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院感染操作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4.43 KB
- 文档页数:5
口腔科医院感染操作流程在进行口腔科手术时,保持无菌操作和良好的感染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腔科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一、手术准备在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感染控制。
首先,所有医护人员应当进行手卫生,正确穿戴手套。
手套应当符合标准要求,并经过正确的消毒处理。
此外,医护人员必须正确佩戴防护服、鞋套、帽子和口罩,以保护自身和患者不受交叉感染的影响。
二、手术用具消毒在进行手术前,所有手术用具都必须经过彻底的消毒处理。
医护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温度进行消毒。
可以选择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或气体消毒等方法,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消毒完毕后,手术器械应当妥善保存,避免再次被污染。
三、手术区域准备在手术区域准备阶段,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操作台面的洁净。
首先,通过清洁剂擦拭操作台面,将表面污渍和微生物去除。
然后,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将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操作区域应该足够能容纳手术所需的全部设备,并确保医护人员可以自由移动且易于操作。
四、患者准备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妥善的准备。
首先,医护人员应当核实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并将其信息记录在病历上。
然后,患者需要接受必要的口腔卫生处理,包括漱口、刷牙等步骤,以减少口腔细菌数量。
此外,医护人员应正确佩戴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五、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
例如,医生在接触手术区域之前,必须正确穿戴手套和口罩,并对手套进行消毒。
医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避免手术用具与不洁表面接触。
此外,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手套的完整性,一旦发现手套污染,应及时更换。
六、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对手术区域进行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处理。
首先,医护人员应擦拭手术区域表面,以去除残留物和污渍。
然后,使用消毒剂对手术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医护人员还需要妥善处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储存,以备下次使用。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诊疗室,镶复室,拍片中的感染管理,清洗间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 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科内各项感染预防措施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口腔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每治疗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病人诊疗用的器械,物品按照危险程度分别达到消毒或灭菌,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得用于病人.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如一次性口腔盘,吸唾器等.诊疗中应"四手"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单人操作时,应注意:1.治疗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盘中,不应随意放置.2.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3.口腔常用的治疗药品分类放置,保持清洁,防止操作中的污染.一,硬式内镜清洗灭菌原则1.凡进入人体无菌,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胆道镜等必须灭菌.2.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硬镜,如喉镜 ,直肠镜等,应高水平消毒.4.内镜数量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或灭菌方法可满足诊疗需要.二,清洗消毒设施和物品准备1.清洗消毒设施:专用流动水清洗池,冲洗池,高压水枪,超声清洗机,干燥设备,消毒设施或消毒液等.2.物品:清洗刷,纱布,棉签,多酶洗液,水溶性润滑剂等.三,人员防护工作人员清洗内镜时应穿工作服,防水服或防水围裙,袖套,工作帽,防护面罩或眼镜,手套等. 四,清洗消毒流程一预处理1.硬镜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的血液,粘液等残留污物,拆分各部件,易损部件,镜头,锐器应妥善保护;2.将硬镜置于防渗漏的密闭容器内,由消毒供应中心回收或送内镜清洗消毒室处理.3.特殊如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体以及原因不明病原体感染等使用后的硬镜应双层密闭包装,标明特殊感染,由消毒供应中心或内镜清洗消毒室单独回收特殊处理.二冲洗1.在冲洗池内用流动水和纱布彻底清洗镜身及镜头,注意避免划伤镜面.2.用清洁软毛刷彻底刷洗器械咬合面,轴节,穿刺鞘等有腔器械内壁.3.管腔,管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并擦干各部件;可拆卸部分必须拆开清洗.4.清洗纱布应当一次性使用,清洗刷一用一消毒.5.每日清洗工作结束时,必须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清洗池进行刷洗和消毒.6.传染或感染病人使用的内镜在污染池内清洗,清洗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三酶洗1.多酶洗液配置比例和浸泡时间根据产品说明书.2.将擦干的内镜及附件置于酶洗槽中浸泡;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冲洗注水管,吸引及气腹管道.3.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使用后的内镜,酶洗液一用一更换,容器一用一消毒.四超声清洗1.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去除器械缝隙和管道内的污物.2.也可在超声清洗机内加酶洗液,酶洗超声同时进行.3.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使用的内镜,超声清洗用水酶洗液一用一更换并消毒超声机内槽.五漂洗:更换手套,按照冲洗的方法用纯净水或软化水或蒸馏水漂洗各部件.六消毒:1.耐高温部件可采用热力消毒,温度应≥90℃,时间≥1min.2.不耐高温部件可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3.