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断裂教学提纲
- 格式:pptx
- 大小:3.42 MB
- 文档页数:28
阿尔金断裂带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隆升的制约李海兵;杨经绥;许志琴;孙知明;Paul TAPPONNIER;Jerome VAN DER WOERD;Anne-Sophie MERIAUX【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06(13)4【摘要】大量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古)阿尔金断裂带可能形成于三叠纪,后又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强烈左旋走滑活动,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后阿尔金断裂再次活动.主要的走滑活动发生在:(1)245~220Ma;(2)180~140Ma;(3)120~100 Ma;(4)90~80 Ma;(5)60~45 Ma;(6)渐新世至中新世;(7)上新世至更新世以及(8)全新世.沿阿尔金断裂带,伴随左旋走滑活动形成一系列的逆冲断裂和正断裂,反映走滑过程中伴随隆升作用的存在,并且形成自北向南包括祁连山、大雪山、党河南山、柴北缘山、祁漫塔格山和昆仑山,表明阿尔金断裂带制约着青藏高原北部的生长和隆升.阿尔金断裂带东、西两端的白垩纪和新生代火山活动是断裂走滑活动的响应.【总页数】21页(P59-79)【作者】李海兵;杨经绥;许志琴;孙知明;Paul TAPPONNIER;Jerome VAN DER WOERD;Anne-Sophie MERIAUX【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Laboratoire de Tectonique,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4 Place Jussieu, 75252 Paris Cedex 05, France;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地壳变形与作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Laboratoire de Tectonique,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4 Place Jussieu, 75252 Paris Cedex 05, France;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Strasbourg EOST, 5 rue René Descartes, 67084 Strasbourg Cedex, France;School of Geosciences, Institute of Geography, Drummond Street, EH8 9XP, Edinburgh UK【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J], 任收麦;葛肖虹;刘永江;常丽华;吴光大;袁四化2.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J], 任收麦;葛肖虹;刘永江;常丽华;吴光大;袁四化3.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J], 任收麦;葛肖虹;刘永江;常丽华;吴光大;袁四化4.柴达木西部第三系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年龄对阿尔金造山带第三纪隆升的制约 [J], 周海;陈亮;孙勇;第五春荣;彭德华;尹成明;雷川5.阿尔金断裂带年代学和阿尔金山隆升 [J], 刘永江;Franz Neubauer;葛肖虹;Johann Genser;袁四化;李伟民;巩庆林;陈元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几何结构与运动特征新生代以来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阿尔金断裂,在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阿尔金断裂东端作为青藏高原西北方向的主要边界断裂,也是塔里木块体、青藏高原块体和阿拉善块体三大块体交汇的关键构造位置,因此对阿尔金断裂东端部以及邻区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的详细研究,对揭示青藏高原北部构造变形过程以及与邻区块体的构造转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通过对阿尔金活动断裂带东端部自疏勒河口以东段以及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断裂的运动特征的调查和滑动速率的定量研究,同时总结前人对酒西盆地主要断裂的滑动速率及新生代沉积地层的研究成果,获得酒西盆地的新生代的地壳缩短速率,进而定量分析阿尔金断裂的滑动速率分布与区域构造转换之间的关系,探讨阿尔金断裂向东延伸和青藏高原往北扩展的样式。
论文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论文选取了阿尔金断裂东端是指自疏勒河口以东到宽滩山南西的部分,长约70公里断裂段,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地质考察、地质年代学方法以及高精度的地形地貌航空影像测量等方法,对断裂开展了断裂活动性定量研究,结果认为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在近疏勒河口一带约为>1.58mm/yr;向东逐渐减小,从ATF-2测点处的1.00-1.50mm/yr,到了红柳峡西侧的ATF-3测点为0.58-0.72mm/yr,而向东到红柳峡以东,已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断裂仅表现为逆冲性质。
