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调研卷及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潜水员潜水时呼出的气泡在水面下上升的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
关于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强变大,浮力变大B .压强变大,浮力变小C .压强变小,浮力变大D .压强变小,浮力变小2、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 、B ,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 的距离S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 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 在O 点,B 在距离O 点5m 处③从第3s 开始,vA >vB ,5s 末A 、B 相遇④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A .只有①④正确B .只有③④正确C .只有①③正确D .只有②③正确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两物体在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B .两物体在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 v <甲乙C .两物体在15 s 相遇,且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4、如图所示,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调节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撤去眼镜片,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该眼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B.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5、如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6、小明在湖边散步时,看到水中的鱼在“白云”中穿梭,下列说法正确的()A.小明看到水中的“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小明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鱼位置要深D.小明看到水中的鱼和“白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7、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A.20次B.40次C.70次D.140次8、对下列四幅图阐述不正确的是()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9、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雨后彩虹一光的色散B.鱼翔浅底一一光的直线传播C.小孔成像一光的反射D.镜花水月一光的折射10、以下物理规律无法用实验直接验证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 B.欧姆定律 C.光的反射定律D.焦耳定律11、如图所示,一个密封的圆台状容器,内装一定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现把它倒置过来,则()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减小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减小12、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图所示状态.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A.甲所受浮力更大 B.乙所受浮力更大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较浮力大小13、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 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 2g/ cm314、重力为25N的书包放在桌面上,用20N竖直向上的力提书包,此时书包受到的合力为()A.20N B.5N C.0N D.45N15、如图所示,将纸片从易拉罐和水平桌面间快速水平抽出,易拉罐几乎不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测查试题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6小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8小题,共24分)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发育情况,科学家用超声波测算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可减小噪声对室内的影响;C、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音调很相似;D、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像机胶片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造成的;D、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鉴别钞票真伪。
3、下列关于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是()A、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严冬冰雕作品逐渐变小是熔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出大量枝叶并在剪口处密封塑料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D、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温度就会不断升高。
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B、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C、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是虚像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5、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A、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红色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白色D、全身呈绿色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属于汽化现象C、水结冰属于凝华现象D、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7、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8、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二、填空题(每空1分,10小题,共20分)8、人游泳时使水而发声,鱼会被声音吓跑,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镇江市2021—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剖析八年级物理试卷号一二三分得分一、:(每有独一正确答案,每小2分,共24分)1.以下数据中最靠近事的是⋯⋯⋯⋯⋯⋯⋯⋯⋯⋯⋯⋯⋯⋯⋯⋯⋯⋯⋯⋯⋯⋯⋯〔〕A.我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5cm B.人步行速度5m/sC.沐浴水的温度是100℃D.正常人心跳1次1s2.在物理学中我是以“位内物体通行程的多少〞来描绘物体运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用一些成来描绘物体运的快慢,下边的成中与物理学描绘运快慢的方法最邻近的是⋯⋯⋯⋯⋯⋯⋯⋯⋯⋯⋯⋯⋯⋯⋯⋯⋯⋯⋯⋯⋯⋯⋯⋯⋯⋯A.离弦之箭B.弛掣C.与日俱增D.来〔〕3.祖国河山一年四时美景如画.如中对于河山美景的描绘,属于凝象的是⋯〔〕A.春季,雾绕群峰B.夏季,雨笼山峦C.秋季,霜打枝头D.冬季,冰封雪飘4.以下相关声音的法,正确的选项是⋯⋯⋯⋯⋯⋯⋯⋯⋯⋯⋯⋯⋯⋯⋯⋯⋯⋯⋯⋯⋯〔〕A.听声音能够辨知人是,依赖的是音色B.超声波能够碎石,明声音能够信息C.“余音梁〞明声音能够不由振生D.美好的音永不会成噪声5.小片会在声的声器的盒上跳,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激起水花,吹叶响,叶在振.些象了然⋯⋯⋯⋯⋯⋯⋯⋯⋯⋯⋯⋯⋯⋯⋯⋯⋯⋯〔A.声音的播需要介B.声音能在水中播〕C.声音是由物体振生的D.