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5.70 KB
- 文档页数:4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10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________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__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__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__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__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结构或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女娲造人》教案篇2《女娲造人》教案篇3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女娲造人》教案篇4教学目标1、通过复述,整体把握__内容。
2、探究女娲形象的意义。
3、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古人对解读自然奥秘的追求,激发想象力,产生探寻人类起源的兴趣。
女娲造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神话传说与女娲造人1.1 导入:讲解神话传说的概念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1.2 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和来龙去脉。
1.3 分析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如人类的智慧、创造力等。
1.4 讨论女娲造人与其他文化中创世神话的异同。
第二章:女娲造人的文化内涵2.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中所体现的古代人类对生命、自然的认识。
2.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中的人性特点,如善良、勇敢等。
2.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如文学、艺术等。
2.4 举例说明女娲造人神话在其他民族和文化中的体现。
第三章:女娲造人与中华民族精神3.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3.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良品质,如勤劳、智慧等。
3.3 讨论女娲造人神话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3.4 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女娲造人神话中的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章:女娲造人与现代教育4.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
4.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4.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如语文、历史等。
4.4 举例说明如何将女娲造人神话融入教学实践。
第五章:女娲造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
5.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和谐、平等等。
5.3 讨论女娲造人神话在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5.4 思考如何运用女娲造人神话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六章:女娲造人与人类文明的发展6.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6.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中人类文明的元素,如婚姻、家庭等。
6.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与其他文化创世神话的相互影响。
6.4 举例说明女娲造人神话在现代文明中的体现。
第七章:女娲造人与民俗文化7.1 讲解女娲造人神话在民俗文化中的地位。
7.2 分析女娲造人神话所体现的民间信仰和习俗。
7.3 探讨女娲造人神话在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影响。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优秀6篇《女娲造人》教案5- 篇一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1、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文章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或多或少有一定了解,故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章浅显易懂,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和研讨的兴趣。
本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是自读能力;二是联想与想像的能力;三是对“人”的自身发展作进一步思考。
三、教学过程1、开门见山导入师: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类是怎样产生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各个民族都有关于人类起源的民间传说。
这些传说非常有趣。
请学生讨论,发表见解。
出示课题《女娲造人》。
2、阅读译文,尝试想像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看看此题中两则短文的译文。
这两则译文写了哪些内容?请加以概括。
概括的语言尽可能简洁,在能够说清楚的前提下,字数尽可能少一些。
请把概括内容批注在书上。
生:(独立阅读,概括批注)。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段译文有哪些要点。
生: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1)天地无人;(2)女娲造人;(3)造更多的人;(4)婚姻育人。
师:这四点基本上能够概括这两则短文的主要内容,语言也很简洁。
我们看原文是非常简单的,没有生动的情节,但有人将这则短文扩展成一个栩栩如生、具有很强吸引力的神话故事。
要扩写这必须展开想像,加入一些内容。
请同学们合上书,围绕刚才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点,快速展开想像,自编一个神话故事,并在草稿纸上记录自己的故事提纲。
生:(构思自己的神话故事)。
师:大家相互讲,讲了故事后,请推荐一位构思奇妙、讲述生动的同学上台,把自己的故事奉献给全班同学。
生:(一位同学上台讲述故事)。
师:(点评。
点评的标准是:(1)故事是否紧扣了四个要点?(2)想像是否奇妙,大胆?(3)叙述是否生动?)3、阅读课文,比较想像师:我们自己编述了故事,也听了同学讲的故事,四川新繁有一位名叫袁珂的作家,他根据这四点内容编写了一个名《女娲补天》的故事,作家和我们都是根据同一个材料编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他编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
•••••••••••••••••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实用的《女娲造人》教案四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娲造人》教案篇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
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
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
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
《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开天辟地》之后。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
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
(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 了解神话的特点,掌握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 学习文中运用的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女娲的伟大形象,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女娲的形象特点。
2.学习文中的想象和联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探索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写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景-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
你们有没有想过,人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在古代,人们也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他们没有现代科学知识,于是就创造了很多神话故事来解释人类的起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2.提出要求- 在学习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了解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 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二)作者简介1.教师介绍- 《女娲造人》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改编的,作者不详。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被称为“人文初祖”。
