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浅析
- 格式:pdf
- 大小:202.76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达人秀》成功之道浅析自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播出以来,在较短的时问内即获得了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无论是从“相信梦想,相信奇迹”的节目理念,还是从这档节目中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以及淳朴的、非刻意矫揉造作的节目制作风格等,都值得新闻工作者们思考与探讨。
根据央视索福瑞提供数据显示,《中国达人秀》2010年7月25日开播盛典第一期收视率:上海地区7.96,全国1.37,排名全国第二。
2010年l0月l0日全国总决赛:上海地区34.88,全国5.70,排名全国第一。
良好的、健康的电视选秀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之余释放内心压力、增强生活情趣、提高公众自身素质的重要精神食粮。
中国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在众多选秀节目中短时间内即取得超高收视率,无疑是一款不可多得的优秀节目。
《中国达人秀》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以下几点因素是取胜的关键。
一、特色的节目模式自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创造了收视神话并且取得了轰动性的社会影响后,其他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电视选秀节目。
如果从首届《超级女声》选秀节目算起,中国荧屏选秀活动已经历时近七年,“七年之痒”让最近几大选秀赛事不约而同进入了瓶颈期,选秀大省湖南参与的两档选秀节目《快乐男声》和《花儿朵朵》收视率纷纷跌入历史新低,尽管节目组绞尽脑汁,甚至搞出“伪娘”和“中年大妈”这样的噱头,依然难以挽回收视低潮的大趋势。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节目却异军突起,成为同类型节目中的收视冠军。
综合对比各省市电视台众多的选秀节目可以发现,“中国达人秀”与“超级女声”、“超级男声”等众多偶像类选秀节目有着很大的不同。
其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选手没有固定的标准去选择,可以令普通人实现自己大的梦想。
“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
”这“全球最大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的核心标志,《中国达人秀》也将致力于打造“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展示其天赋和潜能。
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摘要】《中国达人秀》是一档备受关注的电视节目,它不仅展示了各种才艺表演,更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核。
本文从鼓励个人表现、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来探讨《中国达人秀》的意义。
通过这些方面,中国达人秀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舞台,给予人们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在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论部分指出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对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并认为应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一精神内核。
通过这些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达人秀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值得人们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中国达人秀, 精神内核, 鼓励个人表现, 传递正能量, 弘扬民族文化, 社会和谐, 培养人才, 积极影响, 发展前景, 传承发扬.1. 引言1.1 中国达人秀的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娱乐节目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综艺节目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中国达人秀应运而生。
这种节目结合了选拔、比赛、表演等元素,给参与者和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参与者们在节目中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赢得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舞台和机会。
