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浅析唢呐曲《百鸟朝凤》
- 格式:doc
- 大小:186.51 KB
- 文档页数:3
《百鸟朝凤》教案教学内容: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百鸟朝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体验、模仿音响,并指导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2.认识唢呐及常见的中西乐器,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能用语言(绘画)或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情绪、情景的感受与理解。
3.培养爱护鸟类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欣赏音乐,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各种材料和方式模仿与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独创性地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本课题所需课件、投影仪、唢呐等乐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一起做个填空游戏,好吗?请大家看屏幕. 教师操作电脑。
古诗词填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学生:观察屏幕说出答案“鸟"字。
师:下面这个问题可以展示你对于鸟的了解,你能说出几种鸟的名称?试用各种方法与材料模仿、表现它们的叫声或形态。
学生通过回忆、联想等思维活动,用声音以及动作模仿、表演各种鸟的鸣叫和形态。
(麻雀、鹦鹉、海鸥、乌鸦等。
)师:其实还有很多乐器都可以模拟鸟叫声,你们听下面这段音乐也在模拟鸟叫声,听听这是哪种乐器演奏的?教师播放用唢呐演奏的音乐《百鸟朝凤》中有鸟叫声的片段。
学生聆听音乐并猜测.教师出示两件乐器的图片唢呐、小号,请学生来选择。
(屏幕出示选择题)生:唢呐。
师:对了,唢呐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器?生:民乐。
教师向学生简介唢呐。
师:唢呐,中国民族吹管乐器,又名喇叭、小唢呐,又称海笛.是我国民间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
它音色高亢有力,适宜于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构造:苇哨—细铜管—音孔-锥型管-扩音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
唢呐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
教师播放乐曲《百鸟朝凤》,听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1.你认为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声?学生带着问题完整聆听作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谈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艺术风格作者:柴德武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6期摘要:《百鸟朝凤》是唢呐优秀的传统曲目之一,此曲早期流传于山东民间,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浓郁的乡土韵味,繁复的演奏技巧和生动的鸟鸣描摹,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童叟能详、蜚声中外且久演不衰的名曲。
关键词:唢呐曲;百鸟朝凤;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7-0095-01一、《百鸟朝凤》的历史演变该曲因地区或演奏者的不同而形成多种吹法,大多可即兴发挥,无固定结构,篇幅可长可短,演奏可繁可简,曲中的间插段亦可随意加入。
1953年,任同祥针对原曲的缺陷,删去了间插段中与鸟鸣无关的模拟和变化不大的重复段落,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的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乐曲的情绪和结构都有所改善。
同年,他在布加勒斯特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民间器乐比赛上演奏此曲而荣获银质奖章,1955年获缅甸国家金质奖章。
20世纪70年代,中央乐团的艺术家们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同时进一步将鸟叫声集中压缩,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的演奏技巧,并配以新的伴奏曲调以加强音乐性,使乐曲更为完整。
二、《百鸟朝凤》的具体内容及艺术风格第1段“山雀啼晓”为乐曲的引子,是由单一乐句引发多种鸟啼声的散板。
山雀的轻啼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进而出现了群鸟和鸣的生动情景,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跃然眼前。
第2段“春回大地”由流行于鲁、豫、皖三省的民间音乐《抬花轿》的基本音调衍化而成,旋律呈“句句双”结构。
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第3段“莺歌燕舞”在以第2段音乐中的歌唱性音调作为背景音乐的伴奏中,唢呐以各种技巧模拟百鸟的欢唱,如枝头的黄莺,飞舞的春燕,闹春的布谷,求偶的雉鸠……交织成一幅莺歌燕舞的动人画面。
第4段“林间嬉戏”由短小的上下句音调组成,并运用大量休止符造成乐句的时断时续,使音乐情趣活泼欢跃,宛若群鸟在葱茏的丛林中相互追逐、尽情嬉戏的生动情景。
