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力学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07.50 KB
- 文档页数:14
【物理】物理力学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含解析一、力学1.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A.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所以没有力的作用B.钢珠在运动过程中不受重力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 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与磁体发生力的作用,不需要接触,所以钢珠与磁铁没有接触也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B. 处在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重力,故B错误;C. 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方向的变化也是运动状态的不变,故C 错误;D. 实验中磁铁对钢珠的吸引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方向,所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选D.2.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A. 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B. 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C. 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D. 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案】 C【解析】【分析】(1)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的作用,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3)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解答】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运动,抛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选C.【点评】(1)掌握抛出的物体不再受到手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容易错误理解成还在受到手的作用.(2)掌握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3)掌握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4)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保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3.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其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解答】盛满水的碗壁受到水对它的作用力,即水对碗壁的压力;由于压力的垂直作用在碗壁上,并且斜向下,故C选项符合压力的方向;故选C。
高考物理如何解答常见的力学题目高考物理是考生们备战的重点科目之一,其中力学作为物理的基础知识点,在试卷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物理中的力学题目,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力学题目的解答方法和技巧。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题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考物理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判断所给物体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若是匀速运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1. 位移公式: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即,S = v × t。
2. 速度公式: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即,v = S ÷ t。
3. 时间公式:时间等于位移与速度的比值。
即,t = S ÷ v。
若是变速运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求解:1.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
即,a = Δv ÷ t。
2. 初始速度公式:初始速度等于末速度减去加速度乘以时间。
即,v₀ = v - a × t。
3. 位移公式:位移等于初始速度与时间的积加一半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平方的两倍。
即,S = v₀ × t + 0.5 × a × t²。
二、斜抛运动题斜抛运动题是力学中的经典题型,涉及到初速度、角度、时间等多个变量。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掌握以下关键公式:1. 水平方向速度公式:v_x = v₀ × cosθ。
2. 竖直方向速度公式:v_y = v₀ × sinθ - gt。
3. 飞行时间公式:t = 2 × v₀ × sinθ ÷ g。
4. 抛体的最大高度公式:H = (v₀ × sinθ)² ÷ (2g)。
5. 斜抛运动的水平位移公式:S = v₀ × cosθ × t。
三、弹簧振子题弹簧振子是一个典型的力学振动现象,也是高考物理中的热点考点。
中考物理力学题解析重点题型解题方法物理力学是中考物理科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惑的一部分。
在中考中,力学题型通常包括如下几种:平抛运动、简单的力的分解、弹簧力、杠杆和滑坡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些重点题型逐一进行解析,并分享一些解题方法。
一、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是指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的同时,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在解决这类题型时,需要明确的是这个运动过程是由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共同决定的。
解题方法:1. 分解速度: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运动,通过分析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和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得出所求的物理量。
2. 利用公式:运用自由落体运动和匀速运动的公式进行求解。
例如,对于自由落体运动,可以利用公式 s = 0.5*g*t^2,其中 s 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g 为重力加速度,t 为时间。
3. 注意单位转换:在计算中,要注意将题目给出的单位转换成国际单位制(SI制)进行计算,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在解决这类题型时,需要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方法将力分解成所需的力。
解题方法:1. 牛顿第二定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可以分析出力所产生的效果,并进而分解出所需的力。
例如,对于一个斜面上的物体,可以分解出平行和垂直于斜面的力,通过计算得到所求的力。
2. 利用几何图形:若题目给出的情景可以用几何图形表示,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将力分解成所需的力。
例如,对于一条绳子悬挂的物体,可以通过分析绳子的张力和重力的关系,求得所需力的大小。
三、弹簧力弹簧力是指物体与弹簧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其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成正比。
在解决这类题型时,需要明确弹簧力的特点及相关公式。
解题方法:1. 弹簧的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
根据胡克定律 F = kx,其中 F 为弹簧力的大小,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题型解析与答题技巧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力学题型广泛涉及各个知识点和考察方向,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力学的解题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题型,进行解析和答题技巧的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
