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文化建筑现状调查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9
世界那么大,也要记得回家看看—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历史留下了许多的东西,非物质文化就是祖辈们留给后代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新兴的潮流众多,你可曾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鱼米之乡宁波。
正所谓行千里、致广大,宁波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气息。
宁波每年都要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嘉年华”,有很多非遗项目汇聚于天一广场,我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美食、表演、手工艺品展示、趣味互动等文化盛宴。
宁波本身就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地方,有河姆渡文化遗址,保国寺,天一阁,上林湖越窑遗址等。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收官之年,宁波市多次举办非遗扶贫专题展区,多次集中展示河姆渡文化遗址,还有著名的越剧。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梁平癞子锣鼓是流传于梁平区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打击乐,以“十八癞子”锣鼓引子为基础,经做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已成为民间节日庆典的音乐形式。
我最喜欢的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多次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馈赠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的高级礼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帘”。
200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粱平木版年画属于木制水印年画,是梁平区为庆贺年节商印制的一种民间艺术品,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与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并称“西南三大年画”。
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物质文化遗产(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
国务院在2005年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以来,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当代中国形成了高潮,并已取得丰硕成果。
我们重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迄今为止,世界遗产委员会现后将中国申报的41项遗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庆市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各1处;重庆大足石刻、中国南方喀斯特(重庆武隆)。
宁波文化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现状的调查作者:陈小亮来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02期摘要:宁波文化名人故居及纪念地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大致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有保护又开发得较好的,如王阳明、柔石故居;二是有保护但开发得不够好的,如白云庄、黄宗羲纪念地,袁牧之故居;三是有待保护和开发的,如王鲁彦故居、邵荃麟故居。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存在的问题:一是保护不及时、不得力或文保单位级别偏低;二是管理部门有权责不清现象,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三是宣传不到位,名人效应发挥得欠充分。
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建议:一是加大保护力度,提高文保级别;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理顺各方关系;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名人效应。
关键词:宁波文化名人;故居;纪念地;保护;开发中图分类号: K87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2-0051-04保护、开发和利用名人故居及纪念地,是一个城市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重要方面。
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之一,曾出现过一大批文化俊杰,留下了一批名人故居。
目前已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有王阳明故居、黄宗羲的纪念地;列入省级文保单位的有现代文艺家潘天寿、沙孟海(沙氏)、巴人、柔石,科学家翁文灏、童第周、周尧,教育家杨贤江等故居;另还有蒋梦麟、周信芳(祖居)、应修人、邵荃麟、袁牧之、殷夫、唐弢等故居,被列入县级文保单位,或成为文物保护点,全市文化名人故居总共有30余处。
一、名人故居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一)有保护又开发得较好的,如王阳明、柔石故居王阳明(1472—1529),明代心学大师,其故居地处余姚市武胜门路西,南对龙泉山。
门口院墙外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广场,立一尊王阳明佩剑的铜像。
从院墙的一个小门进去方能看到王阳明故居的大门。
故居坐北朝南,规模较大,气势恢弘,占地4600多平米。
自南至北沿中轴线分别为门厅、轿厅、砖雕门楼、大厅及瑞云楼、后罩屋,东西两侧各有侧屋。
轿厅边有仪房,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王阳明的场所。
建筑专业社会实践报告3篇大一的第一次暑期实践,我们每一个组员都满满的期待着它的开始,期待着能从实践中学到特别多。
作为建筑学的学生,古建筑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它的修缮调查,我们更多的希望理解到现今社会关于它的保护情况和以及人们是以如何样的态度来对待一些有破损的古建筑的根本情况。
一大早,我们就从不同的地点赶到古建筑修缮调查的目的地:宁波余姚。
我们所调查的第一个点是余姚博物馆。
余姚博物馆是全方位展示余姚悠久历史文化的殿堂,是集珍藏、研究和社会教育、文化娱乐诸功能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余姚市精神文明建立和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
余姚博物馆是在“第一山庙”原有建筑根底上改建,扩建而成的。
于xx年1月18日建成开放。
进入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序厅、陶瓷厅和青铜玉杂厅,陈列展出了自河姆渡新石器时代至清明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
有图表、模型、雕塑、石器、骨器、玉器、印章等精简品。
看着这些文物,我们不禁感慨祖先的心灵手巧。
而后,我们进入古建筑修缮调查的第二个点:王阳明故居。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j.s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十几颗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王阳明故居处于余姚城区传统历史街武胜途径西侧、阳明东路以北。