在垂向滑动速率方面,全段均表现为向北逆冲性质,垂直滑动速率较小,均在0.1-0.3mm/yr。
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工作基础,对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磴磴山断裂赤金峡段不同级地貌面的断错地貌的调查和位移测量,同时开展了地貌面暴露年龄的测定,估算得到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0.1mm/yr。
而阿尔金断裂东端部的另一条断裂,也就是河西走廊西端酒西盆地的北部边界的黑山断裂的逆冲滑动速率为(0.26±0.06 mm/yr)。
阿尔金断裂昌马大坝-宽滩山段全新世活动特征陈柏林;刘建生;王春宇;张永双;刘建民;董诚;吴乃芬【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08(82)4【摘要】阿尔金断裂是我国西部著名的巨型走滑断裂带之一,也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该断裂昌马大坝-宽滩山段运动方式为以左行走滑占主导,伴有弱的垂直运动;在距今2.7ka以来发生过明显的新构造活动(和地震).在沙坪-宽滩山段全新世左行走滑位移速率为0.9~2.2mm/a,明显低于阿尔金断裂东段昌马大坝以西地区4~5mm/a和中西段9~11mm/a的位移速率.阿尔金断裂东段在肃北和昌马大坝出现二次位移速率的锐减,锐减的部分分别转化为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西段的左行走滑和逆冲,且在位移速率数值上相互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阿尔金断裂在肃北位移速率减少部分(4.6mm/a)与海原活动断裂西段(党河南山断裂)的位移速率(4~5mm/a)非常接近,同样阿尔金断裂在昌马大坝位移速率减少部分(3.2mm/a)与祁连山北缘活动断裂的位移速率(3.0mm/a)也非常接近.【总页数】8页(P433-440)【作者】陈柏林;刘建生;王春宇;张永双;刘建民;董诚;吴乃芬【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昌马断裂带古地震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J], 罗浩;何文贵;袁道阳;邵延秀;王庆民;2.昌马断裂带古地震活动特征的新认识 [J], 罗浩;何文贵;袁道阳;邵延秀;王庆民3.昌马—祁连断裂带中段全新世活动特征与古地震 [J], 郭敬信;候珍清4.阿尔金走滑断裂带昌马段的电性结构样式及构造意义 [J], 李满;肖骑彬;喻国5.郯庐断裂带浮槎山段池河-太湖断裂第四纪活动特征 [J], 方良好;疏鹏;路硕;郑颖平;解惠婷;杨源源;曹均锋;潘浩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阿尔金断裂控制古近纪盆地沉积特征一、沉积盆地分布中始新世共有3个断陷盆地,沿阿尔金断裂分布,沉积地层为蚂蟥山组。
1.蚂蟥山盆地位于龙木错以北,呈不规则梯形,长轴呈北东向展布,约40km 2。
构成一向斜构造,核部为蚂蟥山组三段,南翼为蚂蟥山组一、二段,地层产状倾向北西,倾角35°~40°,北翼多被晚白垩世铁龙滩组逆冲覆盖,出露甚少,倾向南东,倾角50°左右。
轴向大致呈北东70°走向。
受后期断裂影响强烈,轴面、枢纽产状不清。
该盆地南部被阿尔金主干断裂控制,南西部被南东向泉水湖断裂控制,北部和北东部被逆冲断层破坏。
该盆地蚂蟥山组变形相对较强,形成明显向斜构造,与北部逆冲构造和阿尔金断裂的后期活动有很大关系。
2.小雅西尔盆地位于查区东北角,呈北东向长条状,长约20km ,宽3~50km 。
该盆地南部被后期始新世――中新世盆地所掩盖,北部被逆冲断层破坏。
沉积蚂蟥山组一段,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北西330°~350°,倾角30°~35°。
3.舒木营地东盆地位于舒木营地东东约10 km ,呈北东70°走向,长条状,长约17km ,宽1~2km 。
沉积蚂蟥山组一段,为单斜构造,地层倾向70°,倾角30°左右。
二、盆地沉积特征 1.剖面描述西藏自治区日土县龙木错北渐新世蚂蟥山组剖面(图1)(位于日土县龙木错北:起点:N34°44′28.9″E80°33′59.5″)古近纪渐新世:蚂蟥山组: 总厚>2636.39m上段: 厚>81.89m未见顶(断层)23、灰白色砾岩 33.95m22、紫红色厚层含砾石英砂岩 15.24m21、紫红色中一簿层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具逆粒序、板状交错层理 32.7m————整 合————中段: 厚>1412.44图1 西藏日土县龙木错北渐新世蚂蟥山组剖面图20、灰黄色簿层泥灰岩,水平层理 15.1m19、灰色中一厚层白云质灰岩,具水平层理、鸟眼构造 247.62m18、紫红色中层砂岩,水平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及垂直、斜交虫管 5.0m17、灰色中一厚层白云质灰岩,水平纹层 345.15m16、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具逆粒序 3.87m15、灰色厚层微晶灰岩,水平纹层 795.7m————整合————下段:厚:1142.06m14、灰色中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 214.38m13、灰色中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水平层理221.77m12、灰色中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水平层理186.84m11、灰色厚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水平层理42.19m10、灰色厚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水平层理57.59m9、灰色厚层砾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水平层理74.27m8、灰色厚层砾岩、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水平层理 114.81m7、灰色中层砾岩、石英砂岩、泥岩,具冲刷现象、正粒序、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
