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银行
- 格式:doc
- 大小:860.50 KB
- 文档页数:28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投资价值分析【摘要】本文从宏观经济环境、银行业、城商行、内部经营环境以及财务指标等各个层面分析了杭州银行的投资价值。
虽全球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但国内银行业发展环境总体较好。
杭州银行作为城商行中的领头羊,在金融危机之后继续保持着良好的竞争力。
本文运用八家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的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财务状况综评估指标体系和评分模型,杭州银行在八家城商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重庆银行、成都银行和北京银行,原因是贷款集中度相对较高,应当注意分散风险。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财务指标因子一、宏观经济分析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至3.8%,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2012年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5%,失业率持续上升,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美国经济数据虽有改善,但复苏动力和持续性仍可能不足;新兴经济体受外部需求减少、经济周期性下行、美国“qe4”和“qe3”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面临增长放缓和通胀的双重压力。
国际金融市场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全球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也是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挑战。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gdp同比增长9.2 %。
2012年,国内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趋于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为银行提供良好的资产结构改良的契机。
《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5%左右,表明了金融业在国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
这将有利于缓解信贷供求矛盾,扩大银行贷款业务量,提高盈利水平。
(一)银行业发展分析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总资产、总负债持续高速增长,资产质量不断提高,风控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从股票市场看,2011年大盘持续低迷,但银行业锐气不减。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IMITED(A股股票代码:601288)2012年年度报告摘要一、重要提示1.1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投资者欲了解详细内容,应当仔细阅读同时刊载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上的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简介股票简称农业银行股票代码601288股票上市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简称农业银行股票代码1288股票上市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系人和联系方式董事会秘书姓名李振江电话86-10-85109619传真86-10-85108557电子信箱ir@二、主要财务数据和股东变化2.1 主要财务数据2012 2011 2010 报告期末数据(人民币百万元)资产总额13,244,342 11,677,577 10,337,406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6,153,411 5,410,086 4,788,008 投资净额2,851,448 2,628,052 2,527,431 负债总额12,492,988 11,027,789 9,795,170 吸收存款10,862,935 9,622,026 8,887,905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749,815 649,601 542,071 年度经营业绩(人民币百万元)利息净收入341,879 307,199 242,152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4,844 68,750 46,128 业务及管理费155,130 135,561 112,071资产减值损失54,235 64,225 43,412 净利润145,131 121,956 94,90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5,094 121,927 94,873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143,931 120,727 93,757 东的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使用)的现金流量净340,779 223,004 (89,878) 额财务指标2012 2011 2010 盈利能力(%)平均总资产回报率1 1.16 1.11 0.9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0.74 20.46 22.