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电凝电切术的护理常规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1
电切肠息肉后注意事项
电切肠息肉后的注意事项包括:
1.保持休息:手术后需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劳累。
2.观察伤口:手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如出现明显红肿、渗液、发热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3.遵守饮食原则:术后需要遵守医生给出的饮食原则,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4.避免便秘:术后应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可以适量饮水,多摄入蔬果纤维。
5.根据医生建议用药:术后可能需要口服药物,如镇痛药、抗生素等,请按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
6.遵守禁忌事项:根据医生的建议,术后避免饮酒、吸烟等不利于恢复的行为。
7.定期复查:术后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及时处理并预防术后可能的并发症。
总之,术后需要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自我护理,提高身体抵抗
力,促进伤口愈合和康复。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围手术期护理摘要】结直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一种肠道疾病,因为其极易引起癌变,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一旦发现就应及时切除。
息肉大小、病理类型与其癌变有一定相关性。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多数的胃肠道息肉都可以通过内镜治疗而治愈。
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凝电切除(PSD术)创伤小、痛苦小、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内镜下息肉PSD术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
通过对内镜下息肉PSD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和观察,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指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减轻痛苦,保证内镜手术的安全、有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关键词】结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233-02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本内镜室运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95例,其中,男56例,女39例,男女比例1.44:1,年龄25~90岁,平均55.26岁。
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腹泻、血便、大便习惯改变为主。
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其中,直肠64枚,乙状结肠34枚,降结肠23枚,横结肠36 枚,升结肠25枚,回盲部12枚;单发息肉58例,多发息肉37例;息肉大小0.3~4.5 cm大小不等。
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腺瘤性息肉59例,增生性息肉25例,炎性息肉11例。
1.2治疗方法在肠镜检查下发现息肉后,选择适当的圈套器,圈套息肉后,慢慢地收紧圈套,采取高频电凝切除法将息肉整体切除,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如术中有少量出血可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液冲洗,或钛夹止血。
2 护理2.1术前护理2.1.1术前准备术前详细了解病史,尤其注意近期用药史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肝素血液透析等)。
如有上述药物的用药史应停服7d方可行息肉切除术;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心电图等;签定手术知情同意书。
肠息肉手术后(ESD/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常规术后禁食禁饮24h,术后第1个24h后可饮用少量冷开水,如无不适可进食冷流质饮食如稠米汤、清稀饭、汤类、菜水、藕粉等呈液体状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牛奶或豆制品饮品可引起腹胀。
术后第2个24h可进食较软更易咀嚼和便于消化的食物如菜泥、蛋糕、烂面条等。
术后1周以内以软食为主。
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避免油炸、腌制食品。
指导患者规律饮食,按时用餐,不吸烟、不喝酒。
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4h,24h后可床上活动,自行缓慢翻身,避免下床活动。
息肉较多或者较大患者卧床休息2-3天,避免腹部压力增高、提重物,避免用力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者用力排便时腹腔压力增高,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肠息肉预防注意事项:
建议忌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积极乐观心态,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建议50以上的人群每3-5年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既往明确诊断过息肉疾病的患者,应至少三年甚至每年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检出的大肠息肉,<0.5cm的可随诊观察,如>1cm应及时治疗。
特别是病理类型为绒毛腺瘤的,更应积极切除。
结肠息肉肠镜下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1]它是结肠黏膜受到炎症或慢性刺激所引起的,初期可无症状,或有轻微腹痛及便秘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血便、脓血便可逐渐增加,有些良性息肉如不及时切除,有癌变的机率,随着纤维内镜、特别是电子内镜的问世,内镜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内镜下治疗技术发展得最快,内镜下息肉电切除术已是很成熟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结肠息肉电切患者78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患者,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32-85之间,平均58岁,息肉直径0.3-1.6cm,均进行结肠镜下电切术。