特殊感染器械消毒参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七润滑:用水溶性润滑剂保养可润滑部件,宜使用喷雾法,减少润滑剂污染.八干燥1.用干燥箱以适宜温度烘干所有器械.2.无干燥设备及不耐热器械,物品可使用消毒的低纤维絮擦布擦干.3.管腔类器械使用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九包装1.采用布类包装方法,应用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2.使用纸塑袋包装,可用一层,密封宽度应≥6mm,包内器械距包装袋封口处≥2.5cm.3.使用无纺布包装材料,应用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十灭菌或消毒根据硬镜的性能要求以及各医院的条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快速内镜灭菌机灭菌等.1.灭菌剂浸泡法:可使用2%碱性戊二醛或卫生部批准的其它灭菌剂,灭菌时间按厂家说明操作.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硬镜必须≥10小时,消毒硬镜应30—45min;浸泡时应充分打开轴节,将管腔内充满灭菌剂;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洗,再用无菌纱布擦干.使用中的戊二醛应每二周更换,并对盛装容器彻底清洗,灭菌;每次使用前应监测戊二醛浓度.2.快速内镜灭菌机:应按照厂家的说明进行操作.此方法适用于连台手术,灭菌后即刻上台使用. 十一储存:1.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有效期:布类包装7天;纸塑包装6个月. 非专用包装无纺布材料包装的器械,有效期<6个月.2.裸露灭菌的内镜4h内使用,不能储存.3.备用的内镜置于清洁器械柜中.五,附件的清洁和灭菌一摄像头及连线的清洗,灭菌1.取下与摄像机电子连接部分,将防水盖覆盖电子部分;2.流动水下擦洗表面,不防水处摄像头,C型接口等用湿纱布反复擦拭至清洁.3.摄像头电子部分如遇水或潮湿时应立即吹干或用棉棒擦干,切勿将电子部分的插件弄弯或打折.4.灭菌方法:摄像头及连线,电凝线等可用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灭菌.二导光束的清洗,消毒与存放:1.清洗方法同摄像头;禁止超声波清洗;2. 导光束清洗时必须将其盘好放于柔软容器内;勿折,勿压,勿打结,远离利器;3.灭菌方法: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或按厂家说明书进行灭菌.三气腹管,宫腔镜注水管:按照清洗—酶洗—冲洗—干燥的流程进行清洗后,采用高压,环氧乙烷或低温等离子灭菌.参考文献:1.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2.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医疗机构硬式内镜消毒质量基本标准.20073.胡必杰,郭燕红等.医院感染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西安市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流程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SOP一,清洗消毒原则1.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黏膜接触的内镜纤维喉镜,气管镜,支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必须高水平消毒.2.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活检钳,切开刀等必须灭菌.3.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4.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5.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或其它消毒设备,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二,清洗消毒设施和物品准备1.清洗消毒设施:配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槽,消毒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等;卫生部批准的内镜清洗消毒机.2.物品:多酶洗液,50ml注射器,计时器,小刷子,内镜清洗刷,纱布,2%碱性戊二醛及戊二醛浓度试纸,75%乙醇或卫生部批准的其他消毒剂等.三,人员防护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防水服或防水围裙,防水袖套,手套,防护面罩或防护镜,口罩等.四,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流程一预处理1.内镜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擦拭内镜插入部表面污物;拔下送水,送气按钮,安装清洗专用按钮,反复送气送水至少10秒钟;2.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帽,将内镜置于运送车或容器内送至清洗室.二测漏有条件时1.使用测漏器,连接保养装置,测试送气是否正常;2.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连接通气口阀,给内镜充气,观察弯曲部是否膨胀;3.把内镜完全浸泡在水槽或容器中,观察30秒,如有连续的气泡冒出,说明内镜有漏水现象,停止使用.三初洗水洗1.将内镜放入初洗水槽,在流动水下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纱布一用一更换;2.取下活检口阀,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用清洁毛刷刷洗各管道口,再分别刷洗活检孔道,吸引孔道,导光软管的吸引器管道,刷洗时必须两头见刷头,并清洗刷头上污垢;清洗刷一用一消毒;3.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5.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6.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7.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用小刷刷洗钳瓣内面和轴节处,清洗后擦干.四酶洗1.多酶洗液的配制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执行;2.将擦干的内镜置于酶洗槽内,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酶洗液一镜一更换;3.擦干内镜附件,各类按钮,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等应在超声清洗机内清洗5—10min;五清洗1.放掉酶洗液或取出内镜放入清洗槽内清洗;2.用高压水枪或注射器冲洗内镜各管道,去除残留酶液及松脱的污物;同时冲洗内镜的外表面;3.用50ml注射器或高压向各管道冲气,排出水份,用布类擦干内镜外表面.六消毒或灭菌1.采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内镜时,应将清洗擦干后的内镜置于消毒槽内全部浸没在消毒液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的操作部用75%乙醇擦拭消毒;2.