声音能在空气中播6.2021年元旦清晨,小雷在家中暖水瓶的瓶盖翻开不冒“白气〞,小雷自己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又想到可能是因房的温度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好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属于科学研究哪个⋯⋯⋯⋯⋯⋯⋯⋯⋯⋯⋯⋯⋯⋯⋯⋯⋯⋯⋯⋯⋯⋯⋯⋯⋯⋯⋯⋯⋯⋯⋯⋯⋯⋯〔〕A.提出C.行与采集据B.猜测与假D.沟通与合作7.放影,影胶片上的案凸透在幕上成的是⋯⋯⋯⋯⋯⋯⋯⋯⋯⋯⋯〔〕A.倒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像8.如的四种情形,属于光的反射象的是⋯⋯⋯⋯⋯⋯⋯⋯⋯⋯⋯⋯⋯⋯⋯⋯⋯〔〕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倒影C.水面“折〞枝D.日全食9.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人移到某一地点看不硬(如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看硬了(如乙).造成⋯⋯⋯⋯⋯⋯⋯⋯⋯⋯⋯⋯⋯⋯⋯〔〕“看不〞和“又看了〞的原由分是A.光的直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播和光的反射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播10.甲、乙两小在平直道上从同一点出向做匀速直运,它运的s-t像如所示.由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以甲参照物,乙向运C.6秒,两相距20米D.通10米的距离,甲比乙少用8秒11.如所示,小家的小猫在平眼前欣自己的浑身像,此它所能看到的浑身像的是⋯⋯⋯⋯⋯⋯⋯⋯⋯⋯⋯⋯⋯⋯⋯⋯⋯⋯⋯⋯⋯⋯⋯⋯⋯⋯⋯⋯⋯⋯⋯⋯⋯⋯〔〕A B CD 12.放映幻灯片,想使幕上出放大的“F〞字,幻灯片在前正确的搁置方法是中的⋯⋯⋯⋯⋯⋯⋯⋯⋯⋯⋯⋯⋯⋯⋯⋯⋯⋯⋯⋯⋯⋯⋯⋯⋯⋯⋯⋯⋯⋯⋯〔〕A B C D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1分〕13.悬挂在世博会德国馆内的金属球设有声控装置,一旦观光者齐声高喊,金属球就会应声摇动,呼叫声越大,金属球摇动的幅度越大.这表示声音不单能传达信息,还能够传递.物理学上常用声音的〔选填“音调〞或“响度〞〕来表示呼叫声的“大小〞.14.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仍是基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认真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涨,碰到冷的蒸笼罩时,大批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15.2021年7月22日上午,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第二天全食如图,我国是全世界最正确的观察地.日蚀现象的成因能够用光的规律来解说,观察日蚀时用肉眼直视太阳很简单灼伤眼睛,这是由于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16.如图是2021年冰岛火山喷发照片,镜,对光有高温的岩浆使冰盖作用.〔选填“融化〞或“凝结〞〕,致使河流水位狂涨.大批的火山尘埃上涨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尘埃上发生〔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致使辐射到地球外表的热量减少,可能会对地区性天气产生稍微降温影响.17.请将以下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假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2〕早春的清晨大雾洋溢;〔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逝.18.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以下表所示.依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同学,这里比拟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纳了的方法.19.如右图所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色时,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直立在桌上,在玻璃后边能够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由于光经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由于光经过玻璃射到人眼里形成的.两个棋子大小同样,B能和A的像完好重合说明:.20.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调理凸面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向来线上,并且大概在同一高度,当物距为20cm时,挪动光屏,可在光屏上获得一个清楚的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挪动光屏,可获得一个清楚的、倒立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在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状况与此近似的是.21.以下列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辉、反射光辉和折射光辉的方向均未标出),此中折射光辉是(用字母表示),反射角等于.22.郑西(郑州一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肩负运行任务的“和睦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从郑州发车,l9:10抵达西安,那么此次列车的均匀速度约为km/h.为了保证行车平安,列车上的监控系统,经过对高速运行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行见光进行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及时监控.这类不行见光是.23.近视眼的成像表示图,以下列图.与视力正常的眼睛比照,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辉的(选填“会聚〞或“发散〞〕能力较强;改正近视眼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其作用是将光,使像成在视网膜上.24.运用声呐系统能够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洋底的回波信号.那么该处的海深为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可是,超声波声呐却不可以用于太空测距〔比方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由于.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许你假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三、解答题:(共45分)25.〔6分〕达成以下作图〔每题2分,共6分〕:〔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在图乙中达成透镜的光路图;〔3〕图丙所示的是光从玻璃砖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状况.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辉的大体地点,并标出折射角.甲乙丙26.〔4分〕〔1〕如图甲木块的长度读数为cm;〔2〕用温度计测出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如图乙,示数为.图甲图乙27.(3分)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以下列图,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15°75°230°60°345°45°〔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辉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 F上可看到反射光辉OB,测进出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辉的方向,再观察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拟.〔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小明在实验时,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o、45o的三条光辉进行实验,结果获得了不一样的数据〔见表格〕.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丈量值都是正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反.你以为此中的原由应当是.28.