何去何从——评《百鸟朝凤》唢呐的象征意义孝子贤孙的哀嚎,告慰了逝去的亡灵;肆意荡漾的微笑,迎来了幸福的婚姻。
这些都曾是唢呐的见证,随着满眼的绿映入眼帘,心也飞回《百鸟朝凤》里的无双镇,曾是红白喜事必不可少的唢呐,在“洋乐队”的竞争中,在金钱的敷衍中,在人们的漠视中,该何去何从?唢呐之于焦师傅,是一生所爱,是命运归宿。
焦师傅之于唢呐,是最好的避风湾,是纯真,质朴的真情。
焦师傅拿着烟斗,不动声色,稳稳地坐在竹椅上,近景中的天鸣并没有太多的膜拜,只是乖乖滴跪在黄土地上,忍住不甘站在蓝瓦黑门前,一滴眼泪决定了天鸣的去留,一滴眼泪左右了焦师傅的抉择。
天鸣的眼泪是重情义的外显,而焦师傅的抉择则彰显了他对于唢呐深入骨缝里的热爱。
对于焦师傅来说,接班人所必须具备的不仅是天生的悟性,更是善良的人性。
对于唢呐来说,接班人是它传承的根本。
焦师傅的慎重正凸显了唢呐的重要意义,唢呐是老一辈人引以为傲的技艺,是旧一代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之于新时代,它又是什么呢?唢呐之于游天鸣,是血气方刚的承诺,是倾尽一生的坚守。
游天鸣之于唢呐,是现代冲击中的唯一保护,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近景中的游天鸣,站在蓝瓦墙前,父亲对同庄人的吹嘘的画外音传来,他默默低下了头,走回了原来的路。
唢呐不是天鸣最初就热爱的,只是对父亲的爱和保护的方式。
唢呐,不是新生代的选择,是亲情捆绑的结果。
父亲的苛责,母亲的不解,师兄的放弃,并未使天鸣坚定的信念减弱丝毫。
“我给师傅发过誓的”这是天鸣向所有反对的人的坚守的理由。
俯拍镜头下的天鸣,蹲在地上,捂住耳朵,埋下头,在“洋乐队”的竞争中,在现代韵律的快节奏下,天鸣是渺小的,他在恐惧,在不安。
是师傅妇人提醒。
让他重新站起。
天鸣,上天赋予的鸣声,这是多么好的寓意。
但在天鸣对唢呐的情感中,是来自父亲的压力,是对父亲的承诺,亦或是自己对唢呐的喜爱,到底是什么,让人分不清。
或许都有吧,天鸣在师傅墓前吹起唢呐,一幕幕回忆被勾起,然而,唢呐声用作画外音,镜框中只剩下师傅的背影,师傅终究远去了。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百鸟朝凤,这是一首让人陶醉的唢呐独奏曲。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悠扬的音色,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这首曲子通过唢呐独奏,将自然界中百鸟争鸣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
唢呐,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流传于中国北方的农村地区。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唢呐以其浓厚的农民气息和淳朴的情感而深受人们喜爱。
而《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曲子开头,仿佛是清晨的第一抹曙光,透过层层树叶洒在大地上。
唢呐轻柔悠扬的声音仿佛是清脆的鸣鸟声,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
它们一声声婉转高亢,模拟出鸟儿的歌唱和欢鸣之声,如同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美好景象。
那独特的音色,仿佛在人们的耳边呼啸而过,带领着人们进入一个属于鸟儿的世界。
随着曲子的进行,唢呐的音色愈发高亢起来。
它仿佛是群鸟一同飞翔的声音,带着一种豪情万丈的气息,使人感受到自由与振奋的背后。
唢呐曲调瞬间跃升,仿佛鸟儿在天空中高高飞翔,展翅欲飞的场景栩栩如生。
鸟儿们在空中展示着他们的飞行技巧,翱翔在天空中,留下一串串悦耳动听的鸣叫声。
而在曲子的中段,唢呐的音乐逐渐平缓下来,仿佛是鸟儿飞行后的疲倦与归巢之际。
唢呐的音色变得柔和而温暖,细腻而动人。
这一刻,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百鸟朝凤的景象在眼前浮现,低沉的唢呐声仿佛是大地上的一片寂静,一片隐隐约约的宁和。
曲子的后半部分,唢呐再度响起。
音乐的张力逐渐增强,仿佛是鸟儿们再次纷纷扬扬起舞的身影。
唢呐的音色此时更加激昂,仿佛是鸟儿在舞蹈,翩翩起舞的场景跃然纸上。
它们欢快的鸣叫声穿越云霞,回荡在远方。
音乐中的鸟儿们似乎在争相展示自己的歌唱技巧,用他们的美妙之声唱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以其动人的旋律和传递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它的音乐表达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美景,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独特美妙。
唢呐的声音仿佛是鸟儿婉转悠扬的歌唱,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欣赏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浅析经典名曲《百鸟朝凤》的艺术风格及演奏处理作者:李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8期摘要:《百鸟朝凤》这首乐曲是唢呐的经典名曲,深受大众的喜爱。
本文以《百鸟朝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其演奏技术形态,探讨《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和艺术风格。
关键词:百鸟朝凤;艺术风格;演奏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107-02《百鸟朝凤》这首乐曲在中国的大地上可以说是流传悠久,经典的传统佳作,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唢呐这件乐器,但是没有人不知道《百鸟朝凤》这首乐曲。
智慧的劳动人民用音乐的语言创作了这首经典佳作,伟大的演奏家用其精妙绝伦的技艺通过唢呐这件神奇的乐器为欣赏者勾勒出一幅春光明媚,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画面。
