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8.19 KB
- 文档页数:3
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油田开发已经逐步进入中后期阶段。
在这一阶段,油田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油田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接着,将分析油田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油田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还将对油田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本文将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油田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油田开发中后期现状分析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这一阶段,油田的产量逐渐进入递减期,开采难度日益增大,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油田的地质环境日趋复杂,储层物性变差,非均质性增强,给开采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传统的开采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引入更为先进和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采收率。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成本控制压力日益增大。
随着资源的逐渐减少,开采成本不断上升,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价格波动也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了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重要任务。
油田开发中后期还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长期的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
因此,在开采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11-06T18:46:15.9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6期作者:刘雯婧[导读] 摘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油藏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得到最佳的油田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油藏描述,经过三维地震测井技术措施的应用,使油藏的情况更加清晰明朗。
尤其达到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通过先进油田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得到最佳的效益。
鉴于此,本文对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大庆第三采油厂第一油矿地质队化验室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油藏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得到最佳的油田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油藏描述,经过三维地震测井技术措施的应用,使油藏的情况更加清晰明朗。
尤其达到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通过先进油田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得到最佳的效益。
鉴于此,本文对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藏工程;技术方法一、油藏工程的泵抽开采技术泵抽开采技术是油藏工程开采技术之一,在实际运用油藏工程的泵抽开采技术过程中,采取的泵有如下几种:其一,电动潜油泵。
电动潜油泵是机泵组,将电动机与一套多级离心泵直接连接起来,拥有动力的电缆将电能向井下的电机输送,进而达到驱动离心泵的效果,再用泵将井下的流体向地面输送。
因为机泵必须在套管上使用,因而机泵的直径具有局限性,应当采用细长的形状,为了避免井下的水与其他液体流入到电机中,应该泵体加以密封,从而防止水进入其中。
其二,水力活塞泵。
运用水力活塞泵时,在地面泵体中所注入液体的作用下,进而达到驱动井下液压马达带动井下泵工作的效果,通过将井下的液体从地面抽出。
对于水力活塞泵的工作原理而言相对简单,做比较简单的往复运动,通过换向阀与液压马达实现。
其三,水力射流泵。
对于水力射流泵来讲,其是一种带有扩散器与泵嘴抽油泵,由于水力射流泵并没有运动零件,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因而便于管理。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做法与应用效果分析作者:张艳梅来源:《教育科学博览》2014年第03期摘要:胜利油田水驱油藏覆盖地质储量约占总储量的80%以上,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但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而精细油藏描述就是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
重点介绍了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现状与做法,阐述了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成果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现状发展方向1 胜利油田水驱油藏精细油藏描述现状与做法1.1 开展储层构型研究夹层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层内夹层对油层的分割作用和对注水的遮挡作用控制着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
在小层或单砂体精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层次分析、模式拟合为研究思路,首先结合野外露头、现代沉积以及井网资料建立不同层次(如复合河道砂体、单一河道砂体、单一点坝砂体、点坝砂体内部增生体等层次)的构型模式,然后应用岩心、高分辨率测井、测井精细解释、水平井、动态监测等资料,对开发井网条件下的井间构型进行拟合和预测,建立储层构型约束下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储层构型研究能加深层内夹层及层内非均质性的描述,并可用于油藏数值模拟,为表征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奠定基础。
