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基本常识
- 格式:pdf
- 大小:739.92 KB
- 文档页数:2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防爆电气设备是一种能够在易燃、易爆环境下进行安全使用的设备,它具有一定的防止电火花或电弧产生的能力,从而避免着火或爆炸的危险。
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防爆常识:1. 了解防爆等级在选择和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了解其防爆等级。
防爆等级是指设备的防爆能力,一般采用“Ex”及数字组成的编号表示。
例如,ExdⅡCT4表示设备具有粉尘防爆等级Ⅱ类,气体防爆等级CT4级别的能力。
选择防爆设备时应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的爆炸危险性确定防爆等级,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2. 避免静电产生静电是易燃、易爆环境下经常出现的一种危险因素。
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尽可能避免静电产生。
例如,对于易积尘环境,应选用静电导电作用强的材料,避免材料与材料之间的摩擦产生静电;对于直接接触易燃液体或气体的设备,应保证设备和工具表面的电阻小于106欧姆,从而避免静电放电。
3. 定期检查设备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定期检查设备的状态和性能。
例如,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头是否紧固,导线是否老化断裂,设备是否有损坏或腐蚀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检查设备的保护措施是否完好有效,例如,防爆壳体是否破损、密封是否完好等。
4. 操作规范在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需要遵守操作规范。
例如,设备的开关应该在正常工作范围内使用,禁止在过载情况下使用;禁止对设备进行非法改装和维修等。
同时,还应注意工作时的环境和气氛,防止产生易燃气体和蒸汽等危害物质。
5. 储存安全在停止使用防爆电气设备时,应将其储存于安全的地方。
需要注意仓库防火、防潮、防爆等措施。
对于易燃、易爆性物质,应与防爆电气设备分开储存,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需要注意防爆等级选择、避免静电产生、定期检查设备、操作规范、储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和使用环境的安全。
防恐防爆小常识
如何识别恐怖嫌犯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季节不符者;
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
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
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
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
遇到恐怖爆炸怎么办
(一)遇爆炸威胁,坚持5字诀
1.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快,快撤离;
3.细,细致观察可疑人、事、物;
4.报,迅速报警;
5.记,用照相机等将“现场”记录下来。
爆炸事件发生在室外或开放式场所的应对措施
1.迅速有序远离爆炸现场;
2.按照疏散指示和标志撤离到安全区域;
3.不要因顾及贵重物品而浪费逃生时间;
4.实施自救和救助他人;
5.拨打报警电话,客观详细地描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
6.协助警方调查。
基本防爆知识防爆常识基本防爆知识防爆标志爆炸性气体的设备分级爆炸性气体引燃温度及设备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分组爆炸性气体的设备分级IP□□防护等级,IP为国际防护等级符号(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RATINGS),其后有两位数字,第一位数字表示装置的防尘能力,称为第一位特征数字,第二位数字表示装置的防水能力,称为第二位特征数字。
防腐电工产品标志爆炸危险环境的区域划分为了在爆炸危险环境中正确地选择电气设备及设置配电线路,即按照不同的危险区域,选用防护程度不同的电气设备及线路,《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92)划分了爆炸环境中的危险区域分区,它与IEC对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是一致的。
1、爆炸危险环境的分类:爆炸危险环境按爆炸性物质的形态分为:气体爆炸危险环境和粉尘爆炸危险环境两类。
2、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分区:爆炸性气体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进行分区。
亦即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是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或是短期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3个危险区:(1) 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 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3) 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一般在可燃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电气产品时必须使用防爆型产品。
防爆型产品的外壳上一般有以下标志,具体含义如下:Ex d Ⅱ B T4①②③④⑤①、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②、隔爆型③、除煤矿、井下用之外的电气设备④、按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最大实验安全间隙或最小点燃电流分为ABC三级⑤、按设备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至T6六个组第①位编码:Ex——中国及国际电工委员会防爆标志;EEx——表示欧共体;AD——意大利; MS、AE——法国;FLP——英国;UL、FM——美国;E——德国\\IEC第②位编码代号防爆型式国家标准防爆措施适用区域d 隔爆型 GB3836.2 隔离存在的点火源 Zone1,Zone2e 增安型GB3836.3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ia 本安型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0-2ib 本安型 GB3836.4 限制点火源的能量 Zone1,Zone2p 正压型 GB3836.5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o 充油型 GB3836.6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q 充砂型 GB3836.7 危险物质与点火源隔开 Zone1,Zone2n 无火花型 GB3836.8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2m 浇封型 GB3836.9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h 气密型 GB3836.10 设法防止产生点火源 Zone1,Zone2s 特殊型DIP 粉尘防爆型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其前面无需加EX或EEX等标志危险场所危险性划分:爆炸性物质区域定义中国标准北美标准气体(CLASS Ⅰ) 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Zone 