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哥特风
- 格式:ppt
- 大小:622.00 KB
- 文档页数:11
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建筑时间:公元9世纪至15世纪,基督教建筑特点:造型厚重坚实,有些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力量的体现。
屋顶、窗户、门和拱廊都是半圆形的。
整个建筑一方面让我们感受到穹顶状的天空与大地紧密结合,同时又以向上隆起的形式与真实的大地分离。
代表建筑:罗马斗兽场、万神庙、圣彼得大教堂、比萨斜塔、庞贝古城罗马斗兽场意大利万神庙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拜占庭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是一种建筑的艺术形式,以基督教为背景。
该建筑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公元395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东罗马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来看,东罗马的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同时,由于地缘关系,也吸收了波斯、梁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1.建筑类型:拜占庭建筑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
为了满足东正教仪式的需要,结合当地的传统,教会形成了地方特色。
2.结构: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将穹顶支撑在四根或四根以上独立柱子上的结构方法,即利用帆拱来解决在正方形平面上覆盖穹顶过渡的问题。
3.空间:作为拜占庭的建筑特色,是利用小亚细亚的经验创造的新的中央集权式教堂,穹顶覆盖了很大的空间。
当一组这样的穹顶聚集在一起时,它们所覆盖的空间就形成了一个宽广多变的看似无限的空间。
4.平面:在巴西利卡的基础上,教堂的平面发展为十字平面,即希腊十字平面。
自9世纪以来,希腊十字平面教堂成为拜占庭教堂最常见的形式。
5.外观:其实已经由内部空间决定了,缺乏表现力,不需要柱柱廊。
6.室内装修:豪华富丽,马赛克艺术和彩色马赛克达到较高水平。
7.技术:在罗马混凝土穹顶屋顶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有自己的特色。
建筑实例圣索菲亚大数堂、圣马可大教堂俄罗斯圣索菲亚大数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哥特式建筑时间: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13—15世纪兴盛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特点:高直型。
区分欧洲三大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区分欧洲三大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哥特式,巴洛克式一、拜占庭(Byzantine)建筑关键词:穹窿顶建筑特点:第一个特点: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第四个特点:在色彩的使用上,变化与统一结合,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代表建筑物: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俄罗斯红场上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二、哥特(德)式(Gothic)建筑关键词:高耸的拱券建筑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
代表建筑物:科隆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三、巴洛克(Baroque)建筑关键词:流动的线条建筑特点: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代表建筑物:圣彼得大教堂的巴洛克元素、罗马耶稣会教堂巴洛克——教堂华盖——伯尼尼设计罗马耶稣会教堂1. 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2. 哥特(德)式建筑: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3. 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物,一方面有着更强烈的情绪感染力与震撼力,另一方面引人注目、炫耀教会的财富与权势。
拜占庭建筑风格引言拜占庭建筑风格是一种源于拜占庭帝国的建筑风格,它在公元4世纪至15世纪期间达到了巅峰。
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在东欧、东地中海和北非地区广泛流传,并对后来的欧洲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拜占庭建筑风格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意义。
特点拜占庭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和东方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几大特点:1. 穹顶拜占庭建筑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其宏伟的穹顶。
这些穹顶常常采用圆顶或半圆顶的形式,通过砌石或构建拱门结构来支撑。
穹顶的设计使得教堂内部可以拥有较高的空间,并创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2. 壁画拜占庭建筑的墙壁常常装饰有绚丽多彩的壁画。
这些壁画通常描绘了宗教故事、圣人和天使,以及皇帝和贵族的形象。
壁画不仅是装饰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宗教和政治宣传的表达方式。
3. 哥特式影响在拜占庭建筑风格中,还可以看到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影响。
尖拱形的门窗和尖塔是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征,在拜占庭建筑中也有所体现。
这种融合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建筑风格。
4. 色彩丰富拜占庭建筑善于运用色彩来装饰建筑物。
金色和鲜艳的颜料常常用于壁画和装饰元素上,从而创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效果。
