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划分依据
- 格式:ppt
- 大小:488.50 KB
- 文档页数:14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依据
环境损害评估由省和设区市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相关部门或机构委托。
发生符合规定情形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事件后,省和设区市政府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相关部门或机构,根据职责分工书面报请赔偿权利人同意后,代表本级赔偿权利人,依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书、评估报告和修复方案,主动与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人开展磋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9条规定,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19条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简述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影响范围: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首先取决于评价范围的大小和涉及的水域面积和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
2.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是划分等级的另一个依据。
例如,水源地、饮用水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一级保护区域的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当比对一般水域更高。
3.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种类、数量和综合度也会对等级划分产生影响。
通常,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相关性越高,等级划分越高。
4. 建设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同的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也会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影响程度和对环境的可逆性、影响时间等因素进行判断和评估。
通常,规模越大、影响越长期,等级划分越高。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1)保证建设项目选址和布局的合理性合理的经济布局是保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合理的布局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指导环境保护措施的设计,强化环境管理,把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限制在最小范围。
(3)为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定区域环境保护目标、计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宏观调控和全过程污染防控的目的。
(4)提供最佳环境管理手段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5)促进相关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基本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工作原则:(1)依法评价原则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和规划等,优化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原则应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突出重点原则应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审查意见,充分利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环境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3--1979)2)规划和建设阶段(1980--1989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4)提高和拓展阶段(2003--2015)5)改革和优化阶段(2016年至今)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了解)1)具有法律强制性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3)分类管理4)分级审批5)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第二章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法规的构成目前我国建立了以法律、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政府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环境标准、环境保护国际条约组成的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法法律法规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法律法规法律:(1 )宪法(2 )环境保护综合法(3)环境保护单行法(4)环境保护相关法中华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标准及其作用定义:环境标准视为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一、大气部分1、工作等级划分根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划分为一、二、三级。
等标排放量P i=Q i/C0i m3/hQ i——单位时间排放量,t/h;C0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二级、1h平均值※SO2的C0i为0.50mg/m3;NO2的C0i为0.24 mg/m3。
※记住<2.5×108和≥2.5×109为界。
2、评价范围确定一级16~20;二级10~14;三级4~6 km平原取上限(大值),复杂地形取下限(小值)。
二、地面水部分1、工作等级划分:分级判据表略。
根据下列条件进行,分为三级:①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2万、1万、5000、1000、200②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复杂、中等、简单③各种受纳污水的地面水域(受纳水域)的规模(大、中、小)以及对它的水质要求(Ⅰ~Ⅴ类)。
(1)污水排放量中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它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2)污染物分类:持久性、非持久性、酸和碱、热污染(3)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①复杂:污染物类型数≥3,或者只含有2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②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10;或者只含有1类污染物,但需预测其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③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
(4)地面水域规模:河流与河口,按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的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为:①大河:≥150 m3/s;②中河:15~150 m3/s;③小河:<15 m3/s。
湖泊和水库,按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划分为:①当平均水深≥10 m时:大湖(库):≥25 km2;中湖(库):2.5~25 km2;小湖(库):<2.5 km2。
②当平均水深<10 m时:大湖(库):≥50 km2;中湖(库):5~50 km2;小湖(库):<5 km2。
2023年-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浅水感潮河段和入海河口,可采用()。
A.零维非恒定数学模型B.纵向一维非恒定数学模型C.平面二维非恒定数学模型D.一维河网数学模型【答案】 C2、大气环境评价的监测制度中,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A.4B.5C.6D.7【答案】 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确定生态影响评价工作范围可不考虑()。
A.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B.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间接影响区域C.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涉及的行政单元界限D.评价项目影响区城涉及的气候单元界限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不包括()。
A.建设项目特点B.相关法律法规C.项目建设周期D.环境功能区划【答案】 C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重点预测建设项目()。
