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泵钾的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2
常用药物泵入用法常用静脉泵入药物用法1.硝酸甘油5mg/ml10mg+NS48ml iv泵入5-20 ml/h,一般8 ml/h。
2. 爱倍(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 10mg/10ml50mg原液(50ml)/iv 泵入5ml/h(5mg/h) 2-7ml/h5%GS250ml + 硝酸异山梨酯20mg ivgtt 25ml—95ml/h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 25mg/支25mg +NS 48ml /iv 泵入10ml/h ,常用剂量:3-7mg/h3.注射用硝普钠50mg/支(对肾功能有损害,一般不超过3天;个别可以用到5天)50 mg+NS50ml /iv泵入开始0.6ml/h(10ug/min), 一般4-5ml/h可用到12-18ml/h (200-300ug/min)平均治疗剂量为0.5~8.0μg/kg/min,一般4-5ml/h。
或者25mg+NS50ml /iv泵入开始2ml/h 一般6-10ml/h。
4.多巴胺,多巴酚丁胺20mg/2ml;(Kg×3)mg加NS至50ml/ iv 泵入,1ml/h 相当于1ug/Kg/min.如:体重60Kg的患者,用量为:5ug/Kg/min180mg+NS32ml / iv 泵入,5ml/h5%GS250ml + 多巴胺120mg ivgtt (10gtt/分=5ug/Kg/min)多巴胺:1、小剂量时( 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肾及肠系膜血管扩张, 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 2、小到中等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2~10μg/kg), 能直接激动β1受体以及间接促使去甲肾上腺素自贮藏部位释放, 对心肌产生正性应力作用, 使心肌收缩力及心搏出量增加, 最终使心排血量加大, 收缩压升高, 脉压可能增大, 舒张压无变化或有轻度升高, 外周总阻力常无改变, 冠脉血流及心肌氧耗改善; 3、大剂量时(每分钟按体重大于10μg/kg)激动α受体,导致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及尿量反而减少。
静脉泵钾的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静脉泵钾的方法
方法:
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消除或避免产生低钾的原因。
②全部快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避免高钾对血管的刺激
③预估总体缺钾量,按血钾每降低L,体内丢失钾量100mmol/L﹙合氯化钾7.5g﹚,预
计在24~48h内补至L以上,
④视低钾程度和并发症情况分3种速度档次补钾:a.对于血钾低于L或出现严重室性心
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1.5g/h匀速泵入,后以1.0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30g。
b.对于血钾介于L~L之间,且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1.0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24g。
c.对于血钾介于L~L 之间,且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0.5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12g。
当血钾浓度升至L以上时可以3~6g/24h泵入或常规静脉补钾至正常范围。
⑤将10%氯化钾原液50mL抽入注射器,安入微量泵,以上述速度档次泵入,其间挂警
示牌避免误推,泵入速度介于1.0g/h~1.5g/h时,监测血钾浓度周期为2~4h,泵入速度介于0.5g/h至1.0g/h时,监测血钾浓度周期为4~6h,记录24h尿量,若24h尿量小于5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30mL补钾速度降为原速度1/2,并缩短监测血钾浓度周期。
随监测血钾浓度调节泵入速度直至L以上时,并于停止钾摄入15h以上时复查血钾浓度而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趋于正常时为补钾成功。
静脉泵钾的方法方法: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消除或避免产生低钾的原因。
②全部快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避免高钾对血管的刺激③预估总体缺钾量,按血钾每降低0.3mmol/L,体内丢失钾量100mmol/L﹙合氯化钾7.5g﹚计算,预计在24~48h内补至3.5mm ol/L以上,④视低钾程度和并发症情况分3种速度档次补钾:a.对于血钾低于1.5mmol/L或出现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1.5g/h匀速泵入,后以1.0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30g。
b。
对于血钾介于1.5mmol/L~2。
0mmol/L之间,且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1.0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24g。
c。
对于血钾介于2。
0mmol/L~2。
5mmol/L之间,且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0.5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12g.当血钾浓度升至3.0mm ol/L以上时可以3~6g/24h泵入或常规静脉补钾至正常范围。
......感谢聆听⑤将10%氯化钾原液50mL抽入注射器,安入微量泵,以上述速度档次泵入,其间挂警示牌避免误推,泵入速度介于1.0g/h~1.5g/h时,监测血钾浓度周期为2~4h,泵入速度介于0.5g/h至1.0g/h时,监测血钾浓度周期为4~6h,记录24h尿量,若24h尿量小于5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30mL补钾速度降为原速度1/2,并缩短监测血钾浓度周期。
