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0
绍兴过年的风俗作文400过年的气氛正越来越淡,很多人会选择在此时出游,而在我的外婆那边——绍兴,过年的习俗仍坚守着原来的习俗,与几十年前几无区别。
你看,一进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忙起来了:扯年糕,裹粽子,杀鸡宰猪,而屋檐下挂着的腊肉、腊鸭让人们开始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是绍兴俗称的“小年夜”,这天,每家每户都要“送灶司菩萨上天”,供奉全鸡、苹果等6样东西,让灶神吃好可以去向玉皇大帝述说这—年的好事。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会选择一个吉日进行“祝福”,这在绍兴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祝福”很有讲究,在“祝福”前,大家必须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祝福”时,必须在吉时,先摆好碗筷、酒盅,中间放上全鸡全鹅,上面用筷子插着,旁边还要放上刀,另还有年糕、粽子,然后按辈份行三跪九叩之礼。
我看见外婆一边拜一连口中念念有词,念什么我不大清楚,我只知道,菩萨吃饭很快,外婆很快就在送神了,而我们就能大吃一顿了。
到了年三十,这天会很忙,白天要贴福字挂春联,傍晚要接灶神和分岁。
分岁又称辞岁。
在绍兴,先要给祖宗分岁,就是祭祖。
然后才是吃年夜饭,俗话说“年三十夜的吃,正月初一的穿”,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大家忙碌了一年,欢欢喜喜团聚。
吃完时,长辈会向小辈分压岁钱,这是我最喜欢的时刻,一下子创收很多,嘻嘻。
分岁后,外婆还会让我们一起做汤团,这是为了在大年初一早上请菩萨和祭祖用。
当然了,正月初一早上,我们就吃甜甜蜜蜜的汤团了,以求新的—年每天都是甜蜜的。
新年钟声敲响时,就是寺院里最热闹的时候,大家都在烧头香,祈求新的一年家人健康,万事如意。
在绍兴过年,是不是让你感觉隆重而有趣呢?。
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一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要大家就忙得不行开交,都要预备过年的吃食:买酒、做年糕、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还要预备新年穿戴的衣服、鞋帽,要买红红,购置一些水果之类的小礼品,用来拜年时馈赠给亲戚伴侣,生怕到时筹措不周,闹出笑话。
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述人们的一些过错和不好的事,但是送灶神上天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个字,绍兴人叫祝愿菩萨,大菩萨,所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宋代的皇帝,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静静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祀,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加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
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愿之前必需把厅堂、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洁净净。
“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
然后按辈份进行三跪九叩大礼。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劳碌着的。
绍兴的春节喧闹非凡,我喜爱绍兴,喜爱那浓浓的年味。
绍兴节日风俗作文【精选3篇】二各个地方的春节都有自己的特点,绍兴的春节在我眼里是最特殊的。
街上的路灯,天上的星星,似乎比以前更亮了。
除夕夜过后,新的一年又开头了。
正月初一,小孩子们必定会抢着去买鞭炮。
“砰!”的声音刚消逝,“噼噼啪啪”的声音又消失了。
各种声音交织着,有轻生,有响声。
鞭炮声越来越响,小孩子们的欢快声也越来越响。
在小孩子们的欢乐声中,鞭炮声显得更响了。
正月初二、初三,大家都去拜年了。
家家的大门都放开着,时刻预备迎接客人。
客人来了,大家都停下了手里的活儿,端出瓜果,围坐在一起,与亲朋好友高声谈论。
最特殊的,要数正月初六了。
在那天,男女老少都要去爬绍兴市最高的山。
大家结队成群,相互关心。
渴了后,就算没带水,也没事。
结活是从中国古代发展而来的一种民俗活动,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准