阳明晚年因战功被封为“新建伯”。
故居在xx年的时候还在修缮,听人介绍,当地政府投入xx万修缮此地,当时故居前是一片修建的阳明公园。
现在此刻,在广场间有一座雕像,是阳明身着武服、手按宝剑的戎装像,威武无比。
故居的特别多建筑也是新近建的,或者是从四周保存下来的民居中划过来的,让人感受后来的王家真有一副公侯气派。
事实上真正保存至今的阳明故居只有现存故居最深处的瑞云楼,也确实是阳明的出生之地,现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存的王阳明故居并非明代故居,乃是后世所建,至21世纪初之前皆为其子孙居住。
而关于王阳明的出生也是另有一个传奇故事。
我们在故居里面巡游了特别久,也有许许多多的旅游者和我们一起仰慕王阳明。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 国内研究概况 (1)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1)1.1.2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研究 (2)1.1.3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2)1.2 国外研究概况 (3)1.2.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政策研究 (3)1.2.2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估研究 (3)1.2.3文化遗产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3)1.2.4社区参与 (4)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4)参考文献 (4)1.1 国内研究概况1.1.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研究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展开了大量的研究。
宋晓龙(2000)等学者提出了“微循环式”保护更新理论,认为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概念。
刘琼(2002)认为应该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更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让历史文化街区重新焕发出有机生命。
阮仪三(2004)等学者总结了当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模式,提出北京的“南池子”模式、上海的“新天地”模式、桐乡的“乌镇”模式、苏州的“桐芳巷”模式和福州的“三坊七巷”模式。
同时,1982年和1986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第一批和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政策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在“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上颁发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让街区保护更新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
张兵(2001)认为应当寻找将遗产纳入到一种规划政策手段,这种政策手段处于一个较为理性的变化过程。
金洁(2005)则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探讨“政府-学者-社会-居民”管理模式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过程中的积极运用。
吴良镛(2007)认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城市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创新。
台湾学者林正雄(2009)重新审视了台湾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认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和都市计划法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210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4.02自古以来,繁荣又丰富的江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宁波作为明清之际浙东的学术摇篮,以其典型的历史地域文化,展现出一个港口城市乃至江南水乡精致婉约的园林体系。
而公共园林作为宁波园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宁波古代公共园林历史变迁与造园特点,本文以宁波月湖公园为例,将其发展特征、造园手法和文人园林造园思想相联系,提出宁波古代公共园林“文人化”的观点。
1 宁波公共园林的形成发展与特点1.1 宁波园林总体发展概述宁波一带园林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1],战国时期句章城的建立标志着宁波园林的起源。
春秋时期勾践在绍兴一带筑城并建立囿、台,隋唐开始,伴随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宁波的“造园运动”也随之开展。
唐宋时期大量水利工程的开展也对日后宁波园林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后,宁波一带的造园运动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但在清末受国际局势动荡、五口通商口岸开辟的影响,大量的园林遭到了损毁,从而走向衰败。
1.2 宁波公共园林的特点及其代表园林宁波作为港口城市,位于入海江畔,受流水侵蚀、海水倒灌等影响较为严重。
因此,宁波公共园林的发展初期依赖水利工程的建设[2],这也为之后形成以湖为中心的园林布局打下基础。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文思想的变化,宁波公共园林种类也逐渐多样化。
其中,在两宋时期走向兴盛的文人园林,其风格占造园主流,对宁波两宋时期的公共园林及其他各个类型的园林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3]。
摘要 月湖公园景区作为宁波极具标志性的公共园林,从唐宋年间留存至今并不断发展自身的园林特点。
其中由于宋代崇文抑武的历史背景,文人园林在此时兴起并对当时的月湖园林特点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章将对其发展演变及总体布局、理水等造园特色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古籍等文献资料,对园林进行想象平面复原。
通过对园林中所蕴含的历史、社会、文化、造园及情感等一系列人文价值的研究,展现其园林文人化的特色,进一步发掘宁波月湖公园特点与文人园林特点的相似性,提出并论证宁波古代公共园林文人化的观点。
关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勤勇、天童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审议意见2019年5月27日,宁波市鄞州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勤勇、天童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报告》,会议同时审议了《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东吴镇勤勇、天童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议案》以及两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文本附图(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会议认为,东吴镇勤勇、天童两个历史文化名村保留的文物古迹、文化风貌、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
