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一、回声产生的原因在通信网络中,产生回声的原因有两类:电学回声和声学回声。
1、电学回声:在目前几乎所有的通信网络中,信号的传递都是采用4 线传输,也就是在接收和发送两个方向上,各使用两条线传输信号,其中一条是参考地,另一条是信号线。
普通PSTN:电话用户使用的话机都是通过2 线传输的方式接入本地交换机,一条线是参考地,另一条信号线上同时传输收发双向的信号。
在本地交换机中采用2/4 线转换(hybrid)实现这两种传输方式之间的转换。
由于实际使用的2/4 线变换器中混合线圈不可能做到理想状况,总是存在一定的阻抗不匹配,不能做到将发送端和接收端完全隔离,所以从4 线一侧接收的信号总有一部分没有完全转换到2 线一侧,部分泄露到了4 线一侧的发送端,因此产生回波(红色示意),如下图所示。
这种类型的回波称为电学回波,是回波的主要来源,一般的回波抵消器主要用来消除电学回波。
2、声学回声:由于话机问题导致话机在进行放音的过程中,部分音量从收话线路中被接受,产生回声(红色示意),如下图所示。
声学回波典型现象是在空旷的山谷中高声喊叫“哟——嗬——嗬——”,就能听到远处山谷的回声,还有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与三音石也是同样道理。
在通信网中,声学回波是因为在某些电话设备中,扬声器和传声器没有良好地隔离,发出的声音经空间多次反射回传到传声器而产生的,比如在空旷的房间或者汽车里使用免提电话就有这种情况。
从上述产生回音的原因可以看出,本端听到的回声是由对端造成的。
电学回声是1、本端说话的声音转换成电信号2、传送到对端后从对端的二四线转换器3、从对端的二四线转换器泄漏回来的;声学回声是1、信号一直到达对端话机2、转换成声音信号后从对方话机的麦克泄漏回来的。
二、感知回声的条件通信网中的回声主要是由于电学回声导致的,由回声产生的原理可以知道回声在电话网中总是存在的,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电话用户才能感受到回声:1、回波通路延时足够长从发话者发出声音,到回波返回发话者,所经过的时间叫做回波通路延时。
产生回声的因素
产生回声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声音反射:当声音遇到硬表面时,部分声波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硬表面的特点是声波反射率高,例如墙壁、地面、天花板等。
2.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3米/秒。
如果声波传播距离较长,声音达到反射物体和回到原点的时间会有明显差异,导致产生回声。
3.空间尺寸和形状:如果空间较大、边角明显且无障碍物阻挡,声音会有更多的机会在空间内反射和回声。
4.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较长时,声音传播的时间较长,容易产生回声。
5.环境的声音吸收特性:环境中的物体、材料的吸音特性也会影响回声的产生。
吸音较好的材料如海绵等能够减少回声的产生。
综上所述,回声的产生主要受到声音反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空间尺寸和形状、声源接收器距离和环境材料吸音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探索声音的回声与混响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自然界的鸟鸣虫鸣到人类的交流与音乐表演,声音无处不在。
然而,当我们讨论声音时,一个重要的概念常常被提及,那就是回声与混响。
本文将探索声音的回声与混响,解释其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回声介绍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并反射回原始发声点所产生的效果。
当声音遇到平坦的表面时,如墙壁或地面,一部分声音将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
这种现象在大型演出场所、传统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中都常见。
回声的特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声音源和反射表面之间的距离、表面的材质以及环境的声学条件等。
不同的环境和建筑结构会使回声产生不同的声音效果。
例如,在教堂或剧院这样具有高天花板和大空间的场所,回声会比较明显,给人一种宏大的感觉。
二、混响介绍混响是指声音在一个封闭空间内,由于多次反射、折射和散射而形成持续的声音反馈效果。
与回声不同,混响是在声音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空间中持续弥散、衰减的结果。
混响是由环境中的各种表面、物体和材料反射声波所引起的,它们会使声音以不同的角度和速度传播。
例如,在一个不加任何声学处理的空旷房间中,声音会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多次反射,产生持续的混响效果。
三、声音的应用领域回声和混响是声音研究中重要的概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音乐演出在音乐演出中,声音的回声和混响效果是非常关键的。
艺术家和音响工程师会根据演出场所的特点和音乐类型的要求来控制声音的混响效果,为观众创造出不同的音乐体验。
在大型演唱会和室内音乐会上,合理运用回声和混响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立体,增强现场氛围。
2. 影视制作在电影和电视制作中,声音的回声和混响效果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加真实的听觉体验。
