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金缕曲《赠梁汾》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33
金缕曲赠梁汾赏析简短摘要:一、金缕曲背景介绍二、词作赏析1.词牌名及词题意义2.词句意境与情感表达3.艺术手法及特点4.词作价值与影响正文:【金缕曲背景介绍】金缕曲,词牌名,源于唐代曲调。
此词牌特点是上下片各四仄韵,全词八句,句句用韵。
金缕曲在明清时期尤为流行,不少文人墨客以此抒发情怀。
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创作了一首《金缕曲·赠梁汾》,成为佳作。
【词作赏析】【1.词牌名及词题意义】词牌名“金缕曲”寓意华丽、珍贵,与词中赠友主题相呼应。
词题“赠梁汾”表明了这首词是纳兰性德赠予好友梁汾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真挚情谊。
【2.词句意境与情感表达】词中“谁料同心人,而今各异天”一句,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惋惜之情。
原本志同道合的朋友,如今却天各一方,不能共谋事业。
词人通过描绘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悲痛和不舍。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则回顾了往事,展现了曾经的豪情壮志。
【3.艺术手法及特点】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设问、借景抒怀等。
在对仗方面,如“谁料同心人,而今各异天”与“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在借景抒怀方面,词人通过描绘离别场景,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悲痛和不舍。
【4.词作价值与影响】《金缕曲·赠梁汾》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词人高超的艺术水准。
此词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词句、独特的艺术手法,感染了无数读者。
不仅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还反映了时代背景下文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⑦,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⑨,君须记。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人的名字与人的性格命运之间真的似乎有某种神秘的关系。
纳兰性德,纳兰这个满洲人的姓氏,有一种柔弱妩媚之气;然而,清初三大词人之一的纳兰,他的名字“性德”,却在很大程度上中和了这种妩媚,而带着一份刚毅之感。
纳兰的词中最能反映他的刚毅的就是这首刚毅与悲凉兼具的《金缕曲》了。
这首词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这年容若获殿试二甲七名,赐进士出身,并授三等待卫,不久又晋为一等。
然而,富贵与功名在他眼中从来如浮云。
他短短的三十年的生命里,结交的几乎都是那些久负盛名却江湖落拓的汉族知识分子,并与他们相应相求。
他以贵介公子,皇帝近待的身份与沉居下僚(当时顾贞观被聘为纳兰性德家的家庭教师)的顾梁汾相识,不但大有相见恨晚之叹,且对其不幸的遭遇深表同情。
梁汾,就是顾贞观的别号。
顾贞观也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郁郁不得志,早年担任秘书省典籍,因受人轻视排挤,忿而离职。
李渔在《赠顾梁汾典籍》一诗中说:“镊髭未肯弃长安,羡尔芳容忽解官;名重自应离重任,才高那得至高官。
”这表明,顾贞观的离任,实在是不得已的。
纳兰性德在词里说:“蛾眉谣琢,古今同忌”,正是有所为而发。
这首词即是纳兰与梁汾相识不久的题赠之作,此首词写得感情深挚、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堪称不朽之作。
因此徐釚在《词苑丛谭》中说,此词一出,“词旨(山钦)奇磊落,不啻坡老、稼轩,都下竞相传写,于是教坊歌曲间,无不知有《侧帽词》者。
”严迪昌《清词史》云:此词“情辞兼备,超迈有神”,都对本词给以极高的评价。
“德也狂生耳”,开头突兀,气势不凡,一位豪放不羁的浪子便屹立在你的眼前。
金缕曲·赠梁汾【清】纳兰性德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注释】金缕曲:词牌名。
梁汾:顾贞观(1637~1714年),字华峰,号梁汾。
江苏无锡人,纳兰性德的朋友。
清康熙五年(1666年)顺天举人。
著有《积书岩集》及《弹指词》。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性德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性德病殁。
德也狂生耳:我本是个狂放不羁的人。
德,作者自称。
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又出身于高贵门第,这只是命运的偶然安排。
淄尘京国,表居北京之无奈。
淄尘,黑尘,喻污垢。
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
淄,通“缁”,黑色。
京国,京城。
乌衣门第:东晋王、谢大族多居金陵乌衣巷,后世遂以该巷名指称世家大族。
有酒惟浇赵州土:用李贺《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句意,是说希望有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
浇,浇酒祭祀。
赵州土,平原君墓土。
谁会成生此意: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
会,理解。
成生,作者自称。
作者原名成德,后避太子讳改性德。
古诗金缕曲·赠梁汾翻译赏析《金缕曲·赠梁汾》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前言】《金缕曲·赠梁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之作。
这首词是赠给好友顾梁汾的,告诉顾梁汾自己和他所要达成的目标一样,就是一定要把吴汉槎救回来。
是词人成名作之一。
【注释】(1)金缕曲:词牌名。
(2)梁汾:指纳兰性德的朋友顾贞观。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与纳兰性德相识,从此交契,直至纳兰性德病殁。
(3)德:作者自称。
(4)淄尘:黑尘,喻污垢。
此处作动词用,指混迹。
淄,通“缁”,黑色。
(5)浇:浇酒祭祀。
(6)会:理解。
(7)不信道、竟逢知己: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知己。
(8)青眼:契重之眼光,此指青春年少。
(9)尊:同“樽”。
(10)娥眉:亦作“蛾眉”,喻才能。
(11)谣诼,造谣毁谤。
忌,语助词,无实义。
(12)悠悠,遥远而不定貌。
(13)心期:以心相许,情投意合。
(14)后身缘:来生情缘。
(15)然诺重:指守信誉,不食言。
【翻译】我原本也是个狂妄的小子,我在京城混迹于官场,这不过是因为出身于高贵门第和命运的偶然安排罢了。
我真心仰慕平原君的广结贤士,希望能有赵国平原君那样招贤纳士的人来善待天下贤德才士,可是却没有谁会理解我的这片心意。
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您这位知己。
今天,趁我们还不算老,擦去感伤的眼泪,纵酒高歌,把精神振作起来。
今天我们一定要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从古到今,才干出众、品行端正的人遭受谣言中伤,这都是常有的事,姑且由他去吧。
人生岁月悠悠,难免遭受点挫折苦恼,这些都没必要放在心上,思过之后冷笑一声放在一边就完事儿了。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金缕曲·赠梁汾》
原文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淄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清代词坛,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词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