备一些象征吉祥的东西,如红绳、蓝布、冬藏菜、糖果等物品,用绳结成
婴儿摇篮的形状,用绳把它们紧紧结成一团,然后把结活挂在院子里,均
匀换气,叫做“结活”,表示把家里的喜气挂起来,祝今年的家庭平安吉祥。
敲锣是绍兴的一种民间传统习俗,人们在春节买了一些锣鼓,伴随着
大家敲鼓喧闹的音乐声,敲响着喜庆,寓意着吉祥幸福。
举报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表达祝福的形式,也被称作“灯谜”。
它是用
红色的纸条扭成缠绕的形状,上面刻有唐诗宋词或咏叹调,然后挂在门口、窗口或屋顶上,用以祝福家里的人们新年快乐、福气无穷,家庭幸福美满。
跳蚤是一种很有趣的民俗,它的主要活动是男孩子和女孩子互相跳,
用手脚把对方“困”在一起,象征着男女结交,预示着新的一年里友情、
婚姻、家庭的和谐美满。
绍兴的传统风俗作文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所祭的神像绍兴人叫作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
祭神像的“五牲福礼”(噢,抱歉,忘了说了,五牲福礼就是考究的鹅及牛肉或羊肉)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
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
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
绍兴过年最大的特色要数社戏了。
“稽山鉴水社戏热”,绍兴人自古有看社戏的习惯。
每逢庙会和大年,社戏成为水乡绍兴最“露脸”的演出。
戏台搭在湖中央,戏台前的湖面上挤满了小划船、出畈船、乌蓬船。
随着“锵锵”的锣声,社戏开始了,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宛如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图。
社戏深深地植根于绍兴人的心中,“水乡观戏”成为绍兴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说完过节,那我就为大家来介绍我们绍兴的特色——黄酒。
绍兴人生活在酒香飘逸的古城,他们的个性,早已与绍兴黄酒融为一体:外柔内刚,厚积薄发。
绍兴的黄酒是全国有名誉的,它如果适量的喝能舒筋活血,增强身体。
所以它也是国家的一种宴酒。
在许多人眼中,绍兴酒是极富内涵的。
绍兴酒入口温和,酒精度仅16度左右,须慢慢品尝才能品出其醇厚的滋味;但绍兴酒又是刚烈坚韧的,后劲十足,能壮胆添力,振奋精神。
这种温柔与强劲的统一,精细与奋进的统一,正是绍兴人性格和气质的主要特点,也是绍兴酒影响于人的性格和气质的最集中表现。
酒习俗是乡情风俗的载体。
绍兴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其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酒俗即是其中之一。
在形形色色的酒俗中,有一些特别具有酒乡色彩。
像“剃头酒”,“得周酒”,“寿酒”,“白事酒”,“忌日酒”,“清明酒”等等,他们都用在各种酒席中。
绍兴春节习俗绍兴春节习俗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绍兴春节习俗,希望有所帮助!旧时绍兴人称正月初一为“三朝”。
意思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所以在绍兴人传统的春节习俗里,正月初一清早开门便放炮仗,名为“开门炮仗”。
一般须连放三响,取意“连升三级”,“早生早发”。
由于放炮仗的烟尘,溅出的火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一度曾在市区禁燃烟花爆竹。
近年,改为指定地区可以燃放。
随着时代的发展,炮仗品种花样繁多,炮仗也大多改成烟火,数量也不限于三个,已改作九十九发、一百零八发等等。
也不图什么连升几级,企求的是节日热闹欢乐的气氛。
绍兴习俗中显示出来的是一种信仰,认为来年家属的兴旺,承蒙天地菩萨和祖宗的佑护。
据记载,正月初一清早,先是祭拜“天地菩萨”,供上三茶、六洒、枝、圆、桃、枣(荔枝、桂圆、胡桃、枣子)焚纸(一般都用纸糊的锡箔元宝)之后,立即调转桌子,朝内祭祀祖先。
不供肴馔,只供数盅而已,同时祭拜灶司。
李慈铭在他的《越缦堂日记》中便有:“正月元旦,壬申……蚤起接神……拜曾王考妣,王考妣,张太太,先君子像”的记载。
自这天起至正月十八,祖宗神像前须每天点烛一对。
豪门其烛如橡,整天不灭,贫家只点一对小蜡烛,名曰“三科蜡烛”,喻其瞬间即烬。
现时这种习俗在绍兴乡下依然保留着一部分,不过也有些改变。
如祭拜“天地菩萨”,时间大多选在新年零点开始,供品逐渐简化,主要是四色水果、年糕、棕子和糯米做的小圆子及焚纸。
一般是边看春节文艺晚会边祭拜,祭毕放炮仗,把关门炮仗和新年的开门炮仗合到了一起。
旧时绍兴人,正月初一的`早餐,全家人都吃祭拜过的汤圆。