一、《百鸟朝凤》的由来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多次听到这首经典名曲,相信大多说人都不知道它的来历与渊源,一般情况下只知道它是民间乐曲,这首乐曲早期确实是流传于山东民间。
在鲁、豫、皖、苏四省交界处的山东嘉祥县任家店,由于中国人的情节,当地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都要用到“民间的鼓吹班”,“鼓吹班”一般是家族或亲友组成,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其它吹管与打击乐器为伴奏乐器在当地盛行流传,繁荣发展成为民间音乐的深厚土壤,此地也有“唢呐之乡”的美称。
在当地有位前辈艺人刘大星会吹就是《百鸟朝凤》其中的流水板,后又有艺人杨振海采用了[十样锦]转[乐子]吹奏布谷鸟、鸡叫,十分逼真,模拟无名鸟的叫声维妙维肖。
此曲在当地流传开来,大多即兴发挥,可长可短,无固定结构,旋律也不尽相同。
曲中除模拟百鸟啼鸣外,鸡鸣鸭叫、犬吠马啸、甚至娃哭人笑等等生活中的喧嚣声也可随意加入。
1953年,任同祥先生删去了间插段中与鸟鸣无关的模拟和变化不大的重复段落,使乐曲情绪和结构有所改善。
同年任先生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奏此曲而获得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章。
1974年,任同祥和陈家其一起对华彩段做了较大的发展,并将全曲分为八个段落的小标题。
唢呐名曲《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及演奏技巧作者:高晓鹏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对传统文化越加重视,唢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百鸟朝凤》这一唢呐名曲可以称为唢呐文化中的典型代表,针对这首名曲的音乐结构以及演奏技巧进行充分的研究,将其细细拆分下来,并且应用于整个唢呐文化的研究之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唢呐文化;《百鸟朝凤》;研究意义与价值;音乐结构;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95-02《百鸟朝凤》主要流行于民间,民间在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往往吹奏这一唢呐名曲。
作为较难为吹奏的一首曲子,《百鸟朝凤》在整个唢呐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甚至有一部同名电影专门讲述了这首曲子的重要性。
这首曲子之所以重要,80%是由曲子的音乐结构决定的。
本论文将具体探讨《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以及演奏技巧。
一、《百鸟朝凤》的音乐结构(一)《百鸟朝凤》的独特音乐结构——唢呐音符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有其独特之处,这是别的音乐文化无法模仿的,由其本质决定。
《百鸟朝凤》代表性的特点便是为唢呐乐器构建音符,看似单调的节奏,实则其乐譜组成极其复杂。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模拟鸟声的音乐结构,《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之所以如此有名气,很大程度因为其模仿了众多鸟鸣(不同于民间口技)的同时,并没有受到唢呐乐器的压制,其中音符的转化非常流畅、真切,故而音乐构造比较复杂;其二,音符重叠。
在演奏《百鸟朝凤》的时候比较奇特,其主旋律音符与高声模仿并存,而且模仿鸟鸣部分的出现重叠频率非常高。
其音乐结构都是主旋律与鸟鸣模拟同时进行,而且并不是单个鸟鸣,基本上全曲都是一个集体性的鸟鸣附和。
这两点造就了《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独特性,而深入探究,则会发现《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音乐结构或多或少都带着鸟鸣模仿音符,这是从《百鸟朝凤》音乐乐谱的整体结构方面分析其独特性[1]。
百鸟朝凤唢呐读后感咱先说说这唢呐,以前我就觉得唢呐这玩意儿声音可大了,婚丧嫁娶的时候总能听到它的动静。
看了电影才知道,这唢呐背后的门道可太多了。
在电影里,唢呐匠那地位就跟村里的精神领袖似的。
就像焦三爷,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吹起唢呐来,感觉鸟都能被吸引过来,真的就像“百鸟朝凤”的感觉。
电影里那些小徒弟学唢呐的过程可把我逗乐了,又觉得挺不容易的。
那腮帮子鼓得像塞了俩大馒头,吹得脸红脖子粗的。
这唢呐可不是个好伺候的主儿,没个几年的功夫,根本就吹不出个调调。
而且这练习的过程啊,又枯燥又累,还得天天被师父盯着,犯个错就被骂得狗血淋头。
但是呢,看到他们一点点进步,又觉得挺欣慰的,就像自己家孩子出息了似的。
再说说这“百鸟朝凤”这支曲子,那可不得了。
这不是谁都能吹的,只有德高望重、技艺高超的唢呐匠才有资格。
在电影里,这首曲子就像是唢呐界的皇冠,珍贵得很。
当最后焦三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要拼了老命吹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眼睛都湿了。
他这是把唢呐当成了自己的命啊,他吹的不仅仅是曲子,那是对唢呐的热爱,对传统技艺的坚守。
可是啊,时代变了。
以前唢呐在村子里那是风光无限,到哪儿都受人尊敬。
后来呢,西洋乐器进来了,那些小年轻都跑去看洋乐队了,觉得唢呐土气。
这就像一个一直被捧在手心的宝贝,突然被人嫌弃了,看着可心酸了。
唢呐匠们的地位一落千丈,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我就想啊,这传统的东西咋就这么不受待见了呢?难道那些新的东西就一定好吗?唢呐虽然声音大,但是它的那种质朴和接地气是别的乐器比不了的。
这部电影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看到了传统技艺的美,也看到了传统技艺面临的困境。
就像我们老家的一些老手艺,现在也慢慢失传了。