阿尔金断裂运动学特征与活动时间约束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阿尔金断裂运动学特征与活动时间约束1. 引言阿尔金断裂是全球最重要的断裂带之一,其运动学特征对地质灾害和地震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177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走滑断层研究进展—以阿尔金断裂为例范勃然(河北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10077)摘 要:根据前人对走滑断层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本文通过一些分析方法对走滑断层现状进行整理。
走滑构造影响着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走滑扭曲也与盆地构造体系的形成有关。
因而,在地质研究中走滑断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从走滑断裂的断层效应、识别方法、派生伴生构造和分类方案进行阐述,但其分类方案还不太成熟,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此基础上,以阿尔金断裂为例,详细描述阿尔金断裂的发生时间和新生代活动模式。
关键词:走滑断层;分类;阿尔金断裂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2-0177-2收稿日期:2021-11作者简介:范勃然,女,生于1997年,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构造地质学石油。
1 走滑断层研究历程1.1 最早研究成果 17世纪末期的旧金山地震致使断层发生大规模滑动,地质学家因圣安德烈斯断层突然滑落至400多米这一地质现象开始研究,在20世纪的30~4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走滑断层的一些基础概念。
例如Sonder 在1946年提出的全球剪切断层格架,Kennedy 开始提出平移断层及其基本定义,国外学者认为区域走滑断层是地壳主要运动之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也开始被地质学家们所认知,Moody 和Hill 在中亚、北美、阿富汗和西太平洋地区发现并对许多大型平移断层进行了研究[1-3]。
地质学家们一开始并没有涉及大区域内甚至达到全球范围内关于走滑断裂的研究,小范围的偏多。
由于无法解释旧金山地震导致的断层大规模滑动,国外一些地质学家开始研究大区域范围内的走滑构造及其发生机制,并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文章《Wrench fault tectonics》,在该篇文章中还讨论了走滑断层的遗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移断层结构的基本原理,这是研究走滑断层的一个进步点。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欢迎下载百度文库资源资料均是本人搜集《现代地质》1998 年第12 卷第3 期:295-301阿尔金断裂研究的科学问题与研究思路*葛肖虹张梅生刘永江叶慧文石采东摘要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目前已成为中、外地学界瞩目的研究热点。
作者在本文阐明了对该项研究应解决的三个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研究思路:(1)断裂形成时代的研究,目前存在三种不同认识。
其一,认为早古生代阿尔金断裂就存在,强调自早古生代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其二,认为断裂从华力西-印支期就开始活动;其三,作者根据柴达木盆地中由于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而引起的“反S型”同沉积构造的雏型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因而认为阿尔金断裂是从始新世晚期才开始出现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查明断裂带内出露的不同时代地层岩块究竟属于原地岩块还是异地岩块?同时应对断裂本身进行变形年代学研究;(2)断裂运动学特征的研究。
这关系到断裂两侧原有构造带、地块和原型盆地的构造复位问题,作者认为通过断裂旁侧牵引构造形成的过程来研究断裂运动学演化的特征是一重要途径;(3)断裂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影响。
上述三个科学问题的解决,对于重新认识中国西北大陆构造的格架,对于中国西北地区找油勘探的战略部署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变形年代学运动学特征西北大陆构造引言阿尔金断裂现今是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界,分隔了塔里木与柴达木盆地,东北东向延伸切过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西部,长达1900km, 是新生代中亚大陆内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其意义可与中生代期间我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相媲美。
