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业缘关系D.同学关系10.封建社会的婚姻要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属于社会控制的哪种方式( C )A.法律B.道德C.风俗习惯D.宗教11.突发性的社会变迁是指下列哪种(C )A.社会进化B.社会改良C.社会革命D.社会发展12.有过度城市化问题的国家是(C )A.美国B.日本C.印度D.德国13.“失范”理论最初是由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 B)A.韦伯B.杜尔凯姆C.帕森斯D.孔德14.当代现代化理论流派之一的“世界体系论”的代表人物是(C )A.丹尼斯B.弗兰克C.沃勒斯坦D.丹尼尔.贝尔15.《江村经济》是谁的代表作(C )A.孔德B.斯宾塞C.费孝通D.韦伯16.社会结构体系出现急剧的、根本性的变迁属于哪种变迁形式(C )A.社会改良B.社会发展C.社会革命D.社会骚乱17.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 D)A.城市化B.政治现代化C.人的现代化D.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18.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齐美尔B.戈夫曼C.布鲁默D.加芬克尔19.犯人在监狱完成的社会化叫做(C )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社会化20.初级群体的概念最初是由谁提出来的(C )A.林顿B.贝尔C.库利D.米德21.下面哪一种控制形式又被称为“自我控制”( D)A.积极控制B.消极控制C.外在控制D.内在控制22.三峡移民属于哪一种社会流动(B )A.代际流动B.结构性流动C.非结构性流动D.水平流动23.国际上一般认为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到多少为高度城市化(D )A.20%以上B.40%以上C.60%以上D.70%以上24.提出“依附论”的是哪位社会学家(A )A.弗兰克B.米尔斯C.帕森斯D.罗斯25.理解主义社会学的先驱是(C )A.迪尔凯姆B.孔德C.韦伯D.斯宾塞26.《乡土中国》是谁的代表作( C )A.严复B.吴文藻C.费孝通D.孙本文27.被称作基本社会化的阶段是(A )A.早期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向社会化28.某理论的根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适应力的活的有机体。
四川大学智慧树知到“社会工作”《社会学概论(Ⅰ)》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哪些?()A.生产力B.文化传播C.自然环境D.人口变动E.主观精神2.国际上一般将总和生育率()视为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的一个界标。
A.≤2.5B.≤2.0C.≤2.1D.≤2.83.“社会角色”一词是由谁最先提出的:()A.戈夫曼B.加芬克尔C.林顿D.齐美尔4.人的社会化的一般途径有:()A.家庭B.邻里C.学校D.工作单位E.大众媒介5.根据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将社会角色划分为:()A.先赋角色B.功利性角色C.开放性角色D.自致角色E.规定性角色6.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属于:()A.基本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反社会化7.最早提出“社会角色”概念的社会学家是()。
A.韦伯B.林顿C.库利D.霍曼斯8.《自杀论》是谁的代表作?()A.孔德B.斯宾塞C.迪尔凯姆D.韦伯9.社会组织中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影响有:()A.破坏组织的整合力B.增强组织的稳定性C.影响组织的凝聚力D.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E.增强组织的灵活性10.“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人的()。
A.早期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强制社会化11.《江村经济》是谁的代表作:()A.孔德B.斯宾塞C.费孝通D.韦伯12.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人口B.价值观C.物质产品D.规范体系E.语言和符号13.下面属于初级群体的有:()A.家庭B.单位C.邻里D.工会E.伙伴群体14.社会变迁的形式主要有哪些?()A.社会计划B.社会改良C.社会革命D.社会发展E.社会冲突15.韦伯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层标准之一的政治标准是指的:()A.经济收入B.财富C.声望D.权力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现代人可以同时拥有好几种地位,但其中最重要的是:()A.排行地位B.家族地位C.职业地位D.职务地位2.构成社会的必要条件主要有:()A.自然条件B.人口C.物质生产活动D.社会关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E.文化3.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主要有:()A.性别B.职业C.收入D.权力E.声望4.自己争取出国留学属于哪种社会流动?()A.结构性流动B.非结构性流动C.代内流动D.代际流动5.作为学校合唱团的成员,张某今晚要参加学校排练,作为女儿,她今晚要到医院照看住院的母亲,这反映了哪一种社会角色失调现象?()A.角色紧张B.角色不清C.角色失败D.角色内的冲突6.据1993年统计,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个。
首页 - 我的作业列表 - 《人口社会学(Ⅰ)》第一次作业答案欢迎你,周婷婷(FC312214008)你的得分:64.0完成日期:2014年03月05日 18点20分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 C )A. 人口学B. 人类学C. 人口社会学D. 社会学2.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可以用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参数表示,这种属性称为()( C )A. 人口的社会属性B. 人口的阶级属性C. 人口的自然属性D. 人口的动态属性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 B )A. 生育过程B. 衰老过程C. 死亡过程D. 迁移过程4.人口结构可以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的()。
( D )A. 性别结构B. 阶级结构C. 年龄结构D. 空间结构5.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奠定了人口理论的基础。
( A )A. 《人口原理》B. 《法》C. 《神学大全》D. 《国富论》6.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提出了两种减少人口的途径,其中,通过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的抑制力量成为()。
( B )A. 积极抑制B. 预防性抑制C. 道德抑制D. 补充抑制7.1957年,现代人口思想家马寅初先生在他的著作()里面明确地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 A )A. 《新人口论》B. 《人口论》C. 《户口人丁论》D. 《生计篇》8.()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川大《人口社会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88.0
完成日期:2014年06月13日14点58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是社会学的一门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 C )
A.人口学
B.人类学
C.人口社会学
D.社会学
2.