I. 初步了解力学题型在开始解析力学题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题型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力学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动力学题型:涉及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常见题目有小球从斜面上滚下、自由下落等。
2. 静力学题型:主要考察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力的平衡条件,常见题目有物块平衡、平衡杆题等。
3. 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题型:考察物体的动能定理和功的计算方法,常见题目有弹簧系的动能定理、重力做功等。
4. 动量题型:考察物体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的计算方法,常见题目有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
II. 动力学题型解析和答题技巧动力学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在解答动力学题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明确物体运动的特点:在解答动力学题型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物体运动的特点,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式,然后根据所给条件和问题要求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例如,如下题目:一个小球从斜面A上的顶点自由滚下,滚到平面B上的某点,小球的速度为v。
如果另一个小球从斜面A上的顶点沿着同样的路径滚下,滚到平面B上的同一点,它的速度是多少?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我们可以明确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自由滚动,根据自由滚动的理论,求解此题只需要等两个小球滚到同一点时具有相同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即可得出结论。
2. 着重理解物体受力情况:动力学题型中,物体受到的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学生需要着重理解物体所受力的性质和作用方式,以此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再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
例如,如下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2N的水平方向恒力F,水平方向有两种摩擦力,一种是f1=0.2N,另一种是f2=kv(k>0)。
物理力学题型总结物理力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题目,这些题目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物理力学知识。
下面对常见的物理力学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力的分解题力的分解是物理力学中常见的题型,通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来求解。
例如,一个斜面上有一个物体,我们需要求解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解题时,我们可以将斜面的支持力分解为垂直分力和平行分力,再分别求解。
二、受力分析题受力分析题是物理力学中的基础题型,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及其作用方向,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个斜面上有一个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我们需要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弹力题弹力题是物理力学中涉及到弹簧的题型。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弹簧的伸长量和弹性系数来求解弹簧的弹力。
例如,一个弹性势能为50J的弹簧在受力下发生伸长,我们可以通过公式 F = kx,其中 F 表示弹力,k 表示弹簧的弹性系数,x 表示伸长量,来求解弹力的大小。
四、动量问题动量问题是物理力学中涉及到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题型。
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例如,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以速度10m/s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公式 p = m·v,其中 p 表示动量,m 表示质量,v 表示速度,来求解物体的动量。
五、平衡问题平衡问题是物理力学中涉及到物体的平衡状态的题型。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为零。
例如,一个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物体,我们需要分析该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并求解力的合力是否为零,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六、斜面问题斜面问题是物理力学中涉及到斜面和物体的题型。
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会受到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例如,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放置在倾角为30度的斜面上,我们需要求解物体所受的支持力、重力和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物理】初中物理力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一、力学1.下列事例中,不能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A.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B.将铅球从手中抛出,铅球由静止变为运动C.跳高时用力向下蹬地,人能够向上跳起D.火箭升空时需向下喷出燃气【答案】B【解析】【详解】A.手和脚向后划水,同时水也会给手和脚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将铅球从手里抛出去,铅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够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符合题意;C.人跳高时,要向下方蹬地,同时地面也会给人向上的力,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D.火箭向下喷出燃气,火箭对燃气有一个向下的推力,同时燃气对火箭有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使火箭升空,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其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 B.C. D.【答案】 D【解析】【解答】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时其受三个力的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摩擦力(方向:沿着斜面向上)。
【分析】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判断。
故答案为:D。
3.下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的物体2s内匀速上升0.1m,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B.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C.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答案】 C【解析】【解答】A.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A不符合题意;B.物体上升的速度为:v= =0.05ms,B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P=Fv=2.4N×2×0.05m /s=0.24W,C符合题意;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η==83.3%,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力学题型及其答题模板引言初中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
在研究物理力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力学题目。
本文将介绍初中物理力学常见的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模板。