中国达人秀的兴起不仅给参与者带来了名利和荣誉,更重要的是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它成为了人们展示个性、表达自我、传递正能量的平台,激励和鼓励更多的人去追求梦想,勇敢展示自我。
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达人秀不仅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种精神内核的传达和传承。
1.2 精神内核的重要性精神内核的重要性体现在鼓励个人表现的舞台上。
通过这样的平台,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不仅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自信心,也能激发他人的潜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中国达人秀作为传递正能量的平台,其精神内核的核心价值在于传播正面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引导观众追求美好、向上向善,为社会注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中国达人秀还是一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通过各种才艺表演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骄傲,加强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达人秀》成功元素分析摘要现如今,对于一个电视台来说,收视率的高低是衡量节目好坏的重要依据,《中国达人秀》以出人意料的高收视率证明了一切。
《中国达人秀》在取得收视佳绩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它是普通民众实现梦想的舞台,汇集了全国各地的普通民众。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国达人秀》宣告了国内电视台在真人秀领域的重大突破,它的成功是基于其新颖、独特的节目形态特点之上的,值得国内其它许多电视台的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中国达人秀本土化收视率结构模式情感维度一、本土化改造,泊来品注入中国元素“本土化”的概念是在广播电视实现全球化传播的前提下的一种传播策略。
所谓“本土化”就是入乡随俗,只有跨区域发展的媒体才存在一个如何在别人土壤上生存的问题。
与此同时,“本土化”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当我们引入一种外来的广播电视节目形式时,需要对它进行必须的改造,使之符合我国受众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在这里我们需要用到的是它的第二种解释。
《中国达人秀》的节目模式源于2007年英国举办的全民选秀节目《英国达人》,虽然是购买版权的泊来品,但是经过适当的本土化改造后,《中国达人秀》注入了一系列中国元素,真正获取了节目成功的核心元素。
它将视角对准了最最普通的中国民众,每一个在舞台上出现的选手,都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熟悉,仿佛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而这些普通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真挚情感,毫不矫揉造作,足以震撼人心,传递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理念。
此外,这些普通人站在上海音乐厅这样一个音乐殿堂里,自由地展示自我,这又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姿态和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的感人隋怀。
《中国达人秀》的宣传词是“相信梦想,相信奇迹”,他用最真实的力量,触及了每个观众的心灵。
二、打破传统的多元化表演模式国内以往的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中,参赛者的表演模式大多比较单一,如《快乐女生》以歌唱来选拨冠军,《舞林大会》以明星舞蹈竞技来征服观众,然而在看厌了太多类似的歌舞选秀后,观众需要一些新鲜的东西。
以中国达人秀读后感细看中国达人秀如今的选秀节目真可谓是层出不穷,但大多都是热锅炒冷饭,没啥可看。
自从超女、快男、我型我秀等娱乐性选秀节目相继推出之后,一股前所未有的选秀风波顿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全中国席卷而来。
犹记当时,不论男女老少还是老弱妇孺,就连在大街上从事保洁工作的阿姨们口中也经常会听到一两个熟悉的选秀节目中的选手。
有的人看好这个人,说此人唱功了得,是实力派选手。
又有的人支持另一个人,说此人唱功不仅了得,而且能歌善舞,有台风,是实力兼偶像派选手。
还有的人更是力挺另一个人,说此人不仅会唱会跳,更重要的是此人还会自弹自唱,自己谱曲写歌,是标准的创作型人才。
犹记当时,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选秀偶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支持的对象。