但由于没有编制保护规划,缺乏系统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诸多困难与现实问题。
因此,亟需抓紧出台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本次提请审议的两个《保护规划》,是在充分梳理村庄特色的基础上,明确了各自的功能定位、保护重点,对空间格局、传统风貌、建筑整治提出相关要求,对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规模、人口容量、公共空间作了明确规划,调查较为全面,价值挖掘较为深入,基础资料较为详实,提出的保护目标明确,制定的保护、整治与利用措施基本符合实际,能够较好地指导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以及会议审议情况,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实施。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开展规划;要确保规划符合上位法规定,注重多规合一,并体现村庄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貌古韵;严格对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活动的管控,尽量减少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破坏。
二、加快配套建设,优化基础设施。
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保护资金保障体系,全面完善功能布局。
加快工业用地置换工作,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和利用腾出空间。
按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要求,围绕文化观光、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等功能,结合重点建筑的再利用配套适量的服务设施,更新空间节点,提升景观环境,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塑造村落新形象。
宁波市优秀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宁波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对外开放最早的沿海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宁波市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了解宁波市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宁波市经济发展情况,包括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2. 探讨宁波市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采取的措施;3. 分析宁波市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情况;4. 研究宁波市在文化旅游和教育领域的发展情况。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共收集到了200份问卷调查数据,并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情况宁波市以优势产业为引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发展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特别是制造业方面,宁波市拥有雄厚的实力和完善的产业链,汽车、机械、电子信息等领域均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宁波市还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如新能源、高技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出较高的活力。
2. 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宁波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已建立了一批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
在人才引进方面,宁波市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包括提供住房和医疗等方面的优惠福利,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加入。
此外,宁波市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3. 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宁波市注重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通过建设绿色园区和生态城市,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宁波市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排、限行和加大环保投入等。
宁波市还注重水资源和土壤的保护,积极开展污水治理和土壤修复工作。
4. 文化旅游和教育发展宁波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拥有许多重要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宁波市加大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门票和加大宣传力度等。
浙江传统民居(沿海石屋群)改造与保护探究高嵬【摘要】Stone house building mass extinction,Given the existing stone house and heritage protection,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strategy is imminent.In recent years, author do a large number of actuality analysis of stone houses in Zhejiang province,And research the methods of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for the stone houses.%石屋建筑大量消亡。
给予现存石屋保护和传承,并且制定有效可行的发展策略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作者近年来对我省石屋群进行了大量现状分析调研,并将对石屋群的改造和保护进行一系列可行性探究。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传统民居;石屋群;改造;保护【作者】高嵬【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2014 年,我国国家层面对传统民居作了全面调查统计,在全国共梳理出599种传统民居类型。
这些传统民居建筑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
他们是典型的乡土建筑[注1]——现实生活中沿用着的建筑(这些老建筑极具风俗性、地域性和历史特征)及其外部环境。
浙江省于2014年也开展了传统民居调查工作。
调查共登记传统民居类型132种。
传统民居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城乡遗产资源,随着建筑材料的更新和传统手工艺的失传,这些资源的生命随之渐趋脆弱。
浙江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以及数量最多的岛屿,这种地理位置造就了“浙派民居”中独特的传统民居——沿海石屋群。
海岛之光—浙江宁波大榭遗址的考古发现作者:文图/ 雷少梅术文王结华来源:《大众考古》 2019年第6期文图/ 雷少梅术文王结华浙江省海域广阔,海岸曲折,海岸线长约2200 多公里。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共有2100 多个,约占全国岛屿总数的三分之一。
在这些岛屿中,有一座大榭岛,面积30.84 平方公里,距宁波市中心约40 公里,西与北仑港相邻,南距大陆最近处不足500 米。
