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绪论

  • 格式:pdf
  • 大小:3.21 MB
  • 文档页数:7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 激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这一时期大致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
代初。 • 这一时期环境管理思想和原则就变为 “外部性成本内在化” ,即设法将环 境的成本内在化到产品的成本中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他环境问题诸如 生态破坏、资源枯 竭等问题也都陆续 凸现出来,加之使 用尾部治理污染的 技术手段并没有取 得预期的效果,也 是人们进一步认识 到酿成各种环境问 题的原因在于经济 发展中环境成本外 部性问题。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绪论
李 磊
环境工程学的主要内容
• • • • • • (1)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工程 (4) 噪声、振动与其它公害防治技术 (5)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6) 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绪论
• 第一节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 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 二、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形成
人类更骄傲无知地认为可 用自己的智慧及科技改造 环境。
资源
环境问题的产生
但是……
平衡的自然环境是环环相 扣的。
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 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混 乱,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
环境问题的产生 人类通过自己生产活动和 消费活动影响环境,改变 了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当环境受到各种人 为的影响时,它便 以反馈作用的形式 表现出來,形成各 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谐的境界。
•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
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
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文 化的建设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长期的 根本任务。
• 相对于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行为的调整
是较低层次上的调整,然而却是更具体、
更直接的调整。
• 人类的社会行为可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
• 其中政府行为起着主导的作用,因为政府 可以通过法令、规章等在一定程度上约束 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
• 所以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都是由政府行 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所构成的整体或 系统。
• 对这三种行为的调整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法律手
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和科技手段来进行,这 本身又构成一个整体或系统。 • 由以上的地分析可见,环境管理的两项任务是一 项长期补充、构成一体的。
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区的扩展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固体废弃物堆弃
环境问题的类型:
• 1.按性质: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水体、 土壤、生物)、二次污染问题(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酸雨)、生态破坏问题(水 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沙化碱化、生物 多样性减少)、矿藏资源衰竭(煤炭、石 油)、固体废弃物数量膨胀 • 2.介质:大气、水体、土壤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产生
森林的大量砍伐,植被的大规模破坏,既能引起水土流失, 降低土壤肥力,引发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 产,又能造成鸟类栖息场所缩减,鸟类減少、虫害加剧。
环境问题的产生
土壤的盐渍化、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可降低土地肥力, 侵蚀石刻雕像、大理石建筑、金属屋顶、桥梁、铁路、造 成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植物及鱼类生长繁殖。
• 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 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 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 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 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 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表 现出来。 •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 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 展方式。
环境问题的产生
举例
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切断了鱼、虾、蟹等 的回游途径,致使这些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 影响,并导致其生活习性发生变化。
环境问题的产生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海,改变 了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致使鱼类受害,数量减 少,甚至灭绝。
村民在展示一条由于 泗河河水污染烂掉了 尾巴的鱼。文图均据新华社
象和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
• 从行为主体来说, 还可分为政府行为、 市场行为和公众行 为三种。 • 政府行为是总的国 家的管理行为,诸 如制定政策、法律、 法令、发展计划并 2005年3月7日,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 举行记者招待会,全国政协委员叶青、 组织实施等。 叶文虎、郑一军、索丽生就“加快建设
严峻的环境形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迫使我们作出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问题产生过程
• • • • • 原始社会:协调;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基本协调; 工业社会:不协调; 想一想:什么时候产 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 为什么?
环境问题的产生
资源
环境问题的产生 传统上 …… 人是世界的中心,环境只 是一个可提供各种资料供 人使用的仓库。
环境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现在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一是错误的发展观――将发展观实际上作 为增长观且仅仅是经济增长观导致经济增 长方式与环境不协调;
• 二是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缺乏人与生物以
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道德准则; • 三是不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资源和要素是 无价值的;
• 四是不正确的科学观:认为认识、改造、 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 价值尺度,攫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是好 技术;
人口——最 大威胁
工业化污染
水资源短缺
沙漠化
大气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
威胁生态平衡
危害人类健康
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平衡: 是指生物与环境在 长期适应过程中形成的结 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 状态。 环境污染与破坏使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 调,甚至造成生态危机, 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战略: 即在不超越资源与 环境承载能力的条 件下,在不危机后 代人需要的前提下, 寻求满足我们当代 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人需要的发展途径。
积重 长 达污 江 染流 的域 土两 地岸 面严
70%
沙漠正以每年3.5千米 的速度逼近北京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 地面积近40%
西部地区退化草地占 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29.5%
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 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 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 所造成的损失。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 些?
