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差异分析表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1
物流部盘点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物流部盘点作业是指对仓库中的存货进行定期的清点和核对,以确保库存数量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准确的盘点作业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库存差异、防止盗窃和损耗,并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库存数据。
二、盘点作业的目的1. 确保库存准确性:通过盘点作业,验证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之间的差异,及时发现并纠正库存错误,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2. 防止盗窃和损耗:盘点作业可以发现潜在的盗窃行为或仓库损耗,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3. 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准确的库存数据是企业制定采购、销售和生产计划的基础,通过盘点作业可以提供准确的库存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三、盘点作业的流程1. 准备工作(1)确定盘点周期: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盘点的频率,例如每月、每季度或每年进行盘点。
(2)制定盘点计划:根据盘点周期,制定具体的盘点计划,包括盘点日期、盘点范围、盘点人员等。
(3)准备盘点工具:准备必要的盘点工具,如计数器、标签、纸笔等。
2. 盘点操作(1)清点库存:按照盘点计划,逐个清点库存物品,记录实际数量。
(2)标记差异:对于发现的库存差异,及时标记并记录差异原因,如损坏、过期、丢失等。
(3)调整库存:根据实际盘点结果,对账面库存进行调整,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 盘点结果处理(1)差异分析: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库存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报告编制:根据盘点结果,编制盘点报告,包括盘点数据、差异分析、调整记录等。
(3)系统更新:根据盘点结果,及时更新库存管理系统或账务系统中的库存数据。
四、盘点作业的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盘点计划:按照事先制定的盘点计划进行作业,确保盘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注意安全防范:在盘点作业中,要注意保护自身安全和防止盗窃行为,遵守企业的安全规定。
3. 记录详细信息:在盘点过程中,要详细记录库存差异的原因和调整情况,为后续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依据。
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1. 引言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是用于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差异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不同产品的成本差异进行深入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提高盈利能力。
本文将介绍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编制该表。
2. 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的概念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是一种用于比较和分析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差异的表格。
它主要包括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两个方面的数据,通过对比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找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 产品成本差异的分类产品成本差异可以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3.1 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是指计划使用的材料成本与实际使用的材料成本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材料价格的波动、材料用量的变化或者材料质量的问题导致的。
通过分析材料成本差异,企业可以发现并纠正材料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3.2 劳动成本差异劳动成本差异是指计划使用的劳动成本与实际使用的劳动成本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或者劳动力费用的波动导致的。
通过分析劳动成本差异,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3 制造费用差异制造费用差异是指计划制造费用与实际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设备维护费用的增加、能源价格的变动或者制造工艺的改变导致的。
通过分析制造费用差异,企业可以合理安排制造活动,降低制造成本。
3.4 销售费用差异销售费用差异是指计划销售费用与实际销售费用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市场营销活动的变化、销售人员的绩效提高或者广告宣传费用的增加导致的。
通过分析销售费用差异,企业可以优化销售策略,提高销售效果。
4. 如何编制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编制产品成本差异分析表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4.1 收集数据收集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相关数据,包括材料成本、劳动成本、制造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盘点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盘点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对企业资产、库存等进行清点和核对,可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无误,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本指导书旨在为盘点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盘点准备1. 盘点计划制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盘点周期,制定盘点计划。
确定盘点的具体时间、地点、范围和责任人等信息,并将计划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盘点物资准备准备盘点所需的物资,如盘点表格、标签、计算器、扫描枪等。
确保这些物资的充足性和可用性,以便顺利进行盘点作业。
3. 盘点团队组建根据盘点计划确定盘点团队的成员,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确保团队成员具备必要的盘点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三、盘点流程1. 盘点前准备(1)核对盘点清单:根据盘点计划,核对盘点清单的准确性。
确保清单中包含了所有需要盘点的资产和库存物品。
(2)准备盘点工具:将盘点表格、标签、计算器等工具准备妥当。
确保这些工具的正常运作,以便顺利进行盘点作业。
2. 盘点执行(1)资产盘点:按照盘点清单,逐项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点和核对。
记录资产的名称、编号、规格、数量等信息,并使用标签进行标记。
(2)库存盘点:按照盘点清单,逐项对企业的库存物品进行清点和核对。
记录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并使用标签进行标记。
(3)数据记录:将盘点的数据记录在盘点表格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可以使用计算器等工具进行计算和核对。
(4)异常处理:如果在盘点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资产丢失、数量不符等问题,应及时记录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进行调查、报损或重新盘点等操作。
3. 盘点总结(1)数据整理:将盘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确保数据的清晰和易于理解。
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方式进行数据展示。
(2)差异分析:对盘点结果进行差异分析,比较盘点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
