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家具结构-22
- 格式:ppt
- 大小:8.95 MB
- 文档页数:116
认识红木家具的榫卯与部件结构,史上最全!无榫卯,不红木 /书画-鉴赏03-31 07:02红木家具在一开始就把家具结构定位为纯木质结构,弃用其他任何非木质材料,能工巧匠们利用各种木联结来解决拼接、定向、移动、旋转等结构。
其巧妙的力学原理运用和结构学知识的驾驭令人惊叹。
明清时期,是红木家具的鼎盛期,研究这一时期的家具,最容易揭开中国古典家具的结构面纱。
明式家具的结构,是在宋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结构合理、线条流畅、加工细腻。
明式家具以苏式为主,注重线条的使用,比例适度,整体性强,讲求一致性,“一木作联、上下贯通”。
中国古典家具独特的美,除了造型之外,就是结构的科学性。
只有完全了解中国古代家具最基本的制作方法,才能真正体会到榫卯结构的精妙之处。
(一)榫卯结构的特点1、榫卯结构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结实耐用。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的扭动。
而铁钉连接会产生转动或使矩形变为平行四边形,金属容易氧化锈蚀,如果用铁钉组合,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而使家具散架,而榫卯结构却可以使家具保存上千年。
2、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
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就做不到这一点。
3、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
无论什么家具,久了都会出现问题,都需要维修,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拆卸更换就不如榫卯结构家具容易。
4、由于红木木质坚硬,如果用钉子极易造成木材劈裂。
5、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能够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
(二)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有别于西方家具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采用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部件巧妙地连接在一起,成为结实牢固的一个整体。
西方家具的部件则靠金属构件组合连接。
中国榫卯结构的优点就在于:榫本身即是家具部件的联体,材质一致,不会像西方家具那样,金属配件氧化锈蚀,部件自然损坏而使家具结构松动。
金属配件与家具材质不同,结合以后,软硬不一,易磨损,易移动,易散架,修缮也很困难。
传统家具的36种基本榫卯结构1、方材丁字形接合之直肩榫,又称齐肩膀榫。
此种榫卯是最基本的榫卯,被广泛应用。
别的榫卯结构都是根据此种榫卯结构不断演变而来的。
方材丁字形接合方材丁字形接合2、方材丁字形接合之两面大格肩,虚肩榫大格肩虚肩是格肩结构的最佳结构,做成虚肩的目的是使榫头接触面大,达到榫卯牢固的目的。
方材丁字形接合之两面大格肩,虚肩榫方材丁字形接合之两面大格肩,虚肩榫3、圆材丁字接合之飘肩,又称蛤蟆肩榫头的肩是弧形的,肩的弧度大小和相交圆材的接触面弧度一致。
圆材丁字接合之飘肩,又称蛤蟆肩圆材丁字接合之飘肩,又称蛤蟆肩4、方材丁字形接合之小格肩虚肩,大进小出榫为使两根相交的料受力均匀,而且受力最大化,需要做成大进小出榫。
方材丁字形接合之小格肩虚肩,大进小出榫方材丁字形接合之小格肩虚肩,大进小出榫5、方材丁字形接合之大格肩半榫,榫头内格角相交两个面都不要明榫,还想让两根料受力比较均匀,而且把榫头做到最长,可采用此种结构。
方材丁字形接合之大格肩半榫,榫头内格角相交方材丁字形接合之大格肩半榫,榫头内格角相交6、圆材丁字接合圆材丁字接合圆材丁字接合7、圆材丁字形接合之裹腿做,兩根出榫格肩相抵圆材丁字形接合之裹腿做,兩根出榫格肩相抵圆材丁字形接合之裹腿做,兩根出榫格肩相抵8、格角攒边榫之单面格肩这种格角攒边榫结构是最讲究的最牢固的榫卯,是家具制作中最精细的做法。
格角攒边榫之单面格肩格角攒边榫之单面格肩9、燕尾格角攒边榫燕尾格角攒边榫燕尾格角攒边榫10、格角攒边榫之双面格肩这种双面格肩榫做成柜门后竖料上下端有横茬露出,待柜门装到柜子上时横茬就不明显了。
格角攒边榫之双面格肩格角攒边榫之双面格肩11、圆材闷榫角接合之烟袋锅榫制作烟袋锅榫可以理解为正方形的方材直肩丁字接合,然后倒圆而成。
圆材闷榫角接合之烟袋锅榫圆材闷榫角接合之烟袋锅榫12、方材角结合之双榫双面格肩方材角结合之双榫双面格肩方材角结合之双榫双面格肩13、方材角结合之床围子攒接斜卍字方材角结合之床围子攒接斜卍字方材角结合之床围子攒接斜卍字方材角结合之床围子攒接斜卍字方材角结合之床围子攒接斜卍字14、板条角结合之揣揣榫,正面格肩,背面不格肩板条角结合之揣揣榫,正面格肩,背面不格肩板条角结合之揣揣榫,正面格肩,背面不格肩15、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仿佛粽子角而得名。