0(0 区) Div.1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1 区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可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2 区Div.2粉尘或纤维(CLASS Ⅱ/Ⅲ)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连续 , 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10 区 Div.1在正常情况下 , 爆炸性粉尘或可燃纤维与空气的混合物不能出现 , 仅仅在不正常情况下 , 偶尔或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11 区 Div.2第③位编码Ⅰ——煤矿、井下用电气设备Ⅱ——工厂用电气设备第④位编码Ⅱ类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分级工况类别级别代表性气体最小引爆火花能量最大实验安全间隙MESG(mm) 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矿井下Ⅰ甲烷 0.280mJ矿井外的工厂ⅡA 丙烷 0.180mJ MESG≥0.9 MICR>0.8ⅡB 乙烯 0.060mJ 0.9>MESG>0.5 0.8≥MICR≥0.45ⅡC 氢气 0.019mJ 0.5≥MESG 0.45>MICR第⑤位编码Ⅱ类爆炸性气体环境中电气设备温度组别温度组别自然温度T(℃)常见爆炸性气体设备允许表面温度(℃)T1 T≥450 氢气、丙烯腈等 46 种 450T2 450>T≥300 乙炔、乙烯等 47 种 300T3 300>T≥200 汽油、丁烯醛等 36 种 200T4 200>T≥135 乙醛、四氟乙烯等 6 种 135T5 135>T≥100 二硫化碳 100T6 100>T≥85 硝酸乙酯和亚硝酸乙酯 85。
防爆常识一、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1.爆炸性混合物产生爆炸的条件爆炸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而产生的光和热或机械功。
在此仅谈及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即所有的可燃性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所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这类爆炸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才可能发生:第一,必须存在爆炸性物质或可燃性物质;第二,要有助燃性物质,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第三,就是还要存在引燃源(如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等),它提供点燃混合物所必需的能量。
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具备,就不会产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采取适当的措施,使三个条件不同时具备即可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由于爆炸性混合物普遍存在于煤炭、石油、化工、纺织、粮食加工等行业的生产、加工、储运等场所,如发生爆炸则危害极大。
于是,人们采取了多种防爆技术方法,防止爆炸危险性环境形成2.(1) 隔爆型“d”(bulkhead)隔爆型防爆型式是把设备可能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部件全部封闭在一个外壳内,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参见GB 3836 2标准)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周围的环境隔开。
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结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隔爆型“d”按其允许使用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种类分为I类和IIA、IIB、IIC该防爆型式设备适用于1、2(2) 增安型“e”增安型防爆型式是一种对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其内部和外部部件可能出现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的防爆型式。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
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
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
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
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
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
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防爆有了更高的要求。
防爆电气设备作为工业生产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常识,对于提高工业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防爆电气设备的分类。
根据我国的标准,电气设备分为按防爆类型分为“d”、“e”、“i”、“n”等四类设备。
其中,“d”表示本质安全型防爆电气设备,“e”表示壳体型防爆电气设备,“i”表示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n”表示气体灭弧型防爆电气设备。
根据区域划分,电气设备又分为非易爆区、一般型易爆区、严格型易爆区、矿山型易爆区。
其次,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
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有两种:本质安全型和非本质安全型。
本质安全型是指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不会产生超过危险界限的电路或电磁现象。
而非本质安全型则是通过隔爆、气体灭弧、壳体型等方法达到防爆的效果。
隔爆法是利用一种隔爆材料,将电气设备的内部隔离,防止火花或电弧伤及易爆气体周围。
气体灭弧法则是在电气设备中注入一种阻止火花和电弧产生的灭弧气体。
而壳体型则利用防爆外壳防止火花或电弧从设备中飞出,保证周围环境安全。
再次,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
在安装防爆电气设备时,应该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位置,按照相应要求铺设附加接地导体。
此外,应该注意配电柜的整洁与密封性,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在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制度,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最后,要提高电气设备的维护水平。
防爆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基于可靠维护和保养的。
因此,在使用中应该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
在进行维护过程中,要对设备内部的附件和部件进行检查和更换,并设置防护罩,以降低外力对设备的损坏,同时每年都应做好专业检测,以杜绝隐患发生。
总之,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常识的掌握不仅对企业的生产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