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时,浸泡时间为:⑴胃,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10min;⑵支气管镜消毒≥20min;⑶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浸泡≥ 45min;⑷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应浸泡消毒30min后储存;每日诊疗开始前,应对内镜进行班前消毒20min,冲洗,干燥后使用.3.采用其它消毒剂,自动清洗消毒器械或者其他消毒器械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卫生许可批件等资质,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4.使用内镜消毒机前,必须按照手工清洗的要求进行清洗后,方可上机消毒,具体操作按说明书.5.内镜附件应一用一灭菌,首选高压灭菌法,也可用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或其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的灭菌方法;如使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时必须≥10h.七冲洗1.更换手套将内镜从消毒槽取出放入冲洗槽,用或注射器向各管腔注气去除消毒液.2.在过滤的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3.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的内镜及附件,使用前用灭菌水彻底冲洗.八干燥1.擦干内镜外表面,吹干各孔道的水分;支气管镜需用75%酒精或洁净压缩空气进行干燥.2.每日诊疗结束后,应用75%酒精或洁净压缩空气对消毒后内镜各管道进行干燥.九储存1.内镜储存于储镜柜或储镜房内.2.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3.专用内镜储镜柜应按说明书进行清洁和消毒;其他储镜柜或储镜房要求柜内或墙壁表面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擦拭消毒1次;镜房每日空气消毒,每周表面清洁擦拭1次.十登记内镜清洗消毒登记内容包括:日期,病人姓名,内镜编号,清洗消毒起止时间,操作人签名等.五,清洗消毒设施及其他物品的消毒1.每日诊疗结束注水瓶及连接管用500mg/L含氯或含溴消毒剂浸泡30分钟,无菌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注水瓶内用无菌水,每天更换.2.吸引器瓶,吸引管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3.初洗槽,次洗槽,冲洗槽每日诊疗结束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刷洗;消毒槽在更换消毒液时彻底刷洗,清水冲净,待用.4.弯盘,敷料缸等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5.可复用的口圈应一人一用,清洗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燥备用;参考文献:1.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004年版.2.陕西省卫生厅.2007陕西省医疗机构软式内镜室消毒质量基本标准.3.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4. 3.胡必杰,郭燕红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3. 西安市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标准操作流程软式内镜附件清洗消毒标准操作流程1.硬镜使用后立即用湿纱布擦去外表面的血液,粘液等残留污物.2.拆分各部件,易损部件,镜头,锐器妥善保护,置于专用器械箱内送洗.送洗在冲洗槽内用流动水彻底清洗.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镜头,注意避免划伤镜面.用清洁软毛刷彻底刷洗器械咬合面,轴节,穿刺鞘等有腔器械内壁.卸下内镜密封帽,管腔,管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将各部件擦干.冲洗多酶洗液配置比例和浸泡时间根据产品说明书.将擦干后的内镜及附件置于酶洗槽中浸泡.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冲洗注水,吸引及气腹管管道. 每清洗一条内镜更换多酶液酶洗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以去除缝隙和管道内的污物.也可在超声清洗机内加酶洗液,酶洗超声同时进行.清洗纱布应一次性使用,清洗刷应一用一消毒.超声清洗更换手套.按照冲洗的方法用纯净水或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漂洗.漂洗耐高温部件热力消毒温度应≥90℃,时间≥1分钟.2. 不耐高温部件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消毒用水溶性润滑剂润滑.润滑用干燥箱以适宜温度烘干所有器械;或用消毒低纤维絮的布擦干;管腔类器械用压力或95%乙醇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备用:放于清洁器械柜中压力蒸汽灭菌:用于耐高温内镜;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用于不耐高温硬镜;环氧乙烷灭菌:用于不耐高温硬镜;2%戊二醛:灭菌浸泡10小时,消毒30-45分钟,使用前无菌水反复冲洗. 快速内镜灭菌机:按厂家说明书操作.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镜,可煮沸消毒20分钟.灭菌保存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内镜使用后立即用纱布或纸巾擦拭插入部,反复送气,送水10秒钟;关闭内镜图像处理机器电源;盖上防水帽;置于内镜运送车或容器内送至清洗室清洗;预处理内镜放置水槽内;再次检查防水帽是否盖紧;连接测漏器进行内镜测漏,在清洗消毒前确保内镜无渗漏;测漏有条件时流动水下用纱布反复擦洗镜身及操作部;2. 取下活检入口阀门,吸引器按钮和送气送水按钮,分别用毛刷刷洗活检孔道,导光软管的吸引管道共3次,两头见刷头,并清洗刷头上的污物;3. 安装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复抽吸活检孔道;4. 全管道灌流器接50毫升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吸干活检孔道的水分并擦干镜身;将取下的吸引器按钮,送水送气按钮和活检入口阀用清水冲洗并擦干.初洗水洗1. 多酶洗液的配制和浸泡时间按产品说明;用注射器抽吸多酶洗液100ml,冲洗送气送水管道,用吸引器将酶洗液吸入活检孔道浸泡2—5min,操作部用多酶洗液擦拭;各类按钮和阀门用多酶洗液浸泡;每清洗一条内镜更换多酶液;酶洗放掉酶洗液或取出内镜放入次清洗槽内清洗;用水枪或注射器冲洗内镜各管道,外表面,去除残留酶液;用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水分;卸下灌流器,擦干内镜放入消毒槽内;清洗内镜全部浸入2%碱性戊二醛中,各孔道用注射器灌满消毒液.非全浸式内镜操作部用75%乙醇擦拭;胃,肠镜等浸泡≥10min,支气管镜消毒≥20min;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内镜浸泡≥ 45min;当日不再使用的内镜浸泡≥30min;消毒更换手套;将内镜从消毒槽取出,向各管腔注气去除消毒液;在过滤的流动水下用纱布清洗内镜外表面,反复抽吸清水冲洗各孔道;冲洗擦干内镜外表面,将各孔道的水分抽吸干净;每日诊疗结束用75%酒精或洁净空气吹气干燥;干燥每日诊疗结束将干燥后的内镜储存于镜柜内;每日诊疗开始前对将要使用的内镜按清洗,消毒,,末洗,干燥的流程进行清洗和消毒.备用内镜附件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等使用后小刷子刷洗咬合口钳瓣内面和关节处;放入第一槽内,流动水下用纱布对活检钳表面进行清洗;擦干.初洗根据比例配制多酶洗液,加入超声清洗器中;超声清洗20分钟.