1.2 低级序断层描述低级序断层延伸短、断距小,基本不控制油气的聚集,但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水驱状况,是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控制剩余油的主要因素。
油藏综合地球物理新技术为提高低级序断层描述精度提供了新的手段。
在构造模式、物理模拟和力学成因分析的指导下,认识到大断层应力转换带可直接产生低级序断层(四级以下小断层),改变了以前断层逐级派生的观点。
以岩石物理及地震正演模拟为支撑,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基础上,钻井和地震资料联合储层反演提供了储层三维空间精细地球物理属性模型,提高了低级序断层的描述精度,精度达到断层落差5~10m、延伸长度小于100m。
1.3 剩余油分布定量预测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主要受低级序断层、夹层和物性差异等油藏非均质以及注采方式对储层中流体渗流产生的分割作用控制。
1.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A. 碳氢化合物B. 氮氢化合物C. 硫氢化合物D. 氧氢化合物2. 油井钻探中,钻头的主要作用是?A. 输送泥浆B. 破碎岩石C. 测量深度D. 收集样本3. 油气田开发中,常用的二次采油方法是?A. 水驱B. 气驱C. 热驱D. 化学驱4. 油井完井后,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A. 压裂B. 注水C. 测井D. 试油5. 石油钻井中,钻井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冷却钻头B. 携带岩屑C. 增加钻速D. 稳定井壁6. 油气藏的类型中,最常见的是?A. 构造油气藏B. 地层油气藏C. 岩性油气藏D. 复合油气藏7. 油井生产中,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之一是?A. 增加井数B. 提高井深C. 优化开采技术D. 减少井距8. 石油加工中,催化裂化的目的是?A. 提高辛烷值B. 降低硫含量C. 增加重油产量D. 生产轻质油9. 油气管道运输中,常用的防腐措施是?A. 涂层保护B. 增加壁厚C. 降低流速D. 减少温度10.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地震勘探方法是?A. 二维地震B. 三维地震C. 四维地震D. 五维地震11.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增产措施是?A. 酸化B. 注氮C. 注二氧化碳D. 注聚合物12.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储罐类型是?A. 立式储罐B. 卧式储罐C. 球形储罐D. 锥顶储罐13.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平台类型是?A. 固定平台B. 浮动平台C. 半潜平台D. 自升平台14.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15.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脱硫工艺是?A. 加氢脱硫B. 吸附脱硫C. 氧化脱硫D. 还原脱硫16.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描述技术是?A. 测井B. 地震C. 地质D. 数值模拟17.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口装置是?A. 采油树B. 防喷器C. 井口阀门D. 井口管汇18.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是?A. 流量计B. 压力表C. 温度计D. 液位计19.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液类型是?A. 水基钻井液B. 油基钻井液C. 合成基钻井液D. 气体钻井液20.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泵类型是?A. 杆式泵B. 螺杆泵C. 离心泵D. 柱塞泵21.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催化剂类型是?A. 金属催化剂B. 酸性催化剂C. 碱性催化剂D. 中性催化剂22.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工程技术是?A. 注水开发B. 注气开发C. 热采开发D. 化学驱开发23.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作业是?A. 修井B. 压裂C. 酸化D. 注水泥24.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安全设备是?A. 泄压阀B. 防火墙C. 防爆灯D. 防静电装置25.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技术是?A. 定向钻井B. 水平钻井C. 多分支钻井D. 连续管钻井26.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监测技术是?A. 压力监测B. 温度监测C. 流量监测D. 液位监测27.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分离设备是?A. 蒸馏塔B. 吸收塔C. 萃取塔D. 洗涤塔28.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管理技术是?A. 动态监测B. 静态监测C. 生产优化D. 储量评估29.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30.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储罐类型是?A. 立式储罐B. 卧式储罐C. 球形储罐D. 锥顶储罐31.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平台类型是?A. 固定平台B. 浮动平台C. 半潜平台D. 自升平台32.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33.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脱硫工艺是?A. 加氢脱硫B. 吸附脱硫C. 氧化脱硫D. 还原脱硫34.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描述技术是?A. 测井B. 地震C. 地质D. 数值模拟35.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口装置是?A. 采油树B. 防喷器C. 井口阀门D. 井口管汇36.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是?A. 流量计B. 压力表C. 温度计D. 液位计37.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液类型是?A. 水基钻井液B. 油基钻井液C. 合成基钻井液D. 气体钻井液38.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泵类型是?A. 杆式泵B. 螺杆泵C. 离心泵D. 柱塞泵39.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催化剂类型是?A. 金属催化剂B. 酸性催化剂C. 碱性催化剂D. 中性催化剂40.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工程技术是?A. 