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英语】2018最新中考语文二模试卷汇编之文言文(word打印版)
- 格式:doc
- 大小:268.80 KB
- 文档页数:10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8:课外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福建省龙岩市】(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3分)蒙骜①伐魏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
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
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
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
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
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
②高都、汲:地名。
③恤:体恤,顾惜。
④趣(cù):催促。
⑤持:握着……的手。
5.解释下列加点词。
(3分)⑴帅师.伐魏⑵徒.以有魏也⑶蒙骜遁走.6.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夹岸数百步B.珠可历历数也C.扶苏以数谏故D.数月之后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⑵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8.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3分)【答案】(一)(13分)5.(3分)⑴军队⑵只,仅仅⑶逃跑6.C(3分)7.⑴(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⑵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4分)8.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
(3分,意思答对即可,答对1点给2分,答到2点给3分)【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
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
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1。
北京市各城区2018年中考二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答案]文言文阅读及参考译文【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
当是时也,宋郑无道,庄王围宋伐郑,诸侯说服。
庄王归,过申侯之邑。
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
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
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①,不谷恐亡无日也。
吾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
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思得贤佐,日中忘饭,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昔宋昭公出亡,至于境,喟然叹曰:“呜呼!吾知所以亡矣。
吾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丽者。
吾发政举事,朝臣千人,无不曰吾君圣者。
吾外内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
吾困宜矣。
”于是革心易行,衣苴布,食疄馂,昼学道而夕讲之。
二年美闻于宋,宋人车徒迎而复位,卒为贤君。
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此后醒者也。
昔者虢君骄恣自伐,谄谀亲贵,谏臣诘.逐,晋师伐之。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御者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臣愿谏,恐先虢亡。
”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
”为闲,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
”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
”虢君喜,据轼而笑曰:“嗟!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自易,逃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此已亡矣,犹不寤所以亡,此不醒者也。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何以王齐国王: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
(2分)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相同的地方,填写表格。
(3分)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国君的特点给你的启示(答一点即可)《曹刿论战》○1○2○3《赵威后问齐使》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不错吧?百姓平安无事吧?(你们的)大王身体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人呢?”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的为人,不论有粮的或无粮的,他都给他们饭吃;不管有衣服还是没有衣服的,他都给他们衣服穿。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一、【杨浦区】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⑤。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
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境重镇。
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
②虏兵:敌军。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
④縻:束缚。
⑤候:侦查。
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
⑦少选,一会儿。
⑧痹:麻痹。
⑨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
(4分)(1)徐.谓其下徐()(2)比.其复来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炜“一战大破虏师”的过程。
(3分)□敌→□敌→□敌→破敌4、请简述划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1、(1)慢慢地,缓缓地(2分)(2)等到(2分)2、(敌军)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分)3、诱待痹(3分)4、本句交代了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并予以劝解。
从侧面表现了曹玮巧于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2分)二、【徐汇区】艾子讲道于嬴博之间,齐鲁之士从之者数十百人。
一日讲文王羑里之囚,偶赴宣王召,不及竟其说。
一士怏怏返舍,其妻问之曰:“子日闻夫子之教,于归必欣然,今何不乐之甚?”士曰:“朝来闻夫子说周文王,圣人也,今被其主殷纣囚于羑里,吾怜其无辜,是以深生愁恼。
2018年北京市各区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5 言阅读
【15题。
僧怀素①传
陆羽
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
怀素心悟曰“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
”乃师邬彤③,授其笔法。
至中夕而谓怀素曰“‘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④。
’凡草圣尽于此。
”怀素连叫数十声曰“得之矣。
”经岁余,辞之去。
至晚岁,颜太师真卿问之曰“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
张长史⑤睹孤蓬、惊沙之外,见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师⑥亦有自得之乎?”素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
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坼⑦之路,一一自然。
”颜曰“噫!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
(有删改)
注释①[怀素]唐代书法家,善草书,与张旭齐名。
②[靡]无。
③[邬彤]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学生。
④[奇怪]不寻常的事物。
⑤[张长史]张旭,唐代书法家。
⑥[师]学习。
⑦[壁坼]墙壁裂开。
12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不由户而出月色入户
B.辞之去乃记之而去
c.须自得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2018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二模课外文言文及答案汇编一、【杨浦区】曹玮用兵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⑤。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
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①镇戎:地名,宋时边境重镇。
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
②虏兵:敌军。
③部伍:兵士的队伍。
④縻:束缚。
⑤候:侦查。
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
⑦少选,一会儿。
⑧痹:麻痹。
⑨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
(4分)(1)徐.谓其下徐()(2)比.其复来比()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炜“一战大破虏师”的过程。
(3分)□敌→□敌→□敌→破敌4、请简述划波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分)1、(1)慢慢地,缓缓地(2分)(2)等到(2分)2、(敌军)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①怖,以为象著必不加于土硎②,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不羹菽藿③,则必旌④、象、豹胎;旌、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茨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
吾畏其卒,故怖其始。
居五年,纣为肉圃⑤,设炮烙⑥,登糟邱⑦,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文言文阅读【2018 东城二模】(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
钟离:复姓。
②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
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
③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
叶阳为复姓。
④北宫:复姓。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1)治理,管理(2)案件21.A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
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
”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2018年全国各省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8中考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10套,前九套每套8个文言文阅读,第十套4个文言文阅读,共76篇文言文阅读;为了方便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每一套都对所选阅读进行重新编写题号,原试卷内容未作改动。
共86页,76800多字,有答案;下载后也可复制其中的一套或几套进行单独打印,不必再为内容的凌乱而担心。
所有内容均有答案,且用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第一套【一】(2018中考·安徽卷·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必以信信:(4)必以情断之之:(5)智虽弗及及: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4分)【二】(2018中考·北京卷·8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5-7题。
(共8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附参考答案
【东城】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2题。
(共10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大阉1之乱,缙绅2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3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4,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大阉亦逡巡5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待圣人6之出,而投缳7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1.大阉:指魏忠贤。
2.缙绅:也作“搢绅”,即士大夫。
3.编伍:指平民。
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4.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
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5.逡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
7.投缳(huán):自缢9.解词。
(2分)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素.不闻诗书之训:
10.下列语句中的“于”与“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的“于”意思相同一项是(1分)()
A.生于.忧患
B.皆以美于.徐公
C.至于.斟酌损益
D.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1.翻译。
(4分)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⑵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12.【甲】【乙】两段文字中所谈到的“义”,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丰台】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5-8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沛公乃还军霸上①。
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②,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③。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④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
”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资治通鉴·汉纪一》)
注释:①[霸上]地名,在咸阳以西。
②[豪桀]同“豪杰”,这里指当地有名望的人。
③[案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案堵”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指安居。
④[献飨]献酒食犒赏。
5.下列语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以天下之所顺”的“以”相同的一项是(只填字母)(2分)
A.可以一战
B.不以物喜
C.无从致书以观
D.以塞忠谏之路
6.在古文中,“王”有不同的含义:①统治者,②称王,③以……为王。
请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横线上。
⑴先入关者王.之:⑵吾当王.关中:
7.翻译。
(4分)⑴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⑵沛公又让不受:
8.【乙】文中沛公(汉高祖)进入咸阳城后,采取①措施,获得了②效果。
这很好地印证了【甲】文中孟子所强调的③。
(3分)
【通州】阅读文言文,回答第10-13题。
(共10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迂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
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於千古矣。
(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⑴略无阙.处阙:⑵泠泠不绝.绝:
11.下列各句中的“自”与例句中的“自”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有朋自远方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