因古时这里树茂林密,远眺似浮于海面上的亭台楼阁,故名“大榭”。
大榭岛中部,天台山脉东延入海的诸多余脉蜿蜒绵亘,形成了独特的山、岭、岙景观。
大榭遗址位于其中一座海拔60 余米、名为涂毛洞山的南麓坡脚下。
这里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面向海,生物资源丰富多样,适宜远古人类定居生活。
考古发现,始露真容1980 年9 月,大榭岛下厂村村民在涂毛洞山下烧窑取土时,曾挖出石锛、石镞等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上交给文物部门,大榭遗址始受关注。
2015 年9 至12 月,为配合大榭开发区基本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队伍对大榭遗址开展前期考古调查、勘探和试掘工作,出土了较多新石器时代陶、石器文物,并确定了文化遗存的保存面积、时代跨度和文化内涵,大榭遗址渐露真容。
2016 年4 月至2017 年12 月,在与大榭开发区管委会商定好保护范围的前提下,为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经浙江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全方位合作,多学科介入,对占地面积约2 万平方米的大榭遗址实施了总面积达7000 平方米的Ⅰ、Ⅱ两期考古发掘工作。
历经两年多科学、严谨、细致的发掘,考古工作者终于描绘出大榭岛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
并因此荣获2017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项目和“2016—2017 年度全国田野考古奖”二等奖。
这座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明积淀的海岛,也因此散发出炫彩夺目的光芒。
宁波博物馆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前期的调研工作,我们对宁波博物馆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一、背景介绍宁波博物馆位于宁波市中心,是一座以展示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任务的综合性博物馆。
建筑面积达到*****平方米,馆藏文物****件。
二、展览情况1. 永乐沉船文化展该展览以发掘的永乐沉船文物为主线,通过展示各种出水文物,生动地还原了文物的历史背景。
展览采用现代化的陈设手法,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体验。
2. 海洋资源及渔文化展该展览以宁波独特的海洋资源和渔业文化为主题,展示了海洋的神秘和宁波渔民的勤劳智慧。
通过丰富的文物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宁波海洋文化。
3. 古代书画艺术展该展览陈列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涵盖了宁波地区的历史文化。
展览对文物的保护和展示都做了细致的工作,体现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方面的努力。
三、参观者反馈我们对参观者进行了调查,并得到了以下反馈:1. 90%的参观者对博物馆的展览和布置表示满意。
2. 85%的参观者认为博物馆的解说人员服务热情、专业。
3. 70%的参观者希望博物馆能增加一些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强的项目。
四、问题及建议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部分展览陈列方式较为传统,需要引入更多现代化的展示手法。
2. 展览解说较为简单,缺乏深度和互动性。
3. 博物馆的课程推广不够积极,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有待加强。
基于以上问题,我们建议:1. 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并实施展览陈列方式的创新,引入互动设备和多媒体技术。
2. 培训解说人员,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增加解说的深度和互动性。
3. 加强与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推广项目。
以上,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希望能为宁波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请领导审阅。
此致,敬礼!。
出的建筑空间。
图2所示是德记巷8号内的天井。
天井主要受到宁波地域性的影响,在建筑技术上属于一类被动式应对做法,天井基本可以满足宁波地区日常遮阳挡雨,通风采光等需求。
宁波常年雨水充沛,这就要求普通民众使用的建筑内形成良好的排水体系。
天井与建筑物其他构造所组成的排水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雨灾形成的可能。
652018.03 |66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天井的存在还满足了通风这一建筑的基本需求。
日间建筑内部的热空气向中间汇集在天井处并由上升排出,而外部街巷的冷空气下沉通过门窗进入到建筑内部。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相对较高,温度较之北方更为温暖。
而建筑物日间对照明的需求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太阳自然光,在天井这种建筑构造中,阳光通过天井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漫反射的影响从而避免了眩光效应,这样就使得人们在室内接受到的光线更加温和。
2.4走廊近现代历史中,宁波市长久以来受到外来殖民商业文化严重影响,并在这种文化的渲染下发展至后来的近现代外廊式建筑和骑楼建筑,这种建筑形式在现有宁波近代传统建筑群体中占到很大一部分。
宁波夏热冬冷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采取这种外廊式建筑形式,这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生活在这里的英国殖民者,他们以往习惯居住在凉爽阴翳的环境中,很难忍受这里的炎热气候,他们在外廊式建筑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适合于宁波本地的内外廊结合的建筑形式以及天窗式建筑,这种建筑造型在宁波江北德记巷历史街区中是很容易看到的[2],如图 2 所示。
这种宽大的“外廊”或“骑楼”等建筑形式在现如今的建筑学中常常被解释作一种“建筑灰空间”[3],“灰空间”的设置使其与建筑内部功能平面有机的形成配合,通过引入一种连接室内外的过渡性空间从而使得使用人群获得良好的舒适性。
2.5墙体墙体是建筑物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建筑物中墙体的不同部位相对应的做法也各有不同。
另外,随着地域的偏差,不同地区的建筑物中墙体的做法,以及其中的装饰纹样等等细节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差异[4]。
关注古城文化,共建和谐社会——浙大宁波理工暑期慈城实践小分队调查报告前言:慈城镇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宁绍平原,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东与镇海区相连,西与余姚市接壤,北与慈溪市相临,南隔余姚江与鄞州区相望,可谓是“众星拱月”。
慈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约公元前473年),名叫句章。
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作为越国的屏障。