注水开发B. 注气开发C. 热采开发D. 化学驱开发41.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作业是?A. 修井B. 压裂C. 酸化D. 注水泥42.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安全设备是?A. 泄压阀B. 防火墙C. 防爆灯D. 防静电装置43.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技术是?A. 定向钻井B. 水平钻井C. 多分支钻井D. 连续管钻井44.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监测技术是?A. 压力监测B. 温度监测C. 流量监测D. 液位监测45.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分离设备是?A. 蒸馏塔B. 吸收塔C. 萃取塔D. 洗涤塔46.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管理技术是?A. 动态监测B. 静态监测C. 生产优化D. 储量评估47.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48.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储罐类型是?A. 立式储罐B. 卧式储罐C. 球形储罐D. 锥顶储罐49.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平台类型是?A. 固定平台B. 浮动平台C. 半潜平台D. 自升平台50.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工具是?A. 封隔器B. 抽油杆C. 油管D. 套管51.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脱硫工艺是?A. 加氢脱硫B. 吸附脱硫C. 氧化脱硫D. 还原脱硫52.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描述技术是?A. 测井B. 地震C. 地质D. 数值模拟53.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口装置是?A. 采油树B. 防喷器C. 井口阀门D. 井口管汇54.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计量设备是?A. 流量计B. 压力表C. 温度计D. 液位计55.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钻井液类型是?A. 水基钻井液B. 油基钻井液C. 合成基钻井液D. 气体钻井液56.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泵类型是?A. 杆式泵B. 螺杆泵C. 离心泵D. 柱塞泵57. 石油加工中,常用的催化剂类型是?A. 金属催化剂B. 酸性催化剂C. 碱性催化剂D. 中性催化剂58. 油田开发中,常用的油藏工程技术是?A. 注水开发B. 注气开发C. 热采开发D. 化学驱开发59. 油井生产中,常用的井下作业是?A. 修井B. 压裂C. 酸化D. 注水泥60. 石油储运中,常用的安全设备是?A. 泄压阀B. 防火墙C. 防爆灯D. 防静电装置1. A2. B3. A4. D5. C6. A7. C8. D9. A10. B11. A12. A13. A14. A15. A16. D17. A18. A19. A20. A21. A22. A23. A24. A25. B26. A27. A28. A29. A30. A31. A32. A33. A34. D35. A36. A37. A38. A39. A40. A41. A42. A43. B44. A45. A46. A47. A48. A49. A51. A52. D53. A54. A55. A56. A57. A58. A59. A60. A。
油藏工程技术一、油藏勘探技术地球物理勘探:利用物理原理和方法,对地球的各种物理场分布及其变化进行测量和研究,以解决矿产、油气资源分布等地质问题。
钻井与测井技术:钻井用于钻取地下岩石样品,而测井则利用电、声、放射性等物理方法对钻取的岩石样品进行测量。
岩石物理分析:针对钻取的岩石样品,分析其物理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等,为后续的油藏模拟提供基础数据。
特殊实验与检测技术:如荧光显微镜、显微CT等高精度仪器,用于研究岩石的微观结构,以确定储层性质。
数据分析与解释技术:将大量勘探数据转化为地质模型,从而准确评估油藏规模与产能。
二、油藏模拟技术油藏模型建立:基于实际地质数据,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用以模拟地下岩石、流体及各种复杂的油藏工程条件。
流动模型构建:考虑地层中的复杂流体行为,如油、水、气的相互渗透和影响,构建油藏内的流体流动模型。
历史拟合与预测:根据实际油田生产数据,对模拟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对未来油田产能的预测。
多学科协同模拟:集成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工程等多个学科,共同模拟油藏开发过程,为制定开发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软件与工具开发:针对油藏模拟需求,开发高效、精确的模拟软件和工具。
三、油藏开发策略开发方式选择:根据油藏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如注水、注气或自喷等。
井网设计:确定井位、井深及井间距,确保油藏的有效开发与产能的最大化。
生产参数优化:结合油藏模拟结果,调整采油速度、采油温度等参数,以提高采收率。
开发阶段划分:根据油藏的实际情况,将整个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为各阶段制定不同的开发目标与措施。
投资与经济评估:进行项目的投资分析,确保油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油田生产技术采油技术:根据油田特点和采油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采油方式,如自喷采油、机械采油等。
增产技术:利用酸化、压裂等手段提高单井产量或油田整体产能。
储层改造:通过调整储层孔隙结构或增强渗透率,改善油藏的流动性。
储层保护技术:为避免在开采过程中对储层造成损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技术。
油藏工程知识点总结一、油藏地质学1. 油气形成与成藏条件油气形成是指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有机质经过生物、地质和化学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烃类化合物。
油气成藏是指油气在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生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含量的油气藏。
了解油气形成与成藏条件,可以帮助地质工程师准确地找到油气储量丰富的地质构造。
2. 油气勘探技术油气勘探技术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发现新的油气藏或者发现已知油气藏的储量和分布情况等。
包括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测井勘探、岩心分析等技术手段。