家具零部件名称
关于家具的零件
1侧板(边板、旁板):柜体家具两侧的板件
2隔板:分隔柜内空间的垂直板件
3层板(搁板):分隔柜内空间的水平板件
4开门:沿着垂直轴线启闭的门
5翻门:沿着水平轴线启闭的门
6移门:横向移动的门
7卷门:能沿着弧形轨道置入柜体的帘状移门
8顶板:高于视平线(大于1500MM)的顶部板件
9中面板:由上、下二节或二节以上重叠柜体的下柜或中柜面板。
10面板:低于视平线的顶部板件
11底板:柜体底部的板件
12背板:封闭柜体背面的板件
13脚架:由脚和望板(或由板件)构成的用于支撑家具主体的部件14抽屉:柜体内可灵活抽出推入的盛放东西的匣形部件
15主柱(立挺):框架两边的直立零件
16上下横(帽头):框架上、下两端的水平零件
17竖档:框架中间的直立零件
18横档:框架中间的水平零件
19内板(装板):装嵌在框架槽中的薄板或人造板
20腿:直接支撑面板(或顶板)的着地零件
21脚:家具底部支承主体的落地零件
22望板:连接脚(或腿)和面板(或底板)的水平板件
23踢脚板:连接脚(或腿)和底板与地面之间的部件
24拉条(拉档):望板下面连接脚与脚(或腿与腿)的横档25挡条:挡住门或抽定位的板件
26背挂条:挂或锁在墙上的产品后面板件
27抽屉面板:抽屉的面板
28抽屉旁板:抽屉的侧板
29抽屉后板:抽屉的背板
30抽屉底板:抽屉的底板
31连接木(塞角):用于加固角部强度的零件
32挂衣棍:柜内挂衣架用的杆状零件。
浅谈中式古典明清家具常见榫卯结构整理的本文内容带有一定专业性,主要是我国古典家具的结构知识,特别是明清中式家具的结构;在解放前,我国的工业相当落后,铁钉都不能自己生产——叫洋铁钉,中式家具的结构普遍使用传统的榫接结构;榫接结构在我国从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到了明清,已经达到最高水平,不用一钉、不用一丝的金属连接,组装出的家具使用百年,这不能不感叹我国家具匠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工艺。
整理本篇以方便大家在欣赏中式古典家具时能看出门道,明白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了解中式古典家具的榫接结构也有益于大家对自家实木家具的保养,整理中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也请大家谅解,苏方典/SU 先行谢过,有兴趣的朋友姑且观之。
.。
(一)、龙凤榫加穿带一块薄板不够宽,需要两块或更多块薄板拼起来才够宽时,就要用“龙凤榫加穿带”。
(如插图1所示)先把薄板的一个长边刨出断面为斗个银锭形的长榫,再把与它相邻的那块薄板的长边开出下大上小的槽口,用推插的办法把两块板拼拢,所用的榫卯叫“龙凤榫”.这样可以加大榫卯的胶合面,防止拼缝上下翘错,并不使拼板从横的方各拉开。
薄板依上法一一拼完,用胶粘牢后,横贯背面,开一下大上小的槽口,名叫“带口";穿嵌一面做一梯形的长榫的木条,名叫“穿带"。
带口及穿带的梯形长榫都一端稍窄,一端稍宽。
长榫由宽处推向窄处,这样才能窗紧。
穿带两端出头,留做榫子。
穿带根数视拼板的长度而定,一般每隔40cm穿一根。
最后在拼板的四周刨出榫舌,名叫“边簧",以便装入木框里口的槽口内.(二)、攒边打槽装板上述用“龙凤榫加穿带”拼成的木板是为了装入攒边的木框而准备的.木框四根,两根长而出榫的叫“大边",两根短而凿眼的叫“抹头”。
在木框的里口打好槽,以便容纳木板边簧.穿带出头部分则插入大边上的卯眼内。
把木板装入木框的做法叫“攒边打槽装板”;把薄板装入木框,使薄板能厚板使用,同时能把色暗无纹的木材断面完全隐藏起来,外露的都是美丽的木纹,所以是一种合理、美观而又节省的做法。
榫卯结构榫卯,读作sǔn mǎo,榫卯结构是实木家具中通常在相连接的两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处理的接合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
榫卯结构起源非常早,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就发掘出了大量的结合完好的多种式样的榫卯结构遗物,可以说是我国木构技术史上一件伟大的发明!我国家具把各个部件连接起来的“榫卯”做法,是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中国木结构建筑和家具中榫卯一直在广泛应用,但二者技术层面上侧重不同,建筑上侧重结构稳定,因为榫卯结构在几个方向都可以开卯口,可以兼顾结合在同一点上不同方向的受力,合拢时成为一个高强度的完美的整体。
家具中的榫卯结构则成就了中国含蓄内敛的审美观,接合处由于有略微松动的余地,当无数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平衡,除了木材延展力外,主要是由于一个个的榫卯富有韧性,不致发生断裂。
