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机点位分布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监控点位说明
监控说明
1.监控区域划分
监控区域主要包括五个区域:
1、施工项目部;
2、北侧生活区;
3、施工作业区;
4、工地进出大门;
5、南侧生活区;
监控中心设立在项目指挥部二楼。
2.监控技术选择
由于项目建设面积大、现场环境复杂,建议采用有线与无线混合的监控方案。
其中施工项目部、北侧生活区采用有线方式,施工作业区、工地进出大门、南侧生活区采用无线方式。
3.监控设备选型
摄像头包括130万像素枪机、130万像素半球、200万球型摄像机。
监控中心包括有线硬盘录像机、无线硬盘录像机、监视器、交换机、路由器。
传输链路包括网线、交换机、无线网桥。
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3)第一节、系统概述 (3)第二节、需求分析 (3)第二章、系统设计目标 (5)第三章、系统设计原则、依据 (7)第一节、设计原则 (7)第二节、设计依据 (8)第四章、总体设计 (9)第一节、设计概述 (9)1、系统设计说明 (9)2、系统结构图 (10)第二节、深化设计 (10)1、点位设计及分布 (10)2、图像和控制信号传输部分 (14)3、图像控制存储部分 (14)4、施工管线设计 (14)第五章、本次设计中产品介绍 (15)第一节、嵌入式DVR (15)第二节、红外一体化摄像机(100M) (16)第三节、彩色红外一体摄像机(25M) (17)第四节、彩色红外一体摄像机(50M) (18)第五节、防暴半球型摄像机 (20)第六节、彩色一体化摄像机 (22)第七节、宽动态540线超高清晰枪式摄像机 (23)第八节、日夜型星光级感红外枪式摄像机 (24)第六章、售后服务 (27)第一节、故障处理服务 (27)第二节、技术支持服务 (27)第三节、远程接入支持服务 (29)第四节、现场技术支持服务 (29)七、设备清单(详见配置报价) (32)第一章、系统概述第一节、系统概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厂区周界安全防范——建立高高的围墙,铁栅栏等。
就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如果有非法入侵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那么就需要有一套先进,科学,实用,性能稳定可靠的安全防范监控系统来实现,为了更好的保护财产及工厂的安全,根据企业用户实际的监控需要,一般都会在工厂周边、大门、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料场、机房等重点部位安装摄像机。
监控系统将视频图像监控,实时监视显示,云台镜头控制等功能有机结合的新一代监控系统,同时监控主机自动将报警画面纪录,做到及时处理,提高了保卫人员的工作效率并能及时处理警情,能有效的保护工厂财产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最大程度的防范各种入侵,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反映速度,给保卫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整个工厂的安全。
摄像机分布说明:室外型固定式围墙摄像机(行为分析用)12台1.间隔距离45米左右,采用3.5M金属烤漆立杆安装,头尾相连,避免2台摄像机装于1根立杆上所出现的死角,就近传输至室外箱体或附近建筑内的弱电井。
室外门厅枪型摄像机31台1.A~D幢17个门厅,每个门厅室外均设置室外型固定摄像机,安装高度3.5M,考虑区内的美观性,全部壁装于楼体上,采用室内走线方式进入各楼弱电竖井。
2.E幢为集团和集团子公司办公,出入口较多,共计14个大小出入口,估设置14台,安装方式如上。
室外球型摄像机11台,枪摄像机1台1.主要设置在岔路口及开阔区域,与围墙摄像相同采用3.5M金属烤漆立杆安装,线缆进入就近楼栋竖井。
出入口摄像机2台1.主要用于主出口处,配合挡车器使用,采用强光抑制型专用摄像机,主要记录出入车辆的车牌,为能清楚识别有校车牌,安装高度在1米左右。
地下室摄像机24台1.A~E区分别有独立车库,每个车库均有2个出入口。
故摄像机分布为出入口10个,安装于进入车库10米左右范围内,高度低于消防管,可覆盖双车道出入的车辆。
2.每个车库内部区域设置2~4台摄像机,主要设置于主干道岔路口处,用于区分车辆停放的区域。
安装方式同上。
重要机房摄像机2台1.设置于E、D库地源热泵机房。
楼内固定摄像机22台1.分别设置于A~E地下车库候梯厅位置,安装高度2.5米左右。
电梯半球摄像机4台1.主要分布在E01一层电梯轿厢内。
