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报表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1
管理岗位初级专业技术职务
单位:
统计人:审核人:
注:1、“现岗位及主要工作内容”栏,须详细填写自己在本岗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或性质,以便我办能准确的归
2、“现有职称”栏,须按申报人员已取得职称的情况,如实填写。
没有职称,则在表中填“无”;
3、此表须经所在单位核实,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公章后方能生效,否则,视为放弃此次申请评审机会;
4、各单位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表格纸质版和电子版反馈到公司职称办。
术职务申报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统计时间:
联系电话:
质,以便我办能准确的归属申报人员所在的系列;
填“无”;
次申请评审机会;。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
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第一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一、指标解释1. 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5.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7.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8.已签订聘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
9.已签订劳动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已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
10.未签订正式合同:指统计数字截止日,在实有人员中本单位尚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的人员。
二、校核关系表间校核式:甲2=甲3+甲12;甲3=甲4+甲11;甲4=PS3甲1+ PS4甲1+ PS9甲1- PS4甲2= PS10甲2+ PS10甲3+ PS10甲5- PS10甲4甲5=甲6+甲7+甲8+甲9+甲10;乙1=乙2+乙3+乙4第二表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减少情况一、指标解释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度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调入:指从机关、国有企业或其他国有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在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3.本年度增加“其他”: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本单位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
附件:《二〇〇四年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表(试行)》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4年10月一、填报说明(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公有经济企业中在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企业法人填报本表。
2.各基层填表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二、指标解释第一表企业法人基本情况1.企业法人: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
2.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法人单位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一、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增加、减少情况同国有事业单位第一表。
二、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本情况(一)管理人员:1、出资人代表:(1)董事、(2)监事。
指出资者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向所出资企业派出的,依法行使出资者权力、维护出资者利益的董事、监事等。
2、经营管理人才:(1)经理人:指在企业的总经、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以及按副总经理进行管理的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
(2)部门负责人:指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其他。
3、党群工作者:(1)党委(党组)负责人:指企业的党委(党组)书记、副书记。
(2)部门负责人:指党群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3)其他。
三、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本情况(二)委任或直接聘任:是指企业配置使用人才过程中,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选拔,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任用的人才使用方式。
选任:是指企业配置使用人才过程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选,并经组织审定的人才使用方式.如:党委成员、工会主席等。
市场化选聘:是企业配置使用人才过程中,通过内部竞争上岗、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方式,经考察了解,并经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任用的人才使用方式。
四、各类型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基本情况企业规模: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相关规定填写。
注:中央管理的大型集团公司必须同时满足中央管理和大型两个条件。
五、国有经济企业分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基本情况参考事业单位表填写,集体经济企业表参考国有经济企业表填写。
六、国有经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基本情况参考事业单位表填写,集体经济企业表参考国有经济企业表填写。
七、国有经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分层次情况表参考事业单位表填写,集体经济企业表参考国有经济企业表填写。
八、国有经济企业专业特殊专业技术人才情况参考事业单位表填写,集体经济企业表参考国有经济企业表填写。
九、国有经济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分行业情况参考事业单位表填写,集体经济企业表参考国有经济企业表填写。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填报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联系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二○一○年十月1 / 17填报说明及要求一、统计范围与对象本表统计事业单位全部职工。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国有事业单位法人填报本表。
2.各填报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所有原始文件或材料,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3.各填报单位的表要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事业单位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2 / 17指标解释和逻辑关系式一、人社统1号表事业单位用人方式情况(一)指标解释1. 本单位编制总数: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本单位从业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本单位从业人员等于实有人员数与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数之和。
