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3课时行政区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完整)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3课时)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
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像一只东方
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
效祖国。
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选择了突出我国疆域特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优越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域”、“行政区划”。
本课时为第1课时,重点介绍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估算东西和南北之间的距离;3.在中国疆域图上,准确辨别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等,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重点难点】【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2.知道我国的国土面积等基本国情。
【难点】1.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新课导入】课程引入:课间播放《歌唱祖国》的MV,渲染气氛。
承转过渡:从刚才课间老师播放的MV中同学们应该感受到了我们这个学期即将学习的内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国的地理。
回顾展望: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回顾一下进入初中以来地理课上我们都学习了什么?有地球和地图的知识,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了世界地理的学习,初一上学期学习的是世界地理总论,主要有世界上的陆地和海洋、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居民与聚落等。
但是世界太大了,各地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第二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分论,也就是世界的分区地理或叫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和六个国家。
所以对于世界地理我们是按照由总论到分论的顺序学习的。
下面我们再来展望一下初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国是我们的伟大祖国,所以我们要用初二一年的时间,比较详细地学习中国的地理,这也是世界分区地理的延伸和细化。
对于中国地理,我们将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学习呢?请大家先看教材的目录朗读一下章的题目并进行概括。
包括从世界看中国、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章,从题目可见应该是中国地理的总论,因为都是从全中国的角度来学习的。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集合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比照,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回忆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学生答复、更正〕〔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学生答复、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3〕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学生答复、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3、综合比拟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表达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
探讨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过程与方法运用“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明确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理解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疆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难点运用不同的地图,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收听歌曲《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我们不禁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我们伟大的祖国国土究竟有多大呢?它在地球上的位置如何呢?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我们的祖国。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拿出地图册,请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位置,观察我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读图练习]学生阅读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结合已有的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活动:找一找,动手画一画。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手中的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和东经160˚,用红色笔描出;找出赤道,用蓝色笔描出;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用其他颜色的笔描出轮廓,学生讨论完成问题:(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试说出我国在哪个半球。
学生: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圈,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学生: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到30˚之间为低纬度,30˚至60˚之间为中纬度,60˚至90˚之间为高纬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中纬度。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我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学生: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课题名称: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1、疆域(1)课时:1【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范围。
2.了解我国的领海、岛屿和邻国的分布。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领土的面积和范围。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高分突破)、地图册。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2—3页。
重点图幅:图1.1、图1.2、图1.3.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高分突破》P1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图1.1,中国地理位置的介绍。
图1.2,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图1.3,中国疆域范围的介绍。
图1.4、1.5,疆域的优势。
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一:位置优越。
读课本第2页图1.1,分析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②分析我国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及其优越性:知识点二:国土辽阔。
阅读课文4-5页及图1.3,认识我国辽阔的国土:①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
②我国陆上国界线达2.2万多千米,陆上邻国有14个;我国海岸线达18000多千米,隔海相望国家有6个。
③四大领海由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课堂精练P2习题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
第3课时行政区划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比拟、探究获取新知.同时,通过游戏比赛法、歌谣记忆法等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反复读图,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
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我国行政区划,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局部,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重点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分布.难点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开展和民族团结,就要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讲授新课设问:七年级刚开学时,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分班,分班后班主任又在班内进行分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便于管理。
提问: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开展和民族团结,我国也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我们叫做行政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分几级?学生: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设问:读图中张力和加依娜尔两位同学的对话,说说你的家乡。
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展示.提问:介绍家庭住址时一般根据三级行政区划来说明。
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根底。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提问:读图1。
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有多少个?其中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直辖市?多少个特别行政区?学生: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疆域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地理位置、领土范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来描述我国的疆域。
优越的地理位置文中重点阐述了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范围主要从领土四至点、陆地领土、海域三方面说明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我国基本实行三级行政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二、设计思路
要认识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
它们是谈论和了解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也是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前提。
而空间位置和空间范围要放到特定的空间背景去认识,即整个世界背景。
所以,我们在教材开篇第一章设计了“从世界看中国”,在第一节设计了“疆域”,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范围。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2、识记我国的领土面积,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以及濒临的海洋
