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唯一的听众(说课稿)(2)
- 格式:docx
- 大小:11.93 KB
- 文档页数:4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尊敬的听众,
很荣幸能够在这个场合与您分享我的话题。
作为今天的唯一听众,您的存在让我倍感珍贵。
我想借此机会,为您呈上一篇精彩的说课稿。
首先,我将介绍一下我的演讲主题。
今天,我要讨论的是“如何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我们与他人交流、协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演讲。
首先,我会讲解沟通的重要性,包括它对我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发展的影响。
然后,我会分享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表达清晰和尊重他人观点等。
我还会特别强调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并提供一些技巧来提高我们的非语言表达能力。
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会通过例子和故事来说明我的观点,让您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我也会提供一些互动的环节,让您有机会与我互动,分享您的观点和体验。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次演讲,能够让您对沟通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应用到您的日常生活中。
我相信,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帮助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社交中更加成功和满意。
感谢您作为今天的唯一听众,您的支持和参与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相信,您会从这次演讲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随时向我提出。
谢谢大家的聆听!祝愿大家在未来的沟通中能够运用良好的技巧,取得更好的成就!
谢谢!。
六年级语文上册《唯一的听众》说课稿一、说教材:1、课文简介《唯一的听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
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能力目标: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德育目标: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3、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写人类文章的学法来对文本深入研读。
(2)、理解文中老人的语言神态以及心理的描写,感受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研讨法、活跃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品赏文章,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学法: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采取“议一议、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进行学习,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使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经过上节课的初步了解,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在这里配上一段小提琴独奏,让学生在美丽的弦律中把这个感人故事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的内容,一是复习课文,二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情感。
1、重点交流文中“我”与老教授的三次交谈。
第一次交谈(1)、请学生画出第一次交谈的内容。
(2)、学生交流:从“我”与“老教授”的谈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进行反馈。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
第二次交谈(1)、请学生画出第二次交谈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总不忘”、“真不错”、“谢谢你”体会老教授的高尚品格。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音乐是流动的语言,不仅需要用耳倾听,更需要用心去感悟。
这是我从《唯一的听众》中的得到的感悟。
接下来我就从教材解读、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设计构想等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我对教材的解读《唯一的听众》是一篇精读课文,文本讲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人鼓励、帮助一个琴艺糟糕,缺乏自信的小提琴爱好者成长的故事。
语言质朴、清新,却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魅力。
细读文本,我感动于老一辈音乐人对年轻的音乐爱好者的呵护与帮助;感动于年轻人对音乐的执着;更感动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美好的情感。
(二)我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希望做到以下“坚持”: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满堂灌”,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要学”的欲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2、坚持以阅读训练为主线。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教学中应留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感情,读出快乐,读出一颗热爱语文的心。
(三)我的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解读和我力求所要体现的设计理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蹑手蹑脚”、“抱歉”、“羞愧”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教授对“我”的关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的设计构想基于以上分析,我预设了这样四个教学板块: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板块二:问题引导,整体感知板块三:品味语言,感受真情板块四:课后练笔,拓展迁移“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板块上课开始后,我让学生欣赏一小段小提琴曲。
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一段美妙的音乐,倾注了他多少的汗水和努力;他的音乐之路绽放光彩,离不开一位用心倾听,用爱鼓励他的听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妨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唯一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帮助,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下面是由橙子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唯一的听众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简析:《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拉琴十分刺耳感到沮丧,躲到树林中练习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
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善意的谎言帮助一个自卑的我成才,赞扬了老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呵护。
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
2、教学目标:预习课中已扫清字词障碍,针对第二课时,我制定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交流。
1 / 6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
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感悟。
本课中学生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句质疑理解、适时想象说话,通过语言训练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首先,我想表达我对你们所有人的感激之情。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倾听我们的声音,理解我们的想法。
而受到你们这样唯一的听众的青睐,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天,我将分享一篇关于成长和自我提升的主题演讲,希望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人生就像一本不同寻常的书籍,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位读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梦想,都在不断地寻求成长与进步。
而成长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经历了许多挫折、困难和痛苦,但也是我们进步的源泉。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才能够面对挑战并取得突破。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受到他人的批评和嘲笑,这时候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并不断超越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走向成功的道路。
同时,成长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之处。
但是,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够真正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只有把自己打磨得越来越精致,才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另外,成长还需要我们持续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
知识是我们成长的基石,只有不断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和改变自己。
学习不仅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我们才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社会变化,不被淘汰。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此外,为了成长,我们还需要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生总有波折,总会遇到挫折和失败。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灰心丧气,而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坚持向前。
无论是遇到困难还是失败,都应该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相信自己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付出努力,总会迎来成功的那一天。
最后,成长需要我们保持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
热爱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充满热情,我们才能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付出。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尊敬的听众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来聆听我的演讲。
在今天,我将向大家呈现一篇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的演讲稿。