这唢呐要是也没了,那可太可惜了。
我就盼着,像电影里游天鸣那样的人能多一些,不管多困难,都能把唢呐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这唢呐背后的文化、故事和精神,可不能就这么断了根啊。
《百鸟朝凤》:音乐的盛典一、引言《百鸟朝凤》是一首富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民乐作品。
这首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独特的演奏技巧,以及深刻的主题,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鉴赏,带领读者领略其艺术的魅力。
二、作品背景《百鸟朝凤》是一首流传于中国的民间乐曲,主要以唢呐为演奏乐器。
唢呐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这首曲子通过唢呐的演奏,模拟出百鸟的鸣叫声,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首曲子常常被用于乡村的婚丧嫁娶等场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音乐结构《百鸟朝凤》采用了循环结构的方式,通过不断的变奏和调性的转换,将音乐推向高潮。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整首曲子既有统一性,又有丰富的变化性。
每一次的循环都有新的元素加入,让人回味无穷。
这种结构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四、旋律特点《百鸟朝凤》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通过装饰音、颤音等技巧,模拟出了百鸟的鸣叫声,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这种模拟自然的音乐表现手法,既增加了音乐的趣味性,又体现出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同时,旋律中充满了跳跃和活泼的元素,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
五、演奏技巧《百鸟朝凤》的演奏技巧也是其精彩之处。
唢呐的演奏者需要通过气息的控制、口型的调整以及手指的灵活运用,才能准确地表现出曲子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对演奏技巧的高要求,使得这首曲子在演奏上充满了挑战性。
同时,演奏者还需要根据曲子的情感和意境,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如滑音、颤音等,来表现出曲子中的不同情感和意境。
这种对演奏技巧的灵活运用,也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大特点。
六、文化内涵《百鸟朝凤》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包含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敬畏。
这首曲子通过模拟百鸟的鸣叫声,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尊重。
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唢呐曲《百鸟朝凤》及其艺术特色探微摘要:《百鸟朝凤》是我国著名的唢呐曲之一,也是备受人民大众喜爱的曲目之一,它自从诞生之日起并广为流传,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多位作曲家的修改、扩充,使得此曲更加经典不衰。
笔者试从《百鸟朝凤》的诞生、发展以及对其本体的分析,力求管窥出其创作特色。
关键词:唢呐《百鸟朝凤》旋律节奏结构艺术特色唢呐是双簧气鸣乐器,广泛流传于亚、非、欧许多国家。
唢呐是阿拉伯语“surna”的音译,也称为“喇叭”。
金元时传入我国,主要用于军乐、鼓吹、戏曲以及歌舞之中,在民间吹打乐队中更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一、关于《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优秀民间乐曲。
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引人入胜。
该曲原是在民间风俗生活中演奏,因演奏场合的群众性和流动性,演奏者根据客观需要和本人的技术特长做即兴发挥,乐曲可长可短,无严格定规,但热烈欢快的旋律和在固定曲调伴随下的百鸟之声相间地循环进行是其结构原则。
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不够精炼,没有高潮的处理,并且鸟叫声即兴发挥缺乏严格的组织,有时把公鸡啼晓和母鸡生蛋也加入进去。
1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在专业工作者的协助下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整理和改编。
他首先把鸟叫段落压缩为4段,并把鸡叫声删去;其次,为乐曲设计了一个运用我国特殊换气的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并加上一个快板段落,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经过任同祥改编的版本在全国影响很大,乐谱收录在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的《民族乐器传统独奏曲选集—唢呐专辑》中。
而到了1974年,中央乐团在任同祥版本的基础上又做了一次较大的整理改编。
首先为乐曲设计了一个散板引子,一开始便象百鸟齐鸣;其次,为鸟叫的伴奏新写了一个曲调,音乐性更强,它在音调和节奏方面与前后的旋律有一定的对比;再次,把鸟叫进一步集中紧缩为两个大段,并把鸟叫作有层次的组织;第四,将原华彩段乐句加以扩充,增添了用快速双吐演奏的华彩乐句,因此在乐曲的尾部出现了比以前版本更为热烈欢腾的高潮;最后,增加了一个短小的结尾,再次出现百鸟齐鸣,与引子相呼应。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一首中国民间传统唢呐独奏曲,曲调优美动人,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它以唢呐独奏为主,表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曲调婉转悠扬,充满了乡土风情。