制作人员会根据场景和剧情需要,通过声音的处理来创造出恰到好处的声音效果。
例如,对于一个角色处于大厅或山洞等具有明显回声的地方的场景,增加适当的回声效果可以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环境氛围。
回声的应用以及原理什么是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后的反射,并将反射的声波回传到原来的源头。
当声音遇到物体时,一部分能量会被物体吸收,而另一部分则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可以在不同环境中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在大厅、山谷和洞穴中回声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回声的应用领域回声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音乐、建筑、通信等。
1. 音乐领域回声被广泛应用于音乐产生和音效设计。
在音乐录制和混音过程中,回声可以被用来创造空间感和深度感。
通过将一段音频信号添加回声效果,可以模拟不同空间环境中的声音,例如音乐会厅或剧院。
回声还可以用于制作特定乐器的音效,例如吉他的复音效果。
2. 建筑领域回声在建筑设计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型建筑物、音乐厅和剧院的设计中,回声时间和声学特性被认为是关键因素。
合理的回声时间可以为听众提供更好的听觉体验,增强音色的层次感。
3. 通信领域回声抑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特别是电话和语音通信中。
当我们通过电话进行通话时,会产生回声。
如果回声太大,会干扰我们的正常通话,因此需要使用回声抑制技术来消除回声。
回声的原理回声的形成和传播是通过声波在空气中的反射和传播过程。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另一部分通过反射回来。
以下是回声形成的基本原理:1.发射信号:声波从源头发出,传播到周围的环境中。
2.碰撞障碍物: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如墙壁或物体。
3.反射:一部分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
4.回传到源头:反射的声波回传到声源的位置,形成回声效果。
回声的特性取决于障碍物的形状、材料和声学性质,以及声波传播的速度和距离等因素。
如何控制回声效果控制回声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合理的声学设计:对于音乐厅、剧院等场所,可以通过合理的声学设计,包括墙面的材料选择、形状设计以及声学吸音材料的使用来控制回声效果。
2.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音频后期制作中,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模拟和控制回声效果。
关于回声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回声是如何产生的?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B.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C.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D. 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答案:D2. 回声的延迟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A. 声音的频率B. 声音的强度C. 声音的传播速度D. 障碍物与声源的距离答案:D3. 在以下哪个环境中回声现象最为明显?A. 空旷的田野B. 密闭的房间C. 森林D. 沙漠答案:B4. 回声定位的原理是什么?A. 利用声波的反射B. 利用声波的折射C. 利用声波的衍射D. 利用声波的干涉答案:A5.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捕捉猎物,下列哪项不是蝙蝠使用回声定位的必要条件?A. 发出超声波B. 接收反射回来的声波C. 有良好的视力D. 能够解析反射回来的声波信息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________现象。
答案:反射2. 回声的延迟时间越长,说明障碍物距离声源越________。
答案:远3. 回声定位是一种生物________的方法。
答案:导航4. 回声定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是________。
答案:超声波检查5. 回声定位的原理与________的原理相似。
答案:雷达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吸收的现象。
()答案:错误2. 回声的延迟时间与障碍物与声源的距离成正比。
()答案:正确3.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导航和寻找食物。
()答案:正确4. 回声定位的原理与声呐的原理不同。
()答案:错误5. 回声定位在医学上没有应用。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回声定位在海洋学中的应用。
答案:回声定位在海洋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声波的反射来测量水深、探测海底地形、寻找海底资源以及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等。