〔6分〕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涨过程中,假设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选填“运动〞或“静止〞)5scm 50的.2〕假设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行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那么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3〕为了判气绝泡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丈量气泡运动的行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丈量,应负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44030200101O246810t/S0乙甲〔4〕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依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 图像.从O点开始的行程s/cm01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029.〔6分〕某小组在研究凸面镜成像规律时,不留神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能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用此中一块镜片,准备丈量其焦距.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丈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需光源是〔选填“电光源〞或“平行光源〞;此外所用的主要器械有;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表示图.〔图中镜片已画出〕2〕丈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类推测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30.〔4分〕为了研究小球自由着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摄影一次,拍下小球着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1〕能够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响出该小球着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v/ms-1v/ms-1v/ms-1v/ms-10t/s0C t/s0t/s0t/sA B D图甲图乙31.〔6分〕小凡同学在4块同样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同样的水,进行以以下列图所示的实验研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外表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关.B C DA〔1〕经过A、B两图的对照,能够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2〕经过A、D两图的对照,能够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3〕经过两图的对照,能够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相关.相关.相关.32.〔4分〕“十一〞国庆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出门旅行.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许多实质问题.〔1〕经过某交通标记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以下列图.小明想了想,立刻就理解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①“镇江18km〞的含义为;②“40〞的含义为.〔2〕在恪守交通规那么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此后标记牌到镇江最快要用多少分钟?镇江18km33.(6分)小刚从家中出发抵达句容新世纪广场后,此中一半行程步行,一半行程骑自自行(车.行程与时间图像以下列图.那么:1〕小刚骑车的速度是多少?2〕小刚从家到句容新世纪广场全程的均匀速度是多少?3〕在步行时期20s内经过的行程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参照答案一、选择题(每题有独一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 C C A C C D B A D C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13、能量响度14、液化,放出,上15、直线流传凸面镜会聚16、融化反射17、汽化液化升华18、甲同样行程比时间19、反射折物和像是等大的20、减小放大正立的虚〔不完好不给分〕21、OG3022、红外线23、会聚凹面镜发散24、3000在真空中不可以传声答案科学合理给分三、解答题(共48分)25、作图略26、3.18(从到都算对)-527、(1)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关系(2)研究反射光辉、入射光辉能否在同一平面内将反射光辉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填“反射角判断错误〞可得分;只表达出“反射角丈量错误〞的不得分]28、运动〔1分〕〔2分〕慢〔1分〕图像应为一条直线〔1分〕29、平行光源(1分)d 光屏刻度尺(2分)刻度尺光屏实验表示图以下列图(2分)〔2〕只测一块镜片焦距拥有有时性(1分30、变速〔1分〕相等时间内行程不一样〔1分〕C〔2分〕31、外表积相关液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关AC32、〔1〕①此后交通标记牌到镇江的行程为18km;(1分)②经过这段行程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可以超出40km/h.(1分)〔2〕t=S/v=(1分)=27min(1分)33、(1)V AB=s AB/t AB=(3600m-1800m)/560s=6m/s(2分)(2)V=s/t=3600m/3060s=2m/s(2分)(3)V oa=s oa/t oa=1800m/25(1分)20s=24m(1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调研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乙物质的密度为0.5kg/m3D.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2、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先下降后上升3、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4、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6、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7、如图一个装有石块的小船漂浮在水面,如果将石头投入水中,容器的水位将()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8、下列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高压锅容易将食物煮熟——液体表面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B.台风掀开屋顶的瓦——屋内外空气的流速不同,压强不同C.软包装饮料吸管一端做成尖形——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D.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增大压强9、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10、小亮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右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两气球带了电B.摩擦的方法使气球分子发生转移而带电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D.两气球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1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乙物质在610min1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是()①测量牛奶的密度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③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④鉴定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目。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2024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用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与烧杯共同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杯质量是40g B.