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遗址公园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95 MB
- 文档页数:72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介绍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建筑遗址之一。
公园占地面积约为7.8万平方米,是一处集文化、历史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著名的遗址公园。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是唐朝大明宫的遗址,大明宫是唐朝时期的皇家宫殿,也是唐朝长安城内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下令兴建大明宫,历经多次扩建和修缮,成为一个占地面积庞大的宫殿群。
大明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之一,被誉为东方宫殿的典范。
大明宫遗址公园内保存着唐朝时期的宫殿建筑基址以及其他文物遗迹,包括宫殿、殿堂、庙宇、花园等。
公园内的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呈南北走向,整体布局严谨而庄严。
宫殿建筑呈现出典型的唐代风格,建筑工艺精湛,彰显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艺术成就。
公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乾元殿,这是大明宫的主殿,也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朝会的地方。
乾元殿内的宝座、宴会厅、礼堂等建筑都是按照唐代的建筑风格修复的,给人们展示了唐朝宫廷的辉煌和宏伟。
除了乾元殿,公园内还有许多其他的建筑遗址和文物,如太液池、龙池、御花园等。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主要水源,也是皇帝娱乐和观赏的地方。
龙池则是皇帝钓鱼的地方,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在这里玩钓鱼游戏。
御花园是大明宫内的皇家花园,种植了各种名贵的花卉和树木,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观。
除了建筑遗址,公园内还有大量的文物展览和考古发掘成果。
这些文物包括陶瓷、玉器、青铜器、书画等,展示了唐代的艺术和文化成就。
公园内还设有博物馆,展示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唐朝的辉煌。
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遗址之一,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参观。
公园内的建筑和文物展览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和知识上的享受,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唐朝的繁荣和辉煌。
此外,公园还设有休闲娱乐设施,如游乐场和餐馆,方便游客休息和品尝当地美食。
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和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
浅析遗址公园的开发与保护——以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石婷婷【摘要】The preservation of Darning Palace Heritage Site renovation project is to show the culture of Tang Dynasty, culture in flourishing age, harmonious cul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features, culture, tourism, commerce, leisure services as one of the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demonstration park and livelihood projects. The Da Ming palace ruins protec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the starting point is to protect the heritage, heritage of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is on the Darning Palace National Heritage Park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 the protection of sites at the same time, expanded its impact on culture, economy, society, the deep development, how to coordinat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lance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是一项以展示盛唐文化、盛世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景观为特色,集文化、旅游、商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文物保护示范园区和民生工程.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出发点就是要保护遗址、传承文明.本文即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进行深入了解,在保护遗址的同时,扩大它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就要对它进行深度开发,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2(031)026【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发;保护;措施【作者】石婷婷【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西安71007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
[ UED ] 139 | 10 | 2022重见大明宫SEEING THE DAMING PALACE AGAIN 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是全国建设的第一个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
当时的大明宫遗址方圆3.84km 2,全部为棚户区、村落、市场及垃圾占据,我们确立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东方古迹遗址保护的典范、中国大遗址保护展示的示范园以及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模式。
规划全面统筹了土地置换、居民安置、资金统筹、考古发掘和遗址保护、展示及利用等多方面内容,成为21世纪初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最具创新性的试验。