3、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五、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教后感
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很强,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能完成学习目标。
学生基本能运用地图并能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但在教学中未能摆脱老师问学生回答的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多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3.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
教学准备《歌唱祖国》歌曲录音、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学生: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近50度。
教师归纳: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她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地建设她。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优越的地理位置1.看图知位置由于七年级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对于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2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来就可以了。
位置问题讲完后,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
”过渡到课本P3“活动”。
2.讨论知优越对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可以组织学生分两大组针对课本P3“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对比分析,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1)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一章从世界看我国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我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6.运用我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
课标解读课程标准要求我国地理第一个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我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增强国土意识”。
这一单元课标明确:(1)了解我国的范围,从世界的角度了解我国的辽阔疆域。
(2)了解国土面积和邻国、濒临的海洋,进而了解我国漫长的陆地国界线和海岸线。
(3)了解行政区划通过我国的行政区划。
通过以上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进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本章是学生学习我国地理的开篇之作。
要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特征和发展变化,了解区域的特征、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理解我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要认识我国的空间位置、空间范围、行政区划、人口组成和特征以及民族。
本章内容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知道自己祖国的大小、边界起止点,半球位置、海陆位置、邻国,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在初步了解祖国概况的基础上对我国的行政区划再进行详细学习。
这部分是学生以后学习其他章节的基础和必不可少的知识积累。
教材接着从人文地理的视角对我国的人口特征、分布、存在着的问题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和睦的大家庭,了解我国的民族组成、各个民族的分布、民俗、民族的分布特征以及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本章的第三节对这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在去年已经进行了每一周两课时一个学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有了世界的洲洋组成、各个大洲和大洲分区的基础知识,已经具有了有关世界的人口分布、民族、语言、宗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设计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教学难点】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3课时)第一课时位置优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地球仪、挂图(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像一只东方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
“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
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第3课时行政区划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
2.记住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通过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
同时,通过游戏比赛法、歌谣记忆法等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反复读图,掌握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分布。
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我国行政区划,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的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重点
了解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就要进行行政区域的划分。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讲授新课
设问:七年级刚开学时,学校对同学们进行了分班,分班后班主任又在班内进行分组,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便于管理。
提问: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国也进行了进一步划分,我们叫做行政区划,我国行政区划分几级?
学生: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三级行政区划。
设问:读图中张力和加依娜尔两位同学的对话,说说你的家乡。
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展示。
提问:介绍家庭住址时一般按照三级行政区划来说明。
过渡:行政区划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
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域,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
提问:读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有多少个?其中有多少个省?多少个自治区?多少个直辖市?多少个特别行政区?
学生: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
教师:认识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如可按照地理方位或沿海岸线、陆上国界线、河流干流识记。
例如,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自北而南: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港、澳、桂、台、琼共14个。
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辽、吉、黑、内蒙古、甘、新、藏、云、桂共9个。
活动: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这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请以小组为单位献计献策。
思路一:将全班的学生分成5个组,讨论记忆34个省级行政区域名称和位置的方法。
第一组:歌谣记忆法(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歌谣)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海内台北上渝天;
香港澳门和台湾,爱我祖国好河山。
学生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第二组:方位划区记忆法,把34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
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①东北三省黑吉辽(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
③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或者京津晋冀鲁豫)。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用下图帮助记忆:
长江湖北 安徽 江苏湖南 江西 浙江上海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广西,香港对澳门、海南。
⑦西南地区:川渝云贵藏(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第三组: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特征,仔细观察中国政区图,你会发现各省区的轮廓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很相似,如云南像孔雀开屏,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山东犹如一头骆驼的头和身,陕西省则像一个屈腿而跪的兵马俑,湖北省像警帽,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一只棉拖鞋等,每个同学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记忆。
第四组:拼图记忆法:用“中国政区拼图”做拼图游戏的拼图图板,也可由学生自己制作。
举行小组或个人拼图比赛、填图比赛、各种抢答竞赛等,也是一种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来掌握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简称和分布的好办法。
第五组:猜谜语法:如:银河渡口(打一省市名)——(天津市)
十五的月亮(打一省会名)——(太原市)
大力士(打一省会名)——(武汉市)
千里戈壁(打一省会名)——(长沙市)
四季花开(打一省会名)——(长春市)
双喜临门(打一省市名)——(重庆市)
思路二:在对34个省级行政区域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比赛。
组织学生竞赛。
活动一:学生拿出自己手中的拼图板,独立行动,自行拼图,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位置。
要求:
(1)请学生由北向南找出临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并把拼块装在相应的位置上。
(2)在地图上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把拼块装在相应位置上。
(3)看看还剩下多少省级行政区域,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把它们装在相应位置上。
学生看图、拼图,教师巡视,加以指导订正。
活动二:分工合作,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
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
最后,得分高者胜出。
第一轮:教师在中国行政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
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
第三轮:教师任意点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
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划分。
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加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