粉丝这个词也是在当时几乎遍布全国。
凭借着“我要秀自己,有什么不可以”这种具有强烈号召力的口号,各大电视台推出的各种选秀节目在短时间内便聚集了大量的人气。
不可否认,在2014年的时候,我也是众多粉丝之中的一员。
在湖南卫视推出的第二届《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选秀比赛里,一位特别的选手确实吸引住了我的眼球。
她并没有长的很出众,性格也不是很活泼,只是默默唱着歌,默默接受着评委们的点评。
她叫周笔畅,是直到如今我依然很尊重并且很喜欢的一位歌手。
也是在听到她唱完第一首歌的时候,我疯狂地看完了整届比赛。
还好,她获得了第二名。
不像第一名那么招摇,也不像第三名那样低潮,平平静静就好。
几年后的现在,选秀节目依然如火如荼,但毋庸置疑的是,选秀节目的确呈现出下滑的趋势,那是因为观众们腻了、倦了,新鲜感就消失了。
但是今年的7月份,一场名叫《海飞丝中国达人秀》的节目空降中国东方卫视。
有的人说《中国达人秀》是选秀节目中的救世主。
但是细看《中国达人秀》这个比赛,不足之处也是比比皆是。
2014年7月25日,《海飞丝中国达人秀》便正式登陆中国东方卫视。
该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
由于与节目《英国达人》的制作公司同为fremantlemedia,比赛的模式也比较类似。
浅析《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之道作者:崔岳娇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0期在我国选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举步维艰之际,《中国达人秀》于2010年7月份登陆东方卫视,自开播以来收视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取得了良好口碑,并获得广电总局的特批,允许采用观众短信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的冠军归属。
在模仿之风盛行之时,《中国达人秀》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一、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中国达人”,顾名思义,是具有民族特色、被中国主流价值观所认可的达人。
他或她要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站在世界舞台上和其他国家的选手PK,所以这位达人承载着一种民族的精神、国家的精神。
为让这些精神不被现在的才艺表演掩盖,节目采取较为灵活的操作方式,即在总的评判标准指导下,采用分阶段的评判标准,讲究原则性的同时也注重灵活性。
初赛,最看重的不是选手的技巧,是精神,如“鸭脖子”夫妇、“孔雀哥哥”等;半决赛,除精神之外还需要有技巧;决赛,精神与艺术的水准并重,如刘伟、尹中华等。
除评判标准外,《中国达人秀》对评委的选择也很用心。
比如第一季到第三季的评委设置:“海派清口”的创始人周立波,以搞笑、幽默见长,主要负责活跃现场的气氛,是节目娱乐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影视明星伊能静,情感比较细腻,特点是从母性的角度出发,动情的点评让节目更具人情味和感动;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从专业的角度对选手的表演水准予以把握。
三位评委各有所长,彼此互补,以保证《中国达人秀》的可看性、娱乐性和专业性。
《中国达人秀》的评判模式借鉴国外经验,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前三季的评委设置阵容上,凸显人性化点评。
在节目里,评委们充满了“温情”,而不是以“毒舌”的面目出现。
三位评委对自己的定位准确,不虚伪、不贬低、不打击。
周立波作为主评审,在节目中真真切切表现自己的情绪,他妙语连珠的评论总是会为大家带来全场的掌声和欢笑。
作为唯一的女性评委,伊能静的表达和才气非常符合节目的要求,她会给选手温暖的鼓励,也会因选手感动落泪,出于女性敏感善良的现场点评也让节目充满人情味。
Ⅰ.正文选秀节目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中国达人秀》为例摘要:《中国达人秀》自开播以来,创造了继《超级女声》之后的第二个全国海选节目之王,它以"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为口号,在中国掀起了达人狂潮。
在第三季《中国达人秀》再度圆满落下帷幕之际,本文梳理了节目中凸显的"秀"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对《中国达人秀》的研究,希望能为中国今后的电视选秀类节目提供有用的观点和意见。