这首曲子集中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种独奏形式,其演奏方式简单却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唢呐这种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民间音乐中常见的一种乐器。
唢呐擅长表达大自然中的景象和动物鸟鸣声,这也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特点之一。
《百鸟朝凤》以一段欢快的开头展开,欢快的曲调让人顿时感到愉悦和喜气。
随后,乐曲开始以唢呐独奏的形式进行,唢呐低沉的声音与高亢的声音交替呼应,仿佛在模拟百鸟齐鸣的景象。
每个音符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通过音乐表达出了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场景。
整首曲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流畅,听起来让人情不自禁地跟随音符的旋律起舞。
不仅如此,曲子中还穿插了一些变奏和转调,进一步增加了曲子的复杂性和魅力。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不仅在中国内地广受欢迎,也在海外华人社区中备受喜爱。
这首曲子通过简单的乐器和旋律,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更是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曲子中的百鸟齐鸣,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和喜悦,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曲子中的旋律和节奏让人们感到轻松愉快,仿佛翩翩起舞的小鸟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首曲子中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放松。
总之,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以其独特的曲调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它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首曲子不仅在中国内地广受欢迎,也在海外华人社区中备受喜爱。
94音乐鉴赏浅谈唢呐曲《百鸟朝凤》的创作特点和发展【摘要】唢呐音色高亢、嘹亮,极似人声,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最具特色和感染力的乐器之一。
《百鸟朝凤》是唢呐演奏曲目中的一首代表性乐曲,演奏时需要配合特定的唢呐技巧和精妙的舞台表演,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耳熟能详的唢呐独奏曲之一。
【关键词】百鸟朝凤;技巧;表演;唢呐【作者简介】周之才( 1994.02~),男,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唢呐表演。
唢呐属于簧震动气鸣的民族乐器,最初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16世纪左右开始流行于民间,后来在民间运用的十分广泛,成为民间婚丧嫁娶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
《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民间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模仿百鸟争鸣,最早流行于河南、山东等地,后来山东嘉祥地区的任同祥先生把这首乐曲加工改变,剔去其中过分夸张的声音,例如母鸡下蛋、婴儿啼哭等等,又加增了一段即兴的华彩乐段,使得整首乐曲更加规范严谨又不乏高潮气氛。
1953年27岁的任同祥先生演奏的《百鸟朝凤》在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业余)会演中引起轰动,同年他又被派往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期特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用一曲《百鸟朝凤》获得银质奖。
《百鸟朝凤》也逐渐成为了大家最喜闻乐见的唢呐独奏曲,好像一提到唢呐就会想到《百鸟朝凤》。
一、乐曲结构(一)在《百鸟朝凤》这首乐曲中共可分为8个乐段1、引子。
乐曲刚开始是一个上滑音,紧接着一个长音由弱到强,像是拉开了一个节日的序幕,也像是刚刚看到了早晨的太阳。
随后唢呐模仿两只鸟儿轻轻对话,忽然之间一群鸟儿争相飞来,开始了诙谐逗趣的欢快场景。
2、春回大地。
这段旋律运用了浓郁的北方音乐风格,借鉴了北方戏曲音乐的元素,例如豫剧、吕剧曲牌等,通过唢呐上的揉音、滑音等技术把简短的乐曲旋律表现的的歌唱性十足,直接点明了音乐的主题,为下一乐段的引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和效果。
3、莺歌燕舞。
乐段开始是布谷鸟的轻声细语,慢慢的有听到了猫头鹰的咕咕叫声,燕子的唧唧喳喳、海鸥的叫声等等,在伴奏声部下面模仿各种鸟叫。
浅析唢呐曲《百鸟朝凤》一、唢呐介绍及乐曲的背景唢呐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的簧管乐器,据传唢呐是古波斯一带的民间乐器,明代时传入中国,现今唢呐的体型大小不一,常用的唢呐形体较小,有8孔(前七后一),是民间吹打乐和民族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常用于独奏和合奏之中。
