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2.29 KB
- 文档页数:2
有容乃大——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作者:牛青林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作者:冯建翠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有容乃大——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作者:牛青林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作者:冯建翠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
虽然批评多数是善意和建设性的,是希望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改善自身的形象,但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正面出击‛批评方式,有时难免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适得其反。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尽量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金诺特在《父母子女之间》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五岁的布鲁诺第一次进幼儿园,看见墙上贴的许多儿童画,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妈妈感到十分难堪,批评儿子说:‚这些图画得多好!你偏说画的难看,这样是很不对的。
‛老师却听懂了布鲁诺的意思,只是微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看的画。
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的东西。
‛于是一个小孩应有的天真无邪的微笑绽放在布鲁诺的小脸上,他开心得蹦跳起来了。
因为他知道,即使画了难看的画,老师也不会生气,不会受到责备,自己可以安心呆在这儿了。
这说明批评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考虑方式方法,试想哪位老师也像妈妈批评布鲁诺一样,结果会如何呢?当班主任难,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更难,而表扬和批评又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两招‛,下面就介绍一些批评技巧。
一、换位批评法有的学生屡犯习惯性的错误,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得错误,如果采取下面批评的方法,他不一定能够深刻认识并改正错误,最好的办法是换位批评——让他处在受阻受损的位置上亲自体会一下,这样,不用多费唇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自责批评法所谓‚自责法‛是用自责的方法感动对方。
本来缺点和错误在对方身上,但批评者过意先归到自己头上,自我批评,目的是使对方反躬自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三、赞扬批评法赞扬批评法,又叫欲抑先扬法。
浅谈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艺术教师学生批评艺术一、寻找最佳切入点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否到来,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处境。
学生正在犯错误,或者刚刚犯过错误,内心都不会平静,甚至是怨气,这时教师不妨先“避其锋芒”,暂时不予以“追究”,待到学生内心平静时,教师再视其所犯错误的具体情节,或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或给予必要的“惩罚”。
教师批评学生还要注意时间的选择。
一般而言,早晨不要轻易批评学生。
因为早晨是一天开始,如果此时批评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一天的情绪,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身心产生负面影响。
二、寻找最佳场合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一般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
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要注意这一点。
因为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有限,而自尊心又较强,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批评,遭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容易失去自信,或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
因此,教师批评学生应当尽量选择在人少的地方,以利于师生之间倾心交谈,坦诚相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伤害其自尊心。
此外,老师批评学生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课上问题不当场批评;(2)细小问题不当众批评;(3)家长在场不批评。
三、教师批评要得当教师批评得当,方法适宜,能够多为学生考虑,批评的效果会比严厉的训斥好。
老师批评不当,刺伤学生自尊心,学生必定对老师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主动放下老师的架子,像朋友一样聆听他们的倾诉,倾听他们的心声,师生关系也由紧张变得融洽起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批评学生要先肯定其优点教师要严爱当头,批评要积极肯定学生的优点,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对犯了错误甚至是很严重错误的同学耐心地做工作。
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势与长处,更应该教育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方能扬长避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五、批评学生的方式应因人而异教师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所悔悟,并在短期内改正错误。
班主任工作范文之老师批判学生要讲求语言艺术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在批判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 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 由于老师所使用的语言不同, 表达的感情色彩不同, 其批判的效果往往不一样。
我们的学生在接受批判的时候, 往往爱产生抵触的心理, 对抗的情绪, 非常大程度上与老师批判的语言艺术有关。
因而, 老师要加强批判的有效性, 就要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技巧, 加强语言的说服力, 感染力。
详细的讲, 在批判学生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精确恰当, 言之有理。
老师批判学生的目的确实是要处理学生的思想认识咨询题, 不能压服, 只能说服;不能专制, 只能讲道理。
老师引导学生处理思想咨询题, 协助他们改正缺点, 要注重言之有理, 以理服人, 不求字字珠玑, 句句锦绣, 但愿语言中肯, 措辞恰当, 深化浅出, 使其心服口服。
2002年秋的一天, 我正在学校菜地里种菜, 忽然一个学生跑来报告:“校长, 五年级李专哭着跑了。
”我感到咨询题严峻, 骑车赶上他, 带了回来。
一咨询才明白, 他要到中心学校告班主任的状。
缘故是在一次自然考试中, 他有几个空填的是对的, 老师判错, 以致他的名次不如别人。
几次要求老师改正, 老师确实是不该, 他就要找上级评理了。
一个多么好强爱胜, 固执较劲的学生啊!我咨询他:“你要得是学习成绩, 依然分数和名次呢?”他说:“所以是学习成绩。