主妇在煮汤圆时,往往煮些年糕丁进去,称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
吃罢汤圆,便开始“拜岁”。
一家之中长幼有序依次向家中最长者罗拜(现多行鞠躬礼,或口称几句吉词而代行礼)。
鲁迅祝福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鲁迅《祝福》教案“祝福”是绍兴传统年俗中的重要部分,祭祖宗、谢神祖、祈福来年,是全年最重要的大典。
鲁迅先生笔下多次描述“祝福”的习俗。
这一习俗今天在绍兴依然盛行。
八仙桌上,“五事烛台”指的是“福禄寿富贵”。
烛台之后供的是“五牲福礼”,分别是煮熟的鸡、鹅、肉、猪头和活鲤鱼。
五牲福礼的后面摆着三茶六酒。
“祝福”仪式开始,祭祀者依次叩拜。
叩拜完毕,祭祀者手拿花生等干果“散福”:“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
游客们此刻开始放松,并与家人一起“接福”。
一、作者简介“民族魂”。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着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着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药》《孔乙己》《故乡》《社戏》等皆收于《呐喊》中,《祝福》收在《彷徨》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等)文学论着:《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故乡》《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收录《纪念刘和珍君》)《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二、创作背景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祝福语绍兴话
祝福语是人们在特殊的场合或节日中常常使用的一种表达祝福和美好心愿的方式。
绍兴话是浙江方言中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下面是一些用绍兴话表达的祝福语,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 祝你:福慧双全,事事顺利,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
2. 愿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笑口常开,快乐无边。
3. 祝福你:财源滚滚,好运连连,身体健康,幸福永远。
4. 愿你每天都有好运相伴,健康快乐,事事顺利。
5. 祝福你: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幸福美满,笑口常开。
6. 愿你:好运连连,快乐无边,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7. 祝你:财源滚滚,福禄双全,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8. 愿你:福慧双全,心想事成,健康快乐,幸福美满。
9. 祝福你:事事如意,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快乐无边。
10. 愿你:财源广进,福禄双全,事事顺利,笑口常开。
以上是一些用绍兴话表达的祝福语,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无论是在节日还是生活中,祝福语都是表达关心和祝福的重要方式,希望这些绍兴话的祝福语能够给你带来好运和幸福。
绍兴人吉祥时说的话一、拜神祭祖在绍兴,每逢重要的节日或喜庆的场合,人们都会拜神祭祖,祈求神明保佑。
当拜神祭祖时,绍兴人会恭敬地说道:“神明保佑,家庭和睦,子孙繁荣,福寿安康。
”这句话代表着人们对家庭幸福和祖先神灵的敬仰和祈愿,展现了绍兴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对祖先的尊重。
二、结婚祝福在绍兴,结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
当亲友前来祝福新人时,绍兴人会用诚挚的语言表达祝福之意:“新婚快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这句话寄托了绍兴人对新人幸福美满婚姻的美好期望,也希望他们能早生贵子,延续家族血脉。
三、过年祝福绍兴人过年时也有特定的祝福语,他们会对亲友说道:“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事事顺利,财源广进。
”这句话传递出绍兴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希望一切都能顺利如意,财运亨通。