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的C.乙液体的密度是1g/cm3D.乙液体的密度是1.67g/cm32.对下列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人的体温是32℃B.你的脉搏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1minC.正在考试用的一张物理答题卡的质量约100gD.一张书桌的高度约0.8m3.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低声细语”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B.在部分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利用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打雷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4.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在三态之间转化过程中所对应的吸放热情况,标注都正确的是A.B.C.D.5.如图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A.在0~1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1s~2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C.在0~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2m D.在0~3s内小车移动的距离为1m6.甲、乙两同学使用各自的刻度尺按正确的方法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并正确记录了测量结果,甲的记录是122.9cm,乙的记录是1.228m。
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cm,乙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mmB.乙的读数更准确,因为他的小数位数更多C.甲、乙两同学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因为测量存在误差D.如果甲、乙两同学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不会出现误差,测量结果一定相同7.音乐,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在物理实验中,下面实验步骤是错误的是:A.先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物体长度B.将1m长的木尺朝直尺一端对准,叫小组员固定尺子另一端C.逐个更改小木块重量D.同时在直尺的每个小刻度操作2. 新时间线电表的电流最小保存到:A.5AB.2AC.0.5AD.0.02A3. 以下哪个属于时间列记录电流的仪器?A.瞬时真空电流表B.伏特表C.电流表D.电压表4. 以下哪个属于焦耳的误差系数?A.温度B.时间C.电流D.电压5. 以下哪个单位是能量单位?A.千瓦B.伏特C.瓦特D.亳焦...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一、填空题1. 与气体活动无关的单位是_ _ _ _ _2. 弹簧秤的作用力属于_ _ _ _ _力3. 科学课标实验中,既能掌握物理原理,又能满足较多中学生实验条件,教学效果最好的是_ _ _二、简答题1. 什么是力的平衡?2. 什么是摩擦力?3. 为什么平衡作加法,力矩作代数和?...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C2. D3. A4. A5. 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 时间2. 弹力3. I板二、简答题1. 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则称力的平衡。
2. 摩擦力是两个接触物体相互阻碍运动的力。
3. 平衡作加法是因为平衡时所受合力为零,而力矩作代数和是因为力矩有正负方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八年级物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教室里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B. 我市冬季最低气温约为5℃C.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D. 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11min2.如图所示,2021年11月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身着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地面指挥中心顿时掌声雷鸣,“掌声雷鸣”是指声音的A. 音调高B. 响度大C. 音色美D. 传播速度快3.如图所示,下列光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 日食形成B. 水中倒影C. 杯弓蛇影D.海市蜃楼4.人工造雪是将水注人一个专用的高压喷嘴或喷枪,使水接触到高压空气,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形成小冰晶,从而实现降雪,如图所示。
人工造雪中的“雪”的形成是A. 凝固现象B. 熔化现象C. 凝华现象D. 升华现象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 白帝城B. 轻舟C. 两岸D. 江陵6.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B.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露珠的形成B.“雾凇”的形成C.樟脑丸逐渐变小D.河水结冰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镇江市体育2016届中考,50m短跑是我们考生选测的一个项目.在50m跑道的发令台上常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5.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飞行员6.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则容器底的光斑将()A.向右移动 B.保持不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确定7.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根据v﹦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C.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8.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在研究发声物体时,引入了“声源”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参照物”的概念,其中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假象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A.参照物B.光线 C.声源 D.光源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象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A.B.C.D.10.甲、乙、丙、丁四辆玩具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最先到达终点,丁车最后到达终点.若甲、乙两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对于丙、丁两车的图象所在区域,判断正确的是()A.丙在Ⅲ区域,丁在I区域B.丙在I区域,丁在Ⅲ区域C.丙在Ⅱ区域,丁在I区域D.丙在Ⅲ区域,丁在Ⅱ区域11.如图所示,在水杯后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观察小泥娃的图象.改变泥娃与水杯的距离,下面是关于我们所能看到的像的特点,其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泥娃比较靠近水杯时,可能看到泥娃变高又变粗的像B.当泥娃离水杯足够远时,可能看到泥娃上下倒立又变高的像C.当泥娃离水杯一定距离时,可能无论人眼在什么位置都看不清泥娃的像D.只要是人眼透过水杯看到的泥娃的像一定是虚像12.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34分)13.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14.写出下列仪器的读数: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cm;乙图中秒表的读数是s;丙图中温度计示数是℃.15.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图.16.夏天,打开冰箱时,发现冰箱内壁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拿出饮料和雪糕,不一会儿,会发现饮料杯壁上有一些小水珠,雪糕也开始滴水了.