2. 请描述一下回声定位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
答案:回声定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超声波检查,例如B超,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声波,来形成图像,用于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回声消除毕业论文回声消除技术在语音信号处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减少语音通信中产生回声的影响,提高语音信号质量和清晰度,在语音通信、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回声产生机制、回声消除算法、回声消除系统的实现以及回声消除算法的优化。
一、回声产生机制回声是由于语音信号从主讲话人到转接站或对方电话机,再由转接站或对方电话机回传到主讲话人处所产生的信号。
因此,对于从广义上来说,回声产生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 音频输出设备回音当一个人在说话时,声音会被麦克风采集并被发送给远程其他人。
如果某些机器的音频输出设备出现了缺陷,那么他发出的声音就会反射回到他自己的麦克风中,所形成的信号就是回音。
它通常在通话质量差的情况下出现,可以通过降低麦克风灵敏度、调整输入和输出音量控制来缓解。
2. 时差回声时差回声是在语音通信中产生的最常见的一种回声情况。
时差回声是指语音信号从发射端(主讲话人处)传输到接收端(通讯对方)后,一部分信号在接收端的扬声器播放时,被捕捉到发射端的麦克风中得到的声音。
这种回声通常是由于音频播放设备和采集设备之间的时间延迟所导致的。
它通常困扰着网络电话、视频会议和网络游戏。
二、回声消除算法回声消除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通过麦克风采集到的原始语音信号中分离出回声信号,并将其移除以达到消除回声的目的。
常见的回声消除算法包括数字滤波法、时域自适应滤波法和频域自适应滤波法等。
1. 数字滤波法数字滤波法是采用数字滤波器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滤波以减少回声的算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相应的滤波器系数,将回声信号从输入信号中滤出。
不同的数字滤波算法可以采用不同的滤波器类型和滤波器系数来减少回声效应,其中卡尔曼滤波法和有限时滤波法都是常见的数字滤波算法。
2. 时域自适应滤波法时域自适应滤波法(TDAS)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算法,适用于对采样深度低但有足够信号能量的信号进行处理。
TDAS算法利用交线性变换原理,将输入信号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两部分,进而消除回声。
视频会议回声产生原理及解决方法用户在打电话中,如果听到自己的声音电话在听筒里被重复,就意味着出现了回声。
回声实际上就是你自己的声音“泄漏”到你的接收路径中。
在任何通讯系统中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在视频会议系统中,回声产生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一、回声的产生原理1、回声产生途径在任何一个通讯会议中,至少包括两个节点。
从每一个节点看来,每个呼叫都包括两个语音路径:发送路径——本地拾取声音,远端回放声音。
也就是说从呼叫方的嘴巴传送到接收方的耳朵中。
接收路径——远端拾取声音,本地回放声音。
也就是接收方在接收到会话时创建接受路径,发送方的声音由接收方的耳朵接听到。
图1给出了房间A和房间B之间的简单语音呼叫显示图。
从房间A方看来,传送路径把房间A的语音信号发送到房间B听众的耳朵中,接受路径把房间B的声音送回到了房间A听众的耳朵中。
我们知道,回声是由于自己的发言声音泄漏到自己的接收回路中。
一般来说从发送端泄漏到接收端而引起的回声现象,可以有两个产生途径:* 线路回声——通讯回路中节点设备对发送/接收信号的耦合所产生的回声。
可能产生回声的节点设备包括:音频混合转换器、电话机、视频会议终端、路由器、PBX电话交换器等。
* 声回声——通过空气作为传播媒介,由喇叭直接耦合到话筒所产生的回声影响。
2、回声的两个主要属性音量和延迟:回声和原始信号如果相差50毫秒以下的时候,人耳一般不会感受到回声。
而是感觉原始信号被增强了。
另外,在混响时间较长的大会场。
如果系统泄漏的回声信号低于原始信号30dB以上,而且延时小于80毫秒的时候。
回声信号一般会被混响声所淹没,用户则听不到回声。
3、回声的两个基本特征* 回声声音越大(回声的幅度越大),越令人烦恼。
* 回声延迟越大(语音往返延迟越长),越令人烦恼。
4、回声的实际危害* 严重影响了会议的清晰度。
* 多点回声容易引起网间声音振荡。
二、回声的问题定位回声的泄漏问题总是发生在终端设备的原因如下:* 泄漏仅发生在模拟电路部分,网络数字部分的语音不会从一个路径到另一个路径。
声音的反射回声的原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经由振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传递。
当声音遇到一个障碍物时,这个障碍物会对声音波进行反射、折射或者吸收。
其中,声音的反射现象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一部分能量被障碍物反射回原来的方向,形成所谓的回声。