酶洗操作步骤同初洗清洗耐高温,高压的内镜附件不耐高温,高压的内镜附件擦干后按要求进行包装1. 环氧乙烷灭菌;2.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3. 2%碱性戊二醛浸泡10h.压力蒸汽灭菌1.布类包装压力蒸汽灭菌有效期7天;2. 纸塑包装有效期半年;3. 戊二醛浸泡灭菌后用无菌水反复冲洗,4小时内使用,不得存放. 储存七, 消毒灭菌物品管理1. 诊疗室内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定位放置,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用棉签开启有效时间24h;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灭菌2次;2%戊二醛浸泡的持物钳及容器,每周更换并灭菌,同时更换戊二醛.2.使用2%戊二醛灭菌器械,应浸泡10h,中途加入器械需重新计时;器械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浓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根据使用频率更换消毒液及灭菌容器最长不得超过2周.3.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不超过2小时.4.一次性器械或耗材如植入耗材,敷料,纸捻,牙胶尖等属高危险性物品,应一次性使用,按无菌物品要求贮存.5.纸塑包装打开未用的器械,无菌状态保存不超过4h.八, 传染病活动期的患者,如结核,乙肝抗原阳性,HIV感染等禁用超声洁牙机,以免产生的带菌喷雾会造成污染和传播.九, 使用的消毒剂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器械必须有卫生部颁发的"卫生许可批件"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科室必须保留"卫生许可批件"和"医疗器械注册证"的附件复印件,熟悉产品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戊二醛,乙醇,含氯消毒剂,紫外线杀菌灯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等不需要取得卫生部的卫生许可批件,消毒产品首次上市前要卫生安全评价.十, 使用中消毒剂监测:1.含氯消毒剂每日浓度监测;每季度生物监测,有记录.2.消毒液染菌量测定:碘伏,乙醇等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并未检出致病菌,每季一次;用于浸泡灭菌的戊二醛,每月监测一次,无细菌生长.参考文献:1.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陕西省医疗机构口腔科消毒质量基本标准.4.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一版,47-50.5.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规定.2009年6.卫生部.口腔预防适宜技术操作规范.2009年西安市口腔科诊疗环境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诊室清洁卫生,保持通风.通风不良时应每日消毒,诊疗中可采用动态消毒,或清洁卫生后紫外线照射30-60min,每日1-2次,有记录.各诊室有流动水洗手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洗手液及干手设施;用肥皂时,皂盒清洁干燥;干手可用纸巾,如用毛巾干手,个人专用,每日班后清洁,不得共用.综合治疗椅医生手触摸的地方如开关,灯柄,治疗台拉手,三用柄,光固化机等用后及时消毒;有条件可使用一次性护套或薄膜,一人一用一换;综合治疗椅头架罩护套,一人一用一换;其它表面上,下午诊疗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遇污染随时消毒.四,手机每次治疗前和结束后应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尽可能使用防回吸手机.每日工作开始前应先冲洗牙科水路,以减少微生物数量.五,痰盂随时冲洗保持清洁,上,下午诊疗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刷洗消毒,作用30min.六,吸唾过滤装置在治疗结束后立即冲洗,根据使用频率定期清洗,弱吸使用频繁2-3天清洗,不频繁可1-2周清洗一次,强吸每月清洗一次.七,综合治疗椅可拆卸的备用储水瓶,使用时注入纯水或蒸馏水,用后及时清洁,干燥备用.八,每日工作结束湿式清扫,遇血液污染随时消毒,清洁,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污染处,消毒后用纸巾等擦拭干净,再清水擦拭.抹布每日清洁,消毒;拖布清洗后晾干.九,口腔诊疗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锐利器械及时置于锐器盒内,防止锐器损伤;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按化学性废物收集,交指定部门处置.参考文献:1.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3. 胡必杰,郭燕红,高光明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第一版,47-50.西安市口腔科洗消间,包装灭菌间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一,洗消间管理1. 室内布局合理,环境清洁,通风良好,待洗物品与医疗废物分别放置.2.清洗,消毒用品齐全:超声清洗机建议选择高频,多酶洗液,除锈剂,煮沸消毒锅或消毒剂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干燥箱,各种刷子,20ml注射器,注油机或专用手机油,纱布等.有条件可配备压力,压力水枪.3.清洗人员职业防护用品齐全.一次性防护用品用后更换;可重复使用的防护用品,每日用后清洁,消毒.4.多酶洗液根据使用频次进行更换.可疑传染病人器械浸泡后,及时更换.5.超声清洗机每日使用后,清洁内壁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清洗用具,清洗池每日清洁与消毒.6.煮沸消毒锅每日清洁,煮沸消毒用水每日上,下午各更换一次.如使用75%乙醇消毒,保持有效浓度.使用含氯消毒剂每日更换.7.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锐利器械装入锐器盒内或置于可防刺容器内,外套黄色塑料袋.8.常水过滤器根据水质定期取下清洗.二,包装灭菌间管理。
口腔科医院感染操作流程一、手卫生1.按洗手规范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确保手部清洁。
2.戴上干净整洁的手套,使用一次性手套,每个患者使用新手套。
二、口腔卫生1.每位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对口腔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使用一次性器械,确保无交叉感染的风险。
3.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出血,出血时及时处理,避免血液传播感染。
三、消毒灭菌1.所有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在使用前需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器械种类和材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3.使用合格的消毒液和灭菌设备,按照正确的流程和时间进行处理。
四、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要分类投放,按照医院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2.包括一次性器械、棉签、口罩等的废弃物,需放入专门的废弃物容器中。