同时,这也是绍兴人对亲友的祝福,表达了他们对亲友幸福安康的关心和期盼。
四、生日祝福在绍兴,每逢生日,亲友之间都会送上祝福。
绍兴人会说:“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这句话意味着生日快乐,祝愿寿比南山,福如东海,表达了对寿命长久、福禄绵长的美好祝愿。
五、劝勉与祝福在绍兴,人们之间也会互相劝勉和祝福。
绍兴人常常会说:“天天向上,事事顺心,万事如意。
”这句话是对别人的鼓励和祝福,希望他们能够积极向上,顺利完成每一件事,生活幸福美满。
总结:绍兴人吉祥时说的话体现了他们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
这些话语富有情感和祝福意义,使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通过这些祝福,绍兴人传递出对家庭、友谊和人生幸福的追求,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之意。
在绍兴,这些吉祥的话语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了绍兴人对幸福和吉祥的追求和祈愿。
绍兴过年习俗
绍兴是浙江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独特的过年习俗。
1. 家庭团圆:绍兴人非常重视家庭团圆,过年期间,大家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共
度新年。
家庭成员会一起准备年夜饭,同时也会聚在一起看春晚、赏花灯、放鞭炮等。
2. 赏花灯:绍兴的花灯制作工艺非常有特色,在新年期间,人们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如纸质、竹制或彩灯等。
赏花灯已经成为绍兴过年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人们会在
夜晚聚集在一起观赏灯火,欣赏花灯的美丽。
3. 玩坐骑:绍兴过年期间,有一项独特的娱乐活动叫做“玩坐骑”。
这是一种传统的
民间游戏,人们会骑在一种类似摩托车的坐骑上,在田野、山间等开放的地方自由穿梭。
4. 游春花:绍兴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春花景点,如鲁迅故里、森林花谷等。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组织家庭或者朋友一起去游览、赏花,感受春天的气息,迎接新年的到来。
5. 拜年送礼:绍兴人过年期间也会互相拜年,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在拜年过程中,一般会送上一些小礼物,如糖果、水果、酒等。
这也是人们加深感情、传递祝福的方
式之一。
以上是绍兴过年的一些习俗,每个家庭和地区也可能有不同的习俗和传统。
但总的来说,绍兴过年注重家庭团圆、传统活动和互相祝福。
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浙江绍兴过年的风俗,我们来看看。
绍兴过年习俗在绍兴,一跨入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忙着准备过年:买酒、春糕、裹粽、掸尘、杀鸡宰鹅、买鱼买肉,准备新年穿戴的衣着鞋帽,购置馈赠亲友的礼物等等,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唯恐筹措不周,闹出笑话。
腊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种富有粘性的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
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
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
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
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
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
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
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
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
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
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祝福后便祭祖(俗称“请回堂羹饭”)。