回声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障碍物距离的关系。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每秒340米,而障碍物离声源和接收器的距离足够远时,声波传播所需的时间会相对较短,我们就能够听到清晰的回声。
具体而言,声音的反射回声可以根据以下原理进行解释:1. 声波传播速度声波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特性,例如,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固定的。
当一个声源发出声波后,声波会以一定的速度向周围扩散。
如果声波遇到一个障碍物,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一部分声波会继续传播。
反射声波往往会以与入射角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角度离开。
2. 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声音的速度是已知的,因此通过声音传播的时间间隔可以估计出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当声音的传播速度和距离已知时,我们可以通过时间间隔的观测来计算出回声的距离。
3. 人耳感知人耳能够感知声音的回声,是因为人耳可以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波。
当我们听到一个声源发出声音的同时,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快,人耳几乎无法感知到声音传播到障碍物并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
因此,我们听到的回声只是声波反射的结果,而无法感受到声音本身的传播和反射。
总结起来,声音的反射回声是基于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障碍物距离的关系。
当声波遇到障碍物后,一部分声波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通过观察回声所需的时间间隔和声音的传播速度,我们可以估计出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人耳通过接收到的反射声波来感知和理解声音的回声效果。
这种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可以改善房间的音质和声学效果。
在声波测距和声纳定位领域,我们也可以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来测量距离和定位目标物体。
声音的反射回声现象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声音传播的认识,也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声音的传播与回声的产生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声音来交流、获取信息和体验世界。
然而,声音的传播和回声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声波的传播和反射。
本文将深入探讨声音的传播原理以及回声的产生机制。
一、声音的传播原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它是由媒质中的分子振动引起的。
当发生声音时,声源会引起周围空气分子的振动,形成一系列压缩和稀薄的波动。
这些波动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将声能传递到人们的耳朵。
声音的传播需要具备媒质的存在,而最常见的传播媒质是空气。
当声波传播到空气中时,空气分子受到声波的压缩和稀薄作用,随着声波的传递,分子会依次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周围的分子,从而使声波在空气中传播。
除了空气,声波还可以通过固体和液体传播。
在固体中,声波通过分子或原子的振动传递。
而在液体中,声波则通过液体分子之间的碰撞和传递来进行传播。
总结而言,声音的传播是通过声波在媒质中的振动传递进行的,而媒质可以是空气、固体或液体。
二、回声的产生机制回声是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原来的方向,最终达到人的耳朵听到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涉及到声波的传播和反射。
当声波遇到一个物体时,它会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
反射的原理是,当声波传播到物体表面时,会导致物体分子的振动。
而根据物体表面的形状和材质不同,声波会以不同的角度反射回来。
回声的强弱和回声时间与声音源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有关。
声音源发出的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到一个物体上时会发生反射,然后再从物体上反射回来。
当声音源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回声传播的时间较长,声音逐渐变弱。
当声音源和接收者之间的距离较近时,回声传播的时间较短,声音逐渐变强。
正因为声波具有反射和传播的性质,我们才能够在大空间中感受到声音回荡。
例如在山谷或大厅等开阔的场所,声波会在环境中的物体上反射,并产生回声。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些地方会有明显的回音的原因。
总结而言,回声的产生机制是声波在物体上发生反射后返回原来的方向,达到人类听到的效果。