请指出上述现象中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冰箱内壁的“雪霜”属于;②饮料杯壁上出现“小水珠”的属于:;③“雪糕滴水”属于;上面三个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填写序号)17.南美洲热带雨林中有一种鸟能抓住一根木棍打击树干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可谓是鸟界的“打击乐高手”.这声音是由树干的产生的,人们能区分鸟叫声和树干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18.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微米= 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时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19.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适当的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选填“红外线”“紫外线”)20.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农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1.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只有用色光屏(选填“白”或“黑”),我们才能看到七彩光带.(2)根据甲图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22.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形成的像.(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l0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s到第4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5s时的速度为m/s;汽车在第5s和第6s这两秒时间里共前进了m.24.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三、综合题(本题共7小题,共42分.)25.(1)完成图甲中的光路.(2)如图乙,请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丙,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26.如图甲所示,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入射.(1)量角器量出θ的大小为50°,则反射角大小为.(2)若将纸板B向后折,使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上,我们在纸板B上没有看到反射光,此时(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的存在.(3)在图甲的装置中,让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方向射出.(4)若开始实验时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如图乙所示),(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27.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右图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物距U(cm) 5.0 6.0 7.0 8.0像距V(cm) 4.5 5.5 6.5 7.5(3)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填“物距U”或“像距V”)(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璃板绕OO′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2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才能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当烛焰正好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清晰的像时,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是4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中固定好透镜和蜡烛后,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光屏只有一个与透镜大小几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3)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图中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的像是模糊的.①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②如果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度数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片,也可以在光屏上获得清晰的像.(4)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实验序号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2 25 16.7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5 5 正立、放大的虚像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29.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选填“乙”或“丙”)所示的位置.(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所运动的距离.(3)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乙中的纸锥(选填“A”或“B”).30.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实验中的起始点o点最好(选填“选”或“不选”)在管子的最底端处,是因为在开始的一小段距离里气泡作.(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m/s.(3)下表为小芳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她所测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气泡的运动(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4)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选填”快”或“慢”).31.某同学买了一张火车时刻表,他注意到在北京和上海间往返的13次和14次特别快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车次到、发站时间北京天津西济南上海13 到站时间﹣﹣16:11 20:11 8:04发车时间14:40 16:16 20:23 ﹣﹣14 到站时间9:30 7:23 3:14 ﹣﹣发车时间﹣﹣7:28 3:26 15:45他了解了13次列车由北京开往上海,14次由上海开往北京.这两次列车每天齐发一列车,自北京到上海铁路长1455.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1)13次列车由天津西到济南的时间为多少?(2)14次列车由上海驶往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3)若14次列车长为200m,中途以36km/h的速度,用了多长时间才能完全穿过长度为1600m的一个隧道?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B.减弱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C.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是为了改变音调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分析】①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②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③声音的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松紧程度可影响振动的快慢;④人耳的听觉是有一定范围的,超出频率范围或响度太小的声音,人耳都是听不到的.【解答】解:A、超声波是声,声传播需要介质,月球和地球之间是真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传播,故A错误;B、减弱噪声的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个途径,故B错误;C、拉二胡时不断地用手指控制琴弦可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音调,故C正确;D、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响度在0dB以上的声音人耳才能的得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减弱噪声的方法等,难度不大.2.