祝福时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纹横摆的,祭祖时则改为直摆;祝福时祭扫者朝外行礼,祭祖时则朝内跪拜。
祭祖后,便用煮福礼的汁汤烧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赐之“福”放给了一家人。
过年的习俗,绍兴和外地大同小异。
“除夕吃喝,尤已穿着”,这是过年的高潮。
在新年旧岁交替的一个月里,人们就是这么忙碌着的。
然而,在吃人的旧社会里,对劳动人民来说,过年如过关,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么“福”的。
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浙江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一样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我们能够从广义上称之为“祝福期”。
一旦进入“祝福期”,人们便皆呼“夜”而不呼“日”,如二十日呼“二十夜”,二十五日呼二十五夜。
“祝福”期间最为郑重的活动是“拜菩萨”与“请羹饭”仪式,这两项仪式也会被狭义地称为“祝福”,在那个地点我们称其为“祝福”仪式,以区别于广义上的“祝福”习俗。
“祝福”仪式举行的时刻每家每户不完全统一,能够在“祝福期”内选择一个吉日,但必须在腊月三十之前举行,假如没有腊月三十,则必须要在立春前的那一天举行。
在当地人看来,只有在立春之前进行的“祝福”才比较灵验,习俗中的“祈福”会在来年得到实现。
立了春再进行祝福仪式,则失去了祈福的意义。
“祝福”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 (1) 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洁净净; (2) 请灶神爷上天; (3) 预备“祝福”仪式所用的各种“福礼”;(4)“祝福”仪式的举行———包括“拜菩萨”(即“拜神”仪式) 和“请羹饭”(即“祭祖”仪式) 。
(一) 送“灶神”“灶神”也称“灶神菩萨”,往往是在阴历二十三夜举行“送灶神”上天的仪式。
在请灶神爷前,每家每户都会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洁净净,据说那天灶神爷上天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该户人家里的清洁状况。
灶头上放蜡烛和香,三碗、四碗或者六碗素菜,不能放五碗。
一样人家选择三碗,放点素菜之类的意思是保佑来年庄稼长得好,放油豆腐是期望来年油菜长得好,生活过得油润一些。
(二)“福神”的传奇“福神”又被称为“祝福菩萨”或“大菩萨”,神像一样有“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两种。
“黄山西南”的画像上是两个神,而“南朝圣宗”则印有帝王和将领多人。
有关“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的传奇如下:“黄山西南”中的两个神是兄弟二人,他们生活在北宋末年。
当时正值金兵南侵,绍兴的兄弟二人,于年底从临近绍兴的萧山回家探亲,路过铁岭关,恰遇金兵抓民带路。
为了挽救乡亲,兄弟俩挺身而出,冒死领路。
浅谈绍兴祝福习俗摘要本文通过对“祝福”习俗的历史、准备、过程及其与宗教、封建迷信的关系和发展现状等几方面的阐述,对“祝福”习俗做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介绍,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祝福;祭神;祭祖;宗教;封建NEW YEAR’S SACRIFICE OF SHAOXING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custom of “New Year’s Sacrifice”completely and objectively by the elaboration of its history, development,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religion, feudalism, superstition and so on so that the readers could understand the custom completely.KEY WORDS New Year’s Sacrifice;a fiesta in honor of a deity; ancestor worship; religion; feudal ethical code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前言 (1)1 “祝福”仪式 (1)1.1 掸尘 (1)1.2送灶神 (1)1.2.1送灶神缘由 (1)1.2.2送灶神食品 (2)1.2.3送灶神过程 (2)1.3“祝福” (2)1.3.1“祝福”由来 (2)1.3.2福礼准备 (3)1.3.3“祝福”过程 (3)1.3.4“祝福”的禁忌和规矩 (5)1.4请羹饭 (5)1.5散福 (5)2“祝福”的性质和意义 (6)3“祝福”的变迁 (6)4“祝福”当前的影响和发展状况 (6)5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前言很多人都是通过鲁迅先生小说《祝福》了解绍兴祝福习俗的。