为了征集全球最优秀的思想,我们首先召开了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邀请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九支专业队伍,举办唐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征集。
同时,针对唐大明宫遗址的特点,制定了遗址整体考古、保护、展示和利用的方案,以及遗址公园建设方案。
针对遗址保存的不同状况,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按类型学方法对不同遗址的保护和展示详细制定了不同的应对方案。
为了突出其示范园性质,在坚持古迹遗址保护基本准则的基础上,有意识体现了同一种遗址类型保护、展示方式的多样性,展现国内外不同文化遗产保护学派的不同学术主张。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规划·西安,陕西规划面积:3.84km 2规划时间:2008规划主创:刘克成、Giora Solar(以色列)规划团队:肖莉、王璐、邸玮、王代赟、段婷、刘伟、杨苏、乔磊、车通、王璐艳、孔黎明、Shahar Solar(以色列)设计合作单位: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设计协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OPIC ] 主题/行走在历史的空间WALKING IN THE SPACE OF HISTORY TOWARDS DESIGN 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示意图(2010)N[ UED ] 139 | 10 | 2022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像一个论坛,吸引并激发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登台“论剑”,讨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种种问题。
从历史到未来:浅析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的色彩设
计
秦艽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作为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主入口,丹凤门具有独特的色彩设计.本文主要从五行色彩理论、唐朝色彩等级制度和隋唐建筑工艺等方面入手,论述了丹凤门色彩设计的依据及意义.其中,具体分析了丹凤门色彩设计所涉及的古遗址展示原则、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设计理念的表达等因素,从而为人们对该园的鉴赏及同类型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30-33)
【作者】秦艽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漳州363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38
【相关文献】
1.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工程设计与施工 [J], 彭明祥;丁亮进;王宏旭
2.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丹凤门遗址博物馆设计 [J], 张锦秋
3.浅析遗址公园的开发与保护——以西安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 [J], 石婷婷
4.西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VI视觉运用研究分析r——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为例 [J], 张家华
5.我国大遗址保护中“原真性”原则的再辨析——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J], 唐迪阳; 杜林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1、本文概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是我国唐代大明宫遗址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利用规划。
大明宫作为唐代最重要的宫殿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历史的变迁,大明宫遗址逐渐被埋入地下,保护和传承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规划,将大明宫遗址建设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遗产公园,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大明宫遗址的历史价值、地理条件、文化背景和社会需求,在保护遗址原貌的同时,努力实现与现代城市生活的和谐融合。
通过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景观设计,打造一个能够展示唐代皇家文化魅力、满足现代市民休闲需求的国家级遗产公园。
本文将从规划设计的背景与意义、规划目标与定位、规划策略与原则、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景观设计与环境营造、文化展示与传承发展、交通组织与人流引导、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分阶段建设与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全面、科学的指导。
2、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大明宫作为唐代皇家宫殿的代表,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中,深入研究其历史文化价值至关重要。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年间,后经高宗、武则天等皇帝扩建修缮,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见证了唐朝的兴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在规划中,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事实,保护和继承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大明宫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承载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在设计上,我们应重点展示大明宫的文化多样性,并通过遗址保护、文化展览和教育活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建筑、宫廷生活、宗教信仰等各个方面。
该计划应包括对考古工作的持续支持,以及研究成果的系统组织和传播。
唐风园林研究——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摘要]:本文从介绍唐代长安城的布置规划到宫廷别苑的建筑,引申出唐大明宫在其构建中的重要性;围绕唐大明宫,分析了唐大明宫的布局和规划;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进一步叙述唐大明宫遗址公园营建的现代意义和对现代北方园林的影响。
