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域联系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三节地域联系一、教材依据本节内容属于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二、设计思想1.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根据理论联系实际,要想联系实际,首先要学好理论,用理论武装头脑,再将理论运用的实践,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因此,先进行理论的学习,然后适当的融入到实践,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社会实际,以学促进生活实践趋于合理化。
2.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三章的第三节,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地域联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所以教材在前两节分别介绍了农业和工业这两种基本生产活动之后,安排了地域联系这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课时主要讲解第一部分的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的方式中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
这部分内容先举例说明社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再分别介绍各种方式再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以及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与合理运输方式的选择。
3.学情分析:基于初中升学考试不考地理,学生对地理亦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更多的是不学或者应付了事,更有学校占用地理教学时间,出现学生地理知识欠缺的现状,因此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例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期望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
三、教学目标1.人类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强化,所一地域联系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了解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2.理解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交通运输方式中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了解交通运输方式的形式层次和发展趋势。
4.通过比较分析能简单的描述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异同。
5.运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邮政通信以及电信通信的任务和特点进行区别、分析说明。
四、教学重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比较以及两种通信方式的区别。
五、教学难点从经济角度分析,评价并且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六、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王民主编,地理必修2教材及地图册配套练习册网上地域联系的相关资料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淘宝网购过程,引导学生领会现代社会生产的特点,体会地域联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探究“地域联系”的兴趣。
地域联系-自由学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内进行的,自然界中各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的物质和信息要通过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等方式进行交流,实现互补,从而使社会形成一个运转自如的整体。
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
解析: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地域联系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个部门或国家孤立于世界其他部门和国家之外获得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人类的各种活动关系越来越紧密,地域联系成为加强各种社会经济活动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教材分析一、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1.地域联系的重要性(1)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地域联系是不可缺少的。
(2)地域联系对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现代社会生产具有原料来源广、产品去向多、生产专业化和地域分工越来越细的特点,使各生产部门和企业间的地域联系更加重要和快捷。
(4)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能脱离世界市场孤立发展,加强地域联系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中国于何时加入WTO?加入WTO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解析: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WTO。
加入WTO对于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和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尤其是经贸联系具有重大意义。
①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机遇;②为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争取更有利的生存环境;③有利于解决贸易矛盾和纠纷;④有利于促进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全面的发展;⑤有利于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联系,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改善对外贸易环境。
2.类型(1)生产的原料、燃料对具有区际意义的地区与外部联系非常密切。
例如:二战后加拿大西南部和西部地区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矿业,其产值迅速占到全国矿业的2/3,大部分产品运往国外。
加拿大的矿产品出口居世界首位,主要销往美国和西欧。
(2)一些地区缺少矿产资源,但市场区位有利,技术基础雄厚,信息丰富而及时,特别是运输技术发展和运输费用的降低,使工业迅速发展。
第三节地域联系(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课标解读1.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贸易等地域联系方式的特点及重要性。
2.结合实例掌握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判断选择。
3.结合教材图片分析武汉城市形态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4.案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正式开通,全长2298公里,设计时速为350 km/h最快仅需8小时,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新课导入——地域联系。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69~7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74~7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75~7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并完成[思考交流]3。
建议方式:同学之间可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教学地位分析。
→步骤2: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中1、2、3、4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73图3-3-9的解读,研析知识“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及主要方式”,总结[方法技巧]。
→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中1、2的设问逐次进行。
→步骤7:教师通过[例2]的讲解,研析知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注意[特别提醒]。
→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3、4、6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步骤9: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的设问逐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