随监测血钾浓度调节泵入速度直至3。
5mmol/L以上时,并于停止钾摄入15h以上时复查血钾浓度而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趋于正常时为补钾成功.......感谢聆听...文档交流...。
不管是实践和现代医学的理论进展,从静脉泵钾,在监护的条件下是安全的,如果没有监护最好最好不要从静脉泵入高浓度钾。
下面是我的经验:(1)关于浓度,10%的氯化钾可以直接泵入我们目前是钾离子2.1mmol/l以下,每小时泵入10%的氯化钾10ml,钾离子2.1mmol/l~2.8mmol/l之间,每小时泵入10%的氯化钾5ml,钾离子2.8mmol/l以上,按常规浓度补钾。
总之很安全,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进行的,从没有出过问题。
☆ 40ml 10%氯化钾+10ml盐水中泵入,10ml/h大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快,相对比较安全,间断检查电解质4/h,根据结果可以调节补入量。
☆ 输液泵注入,注入速度以不超过20mmol/h为宜(第30版华盛顿内科手册),同时,因为低钾所致心律失常是由于细胞内低钾引起,因此可以适当加予镁剂以促进其吸收,还有,血清钾纠正后细胞内低钾还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恢复,因此,在该段时间内除继续补钾外,还应继续监测其心电图变化情况,如果外周静脉不行的话,可以中心静脉补(以千分之五的浓度进入,这似乎已经得到了普遍承认)(2)关于通路,外周和中心静脉都可以,但是外周静脉不能保证通路的安全性,一旦外渗,周围的组织会坏死,而中心静脉不存在这种风险,所以在泵入高浓度钾的时候,我们还是首选中心静脉,不主张外周静脉泵钾。
在这方面我们是吃过亏的,我们曾经有一个病人(还是本院一个医生的家属)因为外周泵钾,外渗了以后,出现了皮肤坏死,所以我们吸取了教训。
关于静脉泵钾,北大人民医院ICU的安有仲教授经验比较多,有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可以看看。
我曾经和他讨论过补钾问题。
对于那些反对的意见,我们根本就不用理他,他们可能很久没有学习了,还在啃老本。
医学已经发展到什么阶段了,好多理论都更新了。
静脉给予高浓度钾已经在本科教材第7版中提到,这是原来教材所没有的,虽然很模糊,没有就具体的用法讲出来,但这是一个进步。
静脉补钾的原则和注意事项静脉补钾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缺钾状态的方法,但如果补钾不当,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关于静脉补钾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静脉补钾的原则1. 量力而行静脉补钾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都会影响补钾的剂量。
如果补钾过多,会导致心脏和肌肉疲劳,甚至引发休克等危急情况。
2. 缓慢注射补钾时,应缓慢注射,以防止发生心脏和肌肉过度兴奋引起的异常心律和肌肉抽搐。
通常情况下,补钾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
3. 监测血钾水平补钾前应仔细检查血钾水平,在补钾期间不断监测血钾量的变化。
如有必要,应调整补钾剂量。
血钾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心脏和其他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4. 考虑基础疾病静脉补钾时,应结合患者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综合考虑使用哪种补钾盐和补钾方案。
二、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1. 防止药物不相容性不同种类的补钾盐在加入液体中可能会发生不相容反应,引起药物的析出和凝固。
因此,在静脉补钾过程中,应仔细选择不同药物之间的搭配方案,并遵循药物混合的规定。
2. 防止快速补钾快速补钾可能导致过量补钾,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
应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补钾速度和剂量,静脉注射时应使用泵控制速度。
3. 防止感染静脉补钾是一种病理性操作,易造成细菌感染。
护士要求在静脉补钾前先做好手卫生,消毒施打部位,避免引入细菌。
4. 仔细检查患者在进行静脉补钾时,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病史,听从医生的指示和要求,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补钾并进行必要的治疗。
总之,静脉补钾是治疗缺钾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补钾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基础疾病,遵循合理补钾原则和注意事项,既保证补钾的效果,又减少补钾带来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文章导读钾在人们的身体健康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会进行静脉补钾,但是静脉补钾需要遵循五个必要的选择,只有这样可以保证是正确的静脉补钾方式。
而且静脉补钾非常痛,许多患者会觉得异常难受,这需要通过一些合适的方法进行调节,可以帮助减轻痛苦。
一、静脉补钾的原则⑴补钾前了解肾功能,尿量必须在30~40ml/h以上或逐日尿量大于500ml方可静脉补钾。
⑵补钾的剂量不宜过多,参考血清钾水平,天天补钾40~80mmol不等,即氯化钾3~6g。
⑶钾的浓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40mmol/L,即1000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
绝对禁止以高浓度含钾液体直接静脉注射,以免导致心脏骤停。
⑷静脉补钾的速度不宜过快,一般速度限制在0、75~1、5g/h,否则,补钾速度过快,可致血钾段时间内增高,引起致命结果。