[关键词]:唐风园林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唐代在古城西安有着重要的印记,可以说,在西安的城市园林建设规划中,很多都与唐文化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还有新建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一系列的唐文化的建筑题材,让现代城市居民不仅拥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穿越”唐代,体验盛世文化的光辉,他们就像现代城市的标记,为现代园林城市的营建找到新的立基点,特别是与遗址文化的相融合,做到了考古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为后来者提供研究的先例,让文化遗址得以保护和有效利用。
一、唐代城市规划及宫廷别苑建筑简介唐代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份额,其经济文化的繁荣,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的中枢,其统治时间长度与相对平稳的社会关系亦是少有。
唐都城长安(现在的西安)是当时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早在隋代,宇文恺就运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巧妙利用龙首原等九个高岗地势和八水北流入渭的有利自然条件,合理的施以人工,使唐长安城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即一带、二阜、三苑、五渠、六岗、七寺、八水、九原、十一池、十二街树、二十一园的城市园林体系。
唐朝大致上沿用其对长安城的规划布置,历经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力昌盛,人口增多,其建筑园林也日益兴起,特别是宫廷内苑所组织兴建的几处大的皇家避暑离宫,更是以气势恢宏著称。
比较著名的有利用隋仁寿宫改为九成宫,后于唐长安皇宫北侧建大明宫,又于终南山建翠微宫,后又于铜川建玉华宫,最为后人赋予神秘色彩,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大明宫。
二、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规划理念对于大明宫遗址公园的规划,按要求,建成后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基本还原唐代大明宫的历史原貌,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体现了旅游的元素。
遗址类标识系统设计研究——以大明宫遗址公园为例俞泉;王璐【摘要】This paper colects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 gardens and buildings in Zhuang Yuan Fu district in Han Cheng by doing field research. Based on the research above,the co-authors initiate several strategic plans for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in terms of the study on original historic pattern of this district,in order to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Han Cheng historic city is more sustainable in the future.%本论文是以国内外遗址公园的标识系统设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国内大遗址中标识系统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和研究;在当代国际文化遗产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展示线路以及遗址的分布、保护状况,探讨遗址区标识系统的目标、原则,从而建立完善的、系统的、适合遗址区的、可以传递遗址本体以及遗址延伸的历史信息、考古信息以及保护展示工程信息以及服务信息完整的遗址公园标识系统体系.【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3页(P190-192)【关键词】遗址公园;遗址信息;标识系统;标识设计【作者】俞泉;王璐【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在亚洲,20世纪70年代起,基于保护的遗址利用理念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我国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领域主要的模式有:遗址博物馆、遗址展示区、遗址历史文化农业园区、森林公园等形式。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微缩景区设计介绍一,项目概况唐大明宫,地处长安城北部龙首塬上,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平面略呈梯形,东西总宽1381.6m;南北总深2360m,占地面积333.14公顷。
原宫墙周长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40余处。
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是唐代皇宫园囿的代表。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在唐大明宫遗址上,以“整体拆迁、整体建设”为保障,以改善区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探索大遗址保护展示带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开辟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新路径。
实现历史与现代、经济与社会、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融,协调发展;也是西安未来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最重要的人文象征。
微缩景区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大明宫的集中体现。
微缩景区又不同于其它微缩建筑,是在严格遵循相关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唐大明宫辉煌历史的再现。
通过微缩景区的建设,使游客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体验唐大明宫的恢弘气势,对了解唐大明宫及大唐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而,有力地补充了西安大明宫作为国家遗址公园的展示与教育功能,也是遗址公园建设的必要手段。
微缩景区位于含元殿遗址东北角,经前期考古发掘,此处未发现有遗址遗存。
微缩景区设计主要依据《大明宫复原研究》、《大明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两京城坊考》及相关唐代文献资料等内容,按1:15的比例,对唐大明宫进行微缩复原。
整个微缩景区南北长315米,东西宽168米,用地面积约52920平方米,其中复原区用地约21000平方米。