这种颜色的运用使得拜占庭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更加夺目,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发展历程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公元4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建立时期。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并对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座拜占庭建筑物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它于公元537年完工。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建造标志着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开端,也成为其他拜占庭教堂的模板。
随着时间的推移,拜占庭建筑风格逐渐演化出不同的派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希腊十字平面教堂和希腊十字圆顶教堂两种类型。
希腊十字平面教堂呈十字形,中间有一个穹顶,四个臂部呈直角伸出。
而希腊十字圆顶教堂则是在希腊十字平面教堂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圆顶。
哥特式艺术哥特(Gothic)艺术是指8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文学、建筑、戏剧等。
哥特(Gothic)建筑,中世纪教堂的建筑形式,以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型的天花板为特色,饰以斑斓的彩色玻璃窗和宗教壁画雕塑。
是天主教神权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是其优秀代表。
罗马建筑罗马建筑是指文艺复兴建筑,这种建筑形式是在公元14世纪在意大利随着文艺复兴这个文化运动而诞生的建筑风格。
基於对中世纪神权至上的批判和对人道主义的肯定,建筑师希望藉助古典的比例来重新塑造理想中古典社会的协调秩序。
所以一般而言文艺复兴的建筑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学习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古典风格,并且发展了『柱式』的概念。
* 强调建筑的比例如同人的比例一样,反映了宇宙的和谐於规律,这一点上很强烈地体现了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的影响。
* 使用对称的形状,集中式* 恢复「自然」,以尺规作图制图,以圆形和正方形为主* 反对哥特式建筑知名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布拉芒特(Donato Bramante)、帕拉蒂奥(Palladio)等。
巴洛克艺术是指(16世纪)后期开始在欧洲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
巴洛克建筑是欧洲17世纪和18世纪初的巴洛克艺术风格中的一个层面。
17世纪起源於意大利的罗马,后传至德、奥、法、英、西葡,直至拉丁美洲的殖民地。
从语源学上讲,巴洛克是一切杂乱、奇异、不规则、流於装饰的代名词。
而这一时期的建筑也确实体现了这一点。
它能用直观的感召力给教堂、府邸的使用者以震撼,而这正是天主教教会的用意(让更多的异教徒皈依)。
知名建筑师: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博罗米尼(Borromini)、约翰·巴塔萨·纽曼(Johann Balthasar Neumann)知名建筑:圣保罗大教堂、圣安德烈·阿尔·奎亚纳教堂、圣彼得大教堂、无忧宫、凡尔赛宫等。
名词解释:1、拜占庭艺术:欧洲中世纪以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基督教艺术。
其建筑运用拱券、穹顶,以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的镶嵌画。
其绘画主要是非写实性的抽象艺术式样,抑制对空间各深度的表现、热衷于线条与色彩的运用等。
圣索菲亚教堂,圣维塔尔教堂2、罗马式建筑:欧洲中世纪中期的基督教建筑样式,注重装饰性,带有地方特色,较少写实风格。
罗马式建筑朴素、坚实,静穆,庄重的宗教气氛。
广泛采用半圆形拱券,石墙厚重,窗户小且高,内部昏暗,有高大的塔楼。
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等。
3、哥特式、哥特式建筑: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基督教艺术,源于法国,遍及全欧洲,代表了中世纪艺术发展的高峰。
其建筑具有轻盈、纤细的结构,广泛运用尖券、肋拱,以巨大的彩色玻璃花窗取代墙壁,使得内部空间宽敞、明亮。
总体感觉高耸挺拔,充满强烈的向上动感。
代表建筑:法国巴黎圣母院。
4、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原意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
在欧洲的历史上,实际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其实质是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为出发点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最先萌芽于南部的意大利,随后推及北部的尼德兰和中部的德国地区。
5、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现实世界和生活。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主要思潮,是与基督教神权及其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内容是他的世俗性。
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崇尚科学、颂扬人的力量,高扬人与自然的美。
6、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画家,他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绘画科学性理想化,发明了“明暗法”“薄雾法”,提出“镜子说”。
成功地表现出人物微妙的内心活动,作品含蓄,充满哲理思考。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对称式构图,真实准确的空间效果形象造型,各具情态的人物形象)《蒙娜丽莎》(人文主义思想,金字塔式构图,侧面肖像,薄雾法)等。