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加权平均净资产20.57 20.26 22.23 收益率2净利息收益率3 2.81 2.85 2.57 净利差4 2.67 2.73 2.50 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5 2.01 1.91 1.76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比营业收入17.74 18.20 15.88 成本收入比636.76 35.89 38.59 每股数据(人民币元)基本每股收益20.450.380.3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20.44 0.370.33每股经营活动产生/(使用)的现金流1.050.69(0.28)量净额2012年12月31日2011年12月31日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质量(%)不良贷款率7 1.33 1.55 2.03 拨备覆盖率8326.14 263.10 168.05 贷款总额准备金率9 4.35 4.08 3.40 资本充足情况(%)核心资本充足率109.67 9.50 9.75 资本充足率1012.61 11.94 11.59 总权益对总资产比率 5.67 5.56 5.25 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率54.48 54.71 52.08 每股数据(人民币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 2.31 2.00 1.67 注:1、净利润除以年初和年末资产总额的平均值。
最佳投资家: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赚45亿作者:王小莓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1期2012 年的任何投资机构,在史玉柱面前似乎都不值一提。
截至目前,他以浮盈45 亿元的傲人战绩被网友评为“2012 年最佳投资人”。
现在的史玉柱想低调都不行,民生银行节节攀高的股价再次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虽然他早就“闲居山林”,不问江湖恩怨,但此时千万股民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史玉柱在民生银行打得这场翻身仗堪称经典,追随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他,似乎与多年前的巴菲特一样,孤军奋战,却一战成名。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心理战,却打得惊心动魄。
2012 年的中国股市熊样十足,跌破2000 点,回到十年前。
这一年,“中国的巴菲特”刘益谦携款彻底逃离股市,并坚称“中国的股票不能买”;中国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频频减仓银行股;领跌的银行股遭遇国际机构高调做空,而史玉柱还在二级市场逆势扫货,重仓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近期股价的接连上涨,创出了五年以来的新高,这让坚守民生银行十年的史玉柱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中国最具争议的富豪之一,史玉柱从IT、保健品到网游的每一次创业都轰轰烈烈。
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从实业家转为投资家的人不少,但他却是最成功的一个。
增持近80次,浮盈45亿元增持部分的市值解禁共约100.03 亿元,减去约55 亿元的增持成本,浮盈约45 亿元。
史玉柱到底在民生银行身上赚了多少钱?也许没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史玉柱不止一次地向外界宣称:三年内不减持民生银行。
如果当年叱咤股坛的刘益谦遇见现在的史玉柱该发生怎样戏剧性的一幕?2009年,刘益谦将定向增发玩得风生水起。
频频出手在不到5 个月时间,仅出资10 亿元利用杠杆撬动近60亿资金,截至当年11 月,浮盈31 亿元,成为“增发王”。
2011 年,刘益谦彻底逃离股市,而史玉柱却频繁增持,如今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浮盈45 亿元,堪称“增持王”。
从2011 年的不断增持,到目前为止史玉柱共拥有民生银行A 股8.096 亿股,港股3.495 亿股。
交通银行投资价值分析报告报告内容摘要一、深入认识银行业的投资价值银行业在中国是特殊的行业。
银行业是优秀的社会资源,而且在我国是寡头垄断的社会资源,使其具有相对绝对的竞争能力。
中国的银行不仅有固定资产,更重要的是它经营货币,拥有人民币专营权的企业。
银行业具有长期经营的能力,在短期之内不会倒闭。
根据银行基本面的情况以及目前的市场表现,建议关注交通银行(601328)。
二、交通银行核心竞争力分析交通银行历史悠久,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后经改革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商业银行。
因其身负双重历史使命,它既是百年民族金融品牌的继承者,又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在深化股份制改革中,交通银行完成了财务重组,成功引进了汇丰银行、社保基金、中央汇金公司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的良性转变。
目前交通银行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发展战略明确、公司治理完善、机构网络健全、经营管理先进、金融服务优质、财务状况良好”的具有百年民族品牌的现代化商业银行。
三、赢利预测及公司估值1、赢利预测。
从近期会计经营年度来看,交通银行的经营业绩有很大幅度的提高,正常情况下(不考虑呆帐计提比例调整)预计交通银行2012年和2013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294元和0.326元。
交通的盈利能力长远来看是相当可观的,并且也预示着交通银行是一支值得投资的股票。
2、公司估值。
根据市净率、市盈率、EBITDA等方法进行估值,招商银行股票的价值区域将在4.39元-4.56元之间。
目前银行的风险其实是国家风险而非企业风险了,我们可以乐观预计,在成长得中国20年里,这样得风险并不大,值得投资。
第一篇重新评估议银行行业的投资机会银行业在中国是特殊的行业。
银行业是优秀的社会资源,而且在我国是寡头垄断的社会资源,使其具有相对绝对的竞争能力。
中国的银行不仅有固定资产,更重要的是它经营货币,拥有人民币专营权的企业。
14家上市银行评价------石炳宗(2008-09-02 02:50:01)这段时间对14家上市银行股的研究感觉以前的银行经营同质化严重,这几年在良好的经济背景和政策支持下每家银行业绩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今后的银行业将出现分化,有几家银行可能会给投资者超高的回报。
