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自然灾害共85页
- 格式:ppt
- 大小:9.10 MB
- 文档页数:85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洪涝、干旱、台风、寒潮、风沙等海洋灾害:海啸、风暴潮、赤潮、咸潮等生物灾害:蝗灾、鼠灾、生物入侵、森林火灾等1.1.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形成原因影响地区带来后果寒潮秋末、冬季、春初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入除西藏、云南南部等地外的大部分地区严寒、大风、霜冻,影响生产和生活台风夏、秋季节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西北太平洋最多东南沿海地区狂风暴雨带来灾害,但可缓解伏旱旱灾、洪涝春夏多旱、夏季多涝降水季节不均,年际变化大,台风带来的暴雨大部分地区常交替出现水旱灾害给国民经济、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沙尘暴春季源于蒙古和我国沙漠地区,在春季随风来袭西北、华北地区,有时侵袭到江淮地区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影响交通2.2.2.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有:①加强对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②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RS/GIS/GNSS),实施预防措施;③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环保意识与减灾意识。
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自然属性:再生性质: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总特点:总量大、人均不足、分布不均1.1.2.3.l 中国人均水资源3.3.水能资源4.矿产资源省区主要产地黑龙江鸡西、鹤岗、双鸭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江苏徐州贵州六盘水陕西神府宁夏石嘴山辽宁抚顺、阜新河南平顶山、义乌山西大同、平朔、阳泉安徽淮北、淮南四川攀枝花内蒙古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煤炭资源4.油气资源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4.非能源矿产矿产主要产地省区铁鞍山辽宁迁安河北邯郸河北白云鹗博内蒙古自治区大冶湖北马鞍山安徽攀枝花四川镜铁山甘肃石碌海南4.非能源矿产锑锡矿山湖南钨大余武宁江西铅锌水口山湖南锡铁山青海钼杨家杖子辽宁金堆城陕西铜德兴江西铜陵安徽东川云南白银甘肃矿产主要产地省区4.非能源矿产汞铜仁贵州镍金昌甘肃金招远山东锰湘潭湖南桂平广西壮族自治区锡个旧云南矿产主要产地省区能阳能5.核能6.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化学资源舟山渔场长芦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干旱干旱的起因确实在于气候变化,而推动这个变化的还是人类的手。
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是全球变暖的根本驱动力。
降雨量不足是春旱严重的原因之一。
华北地区春旱:时间:3--5月原因:1.北方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夏季风弱,雨季未到,降水较少;2.春耕需水量大,但雨季未到,地下水位低;3.受反气旋控制,天气多大风,加剧地区水分蒸发。
危害:1.造成地区春种农作物严重干旱,粮食减产或者枯死;2.土壤沙化,造成严重的沙尘暴;3.流行病毒兴起,对人畜健康产生威胁。
治理措施:1.植树种草、培植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三北防护林)。
2.建立有效的检测机制,及时监管并发布旱情预测;3.政府各部门及时协调,建立有效、及时的抗旱体系,在发生旱灾能够快速反应;4.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发展滴、喷灌;5.跨流域调水。
长江地区伏旱:时间:7--8月份原因:1.夏季风北移到黄河流域,长江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2.人类围湖造田,自然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危害:1.造成农作物过旱,粮食减产;2.加剧流行病多发,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防御措施:1、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御干旱的应急和救灾工作;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远距离调水等应急供水方案,采取提外水、打深井、车载送水等多种手段,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牲畜饮水;3、限时或者限量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缩小或者阶段性停止农业灌溉供水;4、严禁非生产性高耗水及服务业用水,暂停排放工业污水;5、气象部门适时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
南水北调工程调水原因:1.南北方水文分布不均,北方多干旱,南方多涝灾;2.北方工、农、生活用水大,本地水资源缺乏,造成发展制约;三线方案:东线方案:长江下游--天津惠及范围:苏、皖、鲁、冀、津五省市优势:1.可以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开发难度小;2.流经地区人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区域,需求量大;3.联通长江、淮河、黄河水域,提供便利的内河航运。
中国地理环境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种类繁多,频次高,危害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地理环境中的主要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方式,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带上。
中国位于世界地震活动带上,主要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
据统计,中国每年平均发生地震500多次,其中破坏性地震约20次。
1.典型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近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灾。
汶川地震的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的抬升和四川盆地的变形。
二、洪水洪水是中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都有洪水发生,尤其是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
洪水的主要来源有暴雨、融雪、冰凌等。
1.典型案例:1998年长江洪水1998年夏,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洪水,造成4000多人死亡,数百万人口受灾。
这次洪水的主要原因是长江流域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加上长江上游的森林砍伐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江岸决堤。
三、干旱干旱是中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
中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尤其在北方地区。
干旱的原因主要有降水不足、气温升高、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1.典型案例:2011年北方大旱2011年,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严重干旱,涉及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
干旱导致粮食减产、水资源紧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