[单选题]1.含山轧蚕花于((江南博哥))年被定为“含山蚕花节”。
A.1992B.1993C.1994D.199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含山轧蚕花是江南蚕乡崇拜蚕神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也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唐代开始,含山民间就有清明节“轧蚕花”的习俗,1993年,含山轧蚕花被正式定为“含山蚕花节”。
[单选题]2.绍兴祝福的“祝福期”是农历()。
A.11月10日夜~11月20日夜B.11月20日夜~11月30日夜C.12月10日夜~12月20日夜D.12月20日夜~12月30日夜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绍兴祝福是绍兴城乡春节风俗中最具特色的事象。
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夜到三十日夜是广义上的“祝福期”,最隆重的活动是“拜菩萨”(拜神仪式)和“请羹饭”(祭祖仪式)。
[单选题]3.农历八月十八日被定为观潮节始于()。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海宁观潮之风始于汉而盛于宋,自南宋起就把农历八月十八这天定为观潮节。
[单选题]4.1992年以后,“金华斗牛”于每年()举行。
A.春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金华斗牛”相传为孙权所创,到东晋时发展为庆贺丰收、祈求平安的传统斗牛节,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
自1992年以来,“金华斗牛”于每年重阳节隆重开角。
[单选题]5.大禹祭典的公祭是每()年举行一次。
A.三B.四C.五D.六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位于绍兴的大禹陵和禹庙祭典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夏朝。
农历三月初五是民间传说的大禹诞日,每年人们都会来到绍兴东南的会稽山上祭祀大禹。
公祭每五年一次,地方民祭和后裔家祭则每年一次。
[单选题]6.温州地区最具规模、持续时间最长的民俗文化节日是()。
A.十里红妆婚俗B.汤和信俗C.九姓渔民水上婚礼D.龙舟盛会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明朝时期,大将汤和率领官兵来到温州等东南沿海修城筑堡,抗击倭寇侵扰。
后来为了纪念汤和的丰功伟绩、缅怀抗倭将士的英勇事迹,龙湾宁村百姓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都要举行汤和信俗活动。
浅谈绍兴地方节日习俗——社戏与祝福摘要:节日是民众精神的聚焦,是民众愿望的表达,并通过周期出现的时间仪式和习俗,传承着历史与文化。
单就这一点而言,绍兴地区的民间节日,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传统节日并无不同。
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具体的节日习俗上,各地方又呈现出一些独自的、地域性的特点。
文学巨匠鲁迅的《祝福》《社戏》历来为人所熟知、所喜爱,而这两部作品的名称就是绍兴地方的节日习俗。
关键词:节日习俗社戏祝福一、水乡社戏据考证,“社”字是由“示”和“土”两字组合而成,而“示”的古义为神事,故“社”的本义是土地神。
人们历来把土地视为生命之源,万物之本,而在往昔统治着的心目中,土地好“代表了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代表了财富和权力”。
因此,历代“封土立社,示有土尊”,岁岁要祭祀。
春季祭祀称“春祭”,为了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秋季祭祀叫“秋祭”,是欢庆一年来风调雨顺,喜获丰收,寓有酬谢神灵的意思。
所谓“社日”,就是祭祀的日子,通常是神的生忌,或死忌,或得道之日。
由于开展祭祀活动,民间相关的会社组织也应运而生,这种组织也叫“社”。
在绍兴,“社”甚至成了不少村落的名字,迄今仍有阮社、谷社、后社等。
虽然社神祭祀是社日活动的中心主题,但公共娱乐也成为社日必不可少的内容,民间百姓在娱神的同时,也要娱乐自己。
由此从公共娱乐中发展出了“社火”、“社戏”,这样的歌舞杂戏。