”我接着说:“你今天犯了三个错误, 你明白吗?第一, 你过重地看重分数和名次, 而无视了实际的学习效果;第二, 你有咨询题不向学校反映, 而是越级上访;第三, 些细小事, 你就痛哭流涕, 你依然男子汉吗?”如今, 自认为理由充分的他服了, 羞怯的说:“校长, 我错了, 我改!”在这里, 我关于一个追求个人名次, 也追求上进, 但爱和老师较劲的学生进展了严肃的好心的批判, 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要刚柔相济, 言之有威。
批判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既不能轻描淡写, 更不能草率从事, 要认真对待, 抓住要害, 触及灵魂深处。
批评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的艺术教育工
作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批评和总结。
首先,艺术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安排得过
于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时往往只是被要求模仿和背诵,缺乏对艺术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其次,艺术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性和实践性。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的艺术教育教师。
而且,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导致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不足。
再者,艺术教育工作缺乏个性化和多元化。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单一,缺乏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注。
而且,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传统的美术和音乐教育,忽视了其他形式的艺术教育,如舞蹈、戏剧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艺术教育工作的总结和改进。
首先,学校应加强
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完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其次,学校应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最后,学校应注重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注,提供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内容,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总之,艺术教育工作需要进行批评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
养和创造能力。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艺术教育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艺术领域中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工作中的批评艺术【摘要】教师工作中的批评,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要善用无声教育,注意扬长避短,甚至可以带点善意的幽默,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批评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工作批评自尊无声教育优点幽默善意俗话说:“灯不拨不亮,人不劝不善。
”教师批评问题学生是难免之事。
或许可以这样说,不批评学生的教师算不上是一位好教师。
批评学生体现了一位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然而很多时候却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接受,甚至抵触对抗的情况。
此时,不注意批评方法正如炒菜不放盐,有结果但没效果。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这一规定保障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但前提条件是“采取适当方式”。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机,学生所犯的错误也不尽相同,如何有效地达到批评的目的,成为众多教育者不断探讨的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工作中批评学生,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批评不能伤及学生的自尊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许多违纪学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教师不能错误地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没自尊心,恰恰相反,他们自尊心更强。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比如,《班主任》2009年第六期刊登的一篇文章《尊严可以再捡起来吗?》中,写的是一个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教师当场把书给撕成了碎片。
事后教师找学生道歉,但学生不接受教师的道歉,反问道:“一个人的尊严失去了,可以再捡起来吗?你一句道歉就可以弥补对我的伤害吗?你根本就不配当我的教师!”从中可以看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教师应顾及学生的尊严,否则难以起到教育效果。
尊严是在集体中体现的,所以教师批评单个学生时应尽可能不在人多的地方,否则会让被批评的学生觉得很没面子。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者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浅谈中职教育中批评学生的艺术◆陈荣惠【摘熏】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农个方面探讨了在中职教育中批评学生的艺术。
【关键词】中职教育掘评艺术俗话说“良药游口、忠言逆蝉”,批评总是不太受人们的欢迎,而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却是使用批评最频繁的人。
尤其怒在我们中职教育、成人教商的学校里,大部分攀生年龄馕犬,骞一定的鼓会阕舞,蠢对学生大量戆镂潺言行,怎样使用批评才能打开学缴紧闭的心靡,使之幡然悔悟、使之。
心巾点头”、使之“去己乏短”7作为班主任老师是番曾仔细斟酌批评的时机、批评时的语言、表达穷式、地点场金,是否曾讲究毖译的艺术睨?下蠢我就囱己A颦来魏褒主绦工作实践谈A赢俸会。
一、用沉默来赍备顾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老师如面露不悦,腻沉默不语。
就会给学生造成~零誊,》瑾蘸走,使乏矮蘩裂老舜凌;》翁不瀵稳奏备。
这秘笼声弱爨译胃淡达到“此时无声胜肖声”的效粜。
如上班课或团课时,班主任老师正讲着。
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说话或交头接耳,老师可突然中断讲话.沉默一会儿,使擎嫩蓉型气氛髯样,进而停业说话或徽小动佟。
这样不仪避免7和学楚豹燕褥冲突,而基节约谦耋时闻,起到事半功嵇的功效。
三、心理换位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怒二者作戈完整熬入之淘豹瑾簿毒沟透。
老簿擞译还要强调夺理。
要教弯好这些学生。
鞭需要例造一种能体验对方的心理感受的情境,使他们逐渐取得心理上的平衡。
有的学生不请假私自外出。
晚上没返校。
丽且还没回家,后来回校后媳没固我说骥蠖漫,我找到缝询潮馕漫,德低蓑笑准备挨谣器,篷我涅和地瓣谴说:“如果我是铱,不管是什么涿因,应该向澎师请假,晚上既不回校又没回家,更应该向老师说明情况。
免得家长和班生任担心。
”他在那儿低头不语,我又说:。
再退一步说,如果我是你,回校麟应立刻找老师说明整个憾况,承诀镶误,求缮澎簿的谅簿,像谀为怎样?”老癖,我锾了,驳鑫有事一定向你报告请假。
”他轻声地说。