“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
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
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
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
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index.htm金艺尊卯结构种类及图片详解来源:名鼎檀红木家具网作者:名鼎檀红木专家发布时间:2010-07-19 查看次数:864榫卯结构在中国的运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红木家具的一大特色。
许多明清时期的红木家具距今已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略显陈旧,但家具整体的结构仍然完好如初,其中,榫卯结构可是功不可没的。
实木家具结构实木家具又称框式家具,它是以榫接合的框架为承重构件,板件附设于框架之上的木家具。
在实木家具中,方料框架为主体构件,板件只起围合空间或分隔空间的作用。
传统实木家具为整体式(不可拆)结构;现代实木家具既有整体式,又有拆装式结构。
整体式实木家具以榫接合为主,拆装式实木家具则以连接件接合为主。
榫接合是通过榫头压入榫眼或榫槽的接合方式。
这里只介绍榫卯结构,连接件结构将在板式家具中讲解。
2.1榫接合类型榫接合有多种类型,分类方式不同,其表现形式也不相同。
2.1.1按榫头的形状分:直角榫、燕尾榫、椭圆榫、圆榫,如图1所示。
2.1.2按榫头的数目分:单榫、双榫、多榫,如图2所示。
2.1.3按榫头与方料的关系分:整体榫、插入榫。
整体榫是直接在方材零件上加工而成的,如图1中的1、2、3;而插入榫与零件是分离的,常用的插入榫为圆榫。
圆榫的形状如图3所示。
2.1.4按榫头与榫眼、榫槽接合形式分:开口榫、半开口榫、闭口榫;明榫、暗榫。
如图4所示。
2.2榫接合技术要求2.2.1方榫接合的技术要求为了使榫接合紧密牢固,同时又使得加工、装配方便,方榫接合的榫头长度和榫长度均应与木材纤维方向一致。
榫、眼之间的配合则应是:榫头宽度与榫眼长度为过盈配合,即榫头宽度比榫眼长度大0.5-1mm;榫头厚度与榫眼宽度为间隙配合,间隙量为0.1-0.2mm;榫头长度与榫眼深度为过度配合,其公差为±3mm(明榫为正,暗榫为负)。
榫头厚度(或宽度)通常为方材厚度(宽度)的1/3-2/5。
当榫头厚度(宽度)大于40mm时应改为双榫。
由于榫接合采用基孔制原则,在确定榫头厚度时应将其计算值调整到与方套钻规格相符的尺寸。
如6,8,9.5,12,13,15等几种规格。
2.2.2圆榫接合技术要求圆榫是现在较常见的插入榫,主要用于板式家具部件之间的接合与定位,也可用于实木框架的接合。
作为独立榫,用于制作圆榫的材质应选用密度大、无节无朽、纹理通直,具有中等硬度和材性的木材,一般用青冈栎、柞木、水曲柳等。
中国古典家具常见的几种榫卯结构中国古典家具发展到了明清之际,除部分民间家具外,大部分宫家具及城市高档家具均采用了南洋的硬质木料,外表经水磨汤蜡处理,非常华美。
而内部则处理成半榫、闷钉、抄手榫等形式,保存外观的纹理齐整、线条顺畅。
圈口穿销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结构,做工十分讲究,明代黄花梨万历柜及圈椅上应用,可作鉴定断代的依据。
半榫破头楔破头楔用在半榫之内,易入难出。
破头楔一旦在半眼的卯里撑开后,榫头将很难再退出,是一种没有可逆性的独特而坚固的结构,最适宜用在像抽屉桌桌面下的矮老等悬垂而负重的部件上。
这种作法不常使用,因为它没法修复,被称为“绝户活”。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方法──挤楔楔是一种-头宽厚,一头窄薄的三角型木片,将其打入榫卯之间,使二者结合严密,榫卯结合时,榫的尺寸要小于眼,二者之间的缝隙则须由挤楔备严,以使之坚固。
挤楔兼有调整部件相关位置的作用。
明式官帽椅上的管门钉苏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几枚竹钉来固定。
这种竹钉俗称“管门钉”,取自古代管城门的兵士“管门丁”之意。
如图中所示,搭脑与扶手上的四颗竹钉其实起到了固定全身的作用走马销“走马”源于古建术语“走马板”,是活动自由的意思。
走马销是栽销的一种,即在两顺材之间,用燕尾状栽销连接,其巧妙的结构,可使二都既紧密结合,又可拆卸自如,所以又名“仙人脱靴”。
是罗汉床围板、太师椅扶手上最常见的方便用销。
穿销穿销是在栽销的基础上延长其一端,使其贯穿于牙板的内铡,一般穿销通常有梯形的角度,边沿有燕尾形的榫口,可在增强部件强度的同时,管束其干缩湿涨的方向,使二木永远贴紧。
栽销是在两顺向木材之间凿眼垂直栽上的薄方木片,以联结固定二者间的位置。
如在桌面心板之间,床牙板与大边之间等等。
半粘牙板用钉常见有清初精美的吴式家具,通身无一处透榫,也不施胶。
只是在几个关键部位用三两枚钉来固定。
历经数百年后仍完好如初。