这些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准确地找到油气藏的位置和储量。
3. 油气储层地质特征了解油气储层的地质特征,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价储层的渗透性、孔隙度、饱和度等物理性质,从而进一步评估油气产能和储量。
二、油藏工程原理1. 油藏开发技术油藏开发技术是指在发现并确认了油气储量后,通过相应的开发技术手段,实现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包括油藏开发方案设计、井筒设计、注水开发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增产技术等。
2. 油藏物理化学性质油藏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表面张力、溶解度等。
通过分析了解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和工艺,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3. 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是指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油气开发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最佳的开采方案、评估油气储量和产能,并指导实际开采操作。
三、油气工程设备1. 油井钻采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钻井平台、钻机、钻头、管柱等,用于进行油气勘探和开采作业。
2. 油气生产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油气开采设备,如泵浦、管线、压裂装置、人工提高采收率装置等,用于实现对油气的生产和采集。
3. 油气处理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油气处理设备,如分离器、脱硫装置、脱水装置、燃烧装置等,用于对采集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处理和加工。
四、油气工程安全与环保1. 油气开采环保技术油气开采环保技术包括生产废水处理、废气处理、渗透液处理等技术手段,用于确保油气开采作业的环境友好和安全。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工程资料在石油工程中,油藏工程资料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油藏工程资料是通过对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的分析和解释,以及实验室和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得出有关油田油藏性质、开发潜力和油藏开发方式的一系列资料和结论。
这些资料对于石油工程人员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提高开采效率和降低开采成本至关重要。
1. 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油藏工程资料之一。
地质资料主要来源于地质勘探。
地质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质钻探记录、岩心样品及其性质分析、地质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地层岩性和构造剖面图、地质构造模型等。
这些资料可帮助工程师了解油藏的稠度和储量分布、渗透率和孔隙度等重要参数,进而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
2. 地球物理资料地球物理资料是获取油藏内部介质的物理特性信息的重要途径。
地球物理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数据、电磁数据、重力数据、磁性数据等。
石油工程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可以获得地下油藏的形态、油藏边界、重力异常、磁性异常等有用信息,为油田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3. 工程资料工程资料是指油井的完井设计、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和文件。
工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钻井记录、井身设计图、封堵和完井材料的使用记录、注水和采油过程的操作参数、产量记录等。
这些资料记录了油井的特征、完井方式、生产能力、产油量等信息,为油田的管理和运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实验室资料实验室资料是通过对岩矿和油藏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流体性质测试所得到的数据。
实验室资料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岩心切片和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岩心物性和渗透率测试结果、油和水的饱和度测试结果、油水界面张力测试结果等。
这些资料为油藏工程师提供了油藏层的渗透性、相渗曲线、油藏物性等重要参数,进而为优化油藏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结:以上是石油工程中常见的油藏工程资料。
这些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处理,可以帮助石油工程师更好地评估油藏的潜力、优化开发方案、提高开采效率和优化开采成本。
油田区块油藏工程初步方案一、项目概述油田区块油藏工程是指对油田区块油藏进行开发的一系列工程活动,包括勘探、开发、生产、注采等各个环节。
对油田区块油藏进行开发,旨在实现油田资源的最大化开采,并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油田区块油藏工程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石油勘探开发业务的整体运作和油田产量的保持和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勘探工程1. 采集地质地球物理数据油田区块油藏工程的第一步是采集地质地球物理数据,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测量、地层调查、岩心采集、岩石实验等一系列工作,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勘探、地震勘探、电磁勘探等。
2. 建立地质模型通过分析采集到的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建立完整的地质模型,确定油田区块油藏的分布、规模、性质等相关信息。
3. 评价油气资源储量根据地质模型,评价油田区块的油气资源储量,确定油藏的开发潜力。
三、开发工程1. 设计井位根据地质模型和油气资源储量评价结果,确定合理的井位分布,并进行井位规划设计。
2. 钻井作业进行钻井作业,包括井口准备、井筒钻进、固井、完井等一系列工作,保证油田区块的井位得到有效开发。
3. 井轨设计对于水平井、斜井等复杂井型,需要进行井轨设计,通过合理的井轨规划,确保油田区块油藏得到充分开采。
4. 试采试验进行试采试验,评估产能、采收率等关键参数,为后续的规模生产提供依据。