如果我是你”,这是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的用语,用这种方式瀵惩鬟专孚,会熬残意惑不弱豹效果。
幼儿园美术课教学反思在幼儿园美术课教学中,我认真思考课堂教学的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主要问题如下:一、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对于幼儿园美术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够明确。
我常常只注重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画画活动,而忽视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观察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更加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让孩子们在画画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在幼儿园美术课中,我常常选择了一些过于复杂或者不适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
有时我会选择一些绘画技巧较难的主题,结果导致很多孩子画得不好或者不感兴趣。
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并选择他们喜欢的主题进行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不多样化在幼儿园美术课中,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示范教学和讲解。
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容易使孩子们产生厌烦和缺乏主动性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引入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等,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式不合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作品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之间的竞争和消极情绪。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过程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五、时间安排不合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常常在课堂上安排太多的活动,导致时间不够充分,无法让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品,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指导。
六、师生互动不够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自己常常满足于在黑板前讲解,而忽视了与孩子们的互动和交流。
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孩子们积极提问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方便教师及时发现并解答孩子们的疑惑。
七、缺乏家校合作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与家长的沟通不够密切,缺乏家校合作。
教师批评的艺术(精选多篇)第一篇:论教师的批评艺术论教师的批评艺术批评是教师对学生某种思想和行为的否定,其目的是使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致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中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之一。
但实施批评教育时,要讲究策略,不能不分清红皂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火。
否则,尽管教师出于好心,学生也难以接受,甚至公开与教师对抗,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批评要讲究艺术。
一、批评要因人而异学生的性格各异,且家庭出身不同,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
因此批评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批评的目的。
首先,对性格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感情易冲动,自制力比较差的,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学生,教师的批评要以柔克刚,碰到问题要冷静,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以“冷处理”为好。
对灵活多变,见异思迁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热处理”,否则学生往往会很快找出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解。
对于沉着稳重,善于忍耐,反应迟缓的学生,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足够的反省的时间,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对于多愁善感,感情脆弱的学生,教师最好不要在公开的场合批评他们,应耐心细致地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对学生 1 造成心理负担。
其次,针对不同家庭出身的学生应采取不同方法,以不同的内容为突破口,促进其思想转化。
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应从学生体谅家长生活的艰辛,供应自己上学不易为突破口,使学生认识到,如不好好学习,怎能对得起家长。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学生,应教育他们不要有“养尊处优”的依赖思想,对他们进行传统教育,使其思想转化,并结合当前形势,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使他们逐步做到自立、自强。
对班级中的学生干部,要维护其在班级中的地位,不要轻易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一般不要在公开场合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
对班级中经常犯纪律的“团伙”,要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主要人物”进行严厉批评,对“次要人物”进行耐心教育,达到严惩一个,影响一片,教育全班的目的。
二、批评要因事而异学生在校学习中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要分清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轻重,采取不同的方法。
批评的艺术与技巧批评的艺术与技巧文/王铁刚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评,没有惩罚。
但教师在批评的时候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
因此,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本文试以自己的带班经验,浅析批评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一、批评要及时对于学生实施惩罚的批评,应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评惩罚,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
如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和危害,而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来批评惩罚他。
二、批评要情感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满怀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
