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版
- 格式:ppt
- 大小:575.00 KB
- 文档页数:29
《孔孟论学习》教案(优秀3篇)《孔孟论学习》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代表人物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领会读书学习的基本道理。
2.比较孔孟言论的语言特色。
3.识记古汉语词句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领会读书学习的道理。
三、教学时数3课时。
四、预习要求1.诵读并抄写课文的前面七节(即《论语#8226;学而》、《论语#8226;为政》(三节)、《论语#8226;公冶长》《论语#8226;雍也》《论语#8226;述而》。
2.参照注释,口译这七节课文。
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
1.检查诵读(1—7节)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1—7节)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
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订正。
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
(二)导入课文学习第一节:《论语#8226;学而》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节。
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而且)习(温习)说(通“悦”,高兴)4.请学生交流本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学习第二、三、四节:《论语#8226;为政》(三节)5.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三节。
6.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
7.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并说出自己的翻译。
重点解释:而(从而)为(成为)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知(在“是知也”中属于通假字,通“智”。
)8.请学生分别交流这三节内容所说道理的经验或体会。
9.小结[内容要点]①《论语#8226;学而》:孔子的观点,在学习之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这一种快乐,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验。
②《论语#8226;为政》(一):在学习中,温习旧的,往往会有新的发现,旧的就转化为新的了。
CHAPTER当前教育改革强调传统文化教育,本课件旨在传承和弘扬孔孟思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适应教育改革需求辅助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化、专业化的孔孟论学习教学辅助材料,减轻备课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学习孔孟论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30201课件背景与目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孔子思想核心性善论、民本主义、仁政等观念,关注人性本善与社会和谐。
孟子思想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孟思想的影响孔孟思想简介CHAPTER孔子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关键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人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德行、增长知识和锻炼能力,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利或应付考试。
学习的目的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要虚心向学,不耻下问,同时也要有批判性思维,不盲目接受。
学习的态度孔子学习观因材施教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兴趣和天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教育。
启发式教学孔子善于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孔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 2 3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应该保持持续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断追求进步。
学而不厌孔子强调学习后及时复习和反思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回顾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而时习之孔子主张对待知识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或自欺欺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HAPTER孟子学习观学习是人生的必要途径孟子认为,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取知识和智慧,进而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习要注重内在修养孟子强调,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
《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
……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
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
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
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
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
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
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孔孟论学习的原文及翻译《孔孟论学习》原文和翻译(译文)孔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孟子曰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受迷惑,五十岁能懂得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明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孔子:“孔圉凭什么借谥号为‘文’?”孔子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对身份低微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圉的谥号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我自己要停止!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继续,我自己要继续!”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是不可理解的。
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再存活的了。
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得到收获。
孔孟论学习课件一、引言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件旨在介绍孔孟的生平、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孔孟的智慧。
二、孔子生平及思想观点1.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礼制”、“中庸”等重要思想,创立了儒家学派。
2.思想观点(1)仁爱:孔子认为,仁爱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2)礼制:孔子认为,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他提倡恢复周礼,强调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关系的和谐。
(3)中庸:孔子主张“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应遵循适度原则。
他提倡在各种关系中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和谐。
(4)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学以致用,提倡勤奋好学。
三、孟子生平及思想观点1.生平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亚圣”。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仁政”等观点。
2.思想观点(1)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道德观念。
他强调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2)仁政:孟子主张君王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他提倡君臣同心,以德治国。
(3)天命观:孟子认为,天命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力量。
他主张人应顺应天命,努力实现自己的道德使命。
(4)教育:孟子主张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习方法。
四、孔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儒家学派的发展:孔孟思想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对后世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荀子、董仲舒、朱熹等,都在孔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