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
- 格式:pdf
- 大小:175.25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 and the Surge Toward Biofuels … and Food Insecurity?)Michael Glantz (NCAR) 著何皓 (HIT) 翻译叶谦 (NCAR) 校对一场大的争论正在酝酿之中,可以预计,这场争论将会愈演愈烈,而人们争论的中心是:种植农作物是用来满足人类食物和喂养牲畜的需求,还是为了将其转换成生物能源。
这听上去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只不过是从食物和能源中选择一个而已。
但是,两者都是社会所必需的。
即使目前还没有被认识到,这个问题还涉及到伦理学。
这是因为,富裕的国家可以两者兼得,而贫穷的国家却不可能,除非他们做出一定的牺牲。
将耕种土地的目的从食物生产转变成生物能源生产,将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得与失,利益与成本。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那些从土地利用目标转换过程中获利的国家将不会去帮助那些由此遭受损失的国家!诚然,由于不同人观察角度的不同,对这个问题的正反两个方面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而对于我们这些有关食物和能源问题的外行,首先所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你听到另外一种观点的论证之前,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无论是赞成将耕地用于种植粮食还是用于生产生物能---都具有说服力。
虽然揭示和澄清这个争论的各个方面不会让食物还是能源的选择更加容易,但会有助于揭示食物-生物能-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联系.引发这个争论的根本原因就是汽油价格的飙升。
如果汽油的价格不是如此之高(并且还在继续上涨),生物能源的开发是不会如此引人注目。
各国政府需要能源以保持经济运行和增长。
与此同时,化石燃料的燃烧,化肥的使用,土地利用的改变(如对热带雨林的破坏)正让人们高度担心由此引发的全球气候变暖。
很多政府,或是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或是看到了生物能源能够致富或省钱的机遇,都迅速开始了或是供国内使用或是为出口的生物能源生产计划。
一些国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将玉米转化成酒精(如美国),另一些国家则集中在利用甘蔗(如巴西),还有些国家则关心油棕榈的使用(如印度尼西亚)。
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及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生物能源与粮食安全及减排温室气体效应2dash;“就是把美国全部的耕地都改种玉米等,也只能满足其石油年需量的11%”,典型地反映了目前一般习惯于将生物能源直接与粮食/食油划等号的思维。
有文章预言,美国发展生物乙醇将用掉自产玉米的大部分。
事实上,美国的有关方面就从未设想过今后主要靠玉米制燃料乙醇。
在某种意义上说,用玉米制乙醇只是权宜之计。
除了在2007年总统国情咨文中,寄巨大希望于“第二代生物乙醇”——由木质纤维类原料制取乙醇,要求5年内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之外,美有关部门从未有过今后要大量增加用玉米等粮食制取生物燃料的计划。
相反,由美国能源部(DOE)和农业部(USDA)完成的未来30年生物能源原料的规划研究宣布,要在2030—2050年期间,使生物质能满足替代年石油消费量的30%的目标:①替代5%的燃油发电量;②替代20%的交通运输用燃油;③替代25%的石化材料工业用石油。
并完全可以在不影响食物、饲料和玉米、大豆等出口的情况下,提供10亿多万吨生物质原料。
其中,用于生物燃料的谷物仅为每年8700万t,仅比当前的用量多出不到1000万t。
国际上正在如火如荼研发的第三代生物燃油(含油藻类制乙/丁醇、生物柴油),预示了生物燃料不会与农业争耕地的前景。
据SEibert M.King等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对第一代(玉米)乙醇而言,用相当于目前玉米种植面积的4倍的耕地,能全部取代美国的汽油。
第二代(纤维类)乙醇要全部取代汽油消费量,需要稍大于目前的玉米种植面积的边际土地。
至于第三代燃油,所需的废地/水面面积更是只相当于美国国土面积的约3%。
其次,谷物乙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真的像有些人描述的那样,是绝对势不两立,对中国来说是洪水猛兽?否。
当前我国玉米最主要的消费对象是畜、禽和水产饲养业。
2007年,用作饲料的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60%。
而且饲用玉米量仍在以每年400万t以上的速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