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词序》
- 格式:ppt
- 大小:187.50 KB
- 文档页数:19
古代汉语教案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汉语词在句中的次序比较固定,从古到今变化也比较小,“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主语在谓语之前,动词在宾语之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古今都是一致的。
古汉语中有时谓语放在主语前,“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贤哉,回也。
”这种倒装是强调谓语,这种倒装句大体上和现代汉语是一致的。
但是,古代汉语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实际上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但由于一些写文章的人习惯于做古,因此在历史古文中也常常出现,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书有一定的帮助。
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词序是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到动词前面,这种宾语前置并不是表达一定语气的一般的倒装句,而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
遇有以下三种条件,宾语都要放到动词前面。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上古疑问代词“谁”“何”“奚”“安”“孰”“恶”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1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左传·成公三年》2、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
《左传》3、今有固车良马于此,又有奴马四隅之轮于此。
使子择焉,子将何乘?《墨子·鲁问》4、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5、方此之时,尧安在?《韩非子·难一》6、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7、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史记》8、圣五有百,吾孰法焉?《荀子》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如果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如第一例,“谁”放在“敢”前面。
前置宾语放在助动词前,副词和动词之间。
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也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例如:1、子归,何以报我?《左传》2、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3、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4、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26、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蜀道艰险到这个地步,嗟叹你们远路的人为什么要来啊)7、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学习从什么开始,又到哪儿终结)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在上古汉语中是比较严格的,很少例外,只有“何如”也常说成“如何”,但这两种格式在先秦就已经是凝固形式,意思已经不是“象什么”而是“怎么样”或“怎样”了。
一、宾语前置: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宾语,在某些特定的语法条件下,要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的宾语而前置例: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如动词前有助动词,宾语一般要前置于助动词之前。
例:“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而前置例:“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我与哪个更亲近呢?疑问代词作宾语,无论是动词的宾语,还是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
这条规则在先秦是比较严格的,可以说是没有例外。
思考:我们就经常见到“如何”这个词,为什么“何”作宾语而没有前置呢?例:1、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敌人受了伤而没有死,怎么不再次打击他们呢?2、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赵策》——我听说北方的国家都害怕昭奚恤,果真怎么样呢?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如何”这种结构形式正是“如之何”的紧缩和凝固的形式。
宾语…之‟省略了。
“何”在“如之何”的结构中,本来不是宾语,而是谓语,所以就不受这条规律的制约了。
“如何”与“何如”的来源是不一样的,但这两种形式都已成为凝固形式,其意义已不是“像什么”,而是“怎么样”、“怎样”“怎么”等。
在句子结构中也只能作为一个成分来分析,不能拆开来作为两个成分来分析。
例: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论语·为政》——要使人民严肃认真、尽心协力和互相勉励,对这个应该怎么办?同“如何”“如之何”相类似的固定结构还有“奈何”“若何”“奈之何”“若之何”。
例: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人之志,若何?《左传·僖三十三年》(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什么是否定句?否定句必须有否定词,这些否定词,可以是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否”,也可以是动词“无”,还可以是表示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
古代汉语的词序【教学目的】本节讲授古代汉语的词序问题,主要介绍宾语前置问题。
学习本节,要让学生理解词序在汉语中的语法意义,要让他们掌握古代汉语中几种宾语前置所需的语法条件,并培养他们在具体的文言语句中,辨识各种不同的宾语前置的能力,以提高他们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基本理论】古代汉语中有哪几种宾语前置现象?各种宾语前置所需的具体条件是什么?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在表义上有什么特点?【重点难点】宾语前置【所用课时】学时【教学内容】词序是汉语表达意义的重要语法手段。
