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最新优秀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世说新语》优秀教案(优秀3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篇一《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
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人新课1•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l•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学生交流,归纳。
3•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1)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2)品读:理解文意,推究主旨;(3)创读:审美评价,延伸创造。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8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第1课时《咏雪》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南朝宋时期那个才俊辈出的时代,一起品读《世说新语》中的两则小故事。
在这部被誉为“魏晋风度"的百科全书中,每一则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风骨。
今天的故事,如同两幅生动的画卷,不仅展现了古代士人的机智幽默,还深刻反映了他们独特的生活哲学与审美情趣。
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风流与雅致吧!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积累文学常识1. 标题含义明确:咏雪——“咏”,歌咏、赞美,“咏雪",即歌咏白雪。
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作者简介明确: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雅好文学,招纳贤士,并组织文人编著我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
全书分德行、言语、文学、方正等共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评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
(PPT 播放视频)2.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世说新语》概说1.1 教材简介1.2 作者简介1.3 成书背景1.4 版本情况1.5 研究价值第二章:《世说新语》的文学特色2.1 题材特点2.2 艺术手法2.3 语言风格2.4 历史与现实2.5 影响与传承第三章: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3.1 人物描写手法3.2 典型人物分析3.3 环境描写作用3.4 社会背景分析3.5 实践练习:编写人物或环境描写片段第四章:《世说新语》中的名篇名句4.1 名篇解析4.2 名句解析4.3 名篇名句的审美价值4.4 影响与传承4.5 实践练习:默写或创作以名篇名句为灵感的故事或诗歌第五章:《世说新语》与我们的生活5.1 现实意义5.2 人生哲理5.3 道德观念5.4 历史反思5.5 实践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世说新语》的理解和感悟第六章:《世说新语》中的政治与权谋6.1 政治斗争的描写6.2 权谋策略的展现6.3 政治与人物的关联6.4 现实与虚构的边界6.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政治事件,探讨其现实意义。
第七章:《世说新语》中的文人风采7.1 文人的生活方式7.2 文人的思想观念7.3 文人之间的交流7.4 文人的创作活动7.5 实践练习:选择一位《世说新语》中的文人,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风采。
第八章:《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8.1 女性角色的定位8.2 女性形象的塑造8.3 女性与社会的关联8.4 女性在《世说新语》中的独特性8.5 实践练习: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女性形象,探讨其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第九章:《世说新语》中的道德与伦理9.1 道德观念的体现9.2 伦理关系的描绘9.3 道德与政治的关联9.4 道德在《世说新语》中的作用9.5 实践练习:结合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讨论《世说新语》中的一个道德问题。
第十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与研究动态10.1 阅读方法指导10.2 文本解析技巧10.3 研究动态概述10.4 学术观点介绍第十一章:《世说新语》中的生活琐事11.1 生活琐事的描写11.2 生活与人物的关联11.3 生活琐事中的智慧11.4 生活琐事对现代生活的启示11.5 实践练习:选择《世说新语》中的一个生活琐事,编写一个小故事,展现其智慧。
《世说新语》教案优秀10篇《世说新语》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两名同学讲述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导入:同学们,在古代这样的聪颖机智的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疏通句篇:《咏雪》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分正确停顿。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理解文意,深层探究。
结合书下注释,自主学习,理解句意、文意。
四人一小组复述课文。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也可由教师提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当时的氛围是怎样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明确: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小学语文《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世说新语》两则故事;(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3)掌握故事的梗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故事内容;(2)运用思维导图、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语文实践能力;(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会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世说新语》两则故事;(2)掌握故事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的理解;(2)故事内涵的深入挖掘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背景,提炼教学要点;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3.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角色扮演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说新语》的封面和简介,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回顾预习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汇;(2)分析故事的内涵和主题思想。
5. 课堂实践:(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3.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九字翻译法二、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三、课文学习1.你读我念: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得流畅。
2.你翻我译:自学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抢答题:(1)解释加点文言词语:①与友期行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③门外戏④尊君在不⑤待君久不至⑥相委而去⑦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⑧下车引之⑨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文言句子:①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与朋友约定的时间是正午,过了正午还不见朋友来。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3)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你)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你背我诵:4.3分钟背诵比赛5.你扮我演:再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同桌或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对话。
6.你思我想:(1)对文中的三个人,你有何看法?(2)问题探究①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②元方最后“入门不顾”,是否失礼?7.你收我获: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两则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文小说集,收录了许多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的言行和趣事。
本节课将选取其中的两则故事进行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但对于《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的难点,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等,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及文学特点。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理解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结构。
3.体会文中名士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
4.通过对文言文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言文的朗读和理解。
2.难点: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结构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名士言行,引导学生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说新语》文本、教学PPT、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世说新语》两则故事,了解基本情节。
七. 教学过程教师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PPT,展示《世说新语》两则故事的内容。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文本,感受文言文的韵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子结构。
针对学生的疑问,给予讲解和解答。
学生通过翻译、填空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文中的名士言行,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学生结合所学,阐述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世说新语》相关的其他故事,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言文的魅力。
《世说新语》导读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介:《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时期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1.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背景及特点,激发学生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
1.3 教学内容:1.3.1 《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及作者刘义庆简介1.3.2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3.3 《世说新语》的价值与影响1.4 教学活动:1.4.1 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产生背景、作者及特点1.4.2 学生分享对《世说新语》的了解和阅读体会1.4.3 讨论《世说新语》的价值与影响第二章:《世说新语》的篇目与结构2.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世说新语》的篇目设置,理解其结构特点。
2.2 教学内容:2.2.1 《世说新语》的篇目设置及其寓意2.2.2 《世说新语》的结构特点: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门,内容丰富,涵盖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2.3 教学活动:2.3.1 教师讲解《世说新语》的篇目与结构2.3.2 学生阅读选篇,分析其结构特点2.3.3 学生分享对《世说新语》篇目与结构的认识第三章:《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简约、含蓄、幽默、生动3.2.2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语句与词汇3.3 教学活动:3.3.1 教师分析《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讲解经典语句与词汇3.3.2 学生朗读经典语句,体会语言特色3.3.3 学生尝试运用《世说新语》中的词汇与句式进行练习第四章:《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4.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名士的风采与特点。
4.2 教学内容:4.2.1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分类:政治家、文学家、哲学家、书法家等4.2.2 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如王羲之、谢安、陶渊明等4.3 教学活动:4.3.1 教师介绍《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分类与典型人物4.3.2 学生阅读相关篇章,分析人物形象特点4.3.3 学生分享对《世说新语》中人物形象的感悟第五章:《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世说新语》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