首先,我想提醒大家,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我们每天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和声音,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效地理解并吸收这些信息。
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需要我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首先,应保持专注。
无论我们在听课、听演讲还是进行对话时,都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
专注是指我们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听取信息上,不让外界的杂音和噪声干扰我们的思维。
只有保持专注,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听到的内容。
其次,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我们需要学会质疑和思考所听到的内容。
不要盲目地接受一切信息,而是要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此外,要保持尊重和礼貌。
作为听众,我们应该尊重演讲者或讲师的努力和知识。
即使我们对他们的观点持不同意见,也应该用礼貌的方式表达。
我们要尊重彼此的观点,并且在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氛围。
最后,要保持学习的心态。
作为听众,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颗渴望学习的心。
不管是什么样的演讲或课程,都存在着我们可以学到的知识和启示。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开放的态度,从中积累经验和提高自己。
总结一下,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需要我们保持专注、具备批判性思维、保持尊重和礼貌,并保持学习的心态。
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从中受益并不断进步。
感谢大家的聆听!。
唯一的听众说课稿《唯一的听众》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文章通过对老人的语言,神态的变化表现了一位知名的音乐教授对"我'的真诚无私的关心,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鄙视和感谢之情。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唯一的听众说课稿,盼望能够帮到您!唯一的听众说课稿说教材:1、教材简析:《唯一的听众》是六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拉琴非常刺耳感到懊丧,躲到树林中练习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舞下,我重拾信念。
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善意的谎言关心一个自卑的我成才,赞扬了老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呵护。
文章在叙述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教学中,我将围绕老妇人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来引领同学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老教授的美德。
2、教学目标:预习课中已扫清字词障碍,针对其次课时,我制定目标如下: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舞同学在学习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沟通。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惜、鼓舞,以及"我'对她的鄙视、感谢之情。
3、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惜、鼓舞以及"我'对她的鄙视、感谢之情。
说学情:六班级的同学已初步具备了肯定的课前预习力量。
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把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老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重点词语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详细语言环境来感悟。
本课中同学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我的行为、心理变化的语句中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妙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肯定的难度。
唯一的听众说课、教案(精选12篇)《唯一的听众》说课一、教材分析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
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全文在写作上很有特点,先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同时老太太的几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神态的语句,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潜滋暗长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能力目标: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情感目标: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从老教授的语言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及鼓励;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唯一的听众》课文原文及说课稿「篇一」说教材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
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老人语言的内在含义,感受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说教学设计一、导入1、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茉莉花》请学生欣赏。
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取得有没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
17.《唯一的听众》说课稿
【说教材】
鼓励也许是一个眼神、鼓励也许是一句赞美的话语,它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灵,鼓起了人们的勇气,更给了他人可贵的自信。
文中老太太的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造就了一个学琴少年在音乐的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文中讲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开始学琴时不掌握要领拉得十分刺耳,心理不由得十分沮丧、自卑。
我来到了一片树林中邂逅了一位称自己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和激发下,我重拾信心,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当我已拉成曲调时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根本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
至此更加激发了我的刻苦精神。
读罢此文,我不由得唏嘘不已,为人物前后的突变感到吃惊,为文中“我”刻苦练琴的精神感到敬佩。
更对老一代音乐人对年轻一代音乐人的呵护和鼓励感到无比欣慰。
课题“唯一的听众”表面指文中的老太太,内在还隐含着对我拉小提琴的鼓励和引导,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文本核心价值所在。
在写作上设置了悬念,结尾出人意料。
我将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中描写老太太语言的句子,走入人物的内心,凸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说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感激、敬佩之情。
2、仔细阅读文章,边读边思,体会“我”学琴的心路历程,并且补白想象。
3、解老太太对我一份特殊的关爱和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人语言的内在含义,感受老人对我的帮助、鼓励,感受她可亲可敬的形象。
【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课前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梁祝》请学生欣赏。
因为学生对小提琴了解不多,很多同学可能根本不会欣赏,因此用音乐导入学习,让学生对小提琴取得有没有初步的感受,并由此想到,学习任何一种乐器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学习课文1和14自然段
我让学生分别读课文的第一和第十四自然段,来看看我在学琴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找到了我由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真正的小提琴手,并能在成千上万观众面前演奏。
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就带着心中的疑问去文中寻找答案。
三、品读感悟
这一块我抓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是抓老太太的几处语言,让学生细细体会。
二、是抓我碰到老太太后自己的心理及行动上的转变。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体会老人每次说的话的含义及对我的影响:
接着小组讨论,老太太说这些话的用意。
第一处:她向我道歉,打消我的戒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氛围。
第二处:鼓励我拉给她听,并声称自己是个聋子。
激发我拉琴的欲望。
第三处:请求做我的听众,愿意用心听取。
第四处,由衷的夸赞我,激发我信心。
第五处,不失时机地鼓励我,给我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也让学生理出一条我的心理活动的线索来,由不好意思、灰心、羞愧、没有信心、有些自信了、到最后的充满信心。
引导学生思考我变得自信起来的原因,得出是老太太的鼓励和赞美。
在汇报第8小节,找出我练琴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找变化,练琴时的动作、所付出努力的程度。
最终归结到我对学琴的信心。
我的转变都来源于老太太真诚的鼓励和赞美。
由此得出,我由一名音乐白痴转变成真正的小提琴手的原因一方面是老人对我默默地关注、持久的关怀、真诚的鼓励,使我有了自信,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刻苦的练习。
在学生对老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我再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这是学生的回答就由慈祥、善良上升到了对老人美好品质的理解上。
2、引出妹妹这一角色,问:妹妹这一角色在文中并不重要,我们能否删去呢?学生自己从文中寻找答案,通过妹妹的语言,我知道了这位老人并不是一个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再次感受老人她美好善良的心。
这时我再问一句:假如在初见老人之时,老人就告诉我他的真实身份,那我又会如何?从
而使学生明白,老人她还是一位有着高超教育技巧的教育家。
3、再读课文最后一段时,我主要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问:我为什么每当拿起小提琴,就会想起这位老人,我唯一的听众呢?使学生明白,我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老人,这也表达出了作者一直对老人心怀感激之情。
四、拓展练习
1、你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对老人说_________,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_________,我最想对自己说_________。
2、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像这位老人一样,一直默默鼓励你,支持你,帮助你的人呢?
五、小练笔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帮助过你的人,请选取这个人给予你帮助的事例,要着重突出你的心理变化过程。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音乐白痴————→真正的小提琴手
老人:关怀、帮助、鼓励、信心我:自信+勤奋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