工商银行: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银行(1.7万个网点,38万员工),最赚钱的银行(总市值1.6万亿人民币,今年净利润将超过1200亿人民币),08年总资产将达到10万亿人民币超过GDP的30%,稳坐中国第一结算银行和中国第一零售银行,根据每年可供分配利润45%-60%派息,预计今年每股派息0.2元左右以后随经济增长逐年提高,目前的分红率超过一年期存款利息具有替代存款的投资价值。
但考虑金融脱媒和工商银行合作的大型企业未来会通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获取低成本资金,再加上规模庞大未来的成长性并不太好,因此长期投资工商银行只能有名义GDP增长率(GDP+CPI)同步的收益。
建设银行:国有四大银行中管理最好的一家,1.3万家网点,29万员工,总市值1.2万亿人民币,今年净利润超过1100亿人民币,总资产7.5万亿人民币,无论是总资产增长率还是存款增长率都远超其他国有三大银行,从各方面信息判断建行的成长性是国有四大行中最好的,今天建行5.28元股价比工行4.8元股价更具投资价值。
因此长期投资建设银行可以获得超过名义GDP增长率(GDP+CPI)的投资收益。
中国银行:持有香港上市的中银香港控股65.77%股权。
07年港澳地区11587亿元资产盈利246亿元扣除后194亿元,国内47831亿元资产盈利358亿元,海外地区2367亿元资产盈利15亿元,1万家营业网点,22万员工,总市值9000亿人民币,今年净利润超过800亿元人民币,这几年总资产增长率存款增长率是所有银行中最低的,未来的成长性很差加上持有美国次级债今后业绩不容乐观,长期投资银行股应回避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的发展历史1912-19951912年1月初,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正式上书孙中山,建议“就原有之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重新组织,作为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2年,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经时任政府司法总长的伍廷芳提名,出任临时政府财政总长并且常驻上海,开始借助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的力量,着手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政府中央银行。
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中国银行,中国银行应运而生。
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召开股东大会,大会决定由股东会职员组成中国银行临时理监事会,负责与正副监督筹订章程,并管理全行事务。
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正式开业。
1912年—1928年中国银行成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行使当时政府中央银行的职能。
1916年,抗拒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全力维护中行信用。
1916年-1923年,中行历近十年之久,全面整理京钞问题。
1917年,则例之争——官商争夺中行领导权的斗争。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集中现金,汉口中行损失惨重。
1928年,中行重要转折点——改组为国际汇兑银行。
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设立中国金融业第一家海外分行。
1930年-1937年,兴建外滩中行大厦,抗衡上海外资银行。
1932年,发起成立中国征信所,开创中国征信事业。
1929年-1936年,中行开设海外机构,拓展中国外汇业务。
1929年-1936年扩大贷款规模,转变贷款结构,支持国内生产发展。
1931年,组建中国保险公司,推动保险业务发展。
1932年,平息公债风潮,推动整理公债。
1932年-1933年,中国银行力主废两改元,积极参与币制改革工作。
1933年-1935年,世界银市剧烈动荡,中行力阻白银外流。
1935年4月,国民政府再次修订中国银行条例,试图以强迫中行再次改组的方式垄断金融,导致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事实落入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
20只具备投资价值的B股 《投资者报》记者薛⽟敏 B股的解决⽅案有多种,但是由于⾹港交易所减少门槛、持⿎励的态度,B转H股有望成为最普遍的⽅式。
⽬前B股转H股条件需要满⾜:⼀是持股量的要求,公众持股量占发⾏股本⾄少25%、持股量最⾼的三名公众股东拥有的股份不得超过50%。
⼆是财务上的要求,过去三个年度盈利⾄少5000万港元、最近⼀个年度的收⼊⾄少5亿港元、上市时市值⾄少达到2亿港元等条件。
国泰君安、中银国际等券商相继发布有望转板企业的筛选报告,记者结合两家券商的推荐,给读者选出了最具有投资价值的20只B股。
房地产⾏业:万科B、新城B 万科B⽬前的总市值为1391亿港元,连续三年盈利。
尽管公司否认了转板计划,但是它是最有可能实施的B股公司。
如果能够转板,有利于公司估值的提升,远期或将拓展成为公司的直接融资渠道。
中银国际估计,由此万科B股可以获得40%~50%的估值提升,同时也将带动A股估值的提⾼。
新城B前三季净利润逾6亿元,同⽐增长133%;预售账款146亿元,未来业绩有望继续攀升。
公司已经升级为区域龙头开发商,估值偏低。
如果从2013年市盈率预估来看,和公司销售规模差不多的H股房企为6.8倍,⽽新城B股的估值约为5.1倍,公司将可以获得33%的估值提升。
钢铁⾏业:本钢板B 由于钢铁⾏业去年经历了近年最为困难严峻的⼀年,企业的盈利⼤幅度下挫,市盈率也居⾼不下。
从⽬前来看,近年A股钢铁⾏业市盈率为33倍。
H股钢铁亏损,以市净率⽐较的话,A/H股之间也存在较⾼幅度的折价。
作为B股市场唯⼀的钢铁公司,本钢板材B股的估值相对于A/H两个市场⾃然都有折价,如果能转板的话,股价有57%~63%左右的上涨空间。
建材⾏业:华新B 从估值上看,A股⽔泥⾏业整体较H股存在较⾼溢价,但是经历了⽔泥B股⼤涨后,B股⽬前与A股的折价率缩⾄20%左右,⽽⾼于H股。
如果只从估值上讲的话,转板股价反⽽下降。
虽然估值上没有优势,两家券商仍然将华新⽔泥视为投资对象。