她的故事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比如《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2.学生补充-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女娲的其他信息,如女娲补天的故事等。
(三)文本解读1.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语调。
- 请几位同学站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价朗读效果。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女娲造人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七、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女娲造人优秀教案「篇二」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女娲造人教案完美版第一章:神话故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故事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讲解神话故事的概念和特点。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女娲造人的故事背景。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让学生听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讨论其意义。
第二章: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理解女娲造人的意义。
2.2 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女娲造人的故事情节,包括女娲用黄土捏造人、赋予人生命等。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听一则女娲造人的故事,并讨论其情节。
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女娲造人的理解。
第三章: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人类社会的启示。
3.2 教学内容:讲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母性、创造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人类社会的启示,如尊重生命、追求进步等。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女娲造人的象征意义。
让学生通过写作或演讲的方式,分享他们对女娲造人象征意义的理解。
第四章:女娲造人的文化传承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承。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讲解女娲造人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传承,如民间艺术、文学作品等。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如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优秀传统等。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民间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了解女娲造人的文化传承。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五章:女娲造人的当代价值让学生理解女娲造人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
5.2 教学内容:讲解女娲造人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弘扬母性、激发创造力等。
引导学生思考女娲造人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启示,如尊重生命、追求进步等。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女娲造人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2023年《女娲造人》教案范文集锦5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________,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4)清晨,我们踏着满地的金黄,在瑟瑟的晨风中来到这里,开始我们又一个崭新的一天;傍晚,我们迎着醉人的晚霞,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在这无数个来来往往的的路途中,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那么能不能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呢,让我们来相互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资料)好,今天就让我们到《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中去看看女娲是怎样把人造出来的。
(书写标题)二、文本对话1、个别朗读:(5)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好,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
(请同学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1)通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__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对于这篇__的学习,将采取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具体的比赛规则是这样的: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回答问题;和组员讨论两分钟然后做答。
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则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在进行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仔细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以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好,现在开始。
《女娲造人》教案4篇《女娲造人》教案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女娲造人》教案篇1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示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速读法跳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1、有关神话有关神话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发明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充溢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3、字词积累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时。
《女娲造人》教案篇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神话故事情节,了解想象的特点。
2、通过认识神话人物,感受女娲朴实、勤劳的母亲形象及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教学重点】激发、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处处所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动画导入放两段无声动画,要求学生说出其名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
并提问:还知道与女娲有关的什么神话故事?从而引出课题:《女娲造人》二、初读解疑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内容?为什么造人:孤独寂寞揉泥造人怎样造人挥藤造人怎样让人生生不息:男女婚配2、带着疑问,阅读课文。
3、分组解答:以女娲的身份口气解答刚才的疑问。
三、细读探究认识焦点人物女娲,品读语言,感受人类诞生的喜悦。
1、小组讨论:⑴你喜欢女娲吗?为什么?请用我喜欢(不喜欢)女娲,因为________说话。
⑵找出人类诞生时的欢呼场面及女娲此时的心理活动,加以品读体会,谈谈你的感受。
⑶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教师评价整理:女娲是一个神通广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喜悦之情,她创造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样勤劳智慧。
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想象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这是神话的两大亮点。
四、阅读比较走近袁珂──看看作者怎样丰富想象。
1、分小组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与《风俗通》译文,看看作者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小组代表整理解答:想象的内容:⑴造人动机的产生。