关键词:《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运营模式Chinese TV talent show from the "China's Got Talent"Abstract: Since the "China's Got Talent" has been broadcasted it create the second most popular sea-selection entertainment program “Super Singers” in China. The "China's Got Talent" raises the frenzy from people with various talent, which slogan is " believing dreams, believing miracles and ordinary people being able to achieve great dreams. When the third season of "China's Got Talent" has been successfully finished, this essay / report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 "showing" and a series of shortcomings in "China's Got Talent"。
《中国达⼈秀》的成功之道(2)相关推荐《中国达⼈秀》的成功之道 卓君,⼴西南宁武鸣县府城镇⼀个⼩村庄⾛出的唯⼀⼀位⼤学⽣,酷爱街舞艺术,懂得学以致⽤的他,发挥所学的动漫专业特长,⾃编舞步⾃制⾳乐,刻苦练习,⾏动间舞步不离⾝。
达⼈秀赛场上,卓君⼀路过关斩将,终于获得了第⼆季中国达⼈秀冠军。
这个19岁的草根街舞迷并不想借此成名之际步⼊娱乐圈,他⼩⼩的梦想是等⾃⼰真正成功的那天,开车带着全村乡亲们去⼤明⼭玩,去见识外⾯的世界。
来⾃平凡,凭借不懈努⼒获得成功,不贪恋,⼜回归平凡中去,这份超越功利的冷静与坚守,知恩报恩的情怀,正是质朴的草根众⽣⼈性⾥蕴涵的最美品质。
在《中国达⼈秀》这个异彩纷呈的才艺选拔赛过程⾥,除了感官娱乐,更多的是观众⽤⼼灵触摸到的⼈性之美、⼈情之美。
现场和电视机前如痴如醉的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告诉我们:这种美在每个⼈⼼中强烈回应着,这是⼀个⾃我发现的过程,发现⾃⾝或周遭那些平凡却闪光的品质;这也是⼀个重温梦想的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是怎么轻易将它们泯灭的;甚或,这是热⾎青年的⼀部励志故事集,唏嘘慨叹间,激励其再⼀次奋起。
“相信梦想,相信奇迹!”这个节⽬及时给我们送上了⼀份弥⾜珍贵的.礼物,它似乎在告诉每⼀个⼈:中国⼈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脚步从未⽌息!拼搏道路上的中国⼈,未来仍然充满希望! ⼈⽓评委⼈⽂情怀浓厚的点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马。
《中国达⼈秀》舞台上的才艺秀之精彩⾃不待⾔,但是让这个节⽬好看,画龙点睛赋予其灵魂,时刻与节⽬创意共振共鸣的另⼀⼤亮点,是以周⽴波为核⼼的评委队伍。
点评过程中,笑点不断,感动不断,貌似搞怪逗乐,实则直指⼈性,暗含哲理启迪;提问设置,着⼒烘托⼩⼈物的梦想与追求,发掘千⾥马之所以为千⾥马的潜藏之品质。
《中国达⼈秀》的版权来⾃《英国达⼈秀》,其评委组合复制了《英国达⼈秀》两男⼀⼥搭配的模式。
两位男评委为海派清⼝创始⼈、主控评委周⽴波和对专业品质负责的知名⾳乐⼈⼠⾼晓松或黄舒骏,⼀位⼥评委为来⾃台湾、⼈称“美丽教主”的才⼥伊能静。
评价中国达人秀文化专家评价内地选秀节目:达人雷人差距只在一线间。
《中国达人秀》成功移植了《英国达人》所坚持的理念与价值观——“小人物的大梦想”、“平凡能创造奇迹”。
应该说,这是国内选秀节目在四面楚歌时的一种自救。
“选秀节目成…三俗‟的重灾区,很多节目不是…达人‟,而是…雷人‟,因为它们没有体现真善美的价值观。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时统宇说。
“雷人”,还是“达人”,关键看坚守什么,彰显什么。
一条线,两重天。
他失去双臂,却能在黑白琴键上弹奏动听的旋律。
他叫刘伟,23岁,文静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
这些天,他成了网络红人,短短3天内视频点击率就多达20余万次。
在《中国达人秀》中,刘伟用双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打动所有观众。
人们亲切地称他“无臂钢琴王子”。
其实,在《中国达人秀》中,像刘伟这样的“另类”选手还有很多。
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些“充满温情的小人物”,《中国达人秀》有了一种特殊的聚焦力。
从7月25日至8月8日,节目已播出海选前三期,最近一期成为上海地区收视率冠军。
与此同时,大多数专家学者以及网友也对这档节目持认可与鼓励的态度。
在《中国达人秀》研讨会上,该栏目总导演金磊说,自2005年“超女”使选秀节目达到顶峰之后,国内选秀风起云涌,到如今却步入了瓶颈期。
“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窄化的偶像选秀,很难走入再次繁荣。
”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的话说,《中国达人秀》的出现,生不逢时,却又生逢其时。
说前者,是因为如今的选秀节目“秀得烦人了,太闹腾了!”说后者,是因为它做到了一条其他选秀节目所没能做到的,那就是把百姓故事与才艺比拼结合在一起。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个曾经央视《东方时空》的宣传语,成了《中国达人秀》的核心内涵。
《中国达人秀》里的小人物,有着共同的时代背影——中国式梦想。
比如,男版“苏珊大妈”朱晓明表现的是勇气,“孔雀哥”姜仁瑞代表着不离不弃,“无臂钢琴王子”刘伟则展现了坚韧与执着。
在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眼里,30年来中国人一直坚守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渴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渴望活得精彩而有尊严,通过自己改变自己,通过个体的奋斗改变命运。