针对油田区块油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钻采设备,确保设备能够适应油田特殊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
四、生产工程1. 井网布置根据油田区块的地质条件和油藏特点,进行井网布置设计,确保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提高油田采收率。
2. 生产作业进行生产作业,包括提高产能、优化生产方式、提高采收率等一系列活动。
3. 注采作业进行注采作业,包括注水、注气等增产措施,提高油田产能。
4. 调整生产方案根据油田实际产能和采收率情况,及时调整生产方案,提高油田产能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主力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开采期,当生产井含水率超过98%,就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1-2]。
大庆油田主力区块综合含水率超过95%,部分油井含水率超过97%,大量产出水无效循环,地面水处理规模呈级数增长,导致能耗大幅度上升,开发效益变差,举升、集输及处理设备投入成本和运行费用不断增加,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油井因含水率上升接近经济开采极限,造同井注采技术与油藏工程一体化应用及效果评价彭永刚李巍巍周广玲郑学成马志权(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摘要:以“井下油水分离、注采一体化”为理念,自主研发了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在井下对高含水采出液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后的油举升至地面,分离出的水直接回注到地层,可大幅降低地面采出液量,节约开采成本。
将该技术与油藏工程结合应用,通过调整注采层系,重构注采关系,可以改变并增加驱替方向,提高采收率。
井组试验表明,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实现高关井组复产,4口试验井平均含水率降低4个百分点,累计增油528.5t,恢复了经济开采价值,为探索延长高含水老油田生命周期、拓展开发极限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特高含水油田;同井注采;油藏工程;驱替关系;经济开采DOI :10.3969/j.issn.2095-1493.2023.10.013Integrated applicatio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injection-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reservoirs with the same wellPENG Yonggang,LI Weiwei,ZHOU Guangling,ZHENG Xuecheng,MA Zhiquan Production Research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 .,Ltd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injection-production integra-tion",the downhole oil-water separation and injection-production technology in the same well are independently developed.The oil-water separ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well,and the separated oil is lifted to the surface,and the separated water is directly reinjected into the formation,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urface produced liquid volume and save the production cost.Combining this technology with reservoir engineering,by adjusting injection-production strata and reconstructing injection-pro-duction relationship,displacement direction can be changed and increased,and oil recovery can be improved.The well group test shows that this technology can realize the resumption of production in Gaoguan well group,the average water bearing of four test wells is reduced by 4percentage points,the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is increased by 528.5t,which restores the economic exploitation value and provides a new technical means for exploring and extending the life cycle of old oilfields with high water bearing and expanding the development limit .Keywords:ultra-high water bearing oilfield;injection-production with the same-well;reservoirs engineering;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economic exploitation 第一作者简介:彭永刚,工程师,2012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从事新型人工举升工艺技术研究工作,138****190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路九号采油工程研究院举升工艺研究室,163453。
CFD 在砂岩储层油藏模拟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油藏模拟成为石油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油藏模拟中,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已经成为重要工具之一。
CFD是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流体的运动和传热进行模拟,被广泛应用于油藏模拟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CFD在砂岩储层油藏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一、CFD在砂岩储层油藏模拟中的优势CFD作为一种数值模拟方法,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流体的流动情况以及油藏中油水分离的过程。