⑵造人的具体过程。
⑶女娲的心理情绪。
⑷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⑸作者的评述。
其中③④两点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3、师点评小结:这些情节都是想象的,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起源作出科学的解说而大胆创造出来的。
它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可贵的创造力和强烈的探求精神。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原因。
3.学习文中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女娲的形象。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女娲的性格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女娲为人类诞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和原因,体会女娲的形象。
2.学习神话的想象和联想手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神话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自己创作神话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动画片《女娲补天》的片段,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神话故事。
2.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女娲造人》。
(二)作者简介介绍作者袁珂的基本情况,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作品以及在神话研究领域的贡献。
(三)诵读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课文的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断句。
3.全班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四)研读课文1.思考问题- 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造人之后,人类是如何繁衍的?2.小组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3.全班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对课文内容较为全面的理解。
(五)分析女娲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的性格特点。
- 女娲感到孤独寂寞,决定创造人类,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慈爱。
《女娲造人》教案一、教材分析《女娲造人》是人教版语文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故事,通过大胆奇特的想象讲述了人类的起源。
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接触的神话传说还比较少,进行大胆想象的能力还有所欠缺,但他们对这类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生字词,掌握快速阅读技巧,能够生动复述故事,了解神话的特点,认识文中女娲的形象,能自主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复述故事把握文章内容;自主搜集相关神话传说资料,运用联想、想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故事增添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感悟女娲的人性特征,学习女娲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快速阅读技巧,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和扩充,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握神话写作以及想象的特点。
四、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五、学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六、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吗?”引入“人类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从而产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知欲望。
(二)介绍作者(1分钟)袁珂原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首先由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
揉寂寞莽莽榛榛蓬勃澄澈掺和气概泥潭绵延神通广大眉开眼笑2、了解文章大意,请学生复述文章内容。
3、大致了解女娲造人的动因和方法。
(四)精读课文,全面理解(26分钟)女娲为何要造人?(1)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段落大意,找出女娲造人的原因。
(具体原因如下)a寂寞荒凉,增添生气。
b造一个像自己一样的生物(2)第3段中“添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一句话自成一段,请学生回答从修辞手法上看,它是什么句子?并探讨本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女娲造人》教案模板7篇《女娲造人》教案模板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女娲造人》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女娲造人》教案篇1一、设计思想《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学情分析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七、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女娲造人》教案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女娲造人》教案〔通用11篇〕《女娲造人》教案篇1教学目的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奉献,感受人的得意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活力。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
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那么是女蜗。
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老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老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6.老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1.老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老师巡视,理解学情,并进展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3.自学反响,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2)理解词语意思: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阔: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乖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惫。
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拓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了解神话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资料。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透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潜力。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话的现实好处并构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潜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潜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神话知识导入1、出示,猜一猜故事的名字。
(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话。
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话呢?师:神话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明白哪些神话?(引出女娲造人)【设计意图】了解神话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话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女娲造人》获奖教学设计〔精选5篇〕《女娲造人》获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