浅谈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的价值理念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媒介和文化、宣传的载体,在完成信息传播的同时,负有巨大的道义责任。
我国的主流媒体承担上述责任的同时,更把“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维护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看做第一责任。
即使是一些提供娱乐节目的栏目,也努力在其轻松表象下积极履行这种严肃的责任。
《中国达人秀》即是其典范之一。
《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即是其典范之一。
《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由于中国文化土壤的丰厚和中国民众的才智,2017年(第一季)一炮打响,2017年(第二季)更趋成熟,全国收视率居高不下。
每期的1小时的节目,要录12个小时,然后从中剪辑。
这种精心选择体现了有意取舍的价值理念。
定位草根,突出主体,实现以人为本不论是来自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府城镇大墩囤的“草根舞王”卓君,还是安徽农村的卖菜大姐、“中国版苏珊大妈”菜花甜妈,抑或是流浪世界的街头艺人获得“实力的绽放”单项奖的胡启志,都是达人,又都是草根。
就群体而言,草根是基层的、民间的、基础的;就艺术而言,草根是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的。
“草根”虽然平凡,但因其有丰富的生活和长期的积累而蕴有无尽的创造力。
一方面,民众是历史的主人;另一方面,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所以达人就藏在芸芸众生之中。
给民众一个舞台,就有可能会收获一个又一个奇迹。
也许,这就是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发轫的初衷:中国达人秀》发轫的初衷》的草根定位。
就《中国达人秀》的形式而言,主持人退出舞台,站在侧幕,评委挪居一侧,将舞台彻底还给百姓,把仪式感放大,凸显其对来自平民的尊重。
深究“中国达人秀”的精神内核摘要:达人秀的精神内涵是梦想与奇迹的实现,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中国达人秀”承载了中国人自强不息,执着的励志精神,承载着中国人大爱的情感力量,承载着中国民众真、善、美的主流价值观。
“中国达人秀”其实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才艺的选秀节目了,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整个节目营造了一种奇迹,这种奇迹的背后是一种感动和文化信仰。
舞台上,一个个达人选手才艺背后的故事,无不在某一个层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精神内核中国梦真善美主流价值观“梦从中国起,风从东方来”。
2010年下半年,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达人秀》,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火爆荧屏,风靡全国,更掀起了网络热潮。
它在中国社会的观众和网民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中国达人秀》在国内选秀节目普遍遭遇“七年之痒”的今天逆势而行,一炮走红,震动着广大观众的心灵,它成功的原因何在?首先引进“英国达人”版权的《中国达人秀》严格采用了国际达人节目制作流行模式,并成功地移植了“英国达人”所坚持的理念与价值观——“小人物的大梦想”,“平凡能创造奇迹”。
并在这一理念中创造性地植入了“本土化”的精神内核:中国梦。
“达人秀的精神内涵应当是梦想与奇迹的实现,应当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
”正是在这个平台上,一个个展现奇迹的中国达人,用他们才艺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深深地感动着人们,充分显示出在中国民间,蕴涵着多少追求梦想,实现梦想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正是这些民间草根的力量,为节目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
“中国达人秀”的宗旨是: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其总导演金磊说:“这个节目的名字很有文化野心,China''''sGotTalent,可以理解为天赋中华,无形中以天生才艺结合个体和国家,很具娱乐感地联系起所有的奇迹、梦想的东西,所以它承载的东西很大……”。