小班科学教案回声一、引言回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之一。
它是声音在遇到物体后被反射而产生的现象。
在这个科学教案中,我将介绍如何向小班幼儿介绍回声的产生原理,并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和探索回声。
二、回声的基本原理回声是由声音在遇到物体后产生的反射所形成的。
当声音以一定速度传播时,当遇到一个较大的尺寸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即声波被物体反弹回来。
当这个反弹的声音达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回声。
三、回声产生的实验1. 实验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材料:空的塑料杯子、一根长绳步骤:1) 首先,把绳子系在杯子的一个底部,确保绳子可以自由地摆动。
2) 让一位学生拿起杯子,并轻轻地摆动绳子。
3) 其他学生可以观察到绳子的摆动,并问:你们能听到声音吗?杯口是不是会发出声音?讨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引导学生:- 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
- 当你摆动杯子时,绳子产生震动,造成声音。
- 声音是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中的传播产生的。
2. 实验二:回声现象的观察材料:一个开阔的地方、一个做声音的小道具(如手拍或口哨)步骤:1) 带领学生到一个开阔的地方,确保周围没有障碍物。
2) 随机选择一位学生,让他们用小道具发出声音(如手拍或口哨)。
3) 观察学生的反应,问他们是否听到了回声。
讨论问题:你们有听到什么声音吗?这是怎么回事?引导学生:- 我们听到的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结果。
- 当声音遇到一面墙、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时,它会反弹回来并到达我们的耳朵。
四、回声游戏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将让学生亲自体验回声,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材料:一个开阔的地方、空的塑料杯子、一些障碍物(如椅子或桌子)步骤:1) 把学生分成两组,并将他们分别安排在教室或户外的不同地点。
2) 一组学生发出声音(如手拍),另一组观察并记录他们听到的回声的时间。
3) 交替进行,让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体验回声。
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在空旷的山谷中大喊一声,就会听到一连串的回声;在宽大的空屋里说话,也往往能听到回声。
到过北京的人,常被天坛的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奇妙声学现象所吸引。
那么,回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先来说说水波传播的情况。
将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水面,就会激起一层层圆纹形的水波,渐渐向周围传播开来。
当水波碰到障碍物的时候,水波会被反射回来,向着相反方向传播。
声音的传播,跟水波相似,如果前面遇到障碍物,声波也会被反射回来。
这种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为什么离山崖、墙壁远的地方才能听到回声,近了就听不到回声了呢?
这是因为我们听到一个声音后,对这个声音的感觉,一般在二十分之一秒钟时间里不会消失。
所以,从一个声音发出以后到反射回来,必须超过二十分之一秒钟时间,我们才能区别出回声。
经实验测定,说话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必须大于11.3米,才能听到回声。
障碍物离我们远,回声和原来声音隔开的时间就长,回声就分得清。
但太远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弱,甚至听不见,也可说无回声。
如果障碍物离我们太近,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这样就分辨不出回声了,但听起来声音会响些。
在屋里说话比野外要响亮也就是这个道理。
我国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古陕州宝轮寺的哈蟆塔、四川潼南县大佛阁的石琴和山西永济县普救寺的莺莺塔,就是巧妙地利用回声现象的古代建筑,达到奇妙的回声效果。
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高3.72米,内圆半径为32.5米,砖墙平整光滑,能很好地反射声音。
三音石正好在回音壁的中心上。
从那里发出的声音,经过0.19秒钟就可听到回声。
第一次反回来的声音又会继续传向围墙,重新被反射回来,成为第二次回声,接着又出现第三次回声。
以后,随着声音衰减,回声就逐渐消失。
一般三响回声比较清晰,即在三音石处,能听到三次清晰的回声。
回声也会给我们带来麻烦,要是一个屋子产生的回声太强、太多,就会造成听不清声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要设法改变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可用粗糙的表面或多孔材料来吸音。
剧场的墙壁做成毛毛糙糙的,天花板用多孔材料,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