近年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震观测与水系错移资料证明它至今仍在左行走滑,是我国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1]。
长期以来,人们*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9772157)都承认阿尔金断裂对西北大地构造的分隔意义,黄汲清(1984)就曾指出:“柴达木原来很可能与塔里木直接相接,只是后来被阿尔金走滑断裂分开”,但是阿尔金断裂何时发生?何时对塔里木、柴达木盆地起到分隔控制作用?地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和疑议。
根据航磁数据探讨阿尔金断裂带的结构及构造演化张永军;张开均【摘要】阿尔金断裂带是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走滑断裂带.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航磁资料的化极、解析延拓处理,获得了很多有关断裂及地质体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阿尔金断裂带的主要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位移幅度,对盖层与基底的拆离进行了正反演拟合,结合地质资料探讨了阿尔金断裂带的形成时限和演化历史.【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07(031)006【总页数】6页(P489-494)【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航磁;构造演化;化极;延拓【作者】张永军;张开均【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100083;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阿尔金断裂带横亘我国西北,是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巨型走滑断裂带,也是我国的一条主要的断裂构造带。
它是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界,分割了塔里木地块和柴达木地块,也是东西昆仑的分界线(图1)。
Molnar and Tapponnier[1]利用卫星照片解译了阿尔金断裂带的空间展布特征,认为它是亚洲大陆中部最显著的一条左行走滑断裂,并将它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隆升联系起来。
此后阿尔金断裂带成为全球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对阿尔金地区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以前一般认为,它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产物,以左旋走滑为主要特征,位移幅度达500多km。
但目前已发现断裂带在早白垩世乃至更早时期活动的证据,在阿尔金断裂带的中段和祁连山构造带的西北缘均发现了含柯石英的榴辉岩。
A—阿尔金断裂带;B—班公湖—怒江缝合带;J—金沙江缝合带;K—昆仑构造带;L—龙门山构造带;Qi—祁连山缝合带;Qn—秦岭构造带;S—双湖缝合带;T—郯庐构造带;Ts—天山构造带;Y—雅鲁藏布江缝合带;Ys—阴山构造带;Ⅰ—华北板块;Ⅱ—华南板块;Ⅲ—塔里木板块;Ⅳ—青藏高原板块;Ⅴ—印度板块;Ⅵ—印度支那板块图1 中国及亚洲邻区大地构造框架笔者通过航磁资料解释,对阿尔金断裂带的结构及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
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的演化:来自沿线盆地沉积记录的启示谢皓;刘彩彩;张会平;詹艳;赵旭东【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22(38)4【摘要】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自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后向北扩展的前缘断裂,其新生代活动性对于研究青藏高原隆升与扩展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运用热年代学、断裂几何学和运动学、沉积学、磁性地层学和地震学等方法对阿尔金断裂带的性质、组成结构、断裂活动时代、走滑断裂运动特征、走滑位移量和走滑速率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而对阿尔金断裂带沿线受其控制的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地层年代、沉积演化特征虽然也有一定研究,但往往仅限于单个盆地,缺乏对沿线盆地整体的对比认识,造成对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起始时间及阿尔金山的隆升历史存在不同的认识。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阿尔金断裂带沿线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磁性地层年代与沉积相演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建立阿尔金断裂带沿线盆地新生代沉积序列和年代框架;辅助热年代学等资料,提出阿尔金断裂带的三阶段演化模型:始新世-中中新世,阿尔金断裂带以大幅度的走滑运动为主,同时伴随着阿尔金山小范围的隆升;中中新世开始,阿尔金山开始大规模的隆升,伴随着较少量的走滑运动;晚中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加强。
