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服务贸易政策与管理体制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41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服务贸易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服务贸易异军突起,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由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2006年的27100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7.5倍,占世界贸易出口的比重也由1/7上升到了1/5,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呈现出超过货物贸易的趋势,并逐步成为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在货物贸易强劲增长的支持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服务贸易总额由1982年的46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917.5亿美元,增长了41.7倍,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7%,高于同期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服务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1997年以来的10年间,服务贸易增长的势头更加强劲,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6.7%。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国中的排位也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服务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提升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已逐步显现。
但是,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始终处于逆差状态,服务贸易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消费者服务中品质优秀的服务产品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具有现代意义的作为中间投入品的生产者服务还不能适应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的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
(一)服务贸易概念的界定、分类及数据来源按照WTO之《服务贸易总协定》(GA TS)的定义,服务贸易主要包括以下4种模式:(1)过境交付。
指从一国境内向另一国境内提供服务,如信息咨询、电讯、卫星服务等;(2)境外消费。
指在一国境内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提供服务,如国际旅游、国际教育等;(3)商业存在。
指一个国家通过在另一个国家境内建立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如外资服务业企业;(4)自然人流动。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当今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然后剖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贸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在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
目前服务业开放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而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开放领域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12个服务大类中的10个,涉及共计160个小类中的100个。
2007年,中国非金融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6000多家;服务业领域在利用外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2007年服务业(含金融业)实际吸收外资达430亿美元,占吸收外资总额的52%,比2002年的比重提高近1倍。
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但是,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不相匹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并表现出较为显著的滞后性。
另一方面,与服务贸易高度发展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 服务业发展滞后,整体开放程度较低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7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9%,同期货物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3位,占世界货物贸易总额的7.7%。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
(二) 服务贸易总体发展规模滞后2002-2006年,中国是唯一进入前十强的发展中国家。
然而,相对于对外贸易总额及服务贸易额的全球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首先,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摘要】当前全球贸易竞争焦点有向服务贸易转移的趋势,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成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就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解析对策研究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
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43.1%,吸纳就业人口约2.7亿;服务贸易总额突破4000亿美元,居世界第四位;服务业吸收外资552亿美元,首度超过制造业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领域。
但是与其它服务贸易大国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依然偏低。
据统计,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6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50%以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也在30%—50%之间。
因此,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经济整体发展似乎很不相称。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较快,但长期处于逆差。
根据商务部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资料,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97 年的522.3 亿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509.1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7.4%。
但是中国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连续10 多年的贸易逆差。
在2004 年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5.5 亿美元。
到了2009年服务贸易逆差达296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约3倍。
(二)我国服务业目前发展结构性失衡。
服务出口主要依赖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而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出口比例很小。
(三)服务贸易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全国缺少统一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各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不能协调行动。
我国现行的服务贸易体制,在中央和地方的服务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差异很大,缺乏统一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协调部门,服务贸易发展政策缺乏透明度,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服务贸易方面上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还容易形成行业垄断和权责不明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问题探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之下,研究我国的服务贸易现状及趋势,将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先是叙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然后就其制约因素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应策略。
关键词服务贸易竞争力政策一、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中国服务贸易萌芽于20世纪末。
近些年,中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带动下发展迅速。
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量高达5.35万亿人民币,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服务贸易占外贸的比重也达到了18%,比2015年增加了2个百分点。
在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迅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很多存在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服务贸易的逆差正在逐渐扩大。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1、服务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目前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通讯服务业、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等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而我国服务业种类单一,不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但常常忽略关键的生产性环节。
中国服务业的开放整体上也要晚于其他发达地区,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都很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劳务工程承包、远洋运输、旅游等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部门,而在大量专业服务和高技术领域,仍处于净进口的状态。
2、服务贸易的专业人才缺乏服务贸易属于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因为大多数的环节都要通过人员的不断开发和不断学习研究来完成整个服务的过程。
在服务贸易领域里,人们需要更多的人数来优化服务的过程,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有些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带领,就进入了就业的岗位。
更不用说新兴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这些需要外向型高级人才的岗位,此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1、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
论中国服务贸易的形式与对策【摘要】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
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水平、贸易法规、贸易人才及规模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服务贸易逆差较为严重。
因此,需要利用国内外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企业的积极配合,在发展我国传统优势服务行业的同时,开拓更加广阔的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经济“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不仅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对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也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
所以,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我国服务贸易的形式(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用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来衡量。
中国2005年的水平为22.1%,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50%~7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35%~45%的比重水平。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20位之后,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比较落后。
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的比例为1∶10.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
又由于中国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解决对策一、服务贸易发展的背景及其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
我国为了紧跟世界服务贸易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发展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这一贸易术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
服务贸易是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的。
在我们理解来,服务贸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一个国家直接提供服务活动满足另一个国家的需求,并在该种活动中取的报酬的活动。
广义的服务贸易是指既包括服务贸易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进行有形的活动,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直接接触下交易的无形活动。
70 年代以前的服务贸易可以分为萌芽时期、早期服务贸易时期与现代服务贸易时期。
第一阶段服务贸易的特点是零星发展,时断时续,对货物贸易的发展只起补充与辅助作用,不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必要组成部份。
第二阶段服务贸易的特点是扩展迅速,在继续发挥补充作用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发展,并自 19 世纪初随着货物贸易自由化浮现了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
第三阶段服务贸易的特点是,服务贸易在运输与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有力的促进了货物贸易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重要的服务业实行高度管制或者国家垄断;70 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革命,许多国家对服务业管制的放松或者解除,以及公司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并浮现了从对内自由化向对外自由化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内部市场化与对外开放几乎在同一时间展开。
90 年代,特殊是 1994 年以后,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但总的来说看,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相当低。
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今天,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个国家贸易发展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
在现代,服务贸易是服务产业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国际竞争力。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 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 进口额为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为亿美元, 进口额为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持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 进出口总额增长了倍, 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伍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 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 9, 远低于世界平衡1: 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 )。
(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够, 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 进口额1008亿美元, 贸易逆差88亿美元, 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 服务业落伍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 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 是我国的倍。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
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 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 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
2006年, 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康。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危机滞后, 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
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 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 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
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 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GATS框架下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内容摘要近二、三十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迅猛发展,对服务贸易的研究也日趋完善,但是在整个经济学领域里来看,关于服务贸易的研究仍然是比较新的课题。
回顾服务贸易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纯理论的研究,就是把传统的货物贸易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加以适应的修改运用于服务贸易。
;其二是关于服务贸易政策以及服务贸易多边谈判体系的研究。
多边谈判体系及政策的研究理所当然是在 WTO(世界贸易组织)/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下进行的,并与各国政府的政治、经济政策紧密相连,因此,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当复杂的。
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同时世界产业结构也正向着服务业倾斜,中国在这个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得研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尤为重要。
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吸纳就业、吸收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由此说明发展服务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一条出路。
但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存在着许多问题,最主要的是知识、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很不发达。
这些问题会给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乃至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
有鉴于此,作者力求在 GATS 框架下,在经济发展前提下,努力寻找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策略。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 GATS 有关规定与中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
首先阐述了 GATS 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
接下来分析了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服务贸易减让表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承诺。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的发展情况,为接下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第四部分,分析了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目的在于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是作者通过前面一系列分析得出的结论。
文章主要从宏观层面上,从战略和战术I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详细地论述了中国应该如何在 GATS 下发展服务贸易,使发展服务贸易不仅是一个目的,更是发展经济的一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