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
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时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心,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满含期待的批评,往往收到奇效。
三、批评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
老师对他们可采取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评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
着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听小树苗哭泣。
“小树苗也会哭吗?”“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
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
批评学生的艺术艺术是一种伟大的创造性表达方式,无论是绘画、音乐、电影等,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灵感,来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思想。
然而,在学生的艺术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被批评和改善。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批评学生的艺术作品,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首先是技巧问题。
许多学生在创作时缺乏对基本技巧的掌握,导致作品缺乏立体感、透视感、色彩感等要素。
例如,绘画作品中的线条粗细不一、颜色不协调、构图混乱等等,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感受。
音乐作品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例如音乐节奏不齐、音高错误、旋律单调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练习。
接着是创意问题。
学生的创意可能缺乏新颖性和深度,作品显得过于平庸和缺乏思想。
在音乐作品中,可能缺乏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缺乏独特的主题和情感,作品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绘画作品中,可能过于追求表面的美感,而忽略了作品内在的思想和创新,这也是需要改善的地方。
再者是审美问题。
艺术作品需要精细的审美力量,但是许多学生缺乏对艺术的体验和感知优美的能力,导致作品过于平淡。
这些问题可能与艺术氛围和教育环境有关,学生可能缺少对美的敏感性,因此需要在教育和环境方面加以改进。
最后是耐心问题。
学生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烦恼,耐心会变得缺乏。
这样的困难来源于技巧和创意的不足,也可能是来自于学生的意志力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调整心态、保持信心、努力奋斗,同时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耐心指导和支持。
为了改善学生的艺术作品,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扶持。
首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对基本技巧的掌握,教授他们如何在作品中使用透视、立体感和色彩感等要素。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探索新的思想和主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艺术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帮助学生从众多艺术品中获取创意和灵感。
不仅如此,家长也应该多关注学生的艺术创作,帮助他们认识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家长可以带学生去博物馆或音乐厅,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品和艺术家,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作品批评教学反思引言:小学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美术教学中,批评教学是一种常见的评价方法,通过批评作品中的不足之处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然而,过于强调批评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的受损,因此教师应该在批评教学过程中找到适当的平衡点,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反思,探讨小学美术作品批评教学的有效性。
一、批评的目的与方式首先,批评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不仅仅是指出其作品中的不足。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发现学生作品的亮点,赞美学生的努力,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二、评价标准的明确性为了进行有效的批评教学,教师需要明确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构图、色彩运用、细节表现等方面。
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应根据这些标准给予具体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与此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不拘泥于固定的标准。
三、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批评学生作品时,教师也应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教师可以问学生关于他们作品的意图和想法,从而理解学生的创作动机。
这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作品,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四、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批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新的技巧和风格,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艺术特长。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批评在批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接受批评,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批评是为了帮助他们进步,而不是贬低他们的努力。
同时,教师还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诠释正确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批评教学不仅是在学校中进行,还需要与家庭紧密合作。
教师可以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作品批评的内容和方法,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
浅谈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师批评学生,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不良行为,向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是教育学生的“常规方法”。