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
规律,可以用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参数表示,这种
属性称为()
( C )
A.人口的社会属性
B.人口的阶级属性
C.人口的自然属性
D.人口的动态属性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过程的是()。
( B )
A.生育过程
B.衰老过程
C.死亡过程
D.迁移过程
4.
人口结构可以分为人口的自然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和人口的()。
( D )
A.性别结构
B.阶级结构
C.年龄结构
D.空间结构
5.
1798年,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奠定了人口理
论的基础。
( A )
A.《人口原理》
B.《法》
C.《神学大全》
D.《国富论》
6.
在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中,提出了两种减少人口的途径,其中,通过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的抑制力量成为()。
( B )
A.积极抑制
B.预防性抑制
C.道德抑制
D.补充抑制
7.
1957年,现代人口思想家马寅初先生在他的著作()里面明确地把中国的人口增长与工业化进程联系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
( A )
A.《新人口论》
B.《人口论》
C.《户口人丁论》
D.《生计篇》
8.
()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所生育的孩子数,反映了育龄妇女的综合生育水平。
( C )
A.粗出生率
B.总和生育率
C.一般生育率
D.年龄别生育率
9.
婚姻制度属于生育制度中的()。
( A )
A.生育的物质设备
B.生育的文化设备
C.生育观念
D.生育规范
10.
()的生育模式是一种以死亡率为导向的多育模式。
( A )
A.传统农业社会
B.工业社会
C.未来社会
D.原始社会
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育意愿的是()。
( C )
A.生育目的
B.生育数量的看法
C.生育成本的预算
D.有关子女的看法
12.
()是指一定地区在特定的时期(一般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人数,反映了该地区的总体死亡水平。
( D )
A.死因死亡率
B.婴儿死亡率
C.标准化死亡率
D.粗死亡率
13.
()的死亡模式以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为特点。
( B )
A.传统农业社会
B.现代工业社会
C.未来社会
D.原始社会
1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的社会指标的是()。
( C )
A.经济收入
B.教育水平
C.种族
D.婚姻状况
1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M.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而划分出的最基本和可测量的阶层指标是()。
( C )
A.职业
B.婚姻状况
C.文化水平
D.收入状况
16.
()是指某一地区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内每1000人口中迁入与迁出该地区的人数之差。
( D )
A.迁入率
B.迁出率
C.总迁移率
D.净迁移率
17.
()的人口迁移在迁移动机、规模和方向上更加复杂地与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 B )
A.早期生存型
B.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型
C.传统农业社会
D.当代社会
1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口再生产的模式的是()。
( D )
A.原始传统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B.过渡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C.现代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D.未来型人口再生产模式
19.
()是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
( C )
A.平均年龄
B.年龄中位数
C.人口年龄结构
D.年龄分组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年龄分组的是()。
( B )
A.年代学年龄
B.物理学年龄
C.生理学年龄
D.生物学年龄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6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能够表现人口的社会属性的指标是()。
( CD )
A.数量
B.质量
C.平均寿命
D.家庭婚姻制度
2.人口的自然结构包含了()。
( AC )
A.性别结构
B.阶级结构
C.年龄结构
D.民族结构
3.传统农业社会的生物因素表现为
()。
( AC )
A.高死亡率
B.低死亡率
C.高出生率
D.低出生率
4.
J型的死亡率年龄格局代表的是()的死亡模式。
( AD )
A.低年龄组死亡率低
B.平均预期寿命低
C.死亡率高
D.死亡率随年龄逐渐增加
5.
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学的死因分类的是()。
( BCD )
A.传染病
B.外源性死因
C.外因死亡
D.退行性疾病
6.下列选项中,属于测量人口迁移的指标有()。
( BD )
A.质量
B.数量
C.时间
D.方向
7.
下列选项中属于过渡型的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表现形式的有()。
( AD )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低
D.自然增长率较高
8.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学年龄分组的是()。
( CD )
A.年代学年龄
B.生物学年龄
C.义务兵年龄
D.育龄妇女
9.
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人口性别比结构的因素包括()。
( ABCD )
A.出生婴儿性别比
B.文化因素
C.社会经济因素
D.政治因素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传统生育意愿的是()。
( AC )
A.男性偏好
B.重视质量
C.重视数量
D.一个不少,两个刚好
11.生命历程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过程,下列选项中,属于生命历程的是包括()。
( BD )
A.生活跨度
B.婚姻状况
C.同期群
D.生命事件
12.人口再分布有()两种类型。
( AB )
A.扩散型
B.内聚型
C.一次扩散型
D.二次扩散型
13.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两种生产是指()。
( AD )
A.物质资料生产
B.物质资料再生产
C.人口的生产
D.人口再生产
14.最基本的社会分层指标包括()。
( AB )
A.天赋指标
B.社会指标
C.智力指标
D.技能指标
15.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结构性特征表现在()方面。
( AB )
A.政治
B.经济
C.精神
D.地区
@Copyright200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