在砂岩储层油藏模拟中,CFD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油藏中砂岩与流动的油水相互作用的过程,并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
与传统的分析方法相比,CFD具有以下优势:1. 有效地模拟了砂岩储层中的复杂流动和相互作用砂岩是典型的多孔介质,纵向和横向均存在不均匀性。
CFD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模拟砂岩储层中的复杂流动和相互作用,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并减少开采成本。
2. 可以模拟砂岩-流体相互作用过程,预测油藏中油水分离的时间和位置CFD可以模拟砂岩-流体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对流体的流动、扩散、传热、沉淀和沉积等过程进行模拟,预测油藏中油水分离的时间和位置。
这对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减少成本有很大的帮助。
3. 提供了可视化的结果,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模拟结果CFD模拟结果可以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模拟结果和预测结果,指导油田开发和管理。
二、CFD在砂岩储层油藏模拟中的应用案例1. 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的应用CFD可以用于模拟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砂岩与流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和扩散规律,预测分层状况,优化开采方案。
一项研究对一个实际砂岩储层进行了模拟。
结果显示,CFD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驱动剂和油在砂岩中的流动,预测油与水的分布。
这对提高开发效率、减少开发成本和保护环境都有很大的帮助。
油藏工程技术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藏工程技术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一、油藏工程技术的定义油藏工程技术是指通过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以实现石油勘探、开发和生产的最佳效益为目标的一门工程技术。
它包括油藏地质学、油藏物理学、油藏工程数学模型、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油藏生产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二、油藏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 油藏地质学: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研究,确定油藏的类型、构造、岩性、储量等参数,为油藏开发和生产提供基础数据。
2. 油藏物理学:研究油藏中油、水、气等不同物质的流体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为油藏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3. 油藏工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油藏中的流体流动、物质传输等过程,预测油藏的产能和储量,优化油藏开发方案。
4.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根据油藏特征和生产目标,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包括井网布置、注采关系、增产措施等,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
5. 油藏生产工程:包括油井完井、油井测试、油井增产和油井维护等工程技术,旨在实现油井的高效稳产。
三、油藏工程技术的应用领域1. 油田勘探:通过油藏工程技术,对潜在的油藏进行评价和预测,确定勘探目标和勘探方案,提高勘探成功率。
2. 油田开发:利用油藏工程技术,设计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油井的产能和采收率,实现油田的高效开发。
3. 油田管理:通过油藏工程技术,对油田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4. 油田改造:利用油藏工程技术,对老化的油田进行改造,采取增产措施,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5. 油田监测:通过油藏工程技术,对油田的生产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之,油藏工程技术是石油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它涉及到油藏勘探、开发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通过合理应用油藏工程技术,可以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实现石油资源的最大利用。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新进展及发展方向1. 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概述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胜利油田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石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胜利油田对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基于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的油气储层分析方法,通过对油藏地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对油藏储层结构、渗透率、流动状态等方面的高精度预测和优化调控。
胜利油田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为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二是拓展了油藏数值模拟的应用领域,如油藏动态监测、产能评价、压裂方案设计等;三是加强了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促进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胜利油田将继续加大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力度,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一是进一步提高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和稳定性,满足油气藏开发的需求;二是拓展油藏数值模拟的应用领域,实现与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融合;三是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推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我国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整体水平。