【总页数】19页(P1107-1125)【作者】谢皓;刘彩彩;张会平;詹艳;赵旭东【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3【相关文献】1.阿尔金断裂带新生代活动在柴达木盆地中的响应2.索尔库里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阿尔金断裂带的关系研究3.青藏高原东北缘何时卷入现今青藏高原构造系统?——来自西秦岭北缘漳县盆地新生代沉积记录的约束4.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的差异隆升过程:来自江汉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记录的证据5.江南断裂带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及晚新生代活动特征——来自磁组构的记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Ⅲ-48阿尔金断裂现今地震活动性分段研究刘 雷※ 王 阳(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0253-4975.2018.08.084阿尔金断裂作为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界,将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分隔开来,并切割了青藏高原北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控制高原北部的几何学特征及基本的构造格架。
断裂全长达1 800 km ,走向以北东东向为主,是我国最大的走滑断层及最活跃的构造断裂之一。
研究发现,晚更新世到全新世时期阿尔金断裂发生过5次古地震,平均复发周期为800年左右,据历史记载,1900年以来断裂上发生过1924年新疆民丰7.3级双震,1932年甘肃昌马7.6级地震,2008年新疆于田7.3级地震,所以该断裂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孕育背景。
本文首先采用研究区1991—2015年GPS 数据,利用Tdefnode 负位错反演程序计算断裂的闭锁程度及亏损滑动速率,判别断裂各段的闭锁危险区,然后再结合小震分布情况,分析断裂各段高闭锁区与地震分布特征,判别地震危险区,为区域震害防御等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结果显示:用Tdefnode 反演的断裂闭锁程度及滑动亏损速率,在阿尔金断裂西段闭锁程度弱,中东段闭锁程度较高,对应的滑动亏损速率变化一致,中段亏损速率为6—8 mm/a ,到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亏损速率增加到10 mm/a ;而震源深度剖面显示,在祁曼塔格断裂和祁连山北缘断裂附近小震密集,震源深度大,并在断裂中东段圈定出一个4.0级地震空段,地震危险性较高。
通过对结果分析,我们知道地震的发生是因为活动断裂在闭锁后,受到应力作用不断积累能量,当超过自身稳定极限后,发生地震并释放能量。
所以分析断裂的闭锁程度可以很好的判断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我们根据阿尔金断裂闭锁程度分布结果,发现在断裂的中东段有较强的闭锁系数,并且在与北西向的断裂交汇区域也存在较高的闭锁,断裂走滑速率也在这些断裂附近有明显的减小,说明阿尔金断裂在向东走滑的过程中遇到了北西向的逆冲断裂后,受到阻碍作用,在交汇部位更容易积累应力,所以通过小震剖面也可以看出,在断裂的交汇部位,如祁曼塔格断裂、大雪山断裂、祁连山北缘断裂的小震分布较多,说明这些地方经常发生闭锁。
新生代阿尔金断裂活动对周缘盆地构造变形的影响谢会文;许旺松;王步清;黄智斌;陈汉林【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2(033)001【摘要】阿尔金断裂带南北两侧盆地包括酒泉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自上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带在北侧以北东向为主,与阿尔金主断裂近似平行,在南侧以北西向为主,与主断裂近似垂直;北侧构造缩短率平均为4.1%,南侧平均达51%;北侧为基底卷入构造,南侧为薄皮推覆构造。
阿尔金断裂带南侧地块直接受印度-欧亚板块的远程应力作用,是应力应变的主动盘;北侧地块受此远程应力北西向分量作用,是应力应变的被动盘;上、下盘界面为阿尔金断裂带,把远程应力的北西向分量通过部分消减传递给北侧地块,北西向应力分量由南西往北东逐渐减小。
【总页数】4页(P10-13)【作者】谢会文;许旺松;王步清;黄智斌;陈汉林【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相关文献】1.从江汉洞庭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探讨华南地块与周缘板块的相互关系 [J], 姚运生;刘锁旺;邵占英2.阿尔金断裂与周缘新生代盆地关系 [J], 李建星;王永和;校佩曦;孙南一;张汉文3.青藏高原东北隅马衔山断裂带及周缘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和构造变形历史 [J], 贺赤诚;张岳桥;李建;李海龙;孙东霞;熊金红4.右江地区新生代断裂活动及构造变形机制的物理模拟分析 [J], 聂冠军;于红梅;何声;李冰溯;潘黎黎5.阿尔金断裂花海段新生代变形特征及时间 [J], 何光玉;韩永科;李建立;陈建军;魏军;马国富;岳焕忠;刘永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