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木家具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木家具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及检验检测等质量管控。
当有具体产品标准时,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27.4-2021无疵小试样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方法第4部分:含水率测定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4893.1-2021家具表面耐冷液测定法GB/T4893.2-2020家具表面耐湿热测定法GB/T4893.3-2020家具表面耐干热测定法GB/T4893.4-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4部分:附着力交叉切割测定法GB/T4893.7-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7部分:耐冷热温差测定法GB/T4893.8-202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8部分:耐磨性测定法GB/T4893.9-2013家具表面漆膜理化性能试验第9部分:抗冲击测定法GB/T4897-2015刨花板GB5296.6消费品使用说第6部分:家具GB/T5849-2016细木工板GB/T7911-2024热固性树脂浸渍纸高压装饰层积板(HPL)GB/T9846-2015普通胶合板GB/T10357.1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1部分:桌类强度和耐久性GB/T10357.2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2部分:椅凳类稳定性GB/T10357.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3部分:椅凳类强度和耐久性GB/T10357.4-202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4部分:柜类稳定性GB/T10357.5-2023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5部分:柜类强度和耐久性GB/T10357.6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6部分:单层床强度和耐久性GB/T10357.7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7部分:桌类稳定性GB/T10357.8家具力学性能试验第8部分:充分向后靠时具有倾斜和斜倚机械性能的椅子和摇椅稳定性GB/T11718-2021中密度纤维板GB/T15102-2017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GB/T15104-2021装饰单板贴面人造板GB/T17657-2022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 XXXXX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T24430-2023双层床结构安全试验方法GB/T28202-2020家具工业术语GB/T29894-2013木材鉴别方法GB/T31765-2015高密度纤维板GB/T35601绿色产品评价人造板GB/T35607绿色产品评价家具GB/T37005-2018油漆饰面人造板LY/T1070-2013不饱和树脂聚酯装饰人造板LY/T1279-2020聚氯乙烯薄膜饰面人造板LY/T1655-2006(2010)重组装饰材LY/T1658-2015直接印刷人造板LY/T2709-2016木蜡油QB/T3826-1999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QB/T5660—2021木家具表面耐黄变测定法T-CNFPIA3016-2021人造板定制家居板件封边质量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28202-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古代明式家具三十三种榫卯结构图榫卯,是古典家具之魂,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沉淀着流光回转中的经典家具款式的复合传承。
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因为成本压缩后所获得的利益更为诱人。