郑州银行投资价值分析郑州银行投资价值分析近年来,中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银行成为了经济的核心和支柱。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银行之一,郑州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郑州银行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该银行,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首先,从郑州银行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入手,我们可以看到该银行的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并且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
过去几年中,郑州银行的净利润持续增长,资产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这表明该银行具备了稳定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经营效益,为投资者提供了长期收益的机会。
其次,郑州银行的资本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也是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根据财务报表,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等指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符合监管要求,并且具备了充足的风险抵御能力。
这意味着郑州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投资环境。
此外,郑州银行的业务多元化也为其增加了投资价值。
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外,该银行还开展了信贷业务、理财业务、资本市场业务等多项金融服务。
特别是在农村金融方面,郑州银行在乡村振兴和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客户资源。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郑州银行有望进一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
然而,投资郑州银行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国银行业竞争更是异常激烈。
郑州银行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足。
其次,不确定的经济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郑州银行的业绩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郑州银行具备良好的投资价值。
其稳定的盈利能力、充足的资本实力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为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投资机会。
然而,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谨慎评估市场风险和投资回报,做出理性和明智的投资决策。
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50强(本土)及简介排名机构名称排名机构名称1 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1 国信弘盛投资有限公司2 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2 中金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3 复星资产管理集团13 优势资本(私募投资)有限公司4 金石投资有限公司14 北京加华伟业资本管理有限公司5 弘毅投资(北京)有限公司15 新沃资本控股有限公司6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6 上海涌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7 广发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7 招商湘江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 龙柏宏易资本集团18 平安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 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19 和君资本10 上海力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 北京世纪方舟资本管理中心以下排名按机构名称拼音顺序排列(21-50)北京盛世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国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正达联合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常春藤资本上海磐石投资有限公司德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盛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大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五岳财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四川华瀚融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海富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维思资本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华夏润石)江西鄱阳湖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商昆仑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致远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雷石投资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明石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秉原秉鸿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金创新资本1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九鼎投资),是一家专注于股权投资及管理的专业机构。