四、台风台风是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影响最为频繁的地区,每年平均有6-8个台风登陆。
台风过境时,带来强风、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1.典型案例:2013年台风“海燕”2013年10月,台风“海燕”登陆菲律宾,造成超过600人死亡,上千人受伤。
随后,“海燕”转向中国海南岛,给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带来严重损失。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由洪水引发的携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
泥石流常与山洪相伴,其来势凶猛,在很短时间里,大量泥石横冲直撞,冲出沟外,并在沟口堆积起来。
泥石流来势凶猛,而且经常与山体崩塌相伴相随,冲毁道路,堵塞河道,甚至淤埋村庄、城镇,对农田和道路、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破坏性极大,给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带来极大危害。
泥石流预防措施: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
随时注意灾害预警预报,选好躲避路线,避免到时措手不及。
应急要点:发现有泥石流迹象,应立即观察地形,跑至沟谷两侧山坡或向高地跑。
逃生时,要抛弃一切影响奔跑速度的物品。
不要躲在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陡峭山坡下。
不要停留在低洼地方,也不要攀爬到树上躲避。
泥石流发生前的迹象: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枝;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去山地户外游玩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找寻宿营棚。
当遇到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时,应警惕泥石流的发生。
应对滑坡、泥石流的措施1.气象灾害(1)洪涝洪涝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而引起的江河决堤、山洪暴发、内涝积水不退、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
我国每年的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华南地区和松花江流域是主要受灾区。
解放后我国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是1991年夏发生在江淮地区和太湖流域的大面积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85亿元。
1975年8月5~7日河南驻马店地区3天降雨量达1605毫米,引起山洪暴发,使两座水库溃坝,淹没农田113万公顷,冲毁京广铁路线100千米,死亡数万人,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多亿元。
(2)干旱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
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地震、洪水、火灾、旱灾、风灾知识点:中国的五大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通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山崩、滑坡、海啸等。
2.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域因降雨、融雪、冰凌等原因导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周边土地和建筑物,给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洪水分为流域性洪水、地区性洪水和城市洪水等类型。
3.火灾:火灾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引发的火灾事件,火势迅速蔓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自然灾害。
火灾的原因包括雷击、电线短路、炉火失控、吸烟不慎等。
4.旱灾:旱灾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明显偏少,导致土地干燥、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影响人们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
旱灾分为阶段性旱灾和区域性旱灾。
5.风灾:风灾是指强风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破坏,包括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现象。
风灾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细节可能因教材和课本的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跳楼逃生B. 躲到墙角或家具下C. 乘坐电梯下楼D. 恐惧不敢动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速躲避到墙角或坚固的家具下,保护头部,避免被坠落的物品砸伤。
不要选择跳楼逃生或乘坐电梯下楼,这会增加危险。
2.习题: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引发火灾?B. 电线短路C. 炉火失控D. 吸烟不慎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D。
吸烟不慎是最容易引发火灾的行为,因为烟头燃烧过程中可能会掉落在易燃物品上,引发火灾。
雷击、电线短路和炉火失控也可能导致火灾,但相对而言,吸烟不慎更容易发生。
3.习题:旱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区?A. 沿海地区B. 内陆干旱地区D. 湖泊流域方法/答案:正确答案是B。
旱灾通常发生在内陆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降水量较少,土地容易干燥,农作物生长受影响。
中国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暴雨: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城市积水;(2)雨涝:内涝、渍水;(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土地荒漠化;(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11)雪害:暴风雪、积雪;(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14)龙卷风:局部毁灭性灾害;(15)雷电:雷击伤亡;(16)连阴雨(酸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19)酸雨:作物等受害;(20)沙尘暴: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流失。
二、海洋灾害(1)风暴潮:包括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2)海啸:分遥海啸与本地海啸2种;(3)海浪:包括风浪、涌浪和近岸浪3种,就其成因而言又分台风浪、气旋浪;(4)海水;(5)赤潮;(6)海岸带灾害:如海岸侵蚀、滑坡、土地盐碱化、海水污染等;(7)厄尔尼诺的危害。
(8)拉尼娜的危害。
三、洪水灾害(1)暴雨灾害;(2)山洪;(3)融雪洪水;(4)冰凌洪水;(5)溃坝洪水;(6)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
四、地质灾害五、地震灾害(1)构造地震;(2)陷落地震;(3)矿山地震;(4)水库地震等;六、农作物生物灾害(1)农作物病害: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2)农作物虫害;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水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它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3)农作物草害:约8000多种;(4)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