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和教养,从而少犯错误。
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
但是,没有人喜欢受批评,少年儿童当然也不例外,因而有时在受到批评时,性格暴躁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抵触情绪,严重时甚至会和教师发生正面冲突,给师生关系造成无法弥补的裂痕。
真正有效的批评,不是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目的,不是显示教师的威风。
而是在维护学生自尊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促使学生道德上的上进心。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还是一种艺术,一门科学。
我在这里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
一、常用“和风细雨”式的批评教育的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因此,教师的批评也要以此为目的,循循善诱。
批评不是为了发泄教师心中的不满和怒气,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净化学生的身心。
因此,批评要像和风细雨一样润物无声,使学生感到温暖和爱心。
归纳起来,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批评方法。
1.用表扬代替批评每一个人都会有缺点和错误,学生当然也不例外。
在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缺点和错误。
但是,面对错误,学生不喜欢听教师喋喋不休的批评和教导,因此,教师如果转变方式,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学生就会接受教师的教导,这样效果会更好。
2.建议性的批评这是指教师在指正学生的失误时,是站在平等位置,民主地和学生商量、讨论。
一般的做法是教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
3.暗示性的批评这种批评是来自于一种暗示,是指在批评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等对失误的学生进行暗示、提醒,这种批评方式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
浅谈教育、批评学生的方法及艺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上少不了运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
怎样令学生易于接受批评而去改错,是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言行,应该进行批评和劝告。
但是,在当今信息经济发达的社会,批评的方式一旦运用不妥当——粗暴的训斥、尖酸刻薄的数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会导致学生对教师批评产生反感,內心不服,甚至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教育效果就会变得甚微。
那么,教师怎样批评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明确批评的目的,做到恰如其分教师对学生的批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缺点,但方法更重要。
所以要从育人的崇高目的出发,学生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要一分为二,恰如其分地进行具体分析。
而不能使用以下三种方法:①对犯错误的学生睁只眼闭只眼,顶多以“以后注意点”之类的话语敷衍过去。
②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原因、危害性不作具体分析,没有指出改错的途径,而是说上一大堆道理。
③一听说学生犯错,立刻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首先声色俱厉地炮轰一顿,骂得学生表面上服从,背过身又依然故我。
很显然,这些批评的方式都是失败的。
二、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应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
①对性格外向且有些傲气的学生,为了除去其傲气,批评应诚恳而严厉。
但一定要准确地指出其犯错的具体情况,才能使之口服心服,不至于让其抓住枝节问题而“狡辩”。
②对性格內向的学生,批评时,语言委婉含蓄,态度和蔼可亲,可采取询问式。
③对那些“意见接受,行动照旧”的学生,应该尽量去寻找他的闪光点。
而不是用带有恐吓和威胁的管教方式。
这种方式在他们刚读小学时可能很有效。
但随着学生年龄的争长,这些恐吓的话语会令他们产生消极因素,收效甚微,又或者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
有一次,几位学生听写生词不合格,于是,我要求他们放学后重听一次,却偏偏有两位学生逃跑了。
第二天我找他们谈话,他们来到我面前,胆怯了,不敢正面看我,他们认为我会批评他们。
管理学生的艺术的教学反思1、管理学生的艺术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上,多年来,我一直从严要求。
认为只要让学生怕老师,他就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娇生惯养,在学校里如果管得太严了,他们就会承受不了。
在上一学期,班中有两个学生转学了,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这与我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是有关系的。
这些学生往往在平时比较能玩,不爱学习,把他们控制得严了,他们就感觉到不舒服,于是就对上学产生了厌烦情绪,对此我进行了深深地思考。
鉴于这种情况,在这个学期,我改变了以前的`管理方式,不再那么严了。
尽力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什么事和学生商量着干,于是,我和学生的关系比上一个学期和谐了不少。
前一段时间我觉得很好,似乎学生也比以前听话了,也顺眼了,我的心情也好了起来。
但是,现在问题又来了,我越来越发现学生太活跃了,有时自习纪律也变得不好了。
学生似乎也不再怕我了。
对此我认为,对学生不能一味的从宽要求,在和学生拉近距离的同时,还需要对他们宽严相济。
否则,他们也会管不住自己。
毕竟,学生就是学生,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自制力还比较差。
如果对他们不进行约束,他们就会偏离方向。
但是,老师的严格要求,必须有一个度,这个度既不能让他们承受不了,也不能让他们感觉不到。
否则,就很难起到好的效果。
2、实施开放的语文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我的影子》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实施开放的语文教学,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我的影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
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又要积极开展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所以,我们更不能就教材教,而要勇于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浅谈对学生的批评的艺术发布时间:2021-12-02T14:15:19.108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1月2期作者:蒋成伟周赛琼[导读] 作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远比惩罚更强烈。
当然批评的方式很重要,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多阅读有关书籍,研究教育方法。
对此本文从尊重有错误行为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应多宽容、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会解决问题方面进行评述。