作为独奏乐器,唢呐更具有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唢呐虽是从阿拉伯传人中国的乐器,但这种乐器的发扬光大却是中国人来完成的,其中《百鸟朝凤》将这一乐器的表现力演绎到了一种极致。
作品展示的是黑夜消退、曙光初现时大自然的生动景象,用音乐语言塑造了人类向往的美好环境。
《百鸟朝凤》就是一首充分展现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乐曲。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
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
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七十年代,在任同样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二、乐曲内容分析乐曲的乐段部分全区共分为八个乐段(1)山雀啼晓乐曲开始,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后接着呈现百鸟齐鸣的影子,唢呐演奏出舒展优美而附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乐句如同对歌一样的交错应答,形成逗趣诙谐的音乐非常具有生活情趣。
乐曲在唢呐走出清新悠扬的乐曲之后,随即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有伴奏乐器竹笛与之相互对答相互竞赛,充分展现了山雀啼晓的优美意境。
(2)春回大地这是一段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北方民族音乐的粗犷爽朗风格的曲调,优美而流畅。
直接明了的奏出乐曲的主题。
这段音乐的特点是造成一种欢快的情绪和变化多端的气氛,为下一段落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
第34卷第8期 2021年04月Vol.34 No.8April 2021艺术科技0…引言近年来,民间技艺逐渐得到重视,同时,多部相关电影上映。
《百鸟朝凤》这部讲述唢呐匠在黄土高原上守护唢呐的电影,相比当下电影,更像是一部文艺片,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1]。
在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的它,在国内上映初期排片惨淡。
唢呐这个带有时代烙印的乐器,不应该没落消失,在各种洋乐器不断涌入中国的同时,更应该传承唢呐文化,造就东方美学,使唢呐洋溢着东方美学的气息[2]。
1…《百鸟朝凤》中的唢呐文化《百鸟朝凤》原著的故事发生在贵州,而导演将电影的拍摄地改为关中的一个小村庄。
在这里,唢呐经常出现在婚丧仪式上。
影片中的唢呐表演前后有十多次,整个故事也随着唢呐不断推进,向前发展。
以游天鸣的人物独白,叙述了焦师傅的第一次出活,到焦师傅将《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传授给他,焦家班改名游家班,再到天鸣接手师傅的唢呐班后出活。
在婚礼上,长生的“别太当回事,随便吹吹得了”,以及游天鸣母亲的“靠你吹唢呐,挣到猴年马月去啊”,还有之后在寿礼上与洋乐队打架的行为,都暗示了唢呐文化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衰落[3]。
唢呐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簧管乐器,因其独特的性质,在音乐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4]。
唢呐的声音相对于其他乐器来说更加洪亮,辨识度也更高,因此有“唢呐一出,谁与争锋,此物天下绝响”的说法。
唢呐常被用于婚丧,是因为它能很好地烘托气氛,旧时农村办喜事办丧事都离不开唢呐[5]。
过去的唢呐教学没有严格的谱子,那时的匠人也不太看得懂谱子,都是手把手教学,焦师傅传授天鸣曲子的时候,便是一人一句,久而久之就记住了[6]。
民间吹的唢呐没有基本的调子,谈不上音准,只要求烘托氛围,可以在演奏时加一些鸟叫声,吸引路人留步聆听或寻声而来。
在现代型乐器和西方乐器交杂演奏的时代,大部分人没有亲耳听过唢呐的声音,导演通过电影的形式,展现了唢呐这种传统乐器的魅力,令人眼前一亮。
浅谈唢呐曲《百鸟朝凤》1.作曲家介绍(一)任同祥著名唢呐演奏家。
他演奏的《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庆丰收》、《婚礼曲》、《驻云飞》等唢呐名曲,都令听众赞叹不已,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他率先使我国的民族乐器在国际音乐比赛中夺魁,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民族器乐增添了光彩。
任同祥1927年出生在山东嘉祥县,该县吹奏唢呐甚为普遍,故而被誉为唢呐之乡.任同祥自幼即受到鼓乐班的影响及民间音乐的熏陶。
六岁时,已学会打节奏,十岁开始从伯父学吹唢呐,继而又学习笙、笛。
由于他聪慧灵敏,奋发图强,虚心好学,技艺突飞猛进。
十三岁时,已全面掌握了上述三种乐器,并开始在鼓乐班里领奏,并继续攻学唢呐和笛子.十六岁时,跃于乐班的首位。
1953年,在北京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的舞台上以一曲“百鸟朝凤”得到首都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后又多次到东欧及东南亚各国演出,他的唢呐演奏从容自如,干净利索,音色柔和圆滑,善于运用滑音、舌根吐音、双吐音。
二、创作背景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独奏《百鸟朝凤》参加全国会演,受到热烈欢迎。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
原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