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露珠的形成B.“雾凇”的形成C.樟脑丸逐渐变小D.河水结冰【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形式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解答】解: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雾凇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C、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D、河水结冰,是液体水变成固态冰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漫反射;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分析】①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②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③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④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此项正确;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此项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简单光现象的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小孔成像、两种反射、光的三原色、近视远视的矫正.4.镇江市体育2016届中考,50m短跑是我们考生选测的一个项目.在50m跑道的发令台上常有一块“板子”,如图所示.关于这块“板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用来反射发令枪的枪声,所以必须正对着终点计时裁判的方向B.主要用来遮阳,所以要把它放在裁判员的头的上方C.主要用来减弱噪声,所以要把它放在看台和发令枪之间D.主要用来衬托发令枪冒出的白烟,所以应该是深色或黑色的【考点】物体的颜色.【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发令枪声是给运动员听的,发令枪的白烟是给终点计时员看的,由于计时员和发令员不在同一地点,要使计时员更清楚的看到白烟,用一个黑色的板子来衬托.【解答】解:A、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终点计时裁判不能听枪声计时,故A错误;B、“板子”的面积很小,不能起到遮阳的作用,故B错误;C、由于“板子”的面积很小,声波可以绕过,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错误;D、发令枪发出的白烟是为了让终点计时员看的更清楚,白烟用黑色的板子来衬托更为显眼,故D正确.故选:D.【点评】题目延伸:发令枪声和白烟同时产生,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的传播速度,运动员听到枪声的同时计时员看到白烟开始计时,计时比较准确.5.新型飞机的研制都需要进行“风洞”试验,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此时飞机里的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飞行员【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A、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以本身为参照物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位置的改变,是没有意义的.不符合题意.B、被研究的物体是飞机,飞机和模拟气流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模拟气流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符合题意.C、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飞机和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D、飞行员坐在飞机上,飞机和飞行员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飞行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6.如图所示,有一束光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保持入射光路不变,慢慢放出容器中的水,则容器底的光斑将()A.向右移动 B.保持不动 C.向左移动 D.无法确定【考点】光的折射规律.【专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解答】解:当水位在a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P点,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注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折射光线向下偏折.7.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B.根据v﹦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C.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首先要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就是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与路程的远近,时间的长短无关.【解答】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在任意时刻速度不变,与时间无关,故A错误;B、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无关,故B错误;C、在平直公路意在说明是直线运动,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并不能说明该汽车为匀速运动,有可能在这一分钟之中,前半分钟行驶800米,后半分钟行驶200米,则不是匀速运动,故C 错误;D、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越长,所需时间越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物理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应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了“光线”的概念;在研究发声物体时,引入了“声源”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参照物”的概念,其中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假象但实际并不存在的是()A.参照物B.光线 C.声源 D.光源【考点】物理学方法.【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有时为了归纳概括自然规律,方便于学习探究,将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或规律,用引入的新概念表示,客观上这些事实确实存在,有些是看得见、摸得着,只是引入了一个新概念;有些是为了使问题简单明了,根据客观事实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假想为简单易懂、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模型表示,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解答】解:在研究发光物体时,引入了“光源”的概念;在研究发声物体时,引入了“声源”的概念;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引入了“参照物”的概念,光源、声源、参照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物体;在研究光的传播规律时引入的光线,能够形象地说明光的传播特点,但实际上都不存在.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常用物理学方法的概念的区分,解题关键是了解新概念的定义和模型法的基本内含.9.《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骄傲的兔子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睡起了大觉,醒来后跑到终点,发现坚持不懈的乌龟获得了冠军.对整个赛跑过程而言,下列运动图象正确的是(其中实线表示兔子,虚线表示乌龟)()。