室内半球摄像机47台1.主要分布在E区楼层电梯厅以及楼梯口处,距门5米左右,吸顶安装。
综上所述枪式摄像机94台,半球摄像机51台,室外球机11台,共计:156台。
智慧工地摄像机选型设计目录1摄像机点位设计 (3)1.1工地出入口 (3)1.2室外及周界 (3)1.3高点监控 (3)1.4大场景监控 (3)2摄像机安装设计 (3)2.1立杆、基础设计 (3)2.2户外机箱及稳压电源 (4)2.3供电系统设计 (5)2.4前端防雷与接地设计 (5)2.5无线传输 (6)1摄像机点位设计本次方案设计摄像机点位主要分布在工地出入口、主干道路、危险作业区域,人员密集区域,制高点等位置,根据不同的监控场景选用不同的摄像机类型,通过枪机、球机“点面搭配”、“高低搭配”的方式,实现对工地重点监控区域无死角监控。
1.1工地出入口出入口在夜间车辆进出时,往往因为车头大灯的照射,无法看清车牌及车身细节。
因此,需要选用支持强光抑制功能的高清网络摄像机。
1.2室外及周界在室外环境中,其照度环境更为苛刻,普通的低照度摄像机仍然不能完整的呈现出彩色效果。
此时需要采用超低照度摄像机,可以在低照度下(0.001LUX)呈现出鲜明的亮度和色彩效果。
1.3高点监控在工地内的高点部署星光级44倍变焦球机,对周围环境可以实时灵活的放大、跟踪,看得更远,看得更清,内置光学透雾功能,能够自适应多雾环境,使图像更加清晰。
1.4大场景监控对于大场景的环境,部署4目全景拼接相机,将4个镜头的图像进行拼接,合并成一路图像进行显示,节省布点的同时,画面效果更加直观。
2摄像机安装设计2.1立杆、基础设计立杆是前端监控点的物理支柱,室外环境的恶劣加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天气情况,要求室外立杆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牢固度,因此立杆由变径钢管制成。
立杆和室外机箱外观必须与景观配套,符合设施规范颜色,采用浅蓝色和白色基调,喷注黄色监控点编号和临近电灯竿编号。
立杆要采用防锯防盗特殊材料,高8/6/4米,由2米下200毫米往高处渐细挑出。
对于球机立杆上端弯曲,采用吊装的形式安装球型摄像机,而对于枪机采用直立顶端安装。
立杆底部焊接固定的法兰盘,法兰盘使用直径为Φ400mm厚度为10mm的钢板,法兰盘与杆体之间均匀焊接6块直角三角形加强筋。
安全监控摄像头布局指南在进行安全监控摄像头的布局时,我们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监控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监测效果。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安全监控摄像头布局指南,旨在帮助您合理布局摄像头,确保安全监控的质量与效果。
一、摄像头选址在摄像头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监控目标: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需要监控的区域及目标,例如门口、通道、停车场等。
2.监控角度:确定监控的视角范围,保证能够全面覆盖所需监控的区域。
3.光线状况:考虑光线状况,避免光线过强或过弱对监控画面造成影响。
4.隐蔽性:尽可能选择安装在相对隐蔽的位置,避免被人为破坏。
二、摄像头布局摄像头的布局是保证整个监控系统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布局方式:1.环形布局:将摄像头布置在需要监控的区域周围,形成一个环形的布局,这样能够全方位地监控目标区域。
2.交叉布局:将摄像头以交叉的方式进行布局,能够覆盖更广的范围,同时交叉布局还可以增加监控画面的重叠度,方便后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密集布局:对于一些重点区域,可以采用密集布局的方式,即在相对较小的区域内设置多个摄像头,这样可以提高监控的密度和精度。
4.远近结合布局:对于一些需要监控的远距离区域,可以结合远距离监控设备和近距离监控摄像头进行布局,以满足不同距离内的监控需求。
三、摄像头安装角度正确的摄像头安装角度能够提高监控画面的清晰度和可视范围,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安装角度:1.水平安装:将摄像头水平安装在墙壁或支架上,可用于对门口、过道等区域的监控。
2.倾斜安装:将摄像头倾斜安装,以覆盖更广的范围,适用于大型广场、车库等区域。
3.垂直安装:将摄像头垂直安装在墙壁或支架上,可用于监控高处或需要对下方进行监控的区域。
四、摄像头联动为了提高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以考虑将摄像头与其他安全设备进行联动,例如门禁系统、防火系统等。