题型一:简单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通常要求根据给定的物体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等信息进行计算。
答题步骤如下:1. 确定所求物理量,标记为A;2. 根据所给条件,找到关系式表达式;3. 将所给条件代入关系式中,得到A的表达式;4. 根据所给数值计算A的数值;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二:物体受力分析题这种题型要求分析物体受到的力的情况,常见的有等于、平衡或不平衡、重力作用等。
答题步骤如下:1.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标记所有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2.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平衡或不平衡);3. 如果是不平衡状态,继续分析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力的大小和方向;4. 根据所给条件计算未知力的大小;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三:摩擦力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通常给出物体的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等信息。
答题步骤如下:1. 标记摩擦面上的摩擦力方向;2. 根据物体之间的接触情况,确定适用的摩擦力公式;3. 将所给条件代入公式中,计算摩擦力的大小;4.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四:斜面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受力情况,通常给出斜面的倾斜角度和物体的质量等信息。
答题步骤如下:1. 画出力的示意图,标记所有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2. 将斜面分解为竖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确定适用的力的分解公式;3. 根据公式计算竖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上的力的大小;4. 根据所给条件计算未知力的大小;5.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题型五:弹簧力学计算题这种题型要求计算弹簧受力情况,常见的有弹簧的伸长量、弹性系数等。
答题步骤如下:1. 标记弹簧伸长或缩短的方向;2. 根据给定的弹性系数和伸长或缩短的位移,计算弹簧的弹力大小;3. 以适当的单位给出答案。
高中物理力学题解题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模块。
力学题目的解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力学题型出发,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力学题。
一、平抛运动题平抛运动题是力学题中的常见题型,它要求我们根据物体的初速度、初位置和运动时间等已知条件,求解物体的落地位置、落地时间等未知量。
解决这类题目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确定平抛运动的特点:平抛运动是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
2. 利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根据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特点,我们可以利用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公式,求解物体的水平位移。
3. 利用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根据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特点,我们可以利用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公式,求解物体的竖直位移。
4. 综合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我们可以将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结合起来,求解物体的落地位置和落地时间。
举例:一个物体以20 m/s的速度平抛,经过3 s后落地,求物体的落地位置。
解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利用水平方向的运动特点求解物体的水平位移。
根据公式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水平位移为20 m/s ×3 s = 60 m。
然后,根据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求解物体的竖直位移。
根据公式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竖直位移为0 + 0.5 × 9.8 m/s² × (3 s)² = 44.1 m。
最后,综合水平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特点,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落地位置为60 m,落地时间为3 s。
二、牛顿定律题牛顿定律题是力学题中的另一个常见题型,它要求我们根据物体的质量、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等已知条件,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受力大小等未知量。
力学中常见题型解析及解题技巧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和静力平衡等问题。
在学习力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下面将对力学中常见的题型进行解析,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
一、平抛运动题型平抛运动是力学中的基础题型,它描述了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抛体运动。
解决平抛运动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物体的初速度和抛体的角度。
2. 根据平抛运动的基本方程,计算物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
3. 利用合成运动的概念,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合成,得到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4. 根据题目要求,计算物体的落点、飞行时间等参数。
二、弹性碰撞题型弹性碰撞是力学中另一个常见的题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碰撞过程。
解决弹性碰撞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获取碰撞物体的质量和初速度。
2.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原理,建立方程组。
3. 解方程组,求解出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方向。
三、静力平衡题型静力平衡问题是力学中的经典题型,要求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的平衡。
解决静力平衡问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找出物体受到的全部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
2. 根据平衡条件,建立力的平衡方程。
3. 解方程,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摩擦力题型摩擦力问题是力学中的难点之一,涉及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的摩擦力计算。
解决摩擦力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物体在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和支持力。
2. 建立摩擦力的方程,考虑到物体是否发生滑动。
3. 根据滑动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受力分析题型受力分析是力学中的基础内容,要求根据物体所受的力进行分析。
解决受力分析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绘制力的示意图,标注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对物体所受的力进行分解和合成,计算各个方向上的合力和分力。
3.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合力计算加速度或物体的运动状态。
以上是力学中常见题型的解析及解题技巧,通过熟练掌握这些题型的解决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物理)物理力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力学1.一弹簧测力计上挂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秤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由于测力计外壳的重不能忽略,所以会使测量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故A正确。