3.实有人员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工作人员,含本单位正式在册人员和其他人员。
4.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实有人员数为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数与其他人员数之和。
5. 其他人员:指与本单位建立人事关系(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中除正式在册人员之外,长期或临时聘用的各类人员。
6.本年度新进人员:指本年度内,本单位新招用的所有工作人员,含编制内和编制外、吸收录用和聘用的各类人员。
玉溪市专业技术人员统计报表填表说明一、报表指标解释1、单位的划分:以法人单位的职能和工作性质划分为事业、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按照各级政府编制机关批准的性质分为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公企业(我市境内“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民营科技企业、民办企业、集体企业等)。
2、专业技术人员:指企事业单位中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直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职在编人员。
3、专业技术类别:指经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批准的29个职务系列。
“政工”不属于统计范围。
详细各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规范名称见附件一。
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与取得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不一致的,按取得的任职资格进行统计,但“聘任”栏不能统计。
4、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培训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
参加脱产或不脱产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学习获得的结业证书,不得作为学历依据,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的(被开除学籍者除外)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
如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普通班”栏5、年龄:指按周岁统计,即统计截止时间的公历年减去出生年。
6、少数民族:指汉族以外的民族。
7、政治面貌:按照参加的党派填报,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预备党员填“中共党员”;无党派的此栏空填。
民主党派:指参加了民革、民进、民盟、民建、致公党、九三学社、农工党。
8、结构比例数额:指按照省的指导性意见,经政府人事部门批准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数额。
9、聘任情况:指由单位按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了聘任手续并经政府人事部门审核备案的情况。
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统计报表填报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填表人:(签字)联系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二00九年十一月第一表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增加、减少情况一、指标解释1.上年末总数:指上年末本单位统计报表中的"本年末实有数"。
2.应届高等学校毕业生z指年度内取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认可的相当于高等学校所颁发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证书,并被当年聘用的高校毕业生。
3.应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指年度内取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认可的中等专业学校所颁发的中专学历证书,并被当年聘用的毕业生。
4.军转干部安置z指军队、武警部队中军官和文职干部退出现役后安置到国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5.调入z指从机关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办理了调入手续,到本单位、在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
6.本年度增加"其他飞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进入企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包括留学回国人员、其他单位整建制转入、落实政策等。
7.退休z指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员。
8.辞职z指根据本人意愿,依据有关规定,辞去公职,并解除与单位工作关系,由单位办理辞职手续的人员。
9.辞退:指按照有关规定,对犯有违纪行为,由单位办理辞退手续以及因其他原因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辞退手续的人员。
10.开除z指由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受到开除公职的行政处分,并由单位办理开除手续的人员。
11.解聘t指按照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解除劳动或聘用关系的人员。
12.调出z指从本企业经营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办理了调出手续的人员。
13.本年度减少"其他飞指通过除上述途径外,离开企业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
包括:参军、死亡、单位整建制划出等。
14.本年末实有数z指统计截止时间的实有人数。
附件:《二〇〇四年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表(试行)》填报说明和指标解释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4年10月一、填报说明(一)统计范围与统计对象本表统计公有经济企业中在经营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二)统计依据与分工1.按照管理体制和管理权限,谁管理的人员谁负责统计;按照单位的隶属关系,对人员进行分系统分层次统计。
2.原则上由人员工资关系所在单位负责统计。
在两个以上单位兼职的,原则上按最高职务统计。
负责统计填报的单位,要主动与兼职的单位联系,以防止重统漏统。
3.已到新单位任职,但其工资关系暂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由其新任职单位按其新任职务进行统计。
(三)报告期表中数字统计截止时间为本年的12月31日。
其中增加、减少和晋升等动态数字的统计起止时间为本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填报要求1.各企业法人填报本表。
2.各基层填表单位在上报前要认真核对人员原始登记材料,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
特别要注意审核信息项目的选择是否准确,表内数字是否齐全,相互关系在逻辑上是否正确等,对需要说明的问题及基层表中所反映出来的统计数字的异常变化等情况,要注明原因。
3.各单位上报的基层表要经单位领导审核并签名、加盖公章。
(五)本报表指标解释仅限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计工作使用。
二、指标解释第一表企业法人基本情况1.企业法人:指从事商品生产、流通、经营和服务性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获得法人资格的企业。
2.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
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
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一个法人单位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单位名称。
3.法人单位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