这种“社戏”,又叫“庙会戏”,有着更多的节日娱乐的色彩。
岁着时间的推移,演戏媚神邀福不再局限于敬祀土地神,演戏的时间也未必是春秋两季了。
春满平畴菜满坡,春花有望乐如何。
赛神各社笙歌沸,五福长青老保和。
这是清代绍兴沈香岩以社戏为题所吟咏的一首竹枝词,他在词尾有注云:“俗风每年二三月,各社皆演戏酬神。
越城戏部最多,惟五福、长青、老保和三部素称出色。
”至于文豪鲁迅生于此,长于此,对孩提时代看过的故乡社戏始终未能忘怀,称赞备至。
他先后写了小说《社戏》、散文《无常》、杂文《女吊》等作品,对社戏有过动人的描绘和精辟的论述。
浙江绍兴结婚习俗
呵呵我是搞婚礼摄象的其实绍兴这个地方是不大但每个地区的习俗还是真不一样就象绍兴和上虞或是嵊州都有区别绍兴一般都是一天时间的而上虞有的地方需要2天象嵊洲有的地方是不拜堂的至于女孩稼到绍兴就更没什么事你只要带上你的军队就可以了至于礼节方面我想是入乡随俗了基本上的礼节有男方长辈会教你们的岁数嘛岁数不是问题只要你们俩好怎么样都可以当然现在的长辈还会注重一个生呈八字呵呵老顽固的做法彩礼嘛更是看家庭了这个不好说反正是一句话给1万10万或100万都是给自己的爹娘你给的少你爹娘也不会有意见怎么说这个钱还是在你或你爹娘的手上到头来还是一家人何必弄的很难堪呢对吧具体建议你还是需要找2个介绍人代替男女方进行商量因为这种矛盾我见的多了都是为了一点鸡毛算皮的小事如:鞭炮;弄的不愉快
好了说了那么多希望能帮的上你
最后祝福你们......
一拜全家好
二拜困难少;
三拜烦恼消;
四拜不变老;
五拜儿女孝;
六拜幸福绕;
七拜忧愁抛;
八拜收入高;
九拜平安罩;
十拜乐逍遥
祝朋友们牛年牛,财源来不休祝朋友们爱情牛,恩爱到永久祝朋友们生意牛,富得直流油祝朋友们学习牛,名列在榜首祝朋友们事业牛,名利双丰收祝朋友们做官牛,群众跟你走。
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
浙江绍兴地区的“祝福”习俗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夜到三十夜,我们可以从广义上称之为“祝福期”。
一旦进入“祝福期”,人们便皆呼“夜”而不呼“日”,如二十日呼“二十夜”,二十五日呼二十五夜。
“祝福”期间最为隆重的活动是“拜菩萨”与“请羹饭”仪式,这两项仪式也会被狭义地称为“祝福”,在这里我们称其为“祝福”仪式,以区别于广义上的“祝福”习俗。
“祝福”仪式举行的时间每家每户不完全统一,可以在“祝福期”内挑选一个吉日,但必须在腊月三十之前举行,如果没有腊月三十,则必须要在立春前的那一天举行。
在当地人看来,只有在立春之前进行的“祝福”才比较灵验,习俗中的“祈福”会在来年得到实现。
立了春再进行祝福仪式,则失去了祈福的意义。
“祝福”期间,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包括: (1) 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2) 请灶神爷上天; (3) 预备“祝福”仪式所用的各种“福礼”; (4)“祝福”仪式的举行———包
括“拜菩萨”(即“拜神”仪式) 和“请羹饭”(即“祭祖”仪式) 。
(一) 送“灶神”
“灶神”也称“灶神菩萨”,往往是在阴历二十三夜举行“送灶神”上天的仪式。
在请灶神爷前,每家每户都会掸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据说那天灶神爷上天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该户人家里的清洁状况。
灶头上放蜡烛和香,三碗、四碗或者六碗素菜,不能放五碗。
一般人家选择三碗,放点素菜之类的意思是保佑来年庄稼长得好,放油豆腐是希望来年油菜长得好,日子过得油润一些。
(二)“福神”的传说
“福神”又被称为“祝福菩萨”或“大菩萨”,神像一般有“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两种。
“黄山西南”的画像上是两个神,而“南朝圣宗”则印有帝王和将领多人。
有关“黄山西南”和“南朝圣宗”的传说如下:
“黄山西南”中的两个神是兄弟二人,他们生活在北宋末年。
当时正值金兵南侵,绍兴的兄弟二人,于年底从临近绍兴的萧山回家探亲,路过铁岭关,恰遇金兵抓民带路。
为了解救乡亲,兄弟俩挺身而出,冒死领路。
此时夜色黑暗,兄弟俩翻山越岭,把金兵带到黄山西南外的海涂上。
他俩佯装走不动了,而金兵也早已精疲力竭,就在海涂上歇息。
到了午夜子时,海潮似万马奔腾,席卷而来。
顷刻间,金兵大队人马被巨浪吞噬,兄弟俩也同归于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却又不知其姓名,所以就以他们牺牲的地点为名,尊其为“黄山西南”。
“南朝圣宗”,一说是南宋灭亡后,遗民们对于大宋君王的祭祀。
慑于元朝的淫威,不敢公开祭祀,只能在夜深人静时
进行;一说则是明朝灭亡以后,百姓为对于抗清复明的英烈的祭祀。
神像正中着帝王服饰的是明末“福王”,旁边是杨继盛、史可法、张苍水等明朝大将。
因反清复明在当时为非法活动,百姓是不敢公开的,因此祭祀活动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进行。
(三)“祝福”仪式