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宣传应传承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此次我们希望通过这套33种榫卯模型,能使大家(尤其是红木从业者)拾起已被遗忘的灵魂,一起感受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家具文化,与我们共同弘扬中国古典家具制作中的木匠精神。
以下列33种榫卯结构实物实拍动态图展示(涵盖了古代榫卯结构当中最主要、实用、经典的款式结构):1.楔钉榫2.挖烟袋锅榫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5.扇形插肩榫7.双榫粽角榫9.高束腰抱肩榫10.挂肩四面平榫11.圆柱丁字结合榫12.圆方结合裹腿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14.圆香几攒边打槽15.攒边打槽装板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17.抄手榫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20.三根直材交叉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22.插肩榫变形23.平板明榫角结合24.柜子底枨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26.厚板闷榫角结合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29.直材交叉结合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32.走马销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传递红木文化,分享红木知识。
木工常用结构
1.榫卯结构:是一种用于连接两个木板的结构,是其中一种最简单的木工结构,可以用来连接窗框、门框等。
2.榫头结构:是一种在木材顶部和底部开口成“T”形的结构,使两块木板像拼图一样拼接在一起。
它是一种强度较高的结构,常常用于门、窗、柜子等的结构连接。
3.刀口结构:也叫“开榫结构”,是一种将木材加工成“指齿状”,让这些“指齿”相互咬合起来的结构。
它的特点是连接稳固、结构简单,常用于建筑、桥梁等较大的木结构。
4.榫板结构:是一种利用两块木板中间的榫挂接来将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这种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桌椅、书柜、抽屉等家具制作中。
5.榫眼结构:是一种将两个木材碎片连接在一起的结构。
在一个木材上开一个与榫眼大小相近的孔,再将另一块木头的头部与之搭配,就可以将两块木头连接在一起。
它常用于桶桶盖的连接、门、窗的连接等。
中国古典家具结构介绍大全可能有的朋友对中国古典家具结构了解的不是很多,现整理下,但愿对你了解古典家具有点帮助。
夹头榫红木古墩台TOP从八品•布政使照磨帖子82积分132金币132 枚礼券0 张在线时间4 小时最后登录2楼(沙发)大中小发表于 2009-01-1609:53:03 只看该作者榫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
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
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
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2009-2-11∙发短消息∙加为好友∙当前离线相连的。
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
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矛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
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
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
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
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
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
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
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
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
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