五、环境卫生1.每日定期对诊室、治疗台、工作台等进行清洁消毒。
2.使用杀菌剂对地面、墙面和家具进行消毒处理。
3.定期检查空调、净水器等设备的清洗与消毒情况。
六、个人防护1.医务人员在诊疗中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
2.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3.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隔离衣、护目镜等。
七、交叉感染预防1.工作台和器械使用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
2.每日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3.医务人员要按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接种疫苗。
八、医废管理1.医疗废物要及时进行分类,包装,并进行专门的收集。
2.对于有可能污染的医疗废物要进行密闭处理,以防止感染传播。
九、感染监测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监测,包括体温测量、血液检测等。
2.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记录,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十、教育培训1.对医务人员开展感染控制的培训和教育。
2.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培训和教育内容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防护用品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口腔科医院感染操作流程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预防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一、总则为加强口腔诊所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诊所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人员管理1.诊所工作人员进入诊室必须穿戴工作服、戴帽子,诊治病人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及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2.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必要时进行疫苗接种。
三、卫生保洁措施1.诊疗区域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标识明确。
2.每日工作结束,采用湿式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处理。
3.每周对诊疗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桌、椅、门窗及地面。
四、消毒隔离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相关规定。
2.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戴医用外科口罩、帽子、手套,如有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3.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应一人一更换,每次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4.进入病人口腔内的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器械(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器械(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
五、医院感染监测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对诊疗区域、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2.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加强与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医院感染动态。
六、宣传教育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2.通过宣传栏、发放资料、座谈会等形式,向患者普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3.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共同维护医疗安全。
院感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引言口腔科是医院中容易发生感染的科室之一,由于其诊疗操作的特殊性,如口腔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以及口腔内的微生物环境等,使得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人员管理(一)医务人员1、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包括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标准预防措施、手卫生、消毒与灭菌技术等。
培训应定期进行,并有记录和考核。
2、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在进行口腔诊疗操作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3、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手部有伤口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待病情痊愈或伤口愈合后方可恢复工作。
(二)患者1、患者在就诊前,应如实告知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近期是否接受过口腔治疗等。
2、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安排在隔离诊室进行诊疗,并采取相应的感染防控措施。
三、环境管理(一)诊室布局1、口腔科诊室应布局合理,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区、休息室等;半污染区包括治疗准备区;污染区包括治疗区、器械清洗消毒区等。
2、各区域之间应有明显的标识和分隔,避免交叉污染。
(二)清洁与消毒1、诊室应保持清洁卫生,每日诊疗结束后,应对地面、桌面、治疗椅等进行清洁消毒。
2、定期对诊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机等方式。
3、垃圾桶应分类放置,并及时清理,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器械管理(一)器械分类1、口腔科器械应根据其使用的频率和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分为高度危险器械、中度危险器械和低度危险器械。
2、高度危险器械如拔牙钳、牙科手机等,应达到灭菌水平;中度危险器械如口腔检查器械、印模托盘等,应达到高水平消毒;低度危险器械如漱口杯、治疗巾等,应保持清洁。