选A。
2.有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测量的最大值B. 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到零刻度C. 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D. 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在竖直位置【答案】 D【解析】【解答】解: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测量的最大值即量程,弹簧测力计所测力大于量程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A符合题意;BC、测量时要防止弹簧与侧壁的摩擦,否则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影响测量结果,所以测量后应检查指针能否回复到零刻度,防止弹簧与底板摩擦,BC符合题意;D、弹簧测力计要测量竖直方向上的力就要竖直放置,测量水平方向上的力就要水平放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3.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非常痛苦,食欲不振,繁殖力下降,无法在此环境生存,从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关于驱蚊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驱蚊器的重力为0.6NB. 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听到C. 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D. 驱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0.02kW•h【答案】B【解析】【解答】A、驱蚊器的重力,G=mg=0.06kg×10N/kg=0.6N,A不符合题意;B、人的听觉范围20~20000Hz;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能被正常人听到,B符合题意;C、22kHz~55kHz超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C 不符合题意;D、蚊器工作10h消耗电能为W=Pt=0.002kW×10h=0.2kW•h,D不符合题意。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试题种类及其解题技巧含分析一、力学1.以下实例中,能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形状的是A.进站的火车受阻力慢慢停下B.把橡皮泥捏成不一样造型C.苹果受重力竖直着落D.使劲把铅球推出【答案】B【分析】进站的火车受阻力慢慢停下,速度减小,因此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A 不合题意;把橡皮泥捏成不一样造型,是力改变了橡皮泥的形状, B 切合题意;苹果受重力竖直着落,速度愈来愈大,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C 不合题意;使劲把铅球推出,铅球的速度和方向发生变化,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D 不合题意,应选B.2.如下图的图象中,能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是()A. B. C. D.【答案】 A【分析】【解答】解: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当质量为零时,重力也是零,因此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 A。
【剖析】联合重力计算公式G=mg 剖析即可.3.甲溢水杯盛满密度为的液体,乙溢水杯盛满密度为的液体。
将密度为的小球轻轻放入甲溢水杯,小球淹没在液体中,甲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32g。
将小球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飘荡,且有1/6 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
已知大于。
则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A. 小球的质量为32gB. 小球的质量大于40gC.与之比为2:3D.与之比为 24:25【答案】C【分析】【剖析】∵ρ大于ρ1,∴小球在甲溢水杯液体中将下沉,,∴小球的质量:,故A错;小球 A 的体积:;小球飘荡在乙溢水杯液体中,,,∴,故B错;若将小球淹没在乙溢水杯液体中,,∴即:,∴ρ1:ρ2=2:3.故C对, D 错.应选 C.【评论】本题综合考察了密度的计算、重力的计算、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飘荡条件),波及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两个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是本题的重点.4.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它所遇到的拉力成正比.某同学在研究“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关系”时,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 L-L0 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因为弹簧自己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弹簧所受拉力 F 与弹簧的伸长量x 的图线可能是以下图所示图线中的哪一个()A. B. C. D.【答案】 C【分析】【解答】实验顶用横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纵轴表示弹簧的拉力物的重力大小);弹簧平放时丈量自然长度,此时弹簧伸长量为0cm;当竖直悬挂时,因为自己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F(即所挂重0N(即: F=0N);因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其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综合上述剖析四个图像中只有选项 C 切合;应选 C。
初中物理力学常见题型解析解题技巧助你熟练应对物理力学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下面就对初中物理力学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给出解题技巧,以助你熟练应对。
一、力的计算题型1. 力的合成与分解题这类题目常常涉及到力的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我们需要通过计算合力或分解力来解决问题。
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和大小,然后通过向量相加减或分解力的方法求解。
例如: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两个人同时用力拉同一物体,一个人向右施加 10N 的力,另一个人向左施加的力为 6N,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我们可以将题目中所给的力向右的看作正向量,向左的看作负向量。
所以合力的大小为 10N - 6N = 4N,方向为向右。
2. 杠杆平衡题杠杆平衡题是力矩平衡的应用,通过杠杆原理和力矩的计算,我们可以解决这类题目。
在解题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杠杆的平衡点和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根据力矩的定义和方程进行计算。
例如: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放在杠杆的左端,杠杆的左侧长度为 1m,右侧长度为 2m,求在杠杆平衡时,右侧所需的支撑力大小。
解析:根据力矩的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1m * 2kg * g = 2m * F,其中 g 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计算,我们可得 F = 10N。
二、运动学题型1. 平抛运动题平抛运动题是初中物理中较为典型的问题之一,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了解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求解物体水平位移、竖直位移、飞行时间、最大高度等问题。
例如:一个物体以 10m/s 的初速度与 30°的发射角度进行平抛,求物体的飞行时间和最大高度。
解析:对于平抛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将速度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分量。
水平方向的速度不变,竖直方向的速度逐秒减小 g = 9.8m/s²。