历代名人辈出,且具有优越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近年来,相继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和宁波市中心镇。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宁波的发展、慈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暑期(7月8日-7月12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成立了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专门对慈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文物古迹及古城的实地考查,全面了解慈城镇政府和慈城镇居民对慈城古城保护与建设、发展的设想与意愿,详细调查古城历史变迁,综合分析城镇特色与宁波经济高速发展现实状况,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以及初步认识在整个慈城旧城改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形式:1、采用实证分析法,通过查阅资料、走访当地居民及调查问卷的形式由表及里深入了解慈城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现状。
2、通过拍摄慈城的现存文物、古迹和居民生活、建设场景的纪实图片以直观的方式反映慈城的现状和发展。
主要方向:我们深入慈城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古城,对当前慈城的开发保护现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慈城当地居民对于慈城旅游开发的态度意见专门制作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深入走访考察。
调查结果:小分队调查过的地区有:孔庙公园,东门、北门两大菜场,望京、古巷等社区(老城区),枫湾家园、慈湖人家(安置小区),分清晨、午后、傍晚等多个时间段进行实地调查访问。
同时个别对当地居民以及游客进行深入询问。
现在,我们结合调查结果,对这小分队的工作成果给予总结,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仅供参考。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调研————余姚梁弄革命老区调研摘要:梁弄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和宁波市的中心镇,位于浙东四明山麓,姚江之南。
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有“浙东小延安”的美誉,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
改革开放以来,梁弄镇紧紧抓住宁波市欠发达老区乡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镇试点的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工业稳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文化名镇”五镇联动发展战略,加快了以革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山水生态城镇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本文旨在调查目前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 余姚梁弄;革命老区;经济;农业;旅游业;文化一、调查背景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浙东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浙东行政公署等都驻在这里。
为中国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以塑料、模具为基础的余姚经济迅速发展。
姚江之南的革命老区梁弄因地理环境、历史遗迹保护等因素无法紧跟余姚经济的步伐。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革命老区梁弄,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非常关心梁弄革命老区的发展,曾经到四明山地区视察工作,指示一定要改善老区人民的生活和教育条件,发扬好传承好革命老区的革命精神。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余姚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八十四万姚江儿女共同努力下,一座集生态、工业、商贸、旅游、文化为一体的新兴历史城镇诞生在姚南。
梁弄镇先后荣获全国和浙江省中华诗词之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浙江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生态示范镇、宁波市老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示范镇、宁波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宁波市文明镇、宁波市卫生等荣誉称号。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通过查阅相关书籍,亲身走访老红军,访问交流等形式,此次梁弄革命老区调研使我对梁弄在中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抗战中老区人民为夺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尊严英勇斗争,一个个烈士在这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个英雄事迹在这里世代相传,革命的光辉史章在这里永放光芒。
宁波历史地理发展变迁的调查报告宁波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夏时,宁波所在地区称为鄞。
春秋战国时,越王勾践始建句章城。
秦朝时,宁波属会稽郡,下辖鄞、鄮、句章3县。
六朝时,佛教传入宁波,至今仍有较大影响。
唐朝,称宁波为明州,市域范围逐渐形成,与当代宁波城市格局相近的城市规格也在那时形成。
同时,宁波依赖地理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埠港口,与日本、高丽均有非常频繁的贸易往来。
五代时,宁波属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的富民政策发展了宁波的经济。
宋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批大学者使得宁波开始确立“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
人口的南迁使得宁波的农业生产和文化领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
元代,宁波已经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全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
明代,倭寇的进犯和海禁政策使得宁波的航运开始衰败,而宁波商帮也在此时作为重要的商业力量在中国出现。
清代,宁波出现了全国闻名的著名学派浙东史学,与西方的交流也日渐频繁。
鸦片战争后,1844年,宁波开埠。
外资的进入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
此时,宁波商帮开始转变为近代商人并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对上海的城市建设和上海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华民国时期,宁波经历战乱,经济发展起伏很大。
1、远古文明宁波所辖地域拥有中国江南新石器时代代表性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至6500年)。
河姆渡出土了大量的栽培稻谷、耕作农具、干栏式建筑遗存和家养牲畜遗骨以及原始宗教用品。
这些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宁波所在的宁绍平原东部已经有人类活动,并且文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公元前5000年至4000年左右发生的卷转虫海侵使得河姆渡人一部分迁移到琉球和中南半岛等地区,另一部分人则进入地势较高的会稽山、四明山等地区。
奉化发现的名山后遗址证明,河姆渡文化之后,在苏南、浙北地区形成的良渚文化开始影响宁绍平原,形成“良渚文化名山后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