⑸少数缺钾者应用大剂量钾静脉注射,需进行床边心电监护,如心电图出现高钾血症的变化,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二、静脉补钾疼痛的原因有哪些?1、药物本身的刺激氯化钾注射液是属于高渗漏性阳离子溶液,pH值为5,渗透压为 800 mmol /L,是化学性、刺激性强的药物。
静脉补钾时如钾离子浓度过高,K+对血管壁上神经纤维细胞有刺激作用,会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管痉挛,使患者产生痛感。
2、与个体的疼痛神经敏感性有关。
3、与输液方法有关,其中包括输液器的选择,血管的选择,滴注速度以及时间等。
4、钾离子是致痛因子,可引起体内神经介质,如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物质不同程度的升高,从而致使穿刺部位出现疼痛。
三、如何减轻静脉补钾的疼痛?1、选择合适血管:选择较粗大血管,不宜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如需静脉泵入氯化钾时宜选择深静脉穿刺。
2、减慢滴速:先检查针头有无贴着血管壁,其次就是减速。
成人静脉滴速不要超过 60滴/min,不可过快,滴注速度以每小时滴入氯化钾不超过1克为宜,否则可能引起心脏停搏。
3、溶媒选择:采用生理盐水或糖盐水作为溶剂补钾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
经静脉微量泵高浓度补钾的护理安全管理【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经静脉高浓度泵钾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保证病人的安全。
方法:对消化外科30例经静脉高浓度泵钾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高浓度泵钾过程中的护理监测内容、规范操作方法及护理安全管理经验。
结果:30例患者经静脉高浓度泵钾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低钾血症均得到纠正。
结论:严格规范的护理安全管理能有效避免高浓度补钾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微量泵;高浓度补钾;护理安全管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低钾血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严重的低钾血症(血钾<2.5mmol/L以下)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1]。
静脉补钾是治疗低钾血症的有效途径之一,常规静脉补钾原则要求浓度不超过40mmol/L(相当于氯化钾3g),速度不超过20mmol/h[2]。
近年来,随着微量泵的广泛应用,经中心静脉微量泵入高浓度补钾,以及经外周静脉高浓度泵钾均有大量案例报道,但高浓度静脉补钾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对高浓度静脉补钾的病人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2014年1月~2015年5月消化外科住院期间发生低钾血症的病人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2~89岁,平均年龄65岁;血钾≤3.0mmoL/L,未应用利尿剂的情况下每小时尿量>17 ml,且血清肌酐≤160 ummol/L,CCr>30ml/min。
高浓度补钾方法:①静脉通路:16例患者为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中心静脉置管、3例患者为PICC管、11例患者为外周静脉;②浓度与速度:10%Kcl20ml+0.9%Nacl1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每小时10ml微量泵静脉泵入。
2.护理安全管理2.1 泵入前准备严格核对溶液的量、浓度,准确计算每小时泵入液体的量及钾离子的浓度,检查注射泵保证性能良好,高浓度含钾静脉注射单选用醒目的红色自粘性标签便于和其它注射泵的液体区分,选择单泵专用,禁止与其它泵入药物公用双泵,防止混淆造成严重差错事故。
如何有效缓解患者静脉补钾的剧烈疼痛静脉补钾是治疗低血钾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由于钾离子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很强,导致许多患者在静脉补钾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疼痛。
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血管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如何有效缓解患者静脉补钾的剧烈疼痛是每一位医护人员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技能。
一、静脉补钾的原理和作用在了解如何缓解患者静脉补钾的剧烈疼痛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静脉补钾的原理和作用。
静脉补钾是指将含有钾离子的溶液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送到患者体内,从而纠正血钾浓度不足的病理状态。
静脉补钾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从而调节细胞内外的电化学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静脉补钾的常用方法包括直接静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泵等,其中静脉滴注是最为常见的方法。
静脉滴注时,应掌握钾离子的输注速度和剂量,以免过快或过量地输注钾离子,导致心脏、肌肉和神经等系统的不良反应。
二、静脉补钾的副作用虽然静脉补钾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副作用,特别是剧烈疼痛。
钾离子对血管壁和神经末梢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能引起疼痛、灼热、瘙痒、皮肤红肿等不良反应:这些副作用可能是由于静脉注射钾离子时的快速输注、浓度过高、pH值过低、静脉注射不畅等原因导致的。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患者会对静脉补钾产生过敏反应。