高中物理题型解题技巧之力学篇02全反力秒用一、必备知识1.全反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即为全反力,如图1所示由于f=μF N即滑动摩擦力与支持力成正比,所以全反力的方向不变,设全反力与支持力的夹角为θ,则tanθ=fF N=μ即为定值,其中θ为摩擦角。
二.应用技巧(1).物理场景: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当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θ多大时,拉力F最小,并求出此最小值?(2).常规解法:对物块受力分析且正交分解如图3所示由平衡可得,水平方向:F cosθ-f=0,竖直方向:F N+F sinθ=mg且f=μF N,则F cosθ-μ(mg-F sinθ)=0整理得F cosθ+μF sinθ=μmg即F=μmg cosθ+μsinθ由辅助角公式可得cosθ+μsinθ=1+μ211+μ2cosθ+μ1+μ2sinθ=1+μ2sin(α+θ)当α+θ=π2时,sin(α+θ)最大,此时拉力最小,为F min=μmg1+μ2。
(3).全反力解法:将摩擦力与支持力合成为全反力,设全反力与支持力的夹角为α,由三角形法则可知,当拉力与全反力垂直时,拉力最小,如图4所示三、实战应用(应用技巧解题,提供解析仅供参考)一、单选题1(2022·浙江·高考真题)如图所示,学校门口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石墩,石墩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工作人员用轻绳按图示方式匀速移动石墩时,两平行轻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μmgcos θB.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μmgcos θ+μsin θC.减小夹角θ,轻绳的合拉力一定减小D.轻绳的合拉力最小时,地面对石墩的摩擦力也最小【答案】B【详解】AB .对石墩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T cos θ=ff =μNT sin θ+N =mg联立解得T =μmg cos θ+μsin θ故A 错误,B 正确;C .拉力的大小为T =μmgcos θ+μsin θ=μmg 1+μ2sin (θ+φ)其中tan φ=1μ,可知当θ+φ=90°时,拉力有最小值,即减小夹角θ,轻绳的合拉力不一定减小,故C 错误;D .摩擦力大小为f =T cos θ=μmg cos θcos θ+μsin θ=μmg1+μtan θ可知增大夹角θ,摩擦力一直减小,当θ趋近于90°时,摩擦力最小,故轻绳的合拉力最小时,地面对石墩的摩擦力不是最小,故D 错误;故选B 。
【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力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物理】中考物理初中物理力学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力学1.如图所示实验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铁球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若在小球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小铁球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该实验说明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D.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C【解析】【详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小球运动路径旁放一磁体,小铁球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即磁体的吸引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方向,故C正确;现象中没有揭示力的作用相互,也没有改变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物体的快慢,故ABD错误.故选C.2.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人没与墙面接触,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如图。
则人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 B【解析】【解答】杂技演员站在楼梯上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3.《村居》诗中“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放风筝的儿童在奔跑中惯性会消失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 D【解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A不符合题意;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所以是运动的,B不符合题意;C. 儿童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C不符合题意;D. 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力学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 含答案 ) 含分析一、力学1.一弹簧测力计上挂几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若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将钩码挂在吊环上,手提秤钩,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A.大于 G B.等于 G C.小于 G D.没法确立【答案】 A【分析】将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因为测力计外壳的重不可以忽视,因此会使丈量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故 A 正确。
选 A 。
2.《村居》诗中“小孩散学回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述小孩放飞风筝的画面如下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放风筝的小孩在奔跑中惯性会消逝C. 小孩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B. 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 线对风筝的拉力微风筝对线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使劲【答案】D【分析】【解答】A、任何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 A 不切合题意;B、越飞越高的风筝相对于地面的地点在不停发生着变化因此是运动的, B 不切合题意;C. 小孩鞋底有凹凸的花纹是经过增大接触面的粗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C 不切合题意;D.线对风筝的拉力微风筝对线的拉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向来线上因此是一对相互作使劲, D 切合题意。
故答案为: D【剖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独一量度.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仍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许说被假设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能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地点能否发生改变即可.增大有利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 )使接触面圆滑和减小压力;( 2)用转动取代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 5)让物体之间离开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其他物体施力时,也同时遇到后者对它的力).3.电子驱蚊器利用变频声波直接刺激蚊虫中枢神经,使其特别难过,食欲不振,生殖力下降,没法在此环境生计,进而达到驱蚊的目的其部分参数见表格,取g=10N/kg 对于驱蚊器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驱蚊器的重力为0.6NB. 驱蚊器发出的声音能被正常人听到C. 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D. 驱蚊器工作10h 耗费电能为0.02kW?h【答案】 B【分析】【解答】 A、驱蚊器的重力,G=mg= 0.06kg ×10N/kg= 0.6N, A 不切合题意;B、人的听觉范围 20~ 20000Hz; 22kHz~ 55kHz 高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可以被正常人听到, B 切合题意;C、 22kHz~ 55kHz 高出了人的听觉范围,故驱蚊器刺激蚊虫中枢神经利用的是超声波,C不切合题意;D、蚊器工作10h 耗费电能为W= Pt= 0.002kW × 10h= 0.2kW?h , D 不切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