A.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事故排放等情况的环境影响B.建设阶段正常工况、非正常工况、事故排放等情况的环境影响C.生产运行阶段环境风险评价和人群健康风险评价D.生产运行阶段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等情况的环境影响【答案】 D6、某城市边缘未建成区规划先期建设一条城市主干路(中型工程),受其噪声影响的范围内,后期建设康复疗养区、居民住宅区、文化教育区等。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城市主干路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确定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7、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内容中,可不纳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是()。
A.环境影响评价方案及主要内容和要求B.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不采纳意见的理由说明C.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价结论D.评价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对规划实施具有重大制约的资源、环境要素【答案】 A8、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监测值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下列关于直接排放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说法错误的是()。
A.污染源排放量的核算水体为有水环境功能要求的水体B.当受纳水体为河流时,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段,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位于排放口下游,与排放口的距离应小于3kmC.直接排放建设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根据建设项目达标排放的地表水环境影响、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及排污许可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进行核算,并从严要求D.当受纳水体为湖库时,核算点位应不少于3个【答案】 B2、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分为()。
A.Ⅰ级场和Ⅱ级场B.Ⅰ类场和Ⅱ类场C.1类场和2类场D.Ⅰ类场、Ⅱ类场、Ⅲ类场【答案】 B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最大可信事故是()。
A.基于经验统计分析,在一定可能性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最严重的事故B.基于统计分析,在一定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最严重的事故C.基于经验统计分析,在一定可能性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的事故D.基于经验统计分析,在一定区间内发生的事故中,造成环境危害严重的事故【答案】 A4、生态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中,总结的内容主要是()。
A.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要求的落实情况B.建设项目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C.建设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标准的情况D.建设项目对环保措施的投入运行情况【答案】 A5、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
A.污染源控制的标准B.环境质量的技术标准C.环境质量的基础标准D.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答案】 D6、—般情况,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在()进行。
A.丰水期B.枯水期C.平水期D.冰封期【答案】 B7、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A.控制断面B.消减断面C.参考断面D.混合断面【答案】 C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河流水质取样断面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评价等级及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评价等级判定方法,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及范围。
1.6.1 地表水
拟建项目运行期废水来源主要是FF切水、职工生活污水,其排放量约为34m3/d,小于200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石油类、氨氮、SS。
项目所在区域无地表水。
确定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1.6.2 环境空气
拟建工程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TC自身炉排(加温)运行过程中产生可燃炉烟气0.2万t/a。
按除尘脱硫效率,经计算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见表1-1。
环境空气评价级别判据见表1-3. 表1-1 大气污染物等标排放量计算结果
表1-2 大气评价级别判据
由表1-1可见,大气污染物Pi值最大为1.5×107,评价区为平原区,因此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拟建工程位于高阳县北外环中段,大气评价范围以厂址为中心,主导风向为主轴6×4Km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正文:---------------------------------------------------------------------------------------------------------------------------------------------------- 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已于2008年8月15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二○○八年九月二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条为了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名录。
第二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名录的规定,分别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三条本名录所称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主要包括:(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富营养化水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民族意义的保护地。
第四条建设项目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是确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重要依据。
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本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
1. 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对各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统称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划分:
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划分为三个⼯作等级。
划分的详细规定对应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3. 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依据建设项⽬的⼯程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划分。
3.1⼯程特点包括:⼯程性质、⼯程规模、能源、⽔等等。
3.2环境特征包括:⾃然环境条件和特点、环境敏感程度、环境质量现状、⽣态系统功能与特点、⾃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状况及建设项⽬实施后可能引起现有环境特征发⽣变化的范围和程度。
3.3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4.不同等级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不同的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要求的环境影响评价深度不同。
⼀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全⾯、详细和深⼊的评价,对该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和提出措施,要⽐较全⾯和深⼊,需采⽤定量化计算来描述。
⼆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详细、深⼊评价,需采⽤定量化计算和定性描述完成。
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般评价,采⽤定性描述完成。
5.环境影响评价⼯作等级的调整:单项环境要素评价的⼯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程特点、所在地区环境特征、国家或地⽅政府对环境的有关特殊要求进⾏适当调整,调整幅度上下不应超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