那么,《中国达人秀》承载了中国人的什么呢?一、承载了中国人的励志精神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虽然许多选手的才艺表演和梦想的追求各不相同,但他们共同体现了“中国梦”的价值,守候了中国梦的光辉。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模式的仿制与创新——《中国达人秀》本土生存策略案例分析高黎黎广东广播电视台摘要:如今,电视节目模式的研发、仿制与创新已经成为全世界电视节目领域的一个趋势,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我国自从引进电视选秀节目以来,便一直在节目模式的仿制与创新这条路上不断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败。
《中国达人秀》的开播使我国电视选秀节目达到一个高峰,它也是电视节目模式仿制与创新的一个成功案例。
本文将从电视节目仿制与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其成功之道。
关键词:电视节目模式;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引言《中国达人秀》(英语:China's Got Talent)是中国上海东方卫视制作的一款真人秀节目,自2010年7月25日开始每周日晚在东方卫视播出,该节目旨在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
自从开播以来,《中国达人秀》收视率一路走红,节目独领全国选秀节目风骚。
《中国达人秀》的成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在电视节目模式上的仿制与创新是其成功的最主要也是最典型的因素。
它在电视节目模式仿制与创新上的成功,为我国在该方面的研究增加了一个典型案例。
一、电视节目模式(一)电视节目模式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优秀的电视节目模式也是一种“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是仿制的基础,任何仿制都是对特定模式的模仿。
具体来说,电视节目模式指某个系列电视节目的制作框架,它包括若干核心要素和细节,(如演播室布置、布景、灯光、台词脚本、制作安排等),对目标受众特征和期望收视率这样的效果指标也有详细的规划。
①一般常见的电视节目模式主要有综艺节目、游戏节目、情景剧、真人秀、偶像剧等。
在当今社会电视产业的发展领域,电视节目模式研发、交易以及仿制和创新越来越常见,成为电视产业链上各部分盈利的主要手段,也成为一个新的竞争领域。
(二)仿制节目模式是当今电视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媒介发展受到全球化、商业化浪潮极大冲击的今天,“文化工业”的现象在媒介领域处处可见。
论《中国达人秀》秀出自我2010年东方卫视推出全新的节目《中国达人秀》。
《中国达人秀》获得了巨大成功。
湖南卫视的《快乐男生》,都无法带来理想的效果。
但是《中国达人秀》做到了,它凭着节目独特的风格和人们的精彩表现,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和一致好评,它在上海本地收视率排名第一,在全国26 个城市收视率就是第二位。
《中国达人秀》节目的模式来源《英国达人》,让怀有梦想的每一个人,都能表现自我和突破自我。
当前的选秀节目收视率是呈现下滑趋势的,《中国达人秀》受到全民的好评。
主要原因,就是节目的定位比较精准,再者就是主持的平民化和各个评委的自身特点等等。
《中国达人秀》从选手各式各样的表演到百姓故事的讲述,再者是评委的点评以及主持人等充满了娱乐元素,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爱以及自由的追求。
一、朴实的风格《中国达人秀》在进行的过程中,还原了群众的朴实的生活。
在这个舞台上道出了普通人的真性情,爱情、亲情、友情、努力,都真实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产生共鸣。
情感并不是导演刻意的为观众营造,却是通过展示,让观众自己去看去感觉,真实地流露出来。
与普通的节目不一样,《中国达人秀》没有预设的剧本,只是事弄好游戏的规则,故事的内容完全由参与者表现完成。
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真实风格,并不会被规则所限制,但又不会完全真实地在生活中表现。
《中国达人秀》的参赛选手,大多是生活经历比较坎坷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草根”精神和质朴情怀是亿万中国人的集体气质。
这些选手极具典型性、差异性和个性,为节目深度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卖鸭脖子的周彦峰穿着小猪的行头躺在地上学宰猪,只为恳请评委让他爱唱歌的妻子登上大剧院的舞台;制作“孔雀开屏”的痴心丈夫,参加选秀是为了博得瘫痪妻子的开颜一笑;拿低保工资的58 岁超市值班员覃爱群上节目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自信和快乐而毫无功利目的……这些故事真实而朴素,赢得了观众的共鸣和尊重。
这种实与虚的把握恰到好处,从而增加了节目的魅力。
浅谈中国达人秀浅析《中国达人秀》节目《中国达人秀》第一季节目自2010年7月25日起每周定期在上海东方卫视播出,于2010年10月10日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进行了总决赛的最后角逐。
在两个半月的时间里,在无数中国观众的见证下,24强的选手通过层层竞争和淘汰,最终诞生了中国第一位并且也将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演出的达人——“断臂钢琴家”刘伟。