2 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向患者介绍肠镜电切息肉的治疗方法,讲解治疗的优越性,说明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向患者介绍以往的成功病例,消除紧张情绪。
2.1.2 饮食准备术前进低脂、细软、少渣的半流质饮食1-2天。
2.1.3 肠道准备术前一日给予果导片3片口服3/日,术晨口服25%硫酸镁100ml,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排出清水后即可行手术治疗。
2.2术中配合协助患者更换肠镜专用裤,取左侧位或仰卧屈膝位,嘱患者缓慢深呼吸;必要时用手按压患者腹部,固定镜身,协助手术医生进镜,密切观察患者颜面表情,当患者诉剧烈腹痛、心慌、出汗时,告诉医生停止注气。
2.3术后护理2.3.1 病情观察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术后3日内密切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等,以便及时处理。
2.3.2 饮食护理术后24小时内禁食,给予静脉补液,48小时进温流质饮食,3天后进无渣半流质饮食,2周后逐渐过度到半流质饮食,进食不宜过快,禁忌粗纤维生冷食品。
[2]3 讨论通过本组78例经内镜行结肠息肉电灼切除术患者的治疗,同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并解除了息肉可能癌变、出血的顾虑。
胃肠息肉ESD(EMR)患者护理注意事项一、医嘱用药方面:1、全麻患者,医嘱需开具:达克罗宁胶浆剂、美兰、肾上腺素2、非全麻患者,医嘱需开具:达克罗宁胶浆剂3、以上医嘱用药送至病区后,请医管家集中将药物送至内镜室,患者无须带药入内镜室4、如果医嘱开具:屈他维林静脉输液,在手术前1小时使用(因大部分手术都是在15:30左右开始,所以14:15将屈他维林用上,以减少术中的肠道痉挛)5、电解质散和二甲硅油的使用方法如下,请大家将此服用方法发放给患者,并详细向患者进行讲解(二甲硅油的好处是减少气泡的产生)第一天晚上19:00-20:00将一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ABC各一包)用温开水(低于20℃)1000ml溶解,分次服用完。
当日上午09:00-10:00将一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ABC各一包)用温开水(低于20℃)1000ml溶解,一次性喝完(5-10分钟),同方法溶解另一盒,并在溶解的电解质散溶液中加入二甲硅油,每隔15分钟喝250ml, 直至喝完(一小时内2000ml全部喝完)。
二、患者交接方面:1、全麻患者填写:手术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2、非全麻患者填写:消化科胃肠镜检查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3、患者术前由病区护理员护送患者至内镜室4、全麻患者:需带入物品有轮椅、病历、手术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5、非全麻患者:需带入物品有病历、消化科胃肠镜检查交接单、肠道清洁检查表6、术后患者由内镜室工作人员送回病室三、护理文书方面:1、送进内镜室记录:患者服药后共解几次大便,呈什么性状,现送入内镜室2、术后回室记录:同外科手术回室记录3、护理观察要点:术后关注呕血、腹痛、便血情况,饮食上注意禁食粗纤维、带骨带刺、刺激及坚硬的食物4、整理出院患者病历时,将肠道清洁检查表交给张海英护士长。
四、护理观察方面:1、术前做好肠道准备,注意患者大便次数和性状,保证肠道清洁2、关注患者阳性检验、检查结果3、术后关注呕血、腹痛、便血情况,饮食上注意禁食粗纤维、带骨带刺、刺激及坚硬的食物,预防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肠息肉切除术后注意事项肠息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用于治疗肠道息肉,术后需要密切关注身体恢复情况,并采取一系列注意事项以保证术后康复顺利进行。
下面是肠息肉切除术后需注意的事项:1. 饮食调理:术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和油炸食物,以免对伤口造成刺激。
可以多食用高纤维食物、新鲜水果和蔬菜,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
2. 饮食习惯:术后应该维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吃得太饱或者过饿,以免对肠道产生负面影响。
3. 多饮水:术后应适量多饮水,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废物,保持肠道通畅。
4. 伤口护理:术后需要对伤口进行适当的护理,如清洗、消毒和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5. 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裂开或感染,可以适量进行散步和轻度运动。
6. 不要久坐和久站:术后需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可以适当转换姿势,避免对肠道造成压力。
7. 注意便秘预防:术后可能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食用高纤维食物、适量运动和遵循规律排便习惯等方式进行预防和缓解。
8. 定期复诊:术后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诊,进行伤口愈合情况的评估和相关检查。
9. 注意病情变化:术后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如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10. 心理护理:术后需要注意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手术后的康复过程,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对身体和恢复造成负面影响。
总之,肠息肉切除术后需要注意饮食调理、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预防便秘、定期复诊等事项,以保证术后康复顺利进行。
同时,注意身体状况变化和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
内镜下胃肠息肉摘除术的护理一、术前准备1、术前应详细了解病情,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病史,常规测定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年龄大于60岁或原有心脏病患者应作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2、按常规做好胃肠道的清洁准备,禁食禁饮8~12h。