2、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重点】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语二、文本对话1、个别朗读: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我们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好,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
(请同学朗读课文)2、自由朗读课文:通过以上几位同学精彩的朗读,让我们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那么今天,我们对于这篇文章的学习,将采取“智力竞赛〞的形式,来一场“超级小组〞的选拔,具体的比赛规那么是这样的:⑴首先将全体同学分为两大组,在答题之前由每组为对方选择答题的符号,然后各组选一名同学来揭开题目答题。
⑵当该名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感到有困难时,他将有三种求助方式:从课堂上任意一个人那里获得少许提示;指定本组的一名同学替他答复下列问题;和组员讨论两分钟然后做答。
每种求助方式只能用一次,用完为止。
⑶每组答对一题加100分;答错本足不扣分但给对方组加100分。
规那么大家已经很清楚了,那么在进行“超级小组〞的选拔之前,再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仔细研读课文,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可以针对你们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好,现在开始。
三、问题探究1、第一组问题:好,时间到。
在比赛之前,我希望听到同学们用充满自信的声音来答复我:“你准备好了吗?〞好,“超级小组〞选拔赛正式开始。
首先请A组位B组选题。
人: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人类诞生之前的世界的?可以借助这幅图片结合文中的语句来描述。
(天上有太阳、月亮和行星,地上有山川草木,还有鸟兽虫鱼。
)类: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女娲造人》教案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女娲造人》教案执教: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张穗欢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详略有致的安排写作结构,并会运用到写作上。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演绎与扩充,体会想象联想在创作中的作用,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会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想象,详略有致地进行讲述。
教学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融入写作。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解决字词障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类的起源导入,引出神话出现的原因--古代人类由于生产力低下,知识贫乏,所以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想象化、人格化,并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出很多动人的神话故事,我国就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它就是--女娲造人。
(生回答,师板书课题。
)二、阅读《风俗通》进行思考,引出学习的第二个目标--应根据写作中心安排文章的详略。
1.请学生朗读《风俗通》,其他同学思考《风俗通》中分为了几层意思。
2.学生回答分3层意思的缘由。
3.师问:如果老师就以《风俗通》为材料,让你去扩写成一篇文章,题目为《女娲造人》,我们应该着重写哪个层次呢?为什么?4.生回答,引出目标二--在进行文章扩写时,需根据中心选择重点描写的部分,做到详略得当。
5.师板书:根据中心,详略得当。
三、通过课文与《风俗通》的比较,找出扩写的内容,总结扩写的方法。
1.师引导:我们知道了应该在哪个方面进行详细描写,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扩写呢?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着手呢?让我们进入课文,看看作者袁珂是从哪个方面着手,进行扩写的。
请同学朗读课文,然后将课文和《风俗通》进行对比,回答老师的问题。
2.进行朗读比赛(每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带有感情)。
师生共同评分。
3.学生总结出课文进行扩充的方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师总结并板书:情节具体化,人物形象化。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案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六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淄博第十四中学
刘新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熟悉课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感受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中洋溢着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女娲身上的母性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过程与方法: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通过比较阅读,初步了解课文想像力丰富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像的魅力。
(2)、把握想像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
找出洋溢人类诞生喜悦感的词句,说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是从哪里来的西方传说中是上帝创造了人,那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人是怎样产生的呢(设疑导入,让学生自由发言,进而导入要学的《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如:澄(chéng)澈模(mú)样女娲(wā)莽莽榛榛(zhēn)
1、指名复述课文,要求:言简意赅。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读熟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明确字词读音,对于学生复述,可师生共同评议。
)
三、比较阅读
1、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跟课文比较一下,看哪些事是相同的,课文又补充了那些内容
2、哪些内容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力(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两组讨论,每组一个问题,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
3、对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评议、补充、明确,并板书。
(1、参考:课文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2、参考: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
四、难点突破
1、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从本文中找出并标记有关词句。
2、说出你对这种喜悦感的体会。
3、每组派代表展示划出的词句,并说体会。
(本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己找,然后小组交流,说体会。
教师要巡视,提醒注意“喜悦感”,对学生的回答应以鼓励为主,让学生大胆发言。
)
(解题思路:标画文中的以下描写: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求统一。
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五、小结
1、课文与短文,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可能更喜欢课文,指名说原因,进而讲想象的作用:《风俗通》里的有关文字非常简略,而作者在这些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就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作了丰富的想象,既大胆又合情合理,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
2、真的是女娲创造了人吗那女娲造人是不是封建迷信呢(借机讲神话的产生与作用:女娲造人不是真的,是神话,但不是迷信。
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类的诞生作出科学的解释,只好借助想象来解答这个疑问,这种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的亮点,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时代发展到今天,关于人类起源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所以,想象力、创新思维仍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
)
六、当堂练习
出示《夸父逐日》短文,简单翻译一下,要求发挥你的想象力,把它扩展为一个小故事。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提示:可想象逐日原因、口渴感受等,如有时间,指名来读,如课上时间不够,即作为家庭作业写完。
)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袁珂
←(造人原因)
怎样造人←(具体过程)
怎样造更多人←(欢愉场面)
怎样让人类繁衍(人性化描写)
补充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