这场华丽的视觉盛宴落幕至今已有两个多月,但它所带来的巨大轰动效应和中国电视真人秀的未来趋势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作为三位评委之一的周立波曾说,《中国达人秀》就是一场全民的嘉年华。
的确节目自首期开播以来就在上海地区乃至全国获得在娱乐节目中独占鳌头的高收视率。
节目本身的吸引力以及节目的市场化、商业化路线都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娱乐参与精神。
《中国达人秀》的24强参赛选手,每一个参赛选手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他们所具有的达人的潜质,更体现《中国达人秀》的宗旨:平凡人也可以成就大梦想,相信梦想,相信奇迹!“断臂钢琴家”刘伟、胖女孩蔡铀勍、秀节目。
结果证明在全球泛真人秀的时代,电视真人秀在中国这片土地迅速地通过实现本土化来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或许在电视包装日益商业化的时代,愈来愈多的成功的电视节目遭到很多人的置疑。
同样《中国达人秀》每一位参赛选手的背后非同一般的着实感人的经历在让人黯然落泪之后不禁会产生媒体故意为之,意欲煽情出位的疑问,为的就是以情吸人,从而牢牢控制失踪居高不下的收视率。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场民众高参与度的选秀节目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电视真人秀在中国近期发展的最高水平。
一、首先《中国达人秀》一反近两年来娱乐选秀节目出现的媚俗化倾向。
自2004年的《超级女声》的冠军中性化选手李宇春受到了无数“玉米”的追捧,并在娱乐圈迅速蹿红,接着各种同质化的选秀节目迅速在各地方电视台上演,而真人秀节目似乎越看越像是一场场追求视觉冲击和刺激的作秀。
越来越多的女选手在帅气冷峻的中性形象包装下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娱乐界受日韩风暴的影响,一个个打扮得犹如漫画中秀美的男子接踵而来,在这种情形下,大多数选秀节目在大多数观众眼中似乎更像是一场场同质化的选美秀。
观看中国达人秀的领悟作为一档让人们展现各种才艺的节目,《中国达人秀》早已横扫中国大江南北,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追捧。
而观看这档节目,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领域的才艺,还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和领悟。
下面,我将就观看《中国达人秀》的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个人感悟。
一、才艺面前,人人平等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我们能够看到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肤色的选手们用自己的才艺征服观众和评委。
这说明才艺是不分国界、不分文化、不分年龄和性别的,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长处和特点,都值得被尊重和欣赏。
不仅如此,才艺比起外表、身份和背景更加重要。
通过《中国达人秀》的观看,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欣赏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才艺,不分彼此地平等对待。
二、追求梦想,不怕失败《中国达人秀》中的选手们都是有梦想、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并为之奋斗的人。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选手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更看到他们刻苦训练、倾注心血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不断改进,并且在每一次的失败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心态。
在《中国达人秀》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只要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即使走过了漫长的艰辛之路,也一定能够在自己的领域获得成功。
三、勇于挑战,超越自我在《中国达人秀》中,有很多选手通过自己独树一帜的表演打破了常规,挑战了自己和观众的认知。
比如说,有的选手会在极高的地方跳水,有的选手会用肚皮唱歌,以及许多其他让人大开眼界的表演。
这些选手的精神及所体现出的对自己及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我们就能做到更好、更强、更有创意。
四、自信从容,展现自我在《中国达人秀》中,不少选手都展现出了自信从容的个性。
有的选手一开始甚至脸色发青、出汗,但是当他们开始表演时,就能将自己的潜力释放出来,让人大呼过瘾。
这种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才艺和准备上的,让观众感受到了选手们具有又仔细、沉着、果敢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