汉语借助于虚词和词序来表达。
词序也叫“语序”,即语言中词语组合的先后次序。
对于靠词形变化表达意义的语言而言,词序对它的约束力并不大。
词序在汉语中却十分重要。
汉语的词序一般不能随意变化,如果词序变化了,句子的意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
我打你。
——你打我。
汉语的词序历史上比较固定,从古到今没有太大的变化。
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为:〔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主语在谓语前,动词在宾语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之前。
但古汉也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主要表现在:宾语前置、谓语后置等。
下面予以介绍。
这些特殊的词序本来只存在于先秦以前的上古汉语里,到汉代就已经从口语中逐渐消失。
但后来仿古的作品还使用,因此历代的古文中还常常出现,因此,了解这些特殊词序对阅读古文是有帮助的。
一、宾语前置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
这种宾语前置是有一定的语法条件的,它并不是因为修辞需要,不是为了表达一定语气而使用的一般倒装句。
严格地说,不能叫宾语前置,因为这些句式原本宾语的位置就是如此,或许就是远古句法的遗迹。
古汉语中,宾语处在动词的前面有三种句式:1、疑问代词作宾语上古汉语,疑问句里疑问代词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一条相当严格的规律,几乎没有例外。
第二章古代汉语的词序第一节宾语前置这里说的宾语前置,是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比较普遍的用法和稳定的情况来讲的,区别于临时性的修辞性的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大哉,尧之为君!”(主谓倒装)宾语前置有动词的宾语前置和介词的宾语前置两种。
古代汉语中,宾语通常还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如“治国家”,“乱天下”,“以粟(易之)”,“(治)于人”。
但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
这种条件是: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一)动词宾语前置(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欺谁)(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成三年》)(敢怨谁)(3)敢问何.谓也?(《左·郑伯克段于鄢》)(谓何;说什么)(4)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适奚;去哪里)(5)方此时也,尧安.在?(《韩非子·历山之农者侵畔》)(在安:在哪里)(6)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韩愈《张中丞传后叙》)(说何:说什么)(二)介词宾语前置(1)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以何;拿什么)(2)吾谁.与为亲?(《庄子·齐物论》(与谁)(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与谁)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一类宾语前置,包含的条件实际是两个,一是句子为否定句,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有谁);二是宾语是代词。
(1)吾爱之,不吾.叛也。
(《左·子产论尹何为邑》)(不叛吾)(2)邻国未吾.亲也。
(《国语·齐语》)(未亲吾)(3)我无(毋,不要)尔.诈,尔无(毋)我.虞(诈)。
(《左·宣十五年》)(无诈尔,无虞我)(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孟子·许行》)(莫或欺之,没有人欺骗他)(5)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第一篇:(六)古代汉语的词序古代漢語的詞序【教學目的】本章講授的是古代漢語的詞序問題,主要介紹的古代漢語中的賓語前置,以及古代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詞序問題。
學習本章,要讓學生理解詞序在漢語中的語法意義,要讓他們掌握古代漢語中幾種賓語前置所需的語法條件,掌握古代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主要方法。
並培養他們在具體的文言語句中,辨識各種不同的賓語前置的能力,以提高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基本概念】詞序賓語前置【基本理論】古代漢語中有哪幾種賓語前置現象?各種賓語前置所需的具體條件是什麼?用代詞複指的賓語前置在表義上有什麼特點?古代漢語中表示行為數量的方法有哪幾種?都是怎樣表示行為數量的?【重點難點】賓語前置【教學內容】第1學時一、詞序是漢語表達意義的重要語法手段詞序:也叫“語序”,句子成分前後的次序稱為語序。
漢語是較少依靠形態變化的語言,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
詞序在漢語中卻十分重要。
漢語的詞序一般不能隨意變化,如果詞序變化了,句子的意義往往也要隨之變化。
如:我打你。
你打我。
漢語的詞序歷史上比較固定,從古到今沒有太大的變化。
即基本次序為:主語——謂語——賓語古代漢語的語序和現代漢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種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為:〔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一般的語序,在總體上古今是一致的。
但是在古代漢語中也有和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賓語前置上。
由於需要加以強調或由於習慣,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可以放在動詞或介詞之前,這就是所謂的賓語前置。
甲骨文中由於語序很不固定,賓語的位置很靈活,往往可以置於動詞之前,特別是代詞賓語,先秦漢語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這一點。
二、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可以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一)疑問代詞作賓語语法条件:①全句是疑问句或者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