复原大小院落253处,大小建筑1128座。
二,竖向设计历史上的大明宫采用前朝后寝制,可分为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三大部分。
作为大明宫重要构成部分的宫殿区,龙首原高地布局,集中分布各种大型宫殿及官署机构,是为议政布政之朝区。
而作为南部殿前区和北部的宫苑区则地势相对较低,且南部较北部稍高。
微缩景区整个用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高差5米左右。
方案深化设计及阶段性总结2009-5-21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 世界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遗址、考古、保护、展示实验工程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市民文化休闲公园一、总体定位: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二、设计意向:“一轴三区,宫墙环碧;文化遗产,城市景观”。
二、总体意向:“一轴三区,宫墙环碧;文化遗产,城市绿荫”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三、景观分区殿前区宫殿区宫苑区缓冲区设计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三景观分区:依托于一轴三区的历史格局,总体空间架构细化为:“两轴两环八区”包括约30个文化广场,7个博物馆,20个园中园,约65个遗址点,使之成为一个富有文化基因的遗址公园。
两轴:大明宫中轴和横轴。
两环:宫苑区绿化外环和太液池绿化内环。
下面按此架构展开介绍12354768一、总体定位二、设计意向三、景观分区四、目标及系统五、主要景观节点六、外围景观节点七、宫墙外缓冲区目录四、目标及系统完成中轴线空间设计,展现“三区”历史格局框架,明确遗址公园范围,奠定持续发展基础。
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四、目标及系统1、遗址系统2、道路交通系统3、宫门宫墙系统4、植被系统5、水系统6、照明系统7、建筑服务设施系统8、标识系统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未探明遗址已探明遗址重要遗址4.1遗址系统重要遗址都集中在中轴和太液池周边,2010年开园的重点遗址为:1)丹凤门2)含元殿3)太液池4)玄武门5)麟德殿6)三清殿7)清思殿其他建议可能展示的遗址有:8)望仙台9)延英殿10)九仙门11)青宵门12)银汉门13)珠镜殿14)太和殿15)左银台门16)右银台门17)崇明门18)光顺门19)延英门20)昭庆门21)含耀门22)东朝堂遗址23)西朝堂遗址24)兴安门25)建福门26)望仙门27)骆驼岭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区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方案设计4.2道路交通系统在总规一、二级园路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设计了三、四级园路和广场,形成完整的园路系统及空间节点体系。
大明宫遗址公园规划简介大明宫遗址公园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北至环园中路—太华北路—北二环,南至环城北路—华清西路,西至未央路—红庙坡路—星火路,东至东二环北延伸段—东二环路。
其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3.2平方公里,周边改造区域12.74平方公里,北二环以外集中安置区3.2平方公里。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计划于2010年10月1日建成开放。
遗址区保护改造工程在空间形态上将形成“一心两翼三圈六区”的基本格局:一心: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两翼:以火车站北广场为轴心,沿陇海线形成东西两大城市改造板块;三圈:形成未央路、太华路、北二环三个商业圈;六区: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区、商贸服务区、商务核心区、改造示范区、中央居住区、集中安置区等六个功能区。
唐大明宫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地处长安城北部禁苑中的龙首塬上,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平面略呈梯形,占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原宫墙周长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门,已探明的殿台楼亭等遗址有40余处。
大明宫南部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为中心组成;北部的内廷中心为太液池。
唐大明宫是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大明宫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前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是丝绸之路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定位:以大明宫遗址保护改造和展示盛唐文化为特色,建设集文化、旅游、商贸、居住、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新区。
总体思路:以文化大策划和超前规划为先导,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为带动,以组织大型城市运营商参与土地一级开发为主导,以“整体拆迁、整体建设”为保障,以改善区域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品质为宗旨,努力建设人文、活力、和谐西安的示范新区,探索大遗址带动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开辟大遗址保护和利用的新路径,积累城市整体拆迁与开发建设的新经验。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设计大赛(因为我们学校艺术系是支持院系,所以希望每个同学踊跃参赛)大赛介绍:为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内涵,建设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遗址公园;共同提升西安文化旅游城市的品牌价值;凸显古城风韵,特举办“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效果图设计大赛”。
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陕西省西安2010年即将诞生一个和美国纽约中央公园一样大小的公园,是中国北京故宫的4倍,它的核心就是唐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遗址+公园”的一个复合体,这是由它特殊的文化地位和遗址所处城市中心区这一特点决定的。
基于此,它应该传达出这样一个文化意象:简约而内涵丰富、美丽又兼沧桑、国际化而又民族特色鲜明。