(二)清洗与消毒1、器械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牙科电话消毒灭菌流程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牙钻结构复杂,又常常接触破损的粘膜,有血液污染,属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需灭茵。
”牙科医治电话等器械的消毒灭菌流程共分为四个步骤:清洗—加油—封口—灭菌。
1、清洗口腔疾病医治进程中,电话或其它器械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病人的唾液、血液等含菌物,同时还会附着上一些污物。
在正式灭菌前应将此类污物清洗干净。
可采用超声波清洗,不但能将电话表面的污物洗净,还可将电话内部(如电话轴芯及管道)的脏物清除,从而达到里外干净。
2、加油将润滑清洗油的接口接得电话加油孔上(其中四孔电话为第二大孔,二孔及三孔电话为最大孔),将润滑油注入电话内,以电话前端有油喷出为止。
通过加油,可使电话管道内壁及轴芯内的轴承上覆上一层油膜,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高压蒸汽灭菌时电话金属氧化,从而延长电话的利用寿命。
电话的消毒方式必需依照电话厂家的文字说明来进行。
消毒灭菌前应利用专用的润滑喷雾剂。
劣质润滑剂会在加热消毒时聚积成为粘滞的腊状物,其结果首先是使电话的转速减慢,最后会将轴承卡死。
3、封口封口就是利用封口机将加过油的电话封在消毒纸袋内,然后放人高压蒸汽灭菌器内。
封口的意义在于:可以查验灭菌是不是达到预期效果;可以区分电话是不是己消毒;可以避免消毒后的电话寄存时受到污染;打开即用,操作方便;当患者面拆封,患者感觉自然不同。
避免润滑油蒸发,长时间积累造成灭菌器内部污染。
消毒纸袋上一般有消毒指示剂,灭菌前后,纸袋的颜色有转变。
通过观察颜色转变,就可以得知袋内器械的灭菌情况。
4、灭菌将封口后的电话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然后按说明书进行灭菌操作。
这是消毒流程的最后一道程序手术室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流程1.空气:手术室房间每日常规消毒2次→术后(层流)、消毒每次30分钟;普通房问消毒每次1小时→层流滤网每周清洗1次,动态消毒机滤网每一个月清洗1次→周末空气消毒1次→细菌培育每一个月监测1次。
2.物体表面:抹布分室利用每日常规擦拭2次→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1遍,待干→清水擦拭2遍→再清洗抹布→25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
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方案口腔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的重要部分。
口腔是人类的贮菌库之一。
在各类口腔疾病的病人中,还常有各种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及病原携带者的各种不同病原体如:流感嗜血杆菌、结核杆菌、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
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HBV、HCV、HIV等病毒不仅存在于血液中,在唾液中也存在。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需要近距离操作,而且操作视野小,操作者手易被损伤,口腔治疗所用器械材料繁多,这些特点决定了口腔科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一、组织机构依托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管理组织即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科室感染管理小组。
并充分发挥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明确职责。
二、建立健全口腔科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制度及操作规范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口腔科感染控制制度,各项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
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三、口腔诊疗的感染控制具体措施1.诊室区域划分明确,即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三区。
各区标志明显。
2.布局合理及操作符合要求,设器械清洁室和消毒室。
3.配备足够洗手设备,医务人员必须操作前后洗手;诊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目镜。
医用手套一人一换,更换时洗手。
4.检查器、填充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应消毒;修复室的印模、蜡块等要达到消毒效果;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达到灭菌。
5.器械尽量采用物理方法灭菌,正确使用快速灭菌器;不能物理灭菌的器械,使用化学灭菌剂,应进行浓度的监测。
按要求监测其有效浓度,含氯消毒剂每天监测,戊二醛每周监测并有记录。
6.光线要充足,操作要细心,防止锐器伤。
保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并做好记录。
7.工作台面、治疗台把手及诊室物体表面,公共设施要及时消毒可用含氯制剂,每日清洁消毒,有污染随时消毒。
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8.认真对待每位病人,不能有侥幸心理。
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诊疗操作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操作原则,切实落实手卫生和标准预防。
2.所有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检查盘。
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消毒灭菌物品标识齐全,按要求专柜专区有序存放。
3.使用后诊疗器械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SOP”进行预处理、回收清洗、灭菌流程进行。
4.三用枪、光固化、洁牙机手柄、椅位拉手等使用一次性套子。
干罐持物钳4小时更换一次,治疗台面治疗巾每日更换,预污染随时更换。
5.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6.高速手机部件、低速手机部件:每次使用后要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内腔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然后由供应室统一收集处置。
7.消毒浸泡液管理:全部消毒、灭菌浸泡液均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定期更换,每天监测消毒液浓度,每个容器均要贴上消毒液名称、浓度、有效使用时间,并设立登记本,对每次更换时间、每天监测所得消毒液的浓度、每次浸泡物品的起始时间均要进行登记。
8、修复科、正畸使用的印模托盘每次使用后清洁处理,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60分钟消毒后清水清洗、干燥。
金属托盘实行高压蒸汽灭菌。
9.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清洁,每天进行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针对气、水枪、高速涡轮机钻使用时,对环境中空气和物品造成的污染比较严重,以及用后的器械粘有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是细菌繁殖的重要培养基的原因。