1.1 数值模拟技术的定义与意义数值模拟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复杂物理现象进行建模、求解和预测的方法。
它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利用计算机对模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问题的解答。
在胜利油田油藏数值模拟中,数值模拟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油藏的物理特性,通过对油藏进行数值模拟,我们可以研究油藏的压力、流速、物性等参数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油藏的内部结构和行为特征。
这对于优化油藏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油藏工程设计油藏摘要油藏工程设计是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油藏工程设计的定义、目的、流程和要素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油藏工程设计的相关知识。
同时,本文还将重点介绍油藏工程设计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如储量评估、开发方案选择、注水注气设计等内容。
前言油藏工程设计是指通过对油气藏的地质、地球物理、地层工程等资料的分析,以科学的方法确定开发方案,规划井位、井网、开发措施等工作。
油藏工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使开采是尽可能地提高油气的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油藏工程设计是指对油气藏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地层工程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确定最佳的开发方案和开发工程设计参数,规划井位、井网、采油方式和生产注水注气方案等的一种技术和管理活动。
油藏工程设计的目的1.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开采,提高采收率;2.最大程度地降低采油开发的成本;3.实现油气开采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步:储量评估储量评估是油藏工程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油气藏中的地质构造、储层特征、流体性质等进行分析,确定油气储量。
储量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后续油田开发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步:开发方案选择开发方案选择是指根据油气藏的不同特征和地质条件,确定最佳的开发方式和技术方案。
常见的开发方式包括常规开采、水驱开采、CO2驱采等。
第三步:井网规划井网规划是指在确定了开发方案后,设计出最佳的井网模式,以便实现高效的油气采收率。
井网规划需要考虑到储层厚度、渗透率、岩性等因素。
第四步:生产注水注气方案设计生产注水注气方案设计是指对井网中的生产井、注水井、注气井等进行合理布局和设计,以确保整个油气开采系统的高效运行。
油藏工程设计的要素1.地质条件2.油气藏类型3.储量评估4.开发方案选择5.井网规划6.生产注水注气方案设计结语油藏工程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多方面知识和经验的综合运用。
本文对油藏工程设计的定义、目的、流程和要素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油藏工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油藏工程开发方案一、绪论油藏工程是指对地下油藏进行综合利用的一项工程,包括勘探、开发、生产、注水、抽采等一系列工作。
油藏工程的开发是整个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针对油藏工程的开发进行详细阐述,并就勘探、开发、生产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油藏勘探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油藏工程开发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和地质资料的解释工作。
在进行油藏勘探时,首先要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沉积岩相、构造构造等地质情况,为后续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而后,利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勘探,获取地下储层信息,从而确定油气资源的分布范围和储量情况。
2. 井位选址井位选址是指在进行油藏勘探时,确定井口的位置和深度,以便进行探井钻探。
在进行井位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地面设施、水源、交通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钻井。
3. 钻井勘探钻井是油藏勘探中的重要工作程序,通过钻探可以获取地下油气储量信息。
钻井勘探包括旋挖钻井、岩心取样、地层渗透性测试等过程,通过这些工作可以获取地下储层的物理、化学、地质信息,为油藏工程的后续开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数据。
三、油藏开发1. 油藏评价油藏评价是指通过对油气资源进行勘探、测试,并进行地质工程、化学工程和环境工程等研究,确定油藏的工程价值和可开发程度。
在进行油藏评价时,需要进行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分析,评估油藏的含油气层结构、储量、渗透性、孔隙度等参数。
2. 开发方案设计在进行油藏开发前,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开发方案,确定开发目标、投资规模、开发周期、生产组织、生产工艺等。
开发方案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油藏性质、市场需求、投资成本等因素,确定出最优的开发方案。
3. 采油工程采油工程是油藏开发的核心工作,它包括油井建设、注水、注气、采油等过程。
在进行采油工程时,需要根据油藏性质和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采油方法,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和产量。
油田开发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
摘要:油田开发过程中,各种油藏工程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得到最佳的油田产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通过油藏描述,经过三维地震测井技术措施的应用,使油
藏的情况更加清晰明朗。
尤其达到油田开发的中后期,降本增效势在必行。
