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模块一中国近代史第五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讲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7
第五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讲知识脉络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三大集团: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四次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贵阳中考考点清单重庆谈判※考纲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10月10日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背景(1)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由于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3)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毛主席与蒋介石在重庆概况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意义(1)签订“双十协定”,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影响,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了人民(2)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但失去民心,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考纲要求: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概况(1)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2)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3)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意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保存了军队力量,打败了国民党的进攻,鼓舞了陕北及全国其他解放区军民的信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夏背景为改变敌攻我守的战局,中共中央决定把战略进攻矛头指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大别山地区领导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结果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五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本讲知识脉络三个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三大集团: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集团(内战独裁)、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四次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贵阳中考考点清单重庆谈判※考纲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重庆谈判时间1945年8月~10月10日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背景(1)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2)由于准备不足,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3)为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飞抵重庆谈判毛主席与蒋介石在重庆概况国共两党经过43天的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建议,却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意义(1)签订“双十协定”,中共赢得政治上的主动权,扩大了影响,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了人民(2)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但失去民心,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考纲要求: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内战爆发时间1946年6月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转战陕北概况(1)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当时在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众寡悬殊,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2)毛泽东、周恩来等撤离延安后,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一直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3)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意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保存了军队力量,打败了国民党的进攻,鼓舞了陕北及全国其他解放区军民的信心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1947年夏背景为改变敌攻我守的战局,中共中央决定把战略进攻矛头指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大别山地区领导人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结果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考纲要求: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三大战役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在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一线分三路发动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意义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三大战役示意图渡江战役形势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原因(1)自身原因: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2)其他原因:打内战不得人心;未能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1)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彻底的革命纲领;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国民党统治腐朽(2)经验及团结人民;②体现: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民解放战争【易错易混】展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而不是三大战役。
,贵阳中考重点突破1.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异同历史事件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相同点国共两党都参加;都想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都初步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结果不同点时间1936年12月12日1945年8月~10月10日人物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蒋介石背景(1)日本加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2)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主张(4)蒋介石坚持剿共(1)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为赢得备战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2)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毅然赴重庆谈判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方针,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2.“挺进大别山”为什么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军防御。
但我军在正确的作战方针(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指导下,英勇善战,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进攻。
这样,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人民解放军具备了转向全国性进攻的条件。
毛泽东做出了英明的决策:“夺取中原,将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显然是在进攻条件具备情况下中共中央英明决策的结果,战场转向外线——国统区。
与此同时,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开始了。
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迅速取得胜利除了解放军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外,还有许多重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1)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极大地增强了人民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勇气。
(2)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国统区人民掀起了人民民主运动,形成反蒋的第二战线。
(3)在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政策。
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第二、第三年又及时提出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将革命进行到底。
国民党集团看似强大,但是地方军阀与中央政府貌合神离,很难协调作战。
(4)经济上,在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积极生产,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1)中共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
与国民党合作,掀起大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大革命失败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共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进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领导人民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贵阳五年中考真题回顾与模拟1.(2011贵阳中考)毛泽东在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此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 C )A.战略反攻打响B.战略决战即将开始C.三大战役胜利在望 D.渡江战役已经开始2.(2012贵阳中考)如图所示的重大军事行动,标志着( A )A.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B.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C.淮海战役结束D.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3.(2016贵阳适应性考试)“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占领葫芦岛,先后俘获了国民党范汉杰、廖耀湘兵团,封锁其撤回山海关内的海、陆通道。
”与该记载相关的战役是(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4.如图人民日报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C )A.北伐战争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5.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D ),毛泽东等赴重庆前延安机场合影,在抗战胜利后,各群众在平毁碉堡,1946年上海群众举行反内战游行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6.(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
国民党处于劣势。
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
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
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岛。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1)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
答:(1)经济困难、政治腐败、丧失民心、军队士气低落。
(2)未能获得广大农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