要求护士要及时回收医生使用后的器械,密闭存放送供应室统一处理,室内空气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并登记。
地面、物面每天清洁打扫、50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每天操作结束后应进行终未消毒处理。
10.防护管理:为了更好地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在可能接触血液、被血液污染的唾液或口腔黏膜时,医生必须戴手套。
口腔诊疗医院感染控制流程第一步:感染控制委员会的建立建立一个专门的感染控制委员会,由医院管理层、感染科医生、微生物学家、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的代表组成。
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感染控制政策、指导员工进行培训并定期评估感染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
第二步: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感染控制委员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措施、清洁和消毒、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文件。
这些政策和程序应该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相一致,并定期进行更新和评估。
第三步:员工培训医院的所有员工都需要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包括医生、护士、实习生和清洁工等。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清洁和消毒、废弃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的理解和执行。
第四步:规范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医院应该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液,并设置明显的手卫生提示标志。
员工在工作前、工作中和工作后都需要进行正确的手卫生,包括正确洗手、使用酒精消毒剂和佩戴手套等。
第五步: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应根据感染风险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穿戴口罩、手套、帽子和防护服等。
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应保持干净和完整,并在使用后进行正确的处理。
第六步:清洁和消毒医院应建立清洁和消毒的程序,并指定专人负责执行。
常见的清洁和消毒包括器械、设备、表面和空气的清洁和消毒。
清洁和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要,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
第七步:废弃物管理医院应建立废弃物管理的制度,包括对医疗废物、感染性废物和化学废物等的分类、储存和处理。
废弃物的储存和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八步:疾病监测和报告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疾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感染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医院还应定期汇总和分析感染数据,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第九步:定期评估和改进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定期进行感染控制的评估和改进。
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持有部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制订者:XXX 审核者:XXX 版次:第1版制订日期:2016 审核日期:2016 执行日期:2016一、制定口腔科医院感染相关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包括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诊疗室、镶复室、拍片中的感染预防管理,清洗消毒间管理及医疗废物处置,器械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内容符合相关标准要求,适合本院实际,按照国家标准及时修订。
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检查科内各项感染预防措施落实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有持续改进。
三、口腔诊疗服务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基本技能。
四、诊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每治疗一位病人后应更换手套,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依照《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病人诊疗用的器械、物品按照危险程度分别达到消毒或灭菌,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不得用于病人。
一次性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如一次性口腔盘、吸唾器等)。
六、诊疗中应“四手”操作,预防交叉感染。
单人操作时,应注意:1.治疗中用过的物品应放在盘中,不应随意放置。
2.手部有污染或戴手套时应避免接触治疗台物品。
3.口腔常用的治疗药品分类放置,保持清洁,防止操作中的污染。
七、消毒灭菌物品管理1. 诊疗室内无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定位放置,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用棉签开启有效时间24h;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灭菌2次;2%戊二醛浸泡的持物钳及容器,每周更换并灭菌,同时更换戊二醛。
2.使用2%戊二醛灭菌器械,应浸泡10h,中途加入器械需重新计时;器械使用前用无菌水冲洗;浓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根据使用频率更换消毒液及灭菌容器最长不得超过2周。
3.开启的无菌液体使用不超过24小时,抽出的药液不超过2小时。
4.一次性器械或耗材如植入耗材、牙周敷料、纸捻、牙胶尖等属高危险性物品,应一次性使用,按无菌物品要求贮存。
口腔科门诊的医院感染监测口腔科门诊进行消毒灭菌是切断微生物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消毒效果的监测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内容。
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来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灭菌方法是否合理,消毒灭菌效果是否达标,以达到强化和推动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工作。