江苏省镇江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联考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m/s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超声波比次声波频率高D. 真空也能传声2.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凝华的是()A. 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B. 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C. 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D. 严冬,滴水成冰3.下列关于初中生的估计值最合理的是()A. 身高约162dmB. 质量约52kgC. 步行速度约5m/sD. 心跳一次的时间约5s4.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镇江市举办了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A. 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B. 海市蜃楼——光的反射C. 一叶障目——光的反射D.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5.大功率电子元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由石墨烯制成的“排热被”,把它覆盖在电子元件上,能大幅度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排热被”能排热是因为石墨烯()A. 导热性好B. 熔点高C. 导电性好D. 弹性好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摄氏温标规定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B. 酒精灯应当用外焰加热C. 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D. 常见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7.国庆假期结束了,爷爷送小明乘列车回家.爷爷看着列车徐徐地向前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爷爷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爷爷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 地面、地面B. 列车、地面C. 列车、列车D. 地面、列车8.如图是小丽测量A物体长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B. 物体长度是1.3cmC. 物体长度是7.3cmD. 物体长度是1.30cm9.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可用屏幕放大器来帮忙.小军通过屏幕放大器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屏幕放大器是由哪种光学元件组成的()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平行玻璃砖D. 平面镜10.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 处又恰好能看到“硬币”,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 光的传播路径是从空气中斜射到水中,折射光线偏离法线B. 光的传播路径是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折射光线偏向法线C. 此时用激光笔对着“硬币”照射,可以照到硬币上。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课桌的高度约为1.5mC.室内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40℃D.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2.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振动停止,发声体仍能发声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我们之所以听不到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够大3.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A.雨后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B.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月食、日食是因为光的折射C.我们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D.在河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的奇景,“鱼”和“云”分别是折射和反射形成的4.城市电动助力车在确保安全规范骑行的前提下既能方便市民出行,也保护城市环境,减少尾气排放。
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张华记录了骑行电动助力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在2~4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4~6s内运动的速度是10m/sC.在0~2s内比在4~6s内运动的慢D.在0~6s内运动的路程是10m5.“冰城”哈尔滨的冬季漫长且寒冷干燥,在1月份平均气温约为零下19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B.用冰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C.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D.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C.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在t=3min时,乙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停止吸热,温度不变二、填空题8.如图所示,高明氢能源列车正在驶离站台,坐在车厢里的乘客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相对于______是静止的。
图1 丹徒区06—0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调研测试卷相信自己,认真细心,定会取得好成绩!一、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题,每题2分,计40分)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频率不同D 、音色不同2.在城市道路上常见到如图1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C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 .乐器商店的标志3.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先熔化,后凝固B .先凝华,后升华C .先升华,后凝华D .先凝固,后熔化4.如图2所示是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5.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B.向水面吹气能加快蒸发,使水温降低C.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D.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6.下面是小明画的四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反映晶体熔化图像是-----( )7.如图4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图2图3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9.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A 变浅的鱼的实像 B变浅的鱼的虚像C 变深的鱼的虚像D 变深的鱼的实像10.下列四幅图中,可以说明镜面反射的图是-----()11.如图6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7中的-----()12.光明是人们祈求的,但有时光也会损害人的视觉和身心健康,成为光污染。
下列现象中会造成光污染的是-----()A、汽车车窗玻璃上贴防晒膜B、晚上学习时用护眼台灯C、城市建筑大面积安装玻璃幕墙D、用塑料薄膜建造温室大棚13.小明在课外按如图8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14.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中学生的平均身高有了明显的提高,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72-----()A.m B.dm C.cm D.mm图6 图7B C D图4图8图515.姚佳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