九鼎投资是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备案的股权投资企业,中国投资协会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单位,在中国股权投资第三方研究机构清科集团2011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一,并荣膺2011年中国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2012年度最具投资价值上市银行∙2012年度上市银行综合实力排行榜前三名: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零售银行占据优势。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研究员杜丽虹特约作者郭懿】/文上实力排名2012年上市银行综合实力排行榜显示,在综合考虑潜在不良率上升风险和轻资本业务成长空间后,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仍位居前三甲。
与2011年排行榜相比,前三名仅名次排序有所变化。
虽然招商银行等零售银行(储蓄存款占比高于30%的6家上市银行)仍占据优势地位,但兴业银行(601166.SH)、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宁波银行(002142.SZ)的排名也升至4-7位,对公银行(储蓄存款占比低于30%的10家上市银行)与零售银行的差距在缩小。
风险资本回报率提升2011年,上市银行的不良率继续下降,当前不良率处于历史最低位,同时,信贷紧缩下,息差收益扩大。
结果,各家上市银行的风险资本回报率(该指标是银行在拨备了实际风险后的真实回报率,计算方法详见本刊2010年第24期封面文章《最具投资价值上市银行》)均有所上升,以当前不良率计算,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601009.SH)4家银行的风险资本回报率均在30%以上。
而上一年度,即使排名第一的招商银行,风险资本回报率也仅为23.4%。
潜在不良率飙升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增速的减缓增加了系统性风险,而地产调控加大了资产性贷款的风险,银行系统的不良率正处于历史拐点。
据测算,在悲观情景下,地产开发贷将出现10%的资金缺口,地产按揭贷中有2.5%面临系统性违约风险,地方融资平台上有3万亿-4万亿元资金缺口,潜在违约率达到15%。
此外,一般企业贷款的迁徙率上升,中小企业贷款的不良率跃升为大企业贷款的5倍,潜在不良率达到12%。
由此计算,悲观情景下,上市银行平均的不良率将从当前的0.75%升至潜在的5.29%,上升6倍。
其中,国有银行的不良率平均从1.08%上升到5.05%,上升4倍;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较高、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较大,受冲击更大,股份制银行平均的不良率将从当前的0.54%升至潜在的4.94%,上升8倍;城商行平均的不良率从当前的0.66%升至潜在的6.24%,也上升8倍。
风险资本需求提高潜在不良率的上升使上市银行整体的风险资本需求大幅增加,据测算,16家上市银行平均的风险资本需求约相当于风险资产总额的12%,其中,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较低,在10.5%左右,而国有银行和城商行较高,在12%-13%的水平。
相比于潜在的风险资本需求,国有银行和多数股份制银行当前的资本拨备能够覆盖悲观情景下的坏账风险,但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考虑潜在不良率上升风险后,存在风险资本金的缺口。
潜在风险资本回报率:平均14%虽然多数上市银行的资本拨备相对充裕,但盈利能力面临考验——风险资本需求的上升降低了银行的潜在风险资本回报率。
据测算,在悲观情景下,上市银行平均的风险资本回报率将从当前的25%降低至14%。
其中,招商银行以17.4%的风险资本回报率居于榜首,工商银行、宁波银行以16.6%并列第二,其次是兴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6家零售银行平均的风险资本回报率为14.75%,其余10家对公银行平均的风险资本回报率为13.48%——对公银行的高利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风险损失,但总的风险资本回报率仍略逊于零售银行。
轻资本业务提升零售银行竞争力经济增速的减缓增加了银行的短期风险,但长期中,轻资本业务空间的挖掘将推动银行业风险资本回报的提升,尤其是零售银行,在零售中间业务的推动下,上市银行平均的风险资本回报率将提升4个百分点;与之相对,由于在对公中间业务上的创新不足,和在零售中间业务上的网点弱势,对公银行轻资本业务的整体成长空间受限,当前业务结构下的长期竞争力不敌零售银行。
考虑潜在轻资本业务成长空间后,招商银行以23%的风险资本回报率排名第一,其次是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对公银行降至4-6位,上市银行平均的风险资本回报率从14%提升到17%。
综合实力前三甲:招行、工行、建行综上,在综合考虑潜在不良率上升风险和轻资本业务成长空间后,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排名前三甲,零售银行仍占据优势地位,但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的排名也升至4-7位,对公银行与零售银行的差距在缩小。
不过,经济周期的波动中,对公银行仍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业绩波动也更大。
未来,对公银行能否赶超零售银行,关键仍在于对公中间业务的突围,它将为对公银行提供一条利差之外的风险补偿途径,并在金融体系的脱媒进程中找到新的市场空间。
悲观情景下的潜在不良率假设地产开发贷款:10%资金缺口限购政策下,2011年地产行业平均的去化速度大幅减慢,存量资产周转率较2010年、2009年下降了23%、37%,由此推算的投资回收期(指从支付土地款到完成预销的时间周期)从33个月上升到42个月,已接近2008年的低谷水平。
行业平均的净负债率上限(财务安全底线)从50%降低至42%,即,周转速度的减慢、存货周期的延长,使地产企业的负债空间萎缩了20%。