1 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口腔科必须建立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与监测制度,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液、消毒灭菌物品的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1.1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1%碘酒、75%酒精),其细菌含量必须<100 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剂每月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如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
1.2 压力蒸气灭菌,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暴露监测)、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仔细记录压力、温度、灭菌时间等。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包内物品中央放化学指示卡,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指示卡颜色性状改变否。
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 试验,检查锅的空气排除效果。
生物监测:每月进行,指示菌株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培养基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灭菌后用仪器观察24小时颜色不变仍为紫色则符合要求,若颜色变黄则不符合要求。
1.3 紫外线灯管按日常和照射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应用时间、累计时间和使用人签名,使用达1000小时后应更换。
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10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70(μW/cm2)。
2 口腔科门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
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的性能。
口腔科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
(一)布局流程
1、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在单独的清洗消毒室内进行,室
内通风良好,
设有玻璃屏障,
路线及物流由污染区→清洗区→消毒区
→无菌物品储存区,不得逆行。
2、诊疗区域和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能够满足诊
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要求。
3、每日对相关区域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定时通风;每周一次彻底清洁、消毒,环境一旦受污染及时处理。
(二)工作人员管理
1、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知识,并遵循标准预防治的原则。
2、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着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手套、护目镜等,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严格手卫生。
3、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4、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更换一副手套
并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三)器械管理
1、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2、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
毒或灭菌”的要求。
3、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粘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包括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
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4、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包括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等口腔检查器械、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必须达到消毒。
5、根据采用的消毒与灭菌的不同方式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包装,
并在包装外注明消毒或灭菌日期、有效期。
6、牙科手机和耐热、需要灭菌的口腔诊疗器械,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进行灭菌,或采用环氧乙烷、等离子体灭菌方法进行灭菌。
对不耐热、能够充分暴露在消毒液中的器械可以选用化学方法进行浸泡消毒或灭菌,使用前应当用无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
7、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后,应当及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后加酶洗液清洗,再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应当采用超声清洗。
清洗后的器械应当擦干或者采用机械设备烘干。
(四)质量监控
1、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工艺、化学、生物监测应符合《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
2、定期对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中消毒剂、诊疗器械、环境物体表面、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3、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4、各项监测应有原始资料和详细记录。
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的方法、步骤及要点:1、一般器械
⑴、流动水冲洗
⑵、浸泡:用含氯消毒液;⑶、清洗:加酶、漂洗⑷、干燥:擦干器械⑸、养护:专用油纱擦拭器械⑹、装袋,注明灭菌时间、有效期
⑺、灭菌:压力蒸汽灭菌132℃20分钟并记录⑻、储存登记:灭菌后的器械存放在无菌柜内并记录
2、手机清洗消毒
⑴、初消:75%乙醇擦拭
⑵、超声波清洗:内加机用酶清洗剂⑶、手机注油保养
⑷、擦干装袋,注明灭菌时间及有效期
⑸、灭菌: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121℃20分钟⑹、手机灭菌后放无菌柜内并登记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