他想到,如果下雨使得瓶中进了水,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
于是他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
这其中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C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 .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6.谁也没有我跑得快!我是-----( )A .高速奔驰的磁悬浮列车B .让万物生长的阳光C .高空翱翔的超音速战机D .把“神六"送上天的“长征”运载火箭17.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 .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 .李明同学巳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 .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8.为了加大对镇江的宣传力度,镇江电视台拍摄了“镇江掠影”宣传片,其中许多镜头画面是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拍摄的。
若航空摄影所用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50mm ,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 )A 、略大于50mmB 、略小于50mmC 、刚好50mmD 、大于100mm19.下面是小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部分情况,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20.有甲、乙两物体分别以2m/s 和3m/s 的速度一前一后地同向而行。
问:用下列的哪个物体作参照物时,甲的速度最小?(注意:不能选甲本身作为参照物)-----( )A .站在路边的行人B .乙物体C .地球D .路边的树D.二、填空与作图题(共8题,每空1分,计27分)21.下面是小明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时进行的基本测量,请帮他完成:如图9所示木块A 的长度是_______cm ;用图10的体温计自测体温,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测得其体温为__________℃。
22.如图11,光线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况,请在光线上标上箭头表明光的传播方向。
(3分)23.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我们常用的圆珠笔长度大约是1.30________;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约15_________;你洗澡时水的温度约40_________;南京到镇江的路程约60___________。
24.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 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该“倒影”距小鸟__________m 。
25.急流的河水能把石头冲走,河水具有________能;声波能使物体振动,能粉碎小石子,这些都表明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________。
26.(1)、在图12中填上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2)、在图13中的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仪器并完成光路;(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14中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7.(1)、“刻舟求剑”是每一位同学都熟悉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因为以“舟”为参照物,剑是___________的。
(2)、看电影时,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银幕发生了光的___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声音的_______不同。
28.如图15所示,观察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回答下列问题:图9图14 图10图11图15(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____m/s ,乙的速度是_____m/s ;(2)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做__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__运动;(3)在3s 时间内,______物体运动的路程较长(选填:甲或乙);(4)图中两线相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应用与设计(6题,29、30、31题7分,32题5分,33题3分,34题4分,计33分)29.(1)、当光垂直于镜面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少?它还遵守反射定律吗?(3分)(2)、同学们,为了你的人身安全,请你乘坐合格安全车辆!请你回忆一下,在乘坐客车上学的途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请说出2个场景,并分别说明每一场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4分)30.(1)、据《扬子晚报》报道:2006年暑期,重庆市连续高温,气温高达40℃左右。
8月16日,重庆公交车里放上了大冰块,乘客正在感受公交车上放有冰块的清凉。
你能从物理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吗?(3分)(2)、图17是对冰加热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图中_______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_________℃;DE 段物质温度___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_(填“吸”或“放”)热过程。
3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图17 图16①分析1、2、3、4、5次实验的数据可知: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第5次实验中,应该是从_____________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_________这一侧所成的放大的像(都是选填“光屏”或“蜡烛”).③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会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给你一盒火柴和一根卫生香,若测香的燃烧速度,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写出测量的步骤和所测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燃烧速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明同学测得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7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m的距离,他测得走完某段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35次,问(1)这段路程多长?(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34.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可以用来做物理小实验,现有玻璃杯、铅笔、白纸、玻璃板、米尺、秒表和水,从中选用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要求:至少设计两个实验,并简要写出实验方法。
示例:实验:体验声音的产生及响度的大小与振幅的关系。
方法:1.轻轻抖动手中的纸;2. 用力抖动手中的纸。
祝贺你顺利完成答题,老师提醒你:一定要细心检查一下哦!答案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计40分)1.B2.C3.A4.D5.B6.A7.C8.A9.B 10.B 11.D 12.C 13.D 14.C 15.A 16.B 17.B 18.A19.D 20.B二、填空与作图题:(22、26每题3分,其余每空1分,计27分)21.2.21—2.26cm ;35—42;36.8 22.图略(每个箭头1分) 23.dm ;km/h ;℃;km24.虚;反射;6 25.动;声能 26.图略(每图1分) 27.运动;漫;音色 28.(1).15;0 (2).匀速直线;变速直线(或加速直线) (3).甲 (4).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