负债能力的上限在降低,而行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却进一步恶化:地产上市公司平均的现金持有比例从2009年末的18%下降到2010年末的16%,2011年末进一步下降到12%;平均的净负债率从2009年末的31%上升到2010年末的50%,2011年末上升到65%;平均的总负债率从2009年末的65%上升到2010年末的69%,2011年末上升到70%。
123家地产上市公司未来1年需要支付的短期债务总额(流动负债-预收账款+表外已订约的承诺资本支出)达到15635亿元,平均每家公司127亿元,较2009年末上升了70%。
随着财务状况的恶化,地产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也在扩大:短期风险头寸方面,2010年末行业平均有3%的资金富余,但2011年末行业平均已出现相当于总资产7%的资金缺口,123家地产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面临相当于总资产20%以上的短期资金缺口,占总数的23%,较2010年末高出10个百分点。
如果调控延续到2013年,则行业整体的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未来两年上市地产公司将面临相当于净资产23%、总资产9%的资金缺口;其中有58家上市公司未来两年的资金缺口达到总资产的10%以上,较2010年末新增14家,占比也从此前的37%上升到47%;有40家公司未来两年的资金缺口达到总资产的20%以上,较2010年末新增12家,占比从24%上升到33%。
综上,在持续调控中,地产上市公司未来两年整体的资金缺口约相当于总资产的9%,非上市公司的资金缺口可能更大,整体看,开发贷款面临的资金缺口在10%以上,是当前地产贷款不良率(0.97%)的10倍。
住宅按揭贷:约2.5%面临违约风险截至2011年底,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权平均的月供收入比为115%,较刚需可承受房价高32%;二线城市随着收入的增长使加权平均的月供收入比从高峰期的63%降至54%,较刚需可承受房价平均高11%,部分城市已回复刚需可承受范围,高房价压力有所降低;三四线城市的月供收入比一直维持在30%-50%之间,市场相对健康。
总体看,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集中于投资性需求占比较高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面临30%的房价下跌风险。
理论上,当房价降幅超过购房人首付额度时,按揭贷款面临系统性违约风险。
2010年9月,监管机构将首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到30%以上,将二套房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到50%以上(2011年1月二套房贷首付比例进一步提高到60%),所以,2010年四季度及以后新发放的住房按揭贷款相对安全,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另一方面,2010年一季度及以前,各主要城市房价仍显著低于当前房价,即使当前房价下跌30%,购房人的系统性违约风险仍较低。
因此,只有在2010年二三季度发放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按揭贷款面临系统性风险。
在上述时间窗口内,新增的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合计950亿元,其中约20%(190亿元)发放一线城市,占2012年一季度末7400亿元存量住宅贷款的2.5%,即,2.5%的住房贷款面临系统性违约风险,是当前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0.3%)的8倍。
信用卡贷款:风险释放后的正常违约率4%-6%2011年,中国新发信用卡5500万张,累计发卡2.85亿张,在信用卡快速普及的同时,不良率却从2006年的2.63%降至2011年的1.19%。
但从国际经验看,新兴市场在推出信用卡业务后的5-7年开始进入风险释放期,即,部分新生代消费者开始养成无节制透支的习惯,而此前部分持卡人通过跨行办理多张信用卡来掩盖的坏账风险也开始暴露。
以韩国为例,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政府为鼓励民众消费推出了多项信用卡优惠政策,到2003年时信用卡危机爆发,韩国银行业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一度达到12%以上,到2005年才降至5%以下。
在美国等成熟市场,2006年(金融海啸前)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约为4%,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上升到6.3%。
中国正进入信用卡风险的释放期,我们预计长期中信用卡贷款的不良率也将上升到4%-6%的水平,是当前不良率的5倍左右。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潜在损失率15%综合审计署、央行、银监会等各方数据,截至2010年底,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应在9万亿-12万亿元之间。
2011年地方平台新举债21536亿元,偿还债务21533亿元,以此计算,2011年末地方债务平台规模与2010年底相当。
其中,工、建、农、中四大国有银行全覆盖和基本覆盖类贷款占比达到67.3%、79%、70%和80%之多(2010年底),各地银监局报上来的全覆盖比率也在60%-70%之间。
但实际中,由于银监会已将总额为2.9万亿元的平台贷款划转认定为一般公司贷款,导致部分地区的全覆盖比率超过90%,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差异,真实的全覆盖比率低于这一水平。
即使按60%-70%的全覆盖比率计算,也意味着30%-40%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存在风险敞口。
未来,经济减速、土地收入减少和2009年巨额财政投资的后续开支将进一步削弱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
2012年1-4月政府税收收入累计增长8.13%,显著低于2011年全年22.55%的税收收入增幅。
土地财政方面,2012年1-4月全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减少了19.3%,成交地价与2011年四季度基本持平,但面临下降压力,假设全年土地收入减少20%,以2011年全国土地收入3.15万亿元计算,地方收入将减少至少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