胃息肉治疗者,前一日晚进清淡饮食,行肠息肉治疗者,术前3天进无渣半流质,术前1天进流质;术日晨口服芒硝。
肠道准备充分无粪水残留可使视野清晰,利于操作的成功。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进行腹部检查,向病人说明操作过程,消除顾虑,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
4、仔细查看患者上次检查报告,根据息肉类型,具体情况做好仪器及附件的准备,选用合适的胃(肠)镜,高频电发生器、微波手术器,圈套器及氩离子凝固器导管等。
术前妥善连接各导线,测试性能完好。
5、术前用药。
胃息肉者,口服达克罗宁胶浆10ML,肠息肉者,术前30min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654-2 10mg,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术前针的应用、咽部充分麻醉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二、术中配合1、术中配合要默契,特别是收圈时要慢慢收紧,用力均匀,切忌用力过猛、速度过快而引起机械切割导致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除与息肉的大小、形态,选择的治疗方法是否得当、还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2、按常规行内镜检查,发现息肉后,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和蒂的长短采用不同的摘除方法。
有蒂、亚蒂和分叶状息肉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
在合适的时机、部位放圈、收圈,和医生密切配合。
在收圈过程中要逐步收紧,切忌用暴力和操之过急,同时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反应。
3、三、术后护理1、术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有无呕血、便血、腹痛等症状,对于一般情况好,创伤小的患者平稳后方可离开,必要时留院观察1~3天。
注意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和穿孔。
如有发生,应进行对症处理。
2、胃肠道息肉套切后,患者术后24小时应卧床休息,年老体弱及创伤较大者,卧床休息时间应保持2天~3天,一月内避免长时间用力下蹲或做屏气动作。
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肠息肉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肠息肉的方法,但手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对于恢复的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手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1.术后的休息与饮食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饮食方面,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的饮食要求,如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高脂食物,均衡饮食以提供身体所需营养。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刺激。
2.药物使用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服用药物,尤其是术后的抗生素和止痛药物。
遵循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不得擅自停止或更改药物剂量。
同时,要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3.伤口护理手术后的伤口护理非常重要。
根据医生的建议,每天进行伤口的清洗和更换敷料。
注意保持伤口干燥,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避免剧烈活动或运动,以免刺激伤口或造成裂开。
观察伤口的颜色、红肿情况以及是否有渗液等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
4.注意排便情况肠息肉手术后,由于肠道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患者可能会出现便秘或排便困难等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方法缓解便秘,如增加饮水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饮食中适当添加一些果蔬和高纤维食物。
避免用力排便,如需用力则应就医咨询。
5.避免劳累和过度运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6.注意观察术后症状手术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如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特别是伤口出血或渗液的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
同时,要注意饮食和排便的变化情况,并将其准确地告知医生。
7.定期复查手术后,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
复查的内容可能包括伤口愈合情况、炎症指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身体的康复。
总结来说,肠息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休息与饮食、药物使用、伤口护理、注意排便情况、避免劳累和过度运动、观察术后症状、定期复查。
结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宣教结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结肠腺癌的癌前病变。
经电子内镜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治疗措施,但若不注意正确护理,最常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为出血、穿孔。
一、出血常见诱因;由于息肉电凝切除术后残端有焦痂形成, 焦痂过早脱落后形成溃疡, 从而引起出血。
息肉电凝切除后结痂自然脱落时间为1~2周, 是重点防范的时间段。
术后活动过多、进食粗糙食物、大便干结均可使焦痂过早脱落、损伤创面而出血。
同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患者注意控制血压、血糖。
1过早剧烈活动:术后过早快步行走、使用不当的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摩托车) 可造成腹压增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易使焦痂脱2用力排便:大便干结患者用力排便, 因粪便摩擦创面及腹压增高, 使焦痂脱落出血。
