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1.1几何图形》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34
4.1.1几何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三、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二)尝试应用
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
(三)补偿提高
(四)小结与作业
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
生组内小结,总结归纳(或者协助归纳)1.小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1《几何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几何图形》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几何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直观层面,对于抽象的几何概念和性质理解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转变,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识别和运用基本的几何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点、线、面的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模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几何图形。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黑板、粉笔。
2.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房屋、车辆等,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点、线、面的定义和性质,同时进行解释和阐述。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学生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点、线、面的性质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课堂,及时给予学生解答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板书,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和结果。
4.1.1 几何图形一、教学分析(地位与作用):本章主要内容有多姿多彩的图形,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度量,角的比较与运算..《4.1几何图形(1)》,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所含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已有了感性认识,本课时以现实背景为素材,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能由实物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
本节课的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第一课时需要在情感上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很弱,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需要锻炼和加强。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他们在小学时对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培养。
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看到更多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把握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五、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打开视频,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2.提出问题: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二)、新授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3.立体图形的概念.(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4.平面图形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平面图形.注: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不要求给出完整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5.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转化.(1)从不同方向看:出示课本图4.1-7(1)中所示工件模型,•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2)提出问题.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你们会得出什么样的平面图形?能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来吗?(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看工件模型,独立画出得到的各种平面图形.②进行小组交流,评价各自获得的结论,得出正确结论.③指定三名学生,板书画出的图形.6.思考并动手操作.(1)学生活动:在小组中独立完成课本第119页的探究课题,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评价.(2)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完成的探究课题给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并对学生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7.操作试验.(1)学生活动: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墨水瓶包装盒裁剪并展开,•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得出一个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具有的一个特征:多样性.许多立体图形都能展开成平面图形.(2)学生活动:观察展开图,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三)、课堂小结:1.本节课认识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2.一个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可以是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把立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裁剪,把它展开成平面图形,或者把一个平面图形复原成立体图形,即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可以互相转换.注:小结可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归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四)、作业布置:1.课本第123页至第124页习题4.1第1~6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1.如下图所示,这些物体所对应的立体图形分别是:___________.二、选择题.2.如下图所示,每个图片都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其中不能折成正方体的是().A B C D3.如下图所示,经过折叠能围成一个棱柱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三、解答题.4.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如下图(1)],请说出下列三幅图[如下图(2)]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5.如下图,用4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该几何体所得的平面图形.6.如下图,动手制作:用纸板按图画线(长度单位是mm),沿虚线剪开,做成一个像装墨水瓶纸盒那样的长方体模型.答案:一、1.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二、2.C 3.D三、4.分别是从左面、上面和正面看到的. 5~6.略。
4.1.1几何图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性,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识别简单几何体
三、教学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究
展示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你能再举出一些常见的图形吗?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如建筑物、地板、围墙、公园等)找到一些美丽图形的图片或实物,互相交流.在这些图片或实物中有我们熟悉的图形吗?
(二)尝试应用
3.下列几种图形:①长方形;②梯形;③正方体;④圆柱;
(三)补偿提高
(四)小结与作业
问题与情境活动设计
生组内小结,总结归纳(或者协助归纳)1.小结:。
4.1.1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4.1.1 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内容包括: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判断一个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从现实世界中存在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图形入手,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结合学生在小学所学过的种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行了比较和识别,结合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及“围成”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亲历和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领悟几何的学习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正确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从简单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能准确识别简单几何体.2.目标解析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认知规律,我认为他们已经具备的基础有:(1)认识一些常见平面图形和的简单立体图形;(2)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对比分析的能力,可以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3)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合作和交流,动手完成剪纸、折纸等实践操作.同时,我也预测他们会在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立体图形;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这两个问题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正确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二)自学导航对于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关注的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而它们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长方体、圆柱、球、长(正)方形、圆、线段、点等,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它们都是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你能说出下列图形的名称吗?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思考:棱锥与棱柱的区别是什么?圆锥与圆柱的区别是什么?棱锥与棱柱的区别1.棱柱有两个底面,而棱锥只有一个;2.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而棱锥是三角形;3.棱锥的侧面有一个公共顶点(棱锥的顶点) ,而棱柱没有…….圆锥与圆柱的区别1.圆柱体上面也是一个底面,而圆锥体上面是一个顶点;2.圆锥有顶点,圆柱没有顶点;3.圆柱体有无数条高,而圆锥体只有一条高……常见立体图形的分类(三)考点解析例1.按柱体、锥体、球分类,下列立体图形中与其他三个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迁移应用】1.下列图形中,不是立体图形的是( )A.球B.圆柱C.圆锥D.圆2.如图,下列生活物品中,从整体上看形状是圆柱的是( )3.下列图形是棱锥的是( )4.在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中,_______________是柱体,_______是锥体,_______是球.(填序号)5.在括号内填上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名称.(四)自学导航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思考:下面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虽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但它们是互相联系的. 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例如长方体的侧面是_______或_______.思考:六棱柱的各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侧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上、下底面是六边形.(五)考点解析例2.如图是一间房子的平面示意图,组成这幅图的平面图形有( )A.三角形、长方形B.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C.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D.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迁移应用】1.下面四个几何图形中,表示平面图形的是( )2.下列几何图形:①平行四边形;②正方形;③梯形;④长方体;⑤圆锥;⑥圆柱;⑦圆;⑧球.其中是平面图形的有( )A.5个B.4个C.3个D.2个3.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如图是一副七巧板组成的一个“狐狸”图案,组成这个图案的简单的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下列各组物体分别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解:(1)由圆锥、圆柱、正方体组成;(2)由三棱柱、长方体、圆柱组成;(3)由球、五棱柱组成.【迁移应用】1.如图是由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一个卡通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图中共有三角形_____个,圆_____个.2.图中的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解: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三角形、四边形、圆、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它们位于立体图形的上下底面和侧面.五、教学反思。
数学:4.1.1《认识几何图形(1)》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
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1.几何图形(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
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1)纸盒 (1)长方体 (2)长方形 (3)正方形(4)线段 点2.立体图形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概念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