本章教学目的
• 了解环境问题及其产生根源; • 识记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本
概念;
• 理解并掌握环境管理学的内涵、特点
及其形成。
第一节 环境管理学的概念
• 环境管理是指运用法律、行政、经济、 技术、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 境质量的活动,通过全面规划使经济 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既要发展经 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 境的容许极限。
二、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
点击
我 们 美 丽 de
家园
我 们

丽 de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
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具体表现
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气物污染环境
不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
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 境质量的下降
什么是环境管理学?
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 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 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 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臵,正确处理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
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含义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 五是错误的消费观: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 模式导致环境恶化。 • (总之是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自然关 系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支配人类社会 行为的基本概念)
可持续的发展
我们要兼顾现实和长远的利益,既 满足当代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 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进步
今天
二、环境管理的目的、任务及其基 本概念
• 其中环境文化的建设是根本性的,但是文化的建
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短期内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效用不是很明显,而行为的调整则可以比较快地
见效。同时行为的调整也可促进文化的建设。
• 所以对环境管理来讲,这两项任务不可偏废。
• 环境管理是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
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
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 环境文化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
的文化,环境管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指导
和培育这样一种文化,以取代工业文明时
代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
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并 将这种环境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去,使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自 觉地调整自身的行为,以达到自然环境和
• 3.产生原因:农业、工业、生活环境问题
• 4.地理空间:局地、区域、全球环境问题
1999年全国土地沙化占全国 国土总面积的18% ,沙漠迅
速扩展
染程 到河 我 度 不湖 国 的 同泊 的已 污 受 江有 82%
上面的资料反映出我国资源 形势怎么样?
非常严峻
森林资源锐减
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 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 业废水18、3亿吨,废气 1、22亿立方米
• 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
次上的原因:
• 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
• 一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
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阶段:
• 1.把环境问题作为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
管理手段(20世纪50年代末,谁污染谁治理); •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 管理手段(20世纪70-90年代,外部性成本内在 化); • 3.把环境问题作为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展与 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标志:1992《里 约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社会”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 者 朱剑敏 摄
• 市场行为是指各
种市场主体包括
企业和生产者个
人在市场规律的
支配下,进行商 品生产和交换的 行为。
• 公众行为则是指 公众在日常生活 中诸如消费、居 家休闲、旅游等 方面的行为。
2007-01-19
• 这三种行为相辅相成,它们在对环境的影 响中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
• 改变人类一系列根本观念,从宏观到微观 对人类社会的自身行为进行管理,以尽可 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害的环境,并减
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
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
境能够持久、和谐地协同发展下去。
• 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 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 为。 •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观念的转变包括消费 观、价值观、科技观和发展观直到整个世 界观的转变。 • 虽然不能单纯通过环境管理来达到上述观 念的根本转变,但是环境管理却可通过建 设一种环境文化来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服务。
•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发 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 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这一阶段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即人类社会开 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存在到70年代末左右。
• 这个时期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 实质上只是环境治理。 • 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减轻污染、缓解环境与人类 之间的尖锐矛盾,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不 少成果。但因为没从杜绝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入 手,因而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 也就是说,环境管理是人类有意识的自我
约束,这种约束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
律的、教育的、科技的等手段来进行,它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内容。
一、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 环境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阶段:
• 1.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 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 2.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以经济刺激为主要 管理手段的阶段。
• 此时期最重要的进步就是认识到自然环境
和自然资源的价值性。所以,对自然资源
进行价值核算、运用收费、税收、补贴等
经济手段以及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来进行 管理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研究内容和管理办 法,并被认为是最有希望解决环境问题的 途径。
3.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发展问题,以协调经济 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