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讲解与训练.ppt
- 格式:ppt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4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词曲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首著名的歌曲,以下是关于它的词曲信息。
词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作曲者是苏联音乐家瓦西里·索洛维约夫,歌曲的歌词由苏联著名诗人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耶森宁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1941年,当时苏联正面临德国入侵的严峻局势。
歌曲以描绘莫斯科郊外的夜晚为主题,展现了苏联人民坚韧不拔、勇敢抵抗的精神。
歌曲内容,《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家园的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歌词中融入了对祖国的热爱、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曲调和风格,这首歌曲采用了悠扬的旋律,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
它的音乐风格融合了民族音乐和战斗歌曲的元素,既有激昂的节奏,又有抒情的部分,使人们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影响和传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苏联战时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它在二战期间成为了苏联人民的精神支柱,激励着人们坚持抗战到底。
这首歌曲后来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了国际上广为人知的战争歌曲之一。
总结,《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歌曲,它通过词曲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它的优美旋律和感人歌词使其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影响了整个苏联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
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社会背景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社会背景1956年2⽉14—25⽇,苏联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会召开。
⼤会结束前夜,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这份长达四个半⼩时的“秘密报告”在国际上引起了极⼤震动,随即在东欧发⽣波兹南事件和匈⽛利事件,世界政治⽃争格局出现了新的变数。
以朱德为团长、邓⼩平为副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苏共⼆⼗⼤,此后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会议讨论相继以《⼈民⽇报》编辑部名义发表《关于⽆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长篇⽂章。
正当苏共⼆⼗⼤在莫斯科召开,从⽽引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巨⼤动荡的时候,苏联⾳乐家⽶· 马都索夫斯基和⽡· 索洛维约夫-谢多伊创作的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却依然描述了⼀幅祥和宁静的⽣活场景,从⽽反映了⼈们对和平与社会主义理念的向往。
这⾸歌曲创作于1956年,此后在1957年莫斯科举⾏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歌曲创作⽐赛的最⾼奖——⾦质奖章。
从此,这⾸歌曲被参加联欢节的各国青年带到世界各地,获得了极为⼴泛的流传。
1956年是我⾼中毕业考⼊⼤学的第⼀年,我和同期的同学们的⼤学⽣活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时代浪潮的强烈冲击。
不过,我⾄今还深深地留恋沉浸在最初传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中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
“深夜花园⾥,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在轻轻唱。
夜⾊多么好,⼼⼉多爽朗,在这迷⼈的晚上。
⼩河静静流,微微泛波浪,⽔⾯映着银⾊⽉光。
⼀阵清风,⼀阵歌声,多么幽静的晚上。
我的⼼上⼈,坐在我⾝旁,默默看着我不做声。
我想对你讲,但⼜难为情,多少话⼉留在⼼上。
长夜快过去,天⾊朦朦亮,衷⼼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演唱:刘紫玲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只有风儿在轻轻唱
夜色多么好心儿多欢畅
在这迷人的晚上
夜色多么好心儿多欢畅
在这迷人的晚上
小河静静流微微翻波浪
水面印着银色月光
一阵轻风飘来歌声
多么幽静的晚上
一阵轻风飘来歌声
多么幽静的晚上
---music---
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旁
默默看着我不声响
我想对他讲但又难为情
多少话儿留在心上
我想对他讲但又难为情
多少话儿留在心上
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
衷心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end----
以上就是关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词,感谢您的阅读!。
11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4赤诚热烈且满怀激动的情愫都与这自然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
而瓦西里所创作的如诗如画的旋律进一步丰富且延伸了诗歌的意象,曲调旋律浑然天成,正如词作者瓦西里所说,这是“顺着字母从笔尖下流出来的”歌曲。
当两位作者将创作好的曲谱交给电影厂后,电影厂想要邀请苏联著名演员、音乐创作者玛尔克•别尔涅斯演唱,这位演唱者善于用戏剧化方式演绎歌曲,并且极富艺术眼光,深受当时苏联人民的喜爱。
但当别尔涅斯拿到歌谱后却认为歌词“中规中矩”,所以拒绝了演唱此首歌曲。
几经波折后电影厂决定由国家大剧院的话剧演员弗拉基米尔•特罗申演唱此首歌曲。
特罗申的第一次演唱便征服了所有人,成就了这部音乐佳品[2]。
二、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艺术风格《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一部富有俄罗斯民族性格的作品,但对传统的苏联歌曲、俄罗斯民歌进行了变化与创新,带有明显的抒情歌曲的色彩,自诞生以来保有持续且广泛的魅力。
歌曲虽然曲词简单,但内涵深刻,在传唱过程中其内涵与外延也有所延伸。
聚焦此部歌曲广为流传的现象,深挖歌曲背后的艺术风格,为歌曲的演唱奠定基础。
(一)精炼简洁的曲调与歌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作曲家瓦西里是极负盛名的作曲家,也是值得尊重的爱国主义音乐家,他为前苏联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如《唱吧,我的手风琴》,《在阳光照耀的草地上》,《海港之夜》,《你为什么发愁,水兵同志》,《秋天,一个透明的早上》等。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瓦西里深刻地了解了前方战士的生活,将苏联军人的思想、情感等融合到自己的歌曲当中。
瓦西里认为,战争中的人民不仅需要振奋人心的战斗歌曲,也需要如《海港之夜》等一般婉转柔和的抒情歌曲。
他将歌曲作为血与火的战争中人们情感与精神的寄托,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人民的同情之心,为争取和平的斗争创作出许多极富时代精神的苏联歌曲。