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对原曲进行调整,并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最终在该赛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七十年代,在任同祥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三、创作形式作为音乐创作的灵魂——旋律,作曲家十分注重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唢呐主旋律是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戏曲、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此作曲家借鉴了民间音乐的曲调,并且运用了许多大幅度直线上升和下降的旋律线,在传统旋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旋法特征和风格特点。
例如,第二部分的“春回大地”运用河南梆子戏曲《抬花轿》音乐改编特点鲜明,从开始音到最高音再到结束音,是大、小跳进行和级进进行的相互结合的连接,旋律线波浪般的起伏变化,灵活运用民间音乐,“应”“和”的特点,表现的明朗优美,充满和活力。
百鸟朝凤唢呐曲赏析
《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是一首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作品,它以生动的手法描绘了百鸟朝拜凤凰的场景,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画卷。
首先,这首曲子的旋律非常优美,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在曲子中,我们可以听到鸟鸣的声音,这些声音通过唢呐的独特演奏技巧被模仿得惟妙惟肖,仿佛真的有一群鸟儿在耳边歌唱。
同时,曲子的节奏感非常强,既有鸟鸣的轻快,又有大自然的宁静,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其次,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非常高超。
唢呐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乐器,通过不同的吹奏技巧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情感。
在《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中,演奏者运用了丰富的技巧来表现鸟儿的叫声和飞翔的动作,比如通过快速的吹奏和滑音表现出鸟儿的活泼和灵动,通过婉转的旋律表现出鸟儿婉转的歌声。
此外,这首曲子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是一种神秘的鸟类,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
百鸟朝拜凤凰的场景也寓意着万物和谐、吉祥如意。
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形式,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百鸟朝凤》这首唢呐曲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
它不仅展示了唢呐这种乐器的独特魅力,也展现了中国的音乐文化和深厚内涵。
这首曲子值得每一个人去欣赏和品味,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百鸟朝凤的曲式分析及演奏技巧喷呐的极致《百鸟朝凤》1关于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是一首被称为〃鼓吹乐〃或〃鼓乐〃的民间吹打乐合奏曲,最早流行于河南、山东、河北、安徽等地,是中国民族器乐十大名曲之一,它以热闹欢快的曲调,描摹了百鸟和鸣之声,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美景,充分发挥了喷呐擅模仿的特长。
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
[1]《百鸟朝凤》原名〃十样景〃,在众多喷呐曲中,它最具代表性,将喷呐的表现力演绎到了一种极致。
《百鸟朝凤》的乐曲声中有莺歌燕舞,有鸟语花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你能听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能感受到活泼、粗犷的生活气息。
特色:《百鸟朝凤》是喷呐曲目里,技巧最全面的一首。
对吹奏者来说,这首曲子要运用喷呐吹奏技巧中特有的吐音、滑音、花舌、指花、颤音,以及吞、吐、垫、打、抹、压等,还有舌冲音、气冲音、反弹音、反双吐、连弹音、气唇同颤音、指气同颤音等高难度技巧。
创作背景:《百鸟朝凤》这首曲子原是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汉族民间乐曲。
它以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百鸟朝凤是一首著名的汉族民间乐曲,其流行区域很广,在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不同版本。
乐曲以热情欢快的旋律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劳动生活的回忆。
乐曲中我们仿佛听到布谷鸟、鹏鸽、燕子、山喳喳、蓝雀、画眉、百灵、蓝腊嘴等鸟儿的叫声,好像还有公鸡的啼鸣,寓意着黑夜的消逝和朝阳升起的生动意境。
2百鸟朝凤的背景及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能够多次听到这首经典名曲,相信大多说人都不知道它的来历与渊源,一般情况下只知道它是民间乐曲,这首乐曲早期确实是流传于山东民间。
在鲁、豫、皖、苏四省交界处的山东嘉祥县任家店,由于中国人的情节,当地老百姓的婚丧嫁娶都要用到〃民间的鼓吹班〃,〃鼓吹班〃一般是家族或亲友组成,以喷呐为主奏乐器其它吹管与打击乐器为伴奏乐器在当地盛行流传,繁荣发展成为民间音乐的深厚土壤,此地也有〃嗔呐之乡"的美称。
浅析唢呐曲《百鸟朝凤》
一、唢呐介绍及乐曲的背景