3饮食不当; 过早进食较生硬、粗糙食物可导致创面受损出血,4其他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减退、脆性增加;高血压因高压血流穿透受损血管而出血;糖尿病致微血管病变, 是导致局部出血诱因。
二、出院宣教1术后病情观察术后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等的改变;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便血, 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 若有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并发肠出血、肠穿孔。
2卧床休息直径<1 cm息肉患者术后回病房卧床休息6 h;无蒂息肉(直径<1 cm) 或凝固范围较大者, 要求卧床休息2~3 d。
无出血迹象也要少活动, 2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避免长时间热浴。
3饮食指导直径<1 cm息肉患者切除术后进食半流质3 d,。
直径>1 cm息肉患者切除术后禁食6 h, 如无异常可进食流质,逐渐过渡到无渣半流质饮食, 2周内避免进食生硬、粗糙食品,以温凉食物为主,不能饮酒。
4.保持大便通畅多喝水, 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排便时避免屏气用力, 以免焦痂脱落导致大出血。
大便干结患者可适当给予缓泻剂,如乳果糖口服液每次10 ml, 每日1~2次。
1肠息肉割掉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手术割除。
手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本文将介绍肠息肉割掉以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一、手术后第一天手术结束后,患者通常会进入恢复室进行观察,等待麻醉药物作用完全消退。
在这个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手术切口是否有出血或渗液,若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向医生报告。
二、饮食调理患者在手术后通常会暂时禁食,以免对切口造成刺激。
当患者的消化功能恢复正常后,医生会指导患者逐渐恢复饮食。
初期可选择低脂、低渣饮食,例如米汤、面条等流质食物,避免辣椒、油炸和刺激性食物。
随着康复的进展,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三、疼痛管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及时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
同时,还要帮助患者调整姿势,避免压迫创口,以减轻疼痛感。
四、伤口护理手术切口是最需要护理的地方。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包括是否有红肿、渗液和感染迹象。
每天进行伤口清洁,使用无菌纱布将伤口覆盖,防止感染。
此外,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额外的压力。
五、预防并发症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肠道梗阻、腹腔感染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热、腹胀等。
如果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并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处理。
六、恢复锻炼适量的锻炼可以促进康复,但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一般来说,轻度的散步和伸展运动是比较适合的选择。
锻炼时应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对伤口造成压力。
七、定期复诊手术后的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与医生保持沟通,并协助患者按时进行复诊。
八、心理护理手术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次较大的挑战,心理的支持也十分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帮助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临床护理 •325胃息肉、肠息肉是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是指隆起与粘膜表面并向消化腔内突出的局限性病变。
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是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产生热效应,使组织表面干燥、凝固、坏死,可在数秒吞咽,低盐低脂饮食,尽量做到不抽烟少饮酒[3],本研究中有患者因酗酒导致肾脏受损,诱发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时戒酒,配以中医疗养,观察几日后未再次发作。
③掌握疾病发作时间。
详细询问患者以往发病情况,入院后观察心绞痛易发时间段,以期给予辩证防治。
④指导患者做适量运动。
适当适量运动可帮助患者行气活血,改善气滞血淤型心绞痛,不可过量活动,尤其是劳力型心绞痛患者,活动量循序渐进。
⑤中医护理。
患者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气短时及时给予吸氧;按时按量服用汤药;可采取针刺穴位,予以预防性治疗等。
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硝酸甘油片,含服,1片/次,1片/5min ,至症状缓解直至停止,治疗9周。
1.3 疗效评定心绞痛疗效评定:显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变短;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总有效为显效及有效之和。
心电图疗效评定:显效:心电图ST 段及T 波恢复正常;有效:ST 段回升0.05mv 以上T 波改变50%以上;无效:心电图无明显好转。
总有效为显效及有效之和。
1.4 统计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 果观察组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n (%)]组别n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805620476(95.00%)对照组8034311565(81.25%)χ27.23 P<0.01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仅为71.2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具体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