蒋成伟周赛琼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三中学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滨江小学【摘要】作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本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批评,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远比惩罚更强烈。
当然批评的方式很重要,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多阅读有关书籍,研究教育方法。
对此本文从尊重有错误行为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应多宽容、少批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会解决问题方面进行评述。
【关键词】批评,尊重,学生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1-048-01批评是教育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所说的:“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者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就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的。
”这就需要教育者进行批评时能讲究一定的技巧,使学生在春风化雨的无痕批评中,明白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理解等;感受到老师的殷殷期望和拳拳爱心,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变化。
一、尊重有错误行为学生的人格。
犯了错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帮助与引导,特别是学生的第一次错误,我们要能宽容。
如果教师的心能放平静、放宽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一些原本不可理解的东西也会被合理接受的。
教师表扬与批评学生的艺术之我见(山东省莱西市第一高级中学 266600)【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05-02实践和经验表明,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扬与批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上进心,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
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对于现在这些见识广、思维活跃、个性强的独生子女来说,不仅会失去这一方法应有的积极作用,甚至还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任何人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效仿的一面。
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都能够挺起胸、抬起头来做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在“表扬”学生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
学期末的每一次家长会之前,她都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一面,发动全班学生为其它每一个学生找值得学习的优点。
她把学生本人认可、全体学生肯定的优点,作为学期末颁奖的“理由”,认真准备颁奖词,在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期末班级会议上,郑重其事地为每一个学生颁奖。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在其他的方面没有缺陷;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未必将来就没有好的发展前途。
如此隆重、大张旗鼓的颁奖式,其实是在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教育学生不应该自高自大,而应该虚心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这是一种奇妙招式,表扬中隐藏了批评、批评中包含了表扬,人人都能心悦诚服接受。
对学生的教育多一些表扬鼓励是应该的,但我们必须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
第一、值得表扬的时候才表扬。
不要随意给学生廉价的表扬,这样往往会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如果形成习惯,还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爱慕虚荣。
第二、表扬要中肯、得体,切忌说过头话。
要让学生从内心里感觉老师是在真诚地肯定、鼓励自己。
第三、肯定的不一定是结果,可以是过程。
学生虽然未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圆满做好某件事,但他积极对待、尽心尽力去做了,对做的过程中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方法的肯定,会激励他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圆满一些。
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学反思
教师批评学生的艺术教学反思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差生如此,好生也不例外。
“差”不是差生的本质,变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由于受到家长无端的训斥,甚至棍棒教育;有的由于教师缺乏正确教育方法;有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佳,造成过重的思想负担,最终自暴自弃。
我的这位“差生”小学时父母离异,使其缺少家庭温暖,造成学习习惯不好,缺少自律,成绩不佳,再加上老师没有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教育方法生硬,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的内心对学校、对老师有了更多的敌意。
然而一次不经意的关怀,就让这个孩子“感受到了这里是生活的好地方”,从此差就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化了。
所以“差生”其实并不“差”,差的是我们的教育还缺少因人施教,我们的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成绩本身,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渴望。
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多数人眼里,智力差就是差生,既然一些人或相当的'一些人这样理解差生,那么,在许多方面,差生就被排斥到一种不公平的处境中。
第一,分数竞争对差生的排斥,片面强调分数,把分数当作评判学生唯一的法宝。
有些班主任考试后,单纯以学生成绩排名张榜公布,并且写明前十名和后十名,这种公布形式,对差生可以说是致命的一着,产生了沉重的精神压力。
一个长期戴上失败者、落后者包袱的人,怎么振作精神、奋发向前呢?这种分数唯
一就意味着对差生的一种不合理也不合情的排斥。
我们要科学家,也要技术工人;我们要尖端人才,也要普通劳动者;我们要红花,也要绿叶。
我们既要培养尖端人才,也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对差生产生排斥。
人才的培养能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关键是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能不能有效地幅射到每一个培养对象身上去,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过程越来越严重地脱离学生实际,特别是中差生不能通过教学过程产生良性转变,甚至教学过程越来越多地使差生越来越差,严重造成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