唢呐是我国最具有民族特点的簧管乐器,据传唢呐是古波斯一带的民间乐器,明代时传入中国,现今唢呐的体型大小不一,常用的唢呐形体较小,有8孔(前七后一),是民间吹打乐和民族乐队中主要乐器之一,常用于独奏和合奏之中。
作为独奏乐器,唢呐更具有异常丰富的表现力。
唢呐虽是从阿拉伯传人中国的乐器,但这种乐器的发扬光大却是中国人来完成的,其中《百鸟朝凤》将这一乐器的表现力演绎到了一种极致。
作品展示的是黑夜消退、曙光初现时大自然的生动景象,用音乐语言塑造了人类向往的美好环境。
《百鸟朝凤》就是一首充分展现唢呐艺术魅力的优秀乐曲。
自《百鸟朝凤》搬上舞台以来,经过了多次加工改编。
原在民间流传的《百鸟朝凤》,乐曲结构松散,没有高潮,即兴发挥时,公鸡啼晓、母鸡生蛋,甚至连小孩的哭叫声等都随意加入。
当《百鸟朝凤》被选为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节目时,经民间乐手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加工,针对原曲缺陷,压缩鸟叫声,删去鸡叫声,并设计了一个运用特殊循环换气法长音技巧的华彩乐句,扩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热烈欢腾的气氛中结束。
后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民间音乐比赛银质奖。
七十年代,在任同样演奏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呈现百鸟齐鸣意境的引子,以加强音乐性,还扩充了华彩乐句,使用快速双吐演奏技巧,使乐曲更为完整。
二、乐曲内容分析
乐曲的乐段部分全区共分为八个乐段
(1)山雀啼晓
乐曲开始,由唢呐吹出一个长音后接着呈现百鸟齐鸣的影子,唢呐演奏出舒展优美而附有歌唱性的前奏,其中排比性的短小乐句如同对歌一样的交错应答,形成逗趣诙谐的音乐非常具有生活情趣。
乐曲在唢呐走出清新悠扬的乐曲之后,随即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有伴奏乐器竹笛与之相互对答相互竞赛,充分展现了山雀啼晓的优美意境。
(2)春回大地
这是一段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北方民族音乐的粗犷爽朗风格的曲调,优美而流畅。
直接明了的奏出乐曲的主题。
这段音乐的特点是造成一种欢快的情绪和变化多端的气氛,为下一段落模拟音调的出现提供了心理上的准备。
(3)莺歌燕舞
在伴奏中唢呐自由的模拟各种鸟叫声,伴奏声部则以舒展的节奏和优美如歌的旋律作陪衬,加强了音乐性。
(4)林间嬉戏
短句代替前面悠长的乐句,音乐显得活跃起来,犹如人们在山林中嬉戏的欢快情景。
(5)百鸟朝凤
这是第二次出现的模拟各种禽鸟的叫声,充分发挥了唢呐所有的演奏技巧,惟妙惟肖地白鸟争鸣的情景。
(6)欢乐歌舞
随着速度的轻快,乐曲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
当乐队戛然而止之后,唢呐出人意料的用舌音发出蝉鸣声,非常真切喜人。
(7)凤凰展翅
随着乐曲速度的加快和短小音型的反复推进,使音乐进入了高潮,之后出现了唢呐的华彩乐段,使欢腾的情绪到达了极点。
(8)并翅凌空
这是高潮段落的继续,音乐情绪越加热烈,再次出现了百鸟齐鸣的场面,最后的一段短小的尾声结束全曲。
最后有一段结束音乐,称为“谢板”。
它的热情欢快的旋律与百鸟和鸣之声,充分表现了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整首乐曲色彩丰富,速度总是由慢到快,由缓至急,演奏技巧华丽,一气呵成。
三、乐曲的曲式和技巧的分析
整个乐曲演奏比较自由,常有即兴发挥,个演奏家所演奏的结构都不尽相同,但大体以循环结构为原则。
全曲根据音乐的效果又可分为旋律部分和模仿虫鸣鸟叫的部分。
旋律部分为五声徵调式,具有北方民歌旋律音调的特点;模拟部分则是模仿各种鸟叫的声音穿插其间。
全区运用了大量的唢呐演奏技巧,是音乐的音响效果动听悦耳、明朗欢快。
其其中包括单吐:单吐分“吐”和“库”两种吹法,最有特点的就是模仿猫头鹰叫的
急速的双吐
是乐曲情绪急速高涨,伪高潮的创造非常好的气氛。
有如小渣渣的鸣叫:
唢呐的短促的吐音和高尖的滑音去模仿他们,更加形象生动,淋漓尽致。
唢呐模仿最精彩的要数蝉鸣这一段了,伴奏音乐突然停止,唢呐运用忽强忽弱的力度变化和循环换气的长音演奏,犹如夏天来临,凉风轻轻拂来,给人无效的凉意:
巧妙地结合化舌音的演奏,把蝉鸣模仿的形象生动。
乐曲还用了颤音、倚音、弹舌音等唢呐技巧将音乐的情绪不断向前推进,是欢乐的情绪达到极致,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一首乡土气息浓郁、音乐风格热烈、展现百鸟争鸣场景,且赞美的是凤凰这种华夏先民美丽文化意象的唢呐曲目,《百鸟朝凤》的音乐文化意念既有着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民间音乐的成分,又包含着地域乡土音乐文化,又带有歌颂党歌颂领袖的良好寓意。
唢呐曲《百鸟朝凤》犹如一组美丽的画卷,在“群鸟齐鸣,凤凰高飞”这幅画的主题中,分为多幅相对独立的生动画面,乐曲意境深远,立意新颖,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演奏者在安定祥和,百鸟齐鸣的美好景象里,抒发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和谐美和热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纵观《百鸟朝凤》整部乐章,它是强调了人与自然生态平衡,和谐性是生态美学意义所在,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体认、相互支持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对立、非对象的内在关系,中国传统器乐演奏的生态美学意义必将在这一层面省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绚丽的明珠,他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和璀璨的艺术魅力。
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中最优美、最富有生活气息和最具有感染力的文化。
只有重视并将其发展,我们的民族艺术才能更具有意味和深度,永远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