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赵志丹岩石地球化学3-主量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6.52 MB
- 文档页数:88
福建漳州角美花岗岩与闪长质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意义杨金豹;盛丹;赵志丹;丁聪;周红芳;崔圆圆;蒋婷;胡兆初【摘要】本文选择福建沿海漳州地区的角美花岗岩和包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106.4±1.8Ma)和岩体中的闪长质包体(105.6±1.0Ma和106.5±1.0Ma)具有相同的锆石U-Pb年龄,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它们都是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岩石.花岗闪长岩具有相对较为均一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εⅢ(t)=2.2~3.7),表明其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闪长质包体具有更亏损的锆石Hf组成(εHf(t)=0.9~5.5).地球化学数据结合野外证据表明岩体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岩浆混合作用.福建沿海地区96~106Ma岩浆作用的发育处于古太平洋板片俯冲造成的伸展背景.【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3(029)011【总页数】7页(P4004-4010)【关键词】花岗闪长岩;闪长质包体;岩浆混合;白垩纪伸展构造;福建【作者】杨金豹;盛丹;赵志丹;丁聪;周红芳;崔圆圆;蒋婷;胡兆初【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长沙410007;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1.122;P597.3花岗岩类和少量与之有关的中基性岩石是大陆地壳的主要成分,它们通常分布在岛弧、活动大陆边缘和碰撞带等构造环境中,是参与陆壳生长的主要物质(Barbarin, 1990; Bonin et al., 1998;Jahn et al., 2000),对其开展研究是认识地壳的形成、演化及定量研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基本前提(Rudnick, 1995)。
岩石与矿物教研室简介主任李胜荣副主任赵志丹(任期:2003.4——)一、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现代岩石学与矿物学是地球科学的主要支柱之一,更注重深入于岩石与矿物成因、演化机理和全球动力学方向的研究,与其它学科共同提建全球动力学新理论,更好地解决21世纪人类生存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学与矿物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点,是国家教委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1981)和博士后工作站(1986),在教学和科研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
1、发展现状岩石学与矿物学目前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为:地球物质、流体作用、大陆演化、资源与环境等。
2、研究方向与目标岩石学与矿物学学科主攻方向是国际学科前沿领域。
重点目标:研究中国大陆拼合形成和东部濒太平洋构造域—西部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典型区段,特别是岩石圈的壳-幔边界及其与软流圈边界和水圈伏气圈边界的物质能量交换的研究,阐明中国大陆岩石圈形成、改造和演化的深部过程、浅部响应及其环境、资源效应,建立相应的大陆动力学模型。
继续保持岩石与成矿、岩石大地构造、岩石物理化学、成因矿物学等学科方向的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同时形成了岩浆物理与流体动力学、储层岩石学、岩矿新材料、宝玉石岩石学、环境与生命矿物学、地球物质计算机模拟、地学信息系统等学科方向,并使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科学研究近十几年以来,岩石与矿物教研室承担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教委、部省级重点项目130余项,经费约2500万元: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绝大部分发表于核心刊物上;出版专著近100部,教材约20部;成果多项获国家级、省部级奖。
经常进行国际交流,国际合作项目多项。
访问学者、出国进修百余人次。
五、条件建设已建成专业教学偏光显微镜实验室2个;标本、模型实验室2个;等离子光谱实验室1个;LCT-2型高温微分差热实验室1个:地球物质深部过程计算机模拟实验室1个;其它仪器等六、学科发展与预期目标学科以基础理论研究与教学为基础,发扬学科优势,提出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水平的岩石学与矿物学博士、硕士与学士。
本文由wjhdpu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三章、第三章、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第一节、第一节、主量元素数据处理与解释第二节、微量元素数据处理与解释第二节、第三节、第三节、同位素数据处理与解释第三章、第三章、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第二节、第二节、微量元素数据处理与解释一、控制微量元素行为的地球化学规律二、稀土元素处理和解释三、微量元素处理和解释第三章、第三章、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第二节、第二节、微量元素数据处理与解释一、控制微量元素行为的地球化学规律痕量元素,微量元素(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s) 岩石中含量<0.1%的,的岩石中含量用ppm (μg/g 10-6), μg/g, 或者 ppb (ng/g 10-9)表示 ng/g, 表示国际单位使用的幂表示方法名称 atto femto pico nano micro milli centi deci 符号 a f p n μ m c d 数值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名称 deca hecto kilo mega giga tera peta exa 符号 da h k M G T P E 数值 10 102 103 106 109 1012 1015 1018第三章、第三章、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处理与解释第二节、第二节、微量元素数据处理与解释一、控制微量元素行为的地球化学规律微观规律——地球化学亲和性、类质同象法则、微观规律——地球化学亲和性、类质同象法则、晶体场理论——地球化学亲和性(对过渡金属),归纳为:化学和晶体化学因素,包括对过渡金属),归纳为:化学和晶体化学因素,),归纳为原子(离子)的半径、配位数、原子和离子极化、原子(离子)的半径、配位数、原子和离子极化、最紧密堆积等宏观规律——体系性质和热力学规律的影响,宏观规律——体系性质和热力学规律的影响,如体系的化学——体系性质和热力学规律的影响组成、温度、压力、组成、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电位等微量元素行为的宏观表现矿物——是组成地球的基本矿物——是组成地球的基本——固体物质,固体物质,元素赋存在矿物之中,之中,通过矿物的形成和变化而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