一、主办单位: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视觉中国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大明宫研究院唐大明宫遗址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单位:视觉中国二、大赛目的:为弘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内涵,建设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物保护示范工程;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遗址公园;共同提升西安文化旅游城市的品牌价值。
三、参赛作品艺术形式:海报类、规划效果图类、雕塑及建筑小品类四、活动进程:征集时间:2008年12月10日至2009年1月11日评选:2009年1月12日至2009年1月18日公布:2009年1月19日颁奖:另行通知具体时间五、奖项设置:1、一等奖(1名) 3万元现金(税前)2、二等奖奖(2名) 1万元现金(税前)3、三等奖(5名) 2000元六、投稿方式:所有作品均直接传入yuhuiyuhui8888@。
由系部统一传稿。
七:作品规格:A3尺寸,RGB模式、精度150-300dpi、 JPG(CMYK模式)文件,可以附上CDR/AI/CAD源文件;八、大赛评选规则:结合大明宫遗址区的定位和本质特征,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突出大明宫遗址区的文化特征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项目,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文物保护工程,更是一项巨型文化工程。
近期,省政府研究室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大明宫研究院共同研讨,最终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汇报调研结果。
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批示:“此报告很好,可印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对报告予以充分肯定、并要求对报告中提出的有关问题认真研究,及时总结。
现将本文全文附此,供大家参阅、学习。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省政府研究室唐大明宫是世界最宏大的宫殿之一,其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丝绸之路申遗工作的重要节点。
大明宫遗址区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其中遗址公园面积3.2平方公里。
这一工程建设,是21世纪大遗址保护利用的一次新探索。
为深入挖掘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重大意义,重构特征鲜明的中华盛唐文化符号,并对其他大遗址保护利用提供借鉴,我们近期组成调研组,对大明宫遗址公园保护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走访,与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公室、大明宫研究院进行了座谈,召集了有关文物、规划、建筑等方面的15位专家举行了座谈会,形成此报告。
一、重新审视新形势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大遗址作为民族历史文化符号,历来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特别是在当前应对经济危机、加快结构调整、面向未来争取发展主动权、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大遗址保护对保护历史、彰显人文、创造未来、造福人民的作用越来越显现。
我们必须站在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入认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建设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对中华盛唐文化符号和载体的重构再现唐代是中国封建时期最繁荣昌盛的代表,是中外史书上最华丽的篇章。
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典型代表。
唐大明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宫殿之一,始建于公元634年,比白金汉宫、凡尔赛宫、卢浮宫等世界著名宫殿都要早千年以上,是举世闻名的唐长安城中最为辉煌壮丽的建筑群,体现了公元6-9世纪的盛唐文化。
第34卷第5期 2021年03月Vol.34 No.5March 2021艺术科技1…城市中心遗址公园产生的背景城市中心遗址公园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遗址保护与城市扩张、遗址展示与城市居民休闲之间的矛盾等等。
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建立城市公园与遗址保护共生共融的景观环境,成为目前城市中心遗址公园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城市中心的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应立足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融入城市环境,追求遗址保护、城市发展与生态修复的融合。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共生共融的理念探讨城市中心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既能使遗址公园与城市绿地休闲空间融合,又能实现遗址保护与文脉传承。
大明宫遗址公园是一座典型的建立在城市中心的遗址公园。
大明宫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是唐朝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最能体现唐文化和西安的地域特征。
它的景观规划设计就很好地处理了遗址公园与城市发展、城市居民与公共绿地需求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精神质量,有利于该地的文化建设,同时也有涵养生态的作用,实现了城市公园与遗址保护的共生。
2…基本概念2.1…城市中心遗址公园遗址公园是以遗址为主要表现内容,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处自然、人文环境为主要目的,利用遗址本体及其潜在文化内涵建造的具有特定文化意境的公园[1],其核心是“遗址”,以遗址保护为目的,是蕴含一定文化价值、兼具功能性的公园。
遗址是历史文化与价值的载体,遗址公园的修建与发展能重现历史文化[2],在文化传承、生态修复和遗址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中心遗址公园,通常指位于主城区范围内的遗址公园。
这类公园由于位置的关系,周围交通复杂,人口密度大,周边现代城市建筑建设规模大,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因此,在其功能规划上,还应兼顾城市公园的功能,即要作为城市绿地空间为人们提供日常游憩场所,尽量满足人们休闲健身等需求。
同时,也要充分发挥遗址公园的作用,要在保护和利用遗址的前提下向游客展示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释放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增强游客对相关文化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