土方开挖及挖基坑支护安全旁站监理记录表土方开挖及挖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旁站监理过程检查明细(本页打印在背面)一、适用范围1、危险性较大的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降水工程⑴、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⑵、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2、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的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降水工程⑴、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⑵、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检查明细1.必须有开挖、支护方案□;方案必须经过监理审批□;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深度≥5m的基坑其开挖及支护应经专家论证□;施工单位应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完善施工方案□3.基坑周边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栏杆□;危险处,夜间应设有红色标志灯□4.防护栏杆应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高度不低于180mm的挡脚板或400mm的挡脚笆□5.边坡坡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放坡□;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6.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进行土方施工□;作业中必须遵循先放坡,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7.机械挖土或人工挖土时应制定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8.作业人员必须沿斜桥道上下基坑,施工人员不得随意采踏边坡上下基坑□9.应有防止基坑内积水而使基坑土体恶化影响支护结构稳定的排水措施□10.应有雨天防止地表水冲刷土壁边坡,从而防止土方坍塌的有效排水措施□11.基坑施工期间应设专人巡查其周围地面变化情况,使得能够及时发现地面裂缝或塌陷等事故隐患□12.挖方弃土及料具堆积部位应在基坑周边1.2m范围以外□13.机械运土及铲土时,应有严禁在基坑周边行走运载车辆的管理措施□14.机械挖土作业时,应有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扰动基底原状土的措施□15.深基坑内应有通风、防尘、防毒和防火措施□;立体交叉作业时应有隔离防护措施□16.抽水用潜水泵和电源电线绝缘必须良好□;必须符合三相五线制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要求□17.夜间作业必须配备有足够的照明□;基坑内必须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18.基坑开挖必须有严密的变形监测措施□;监测措施中应绘有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等□。
物流部盘点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物流部盘点作业是指定期对仓库存货进行清点和核对,以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盘点工作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至关重要,能够及时发现库存差异、防止盗窃和损耗,并为后续的采购和销售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物流部盘点作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匡助员工正确进行盘点工作。
二、盘点前准备1. 盘点计划制定在盘点之前,物流部应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包括盘点时间、盘点范围、盘点人员、盘点工具等内容。
计划要事先与相关部门沟通,确保盘点过程不会影响到正常的业务运作。
2. 盘点工具准备准备好必要的盘点工具,如计数器、计量器、标签、尺子等。
确保这些工具的正常运作和准确度,以保证盘点结果的准确性。
3. 盘点区域准备清理和整理盘点区域,确保货物摆放整齐、标签清晰可读。
清除可能影响盘点准确性的障碍物,如灰尘、杂物等。
三、盘点流程1. 盘点开始按照盘点计划,组织盘点人员进入指定的盘点区域。
盘点人员应佩戴好工作证,并确保盘点工具的正常运作。
2. 盘点分类按照物品的种类或者存放位置进行分类盘点,以提高盘点效率。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ABC分类法、按货架号盘点等方式进行分类。
3. 盘点记录在盘点过程中,盘点人员应记录每一个物品的名称、数量和位置等信息。
可以使用电子表格或者纸质表格进行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盘点核对盘点结束后,对盘点结果进行核对。
与系统库存数据进行比对,发现差异的物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差异可能是由于库存损耗、盗窃、错误记录等原因造成的。
5. 盘点差异处理对于盘点差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可以通过查找原始记录、与相关部门沟通等方式找出差异的原因,并及时进行调整和纠正。
6. 盘点报告盘点结束后,物流部应编制盘点报告,包括盘点结果、差异分析、差异处理情况等内容。
报告要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以便后续的决策和调整。
四、注意事项1. 盘点过程中要保持仓库的安全和秩序,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等可能引起火灾的行为。
1、编制目的:明确比对试验结果评定方法,引导评定人员采用适合的方法实施评定。
2、编制依据:《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适用范围:适用于两种不同方法、不同设备、不同人员、两个不同试验室间的比对,从而了解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4、程 序4.2.1采用检测方法的再现性限进行评价当检验检测方法标准依据各试验室共同试验结果提供了方法的再现性限R ,当样品的标准值没有置信区间时,可选择检测方法的再现性限进行比对试验结果的评价。
将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己知值、参考值、有证参考值、公议值等)比较,或两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之差不大于方法再现性限R ,此结果为满意。
xx x 21P -=×100% 式中:1x -第一被考核者结果;2x -第二被考核者结果;x -两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
4.2.2采用t 检验法进行评价 4.2.2.1样品要求对两组数据采用t 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即要求对同一个具有均匀稳定性质的物品进行测试,要求所比较的两个对象各测试一组数据,为了保证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的准确度,每一组数据测试6个结果。
4.2.2.2两组结果的平均值比较F 检验的目的在于比较两组数据精密度也即随机误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t 检验的目的在于比对两组数据平均值的准确度。
准确度取决于精密度和系统误差,只有在精密度一致的前提下,才能检验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因此,F 检验是进行t 检验必要条件,在t 检验之前必须进行F 检验。
(1)F 检验方法首先求2组数据平均值的精密度有没有大的差异,可用F 检验法判断。
()∑---=ni i x x n s 111 ssF 22小大=式中:n -样品平行测定次数;i x -检测值;x -平均值;s 大-两组数据中标准值偏差大的值;s 小-两组数据中标准偏差小的值。
给定置信水平95%(α=0.05),自由度n 1-1,n 2-1,查F 分布上侧分位数表,得F表=5.05。
实验室间比对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在实验室工作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常常需要进行实验室间比对。
实验室间比对是通过比较不同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评估实验室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本指导书将介绍实验室间比对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希望能帮助实验人员正确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二、实验室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实验室间比对是通过比较不同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评估实验室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具体来说,实验室间比对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合适的样品或标准物质作为比对对象。
这些样品或标准物质应具有一定的浓度范围,以覆盖实验室常见的测试范围。
2.在各个实验室同时进行测试。
确保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的一致性,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影响。
3.收集测试结果并进行比对。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均值、标准差等,来评估实验室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4.分析比对结果并找出差异的原因。
如果发现实验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差异的原因,如实验方法的差异、仪器设备的差异等。
三、实验室间比对的操作步骤1.选择合适的样品或标准物质。
根据实验的要求和测试范围选择合适的样品或标准物质。
2.准备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
确保各个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一致,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影响。
3.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各个实验室同时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4.收集测试结果并进行比对。
收集各个实验室的测试结果,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比对。
5.分析比对结果并找出差异的原因。
分析比对结果,找出实验室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实验室间比对的注意事项1.确保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的一致性。
在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时,必须确保各个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一致,以减小实验误差的影响。
2.选择合适的样品或标准物质。
选择具有一定浓度范围的样品或标准物质,以覆盖实验室常见的测试范围。
3.注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在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时,要注意准确收集和记录测试结果,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