祝福仪式往往被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拜菩萨(祝福菩萨) ;二是请羹饭,即祭祀祖先。
从时间顺序上说,必须先拜菩萨,再请羹饭。
据人们说,菩萨比祖宗更大。
这两个仪式可以紧挨着进行,中间可以相差一两天或者几个时辰。
比如,在年三十夜的上午或下午请菩萨,中饭或晚饭前请羹饭, 但有的人家请
菩萨和请羹饭也可以分开在两天内进行。
按照仪式大致进行的时间顺序,我们将其分为这样几个
过程: (1)“掸尘”; (2) 准备“福礼”; (3)“福礼”的摆放; (4)“拜菩萨”; (5)“请羹饭”; (6)“散福”与“关门”。
1. 掸尘
一年一度的祝福,在绍兴无论贫民还是豪绅,一般都从腊月十五日起,掸扫房屋,粉刷墙壁,冲洗地面,擦洗家具,把里里
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名之曰“掸尘”。
即,在规定祝福日期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
2. 准备“福礼”
进入“腊”的节庆期,人们便忙着舂糕裹粽,杀鸡宰鹅,买鱼买肉,置办福礼和年货。
最为重要的福礼,是指“三牲”、“五牲”或“七牲”福礼。
一般人家用“三牲”福礼,考究一点的用“五牲福礼”,如鸡、鹅、元宝肉、猪头及鱼;最讲究的则加上熊掌、羊肉,为“七牲福礼”。
所谓“三牲”福礼,即肉一方(农民喜用猪头) 、鱼一条、鹅一只(,或者鸡、鹅和肉一方。
挑选福礼有特别的讲究:
大抵是鸡鹅各一,都是预先栈养得极大的,猪肉长方一块,系腰背连肚腹部分,俗称“元宝肉”,先期宰杀洗净,至时放入淘锅去煮,至半夜可熟为度……
此外又有活鲤鱼一条,买来养在水缸内,祭时拿去挂在八仙桌右边横档上,事毕仍放在水里,过几天拿到城外河中放生。
这恐怕是读书人家的风俗,他们平常忌吃鲤鱼,因为它是要跳龙门的, 是科举的一种迷信, 所以可能是后起的事。
挑选福礼很有讲究,比如鸡必用阉鸡,毛色要特别鲜艳;肉呢,必用正方(但据我所知,古镇人在选用肉时,更推崇猪头) ,以大块为上;鱼则非鲜活不可。
3.“福礼”的摆放
福礼被摆放在木纹方桌上,鱼放在八仙桌右边横档上。
到
傍晚时,将八仙方桌两张接长了,放在靠近檐口的地方。
方桌可两张,也可以四张,但都必须按照木纹横摆。
大多数的文本对“祭品”与“祭器”进行了描述,然而以上物品的排列秩序也有一定成规。
4.“拜菩萨”
“祝福”仪式在夜里五更天举行。
一旦选定祝福的日子,就要在这一天的凌晨起床,烧煮福礼(供品) 。
祝福大都在后半夜五更天举行,由于彻夜准备福礼,几乎整夜不得睡眠,所以也把祝福的时间叫作“请勤俭菩萨”。
“祝福”在黑夜举办,又特别强调了静悄悄的气氛,使仪式显得庄严肃穆。
因此,当“祝福”举行时,难以安静的孩子,受到大人们特别叮嘱。
祝福仪式必须在正厅、堂前举行,而且必须大开正门。
仪式必须由男性当家人主持,点燃香烛后,家中男丁按辈份大小,
依次由里朝外行三跪九叩大礼。
女眷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一概回避,不准拜神。
这应该是过去的习俗,在现代社会里,则越来越不执行这些规定。
(注13)具体的仪式程序如下:
主持者先点香,拿着点着的香朝外面拜三拜,然后把香插在香炉里。
再点燃烛台上的蜡烛。
值得注意的是,拜菩萨时人们是双手合十着平拜。
但在随后的“请羹饭”时则双手交叉着拜。
据说,福神菩萨吃东西动作很快,所以请福神,往往一次斟酒后立即转入送神仪式,这叫“快菩萨,慢祖宗”。
拜毕之后,便是到门外烧佛。
同时,将一杯酒、一杯茶、三根香拿到门外去。
所谓“烧佛”,是在门外的土地上铺上一把稻草,再在稻草上放上一些元宝和太包。
将元宝、烧纸连同神祃(俗称马张干) 一起焚化。
之后,将酒、茶叶和香撒到灰烬上,意思是菩萨把这些东西拿去了。
烧的时候或烧完之后,家人再拜三拜。
烧完佛后,把蜡烛吹灭。
送走了百神之后,静谧而神秘的气氛立即被响亮的鞭炮声打破,“随即大放其爆仗,普通多是鞭炮,即霸王鞭,一串一千
枚,双响爆仗十个”。
5.“请羹饭”
祭祖仪式的时间可以在“祝福”后几个小时进行,也可以在第二天举行。
祝福完毕后接着祭祖,这叫“做回盘羹饭”,这时候的祭品、祭拜方式都需要做相应的改变。
例如:祭神时方桌按照木纹横于堂前,祭祖时则要将桌子按木纹改成纵摆,所以绍兴俗称“横神直祖”;请福神的福礼在回请祖宗时要调个方向,并拨下筷子;祭神时人们由里往外拜,祭祖则要由外朝里叩拜。
6.“散福”与“关门”
请好羹饭之后,接下来便是“散福”。
“散福”就是用煮福礼的汤汁烧吃年糕,人们取“吃了散福糕,来年节节高”的美意,以表神赐之福,散给全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用请羹饭时用过的菜和饭,表示纪念祖先,每年在这个时候想起他们。
“散福”之后,就放“关门爆仗”。
有的人家关门后,仍终夜围炉而坐,俗称“守岁”。
“祝福”与“散福”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与氛围中进行的,“祝福”时静悄悄、庄严肃穆,甚至可以称为“悲哀”的气氛,被“散福”时享受美食、欢乐与喜庆的气氛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