轻度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症状;重度过敏反应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除此之外,过量的静脉补钾还可能导致心脏传导阻滞、心跳骤停、猝死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实施静脉补钾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医生。
三、如何缓解患者静脉补钾的剧烈疼痛静脉补钾的剧烈疼痛是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何有效地缓解这种疼痛,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静脉补钾的穿刺部位应选择肘部或手背等比较容易穿刺的部位,避免选择难穿刺的部位或穿刺技术不熟练的医护人员进行穿刺。
泵入高浓度氯化钾的操作
①高浓度补钾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避免进入困难和疼痛,以及静脉痉挛及血栓形成;
②由单独一路静脉泵入,不宜与其他药物经三通管输入,以免由于其他药物输入过快,而造成药物损伤;
③调节速度前,应将微泵开关关闭,以防止短时间内大量钾进入体内;
④泵入速度每小时20-40mmol;
⑤泵入浓度可以使用10%氯化钾,严密监测血电解质至少每小时一次;
⑥血钾纠正后,根据是“总体缺钾”还是“异常分配”,实时决定是否立即终止补高浓度氯化钾,以防止高钾血症;若是绝对缺钾,则应继续泵钾,因为血钾内外平衡至少要15小时,疾病时更长,甚至要一周时间才能达到内外平衡。
87CH INA FO REIGN MEDIC AL TRE ATMENT 中外医疗临 床 医 学1 临床资料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我们共收治各类低钾血症患者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25~78岁,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4例,二尖瓣置换术后21例,肺心病心衰5例,周期性麻痹9例。
2 治疗方法采用10%氯化钾,以每小时不超过1.0g的速度,应用微量注射泵从大静脉匀速注入,注入时要严格控制速度,以防止单位时间内注入的钾过多,细胞外钾浓度突然升高,细胞内外钾比例失调,引起心肌传导阻滞,甚至停搏。
3 监护及护理高浓度快速静脉补钾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做好以下的监测。
3.1 尿量的监测尿量的监测不仅有利于监测肾功能的状态,而且可用来指导补钾,尿量>30mL/h后开始快速静脉补钾,低钾血症对肾功能损伤明显,可诱发急性肾衰,尿量<30mL/h,应减慢补钾速度,寻找原因及时处理,防止发生高血钾症。
3.2 持续心电监测钾离子紊乱时,心脏主要表现为传到和节律异常,持续心电监测能较敏感地发现低血钾及高血钾的情况,严重低血钾可导致新律失常或收缩性心跳骤停,心电图可表现为T波低而宽,伴有U波增大,Q-T期间期延长,T -U 融合,轻度高血钾无异常表现,中度高血钾(6.5~7.5mmol/L)时,心电图T波高尖,严重高血钾T波消失,QRS波变宽,心室律不齐等严重心律失常表现。
密切监测血压:低血钾时可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如发现血压下降,应汇报医生,及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3 监测血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每2小时测血电解质1次,血钾接近3.5mmol/L应减慢推注速度,血钾接近5.0mmol/L,应停止静脉补钾,为避免低钾血症合并低镁血症,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应适当补镁,重度低钾血症可继发代谢性碱中毒,而加重低血钾症,应每1~2小时测血气分析1次,及时发现低镁血症及代谢性碱中毒症状,以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泵钾的方法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静脉泵钾的方法
方法?:
①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消除或避免产生低钾的原因。
②全部快速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术,避免高钾对血管的刺激
③预估总体缺钾量,按血钾每降低0.3mmol/L,体内丢失钾量100mmol/L﹙合氯化钾
7.5g﹚,预计在24~48h内补至3.5mmol/L以上,
④视低钾程度和并发症情况分3种速度档次补钾:a.对于血钾低于1.5mmol/L或出现严
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1.5g/h匀速泵入,后以1.0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30g。
b.对于血钾介于1.5mmol/L~2.0mmol/L之间,且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1.0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24g。
c.对于血钾介于2.0mmol/L~2.5mmol/L之间,且无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严重呼吸肌麻痹者,给予氯化钾0.5g/h匀速泵入,24h总量不超过12g。
当血钾浓度升至
3.0mmol/L以上时可以3~6g/24h泵入或常规静脉补钾至正常范围。
⑤将10%氯化钾原液50mL抽入注射器,安入微量泵,以上述速度档次泵入,其间挂警示
牌避免误推,泵入速度介于1.0g/h~1.5g/h时,监测血钾浓度周期为2~4h,泵入速度介于0.5g/h至1.0g/h时,监测血钾浓度周期为4~6h,记录24h尿量,若24h尿量小于500mL或每小时尿量小于30mL补钾速度降为原速度1/2,并缩短监测血钾浓度周期。
随监测血钾浓度调节泵入速度直至3.5mmol/L以上时,并于停止钾摄入15h以上时复查血钾浓度而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趋于正常时为补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