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曲与瓦西里以往创作的歌曲有所不同,此部歌曲的灵感来源于诗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教学内容: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欣赏和学习欧洲经典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探究欧洲音乐深刻思想内涵的愿望,听辨出意大利作品的音乐风格特点。
2、用热情、舒展的歌声演唱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结合歌曲内容描绘并表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3、正确认识变音记号及其作用,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无误的唱准|#4、#5|大二度音程。
掌握连音记号与切分旋律的流畅进行。
教学重点:深情演唱全曲,旋律完整,节奏无误。
教学难点:掌握变音记号的正确唱法及其不同节奏连接的流畅进行。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1 5 | 1 5 | 1 .5 1 3 | 5 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生:4 4 4 | 3 3 3 | 2 .1 2 3 | 1 0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生:x x | x x | x .x x x | x 0 | xx x | xx x | x . x xx | x 0||(击掌打节奏)二、导入新课:(课前就播放音乐——前苏联歌曲《共青团员之歌》)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以前学过的哪首歌曲?生:《共青团员之歌》师:这首歌曲是哪个国家的?生:前苏联…`三、新课进程:1、带着问题初听歌曲范唱:(问题: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故事?)(通过莫斯科郊外的美好夜景歌颂了一段伟大经典的爱情。
)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学生打节拍并试着小声唱一下乐谱)3、点出乐谱中出现的变音记号——升记号“#”——(#4 #5):4、轻声跟范唱哼一遍:5、重难点解决:a:3 - | #4 #5 | 76 3|(可以将其看成是下面的音阶构成)1 - |23 | 54 1|b:节奏xxx|xxx|7 6 3 |3 7 6|6、歌曲的完整跟唱:(教师注意指挥)7、形式巩固唱:(分组唱或男女声对唱)四、拓展:1、歌曲的风格特点?与我们学过的那首歌曲相似?(抒情歌曲a)a、《小夜曲》;b、《欢乐颂》;c、《小鸟小鸟》;2、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a)a、一段体;b、二段体;c、带再现的三段体;3、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米海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苏联国家文艺奖金获得者。
花城版音乐教材《走进音乐世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前苏联歌曲赏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以审美为核心。
注重学生对音乐审美情趣及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对前苏联歌曲的喜爱与表现。
2、以音乐为主线。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如感受与体验、实践与展示)都立足在音乐中进行并完成。
3、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学设计始终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重要理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与深入浅出的启发,让学生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并通过欣赏几首前苏联歌曲,初步感受前苏联歌曲的小调调式色彩。
2、了解小调三种形式:旋律小调、和声小调、自然小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歌曲的欣赏、演唱,演奏,参与,让学生体验音乐艺术与时代思想完美结合的崇高情感,丰富情感体验。
2、了解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对歌曲风格形成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崇高爱国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学唱、启发,使学生有情感地演唱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通过听辨,了解前苏联音乐小调的三种调式。
3、通过听辨、参与、演奏、演唱感受前苏联歌曲的音乐风格。
三、教学分析1、本课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世界音乐之窗——欧洲名曲集锦当中的前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通过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名曲的介绍,感受和体会俄罗斯不同风格的音乐,从欣赏、演唱、演奏、经典作品中,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并从多元文化的角度调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品位。
2、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其正处于变声期,因此在学唱中采用降调处理(D调),让学生轻声演唱,以此来深刻感受俄罗斯歌曲的独特风格。
3、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强,因此学习中不应忽视音乐要素和音乐知识的讲解与挖掘,以便使学生更好地在聆听、学唱、感受的过程正确地把握俄罗斯歌曲的风格特征。
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将带着你们走进莫斯科,来一次莫斯科之旅。
请看图片。
红场:红场原名“托尔格”,意为“集市”,1662年改为“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面积9.1万平方米,位于市中心,是国家举行各种大型庆典及阅兵活动的中心地点,是世界上著名的广场之一。
圣瓦西里大教堂:这座举世闻名的圣母帲幪教堂是为庆祝对喀山汗国的胜利遵照伊凡雷帝和都主教马卡里之命由俄罗斯建筑师波斯特尼克和巴尔马设计修建。
1555年动工,1561年完成。
她是莫斯科的象征。
甚至有人说,莫斯科就是圣瓦西里大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就是莫斯科。
阿尔巴特大街:是莫斯科的步行街,是众多才华横溢艺术家的聚集地。
欣赏完了这么美丽的景色,这么宏伟壮观的建筑,我们要把莫斯科之旅的心收回来啦,下面我们开始学习这首曲子。
新课讲授:我们先做两个发声练习,来,跟着钢琴唱。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词面上表达的是爱情主题,但是当这首歌曲在世界上广泛流传之后,表达的情感有所延伸,不能仅局限于表达爱情,更表达了对祖国、亲人、朋友以及所有美好事物的爱赞美。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个作品,《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称《莫斯科之夜》,是最有国际影响力的苏联歌曲之一。
歌曲作词者为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作曲为瓦西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该曲是为1956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而作。
1956年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夺得了金奖,从此风行全球。
特别在中国大陆,至今已至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