通过
先进油田开发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得到最佳的效益。
鉴于此,本文对油田开发
中油藏工程技术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藏工程;技术方法
一、油藏工程的泵抽开采技术
泵抽开采技术是油藏工程开采技术之一,在实际运用油藏工程的泵抽开采技
术过程中,采取的泵有如下几种:其一,电动潜油泵。
电动潜油泵是机泵组,将
电动机与一套多级离心泵直接连接起来,拥有动力的电缆将电能向井下的电机输送,进而达到驱动离心泵的效果,再用泵将井下的流体向地面输送。
因为机泵必
须在套管上使用,因而机泵的直径具有局限性,应当采用细长的形状,为了避免
井下的水与其他液体流入到电机中,应该泵体加以密封,从而防止水进入其中。
其二,水力活塞泵。
运用水力活塞泵时,在地面泵体中所注入液体的作用下,进
而达到驱动井下液压马达带动井下泵工作的效果,通过将井下的液体从地面抽出。
对于水力活塞泵的工作原理而言相对简单,做比较简单的往复运动,通过换向阀
与液压马达实现。
其三,水力射流泵。
对于水力射流泵来讲,其是一种带有扩散
器与泵嘴抽油泵,由于水力射流泵并没有运动零件,所以结构简单,成本也比较低,因而便于管理。
当然,水力射流泵也存在缺陷,尤其是效率低下,导致生产
压差较小,进而其只是适用于高压高产井中,主要是运用在水力活塞泵的前期。
二、人工举升的工艺技术措施
1、抽油机采油技术
抽油机采油工艺技术措施,是地面抽油机带动井下抽油泵上下往复运动,将
井内液体抽汲到地面的采油工艺技术。
油田常见的抽油机系统为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采油装置,通过抽油杆传递动力,实现地面动力设备产生的能量,传递到井
下的抽油泵,抽油泵的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不断地吸入和排出液体,达到采油的
目的。
抽油机采油需要进行油井工作制度的管理,保证抽油机-抽油杆-抽油泵合
理的配合,并确定合理的生产压差,选择合适的泵径、冲程和冲数的合理配合,
避免造成能量的浪费,而增加抽油机系统的能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生产指标。
优
选节能型的抽油机,达到最佳的抽油效果。
2、电潜泵采油技术
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技术措施,利用地面的电能输送给井下的潜油电动机,
电动多级离心泵运转,将井内的液体举升到地面上来。
电潜泵采油工艺技术的要
求就是井内的供液充足,满足多级离心泵的排量要求,能够开采出更多的原油。
对电潜泵采油井的管理,就是合理控制套管气,避免井内的压力过大,而引起过
载停机状况的出现,影响到正常的采油。
油井供液能量充足的条件下,电潜泵是
不错的选择。
3、螺杆泵采油技术
对于粘度高的油流开采,如果使用抽油设备的话,会造成抽油泵充不满,引
起泵效下降。
为了达到最佳的开采效果。
通过油藏工程技术的分析,实施螺杆泵
采油技术措施,通过螺杆泵的作用,将井内的液体开采到地面上来。
螺杆泵采油
技术措施是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由于聚合物的注入,导致
油流的粘度增加,因而,应用螺杆泵的抽汲作用,在不影响泵效的前提条件下,
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4、三次采油技术措施
三次采油工艺技术的应用,是油藏开发进入后期,大量的含水,高渗透油藏
的开采程度已经很高,为了达到油田生产的经济指标,油井生产达到高产稳产的
效果,实施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
三次采油技术可以进行聚合物的注入、化学驱
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措施的应用,将高粘度的聚丙烯酰胺溶液注入油层中,实现聚合物驱油的状态,由于聚合物溶液粘度大,相当于增加了水溶液的粘度,
扩大了波及体积,达到更大的驱替作用。
三、稠油开采工艺技术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大,因此,给油田开发带来更大的难度。
稠油油藏开发的关键技术就是降粘技术措施,降低了稠油的粘度,达到顺利开采
的状态,能够实施正常的采油工艺技术措施,获取较高的油井产量。
通过蒸汽驱
油及火烧油层的方式,有效地开采了稠油油藏,达到稠油开采的目的。
经过不断
发展和更新,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蒸汽吞吐热采技术措施的应用,比之前的开采方式,增加稠油的产量,受到采油单位的青睐。
各种加热技术
的应用,通过提升温度的技术措施,降低稠油的粘度。
如电加热抽油杆技术,可
以提高井筒温度,使稠油在高温环境下生产,达到最佳的生产状态,实现稠油的
顺利热采。
四、分层注水工艺
笼统注水的方式就是将注水井井下作为一个层段进行定量注水,驱油效果不佳。
如果将下井封隔成若干个层位,实施分层定量注水,就会提高注水的效果,
达到分层的驱替效率,形成水驱油的模式,油水井之间的连通,是小层之间的对
应驱替关系,避免注入水能量的浪费,达到直线距离,提高注水的驱替作用。
多
层油藏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为了提高注入水的波及面积,达到更好
的水驱效果,研究井下分注管柱和井下工具,达到最佳的注水状态,才能实施最
优的驱替效果。
如使用管式活动式配水器和支撑式封隔器组成的管柱系统,达到
分注效果。
水力压差式封隔器、偏心活动式配水器的应用,给分层注水增添了动力。
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的应用,达到提高了注水的效率,方便分层管理,
实施分层注入效果的评价,能够及时修正分层注水量,满足油田开发不同时期,
油田注水的需求。
五、压裂酸化工艺技术措施
为了达到油藏开发目标,实施增产挖潜技术措施。
压裂酸化工艺技术措施被
广泛应用,见到了更好的增产效果。
对水平井实施了限流分层酸化的技术措施,
对于侧钻水平井实施分段酸化技术措施,实现了暂堵法的分层压裂措施,达到最
佳的压裂酸化效果。
限流压裂技术措施得到广泛应用,节约压裂液的用量,从而
达到节约压裂施工成本的效果,提高挖潜增产的可行性,应用较少的投入,创造
出更高的价值。
化学暂堵剂压裂技术的应用,实施了高渗透层的堵水和压裂施工
的共同作用,达到堵水高含水层,压裂低渗透层的目的,一举两得,获得最佳的
应用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稠油开采技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的应用,为合理开
采剩余油奠定了基础。
更多的剩余油存储在低渗透油藏中,而且处于油藏的边缘
地带,必须采取各种挖潜增产技术措施,才能使薄差油层中的剩余油流动起来,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其开采出来。
水平井的钻探,增加了剩余油开采的渠道,油田开发后期,达到稳油控水的生产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其红,王相,王波,王端平,王延忠.非均质水驱油藏开发指标预测方法[J].油
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01:36-39+113.
[2]魏旭光.M油田薄互层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3]马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油田区块分类指示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4.
[4]胡青.西峰油田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