7、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著名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雕刻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古罗马、哥特式、拜占庭,几大欧洲建筑风格你还傻傻分不清吗近几年,建筑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仿欧式建筑。
由于很多设计者对欧式建筑的一知半解,造就了很多水平低劣的欧式建筑,以致人们对欧式风格的误解反感。
这次,小菊花妈妈课堂开课了,教你快速认清几大欧洲主要建筑风格。
1.古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当然也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摇篮。
古希腊建筑是以神庙为主的建筑,柱式体系是其精华所在。
简单来说,柱子必须有,一根两根还不够,必须要排排站绕一圈。
还有一个非常有辨识度的标志就是,三角形的门楣。
三角形门楣加上一排柱子,把它简化来看就是这样。
代表建筑:雅典卫城中的诸多神庙2.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对古希腊建筑的延续和发展,所以古罗马建筑中希腊柱子也用的非常多,但罗马人最厉害的,还是发明了“拱券”。
“拱券”的升级版就是“穹顶”,丧心病狂之作就是罗马的“万神殿“,直径43米,称霸穹顶界1300年。
正是这种“穹拱”屋顶,以“圆”为主的风格,成为了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
代表建筑:塞哥维亚罗马高渠、古罗马万神殿3.拜占庭式建筑公元395年,罗马帝国随着君士坦丁大帝的去世,分成东、西罗马帝国。
而东罗马帝国随着东进,与东方文明的交融、碰撞,形成了与罗马式大同小异的建筑风格----拜占庭式建筑。
如何辨认拜占庭风格,主要是看它的顶。
和罗马式一样,在建筑上加一个大圆顶,但风格又有所不同。
罗马式直接加个半圆,而拜占庭式则是在半圆的底部略微内收,就像是一个洋葱头。
4.哥特式建筑到了中世纪,天主教成为了西欧唯一的宗教。
天主教在西欧一家独大之后,给建筑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这个时候出现了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耸,尖形拱门,窗户很大。
而且有一重点,花窗玻璃上绘有圣经故事。
它总体风格特点是: 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天主教建筑的风格就是:高。
人们想方设法地把建筑建的足够高,想和太阳肩并肩。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相信教堂建的越高,就越接近上帝。
哥特式建筑,拜占庭是建筑,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对比一、哥特式建筑风格: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其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
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如:二,拜占庭建筑风格: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
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
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三.巴洛克建筑风格: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
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兴起于17世纪中叶,它的风格自由奔放,造型繁复,富于变化,只是有的建筑装饰堆砌过分。
西班牙圣地亚哥大教堂为这一时期建筑的典型实例。
如:它们的共同特点:神秘的宗教色彩和表现富丽堂皇的地位。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这三种其实是很好辨认的,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屋顶。
罗马式建筑风格特点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那就是圆拱、厚重墙体、坚固墩柱,塔楼。
代表性罗马式建筑为德国三大教堂之一的美因茨(ci,第二声)大教堂。
美因茨大教堂和接下来要讲的米兰大教堂一样都是天主教教堂,如果正式说起来,美因茨大教堂还是名副其实的“混血儿”呢,因为它融合了加下来要讲的哥特式建筑尖顶的特点的同时,还具备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特点半圆拱顶。
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可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概括,高耸入云,尖顶,飞扶壁,代表性哥特式建筑为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五大教堂分别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还有这个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在这世界五大教堂中排名第二,这是因为它的庞大规模。
同时,米兰大教堂还是最大的哥特式风格建筑。
米兰大教堂的建筑历史尤为悠久,历时五个世纪才建造完整。
哥特式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耸入云,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是神权时代,神权时代最主要的就是要更接近神的位置。
要想更接近神,就要拔高建筑,所以在不损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聪明的建筑师想到了拔尖塔顶。
也为了让建筑能够更高,又设计出了飞扶壁,用来平衡拱架塔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
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特点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圆形穹顶、穹隅、角拱。
拜占庭式风格的代表性建筑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和米兰大教堂比起来虽然差了点,但是一千五年的悠久历史还是使它脱颖而出。
圣索菲亚大教堂算是拜占庭建筑的早期代表。
中期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较早期相比,更加注重外墙的装饰,专门采用了“掐丝珐琅”的工艺,使外墙的装饰更富有立体感,更加栩栩如生。
到了拜占庭建筑的晚期,建筑设计师增加了穹顶的数量,使建筑看起来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