当其他安全设备触发时,监控摄像头可以自动进行画面捕捉、录像等操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西朗车辆段摄像机布点及说明
在本项目中,选用高端的出入口筒型摄像机、智能枪式摄像机、44倍高变倍的球型摄像机、硬盘录像机、可视化监控管理平台、监视器、无线网桥等设备组成视频监控系统。
靠近出入口的摄像机,建议直接破路挖槽,铺设线路,机房分别设置在门岗里面。
其中在绿化带部署的摄像机,因为现场环境因素(绿化带与北门门岗之间被列车轨道所隔离),需要采用无线网桥设备进行点对点传输。
绿化带至北门门岗的网络传输设计(跨越列车轨道部分网络传输线路)如下表所示:
安装地点及说明。
超高清摄像机制高点监控点位布设模型建立及分析超高清摄像机因其能够提供远距离、大场景全域覆盖监控的特点,被智慧公安及智慧城市广泛引入使用。
然而,使用现有摄像机监控模型来测算超高清摄像机覆盖范围时均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因此,本文研究超高清摄像机监控全参数模型,旨在能够较为精确地测算超高清摄像机监控覆盖区域进而评估其实际监控效果,同时也为工程设计研发简易的实用工具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比较了超高清摄像机与常规摄像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在考虑了摄像机安装高度与角度后,现有标清、高清摄像机监控模型对目标物距的测算存在很大误差。
在分析超高清摄像机实际参数的基础上,做出了摄像机成像面与目标截面相互平行的假设,基于小孔成像原理重新确定了目标物距为目标截面最低点至摄像机光心的距离,构建完成超高清摄像机监控全参数模型。
利用卡方检验对模型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发现模型仍具有改进的空间。
本文根据超高清摄像机在工程中实际的安装情况,建立了具有相对位置的三个坐标系,即摄像机安装空间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以及成像坐标系,基于刚体变换、投影变换及齐次坐标理论,构建了摄像机监控覆盖区域内任意点与其像点之间映射变换的数学关系,并对目标物距进行了精确求解,完成了对全参数模型的修正。
超高清摄像机监控模型可以实现根据实际监控工程需求,较精确地求解摄像机安装高度、图像传感器尺寸、安装角度及镜头焦距等安装参数;同时也能够对安装完毕的超高清摄像机能否达到“全域覆盖”与能否对目标有效识别进行较准确地评估。
本文使用Visual Studio 2010编程工具,基于C++语言,完成模型的计算软件,通过实际应用举例,验证了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达到模型的构建目标。
图像鉴别等级是监控工程设计时需要确定的设计目标。
本文通过构建模型,计算出摄像机成像区域内任意位置目标截面的图像分辨力大小,首次完成了不同图像鉴别等级的划分,从而能够得到最佳的超高清摄像机安装方案,避免监控工程的盲目设计与施工。
监控说明
1.监控区域划分
监控区域主要包括五个区域:
1、施工项目部;
2、北侧生活区;
3、施工作业区;
4、工地进出大门;
5、南侧生活区;
监控中心设立在项目指挥部二楼。
2.监控技术选择
由于项目建设面积大、现场环境复杂,建议采用有线与无线混合的监控方案。
其中施工项目部、北侧生活区采用有线方式,施工作业区、工地进出大门、南侧生活区采用无线方式。
3.监控设备选型
摄像头包括130万像素枪机、130万像素半球、200万球型摄像机。
监控中心包括有线硬盘录像机、无线硬盘录像机、监视器、交换机、路由器。
传输链路包括网线、交换机、无线网桥。
视频监控点位分类和规划原则及评估办法(一)重点监控部位分类1、重点单位(1)乡镇、街道以上党政机关;(2)供电、供水、供气、供热、供油等涉及国计民生单位;(3)广播电台、电视台、邮政、电信等重点单位;(4)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5)综合、专科等医疗机构;(6)核电站、重点科研机构、重点建设工程等保护单位;(7)武器、弹药、危险品、粮食等各类重要物质储备库。
2、重点场所(8)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枢纽;(9)银行、股票、证券等金融营业场所和金银珠宝营业场所;(10)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宫、体育场馆、寺院教堂等文化体育宗教活动场所;(11)大型广场、公园、动物园等旅游观光场所;(12)大中型商场(建筑面积大于3000平米)、大型农贸市场等人群密集场所;(13)四星级以上宾馆和治安复杂的娱乐场所;(14)居民住宅小区及区内公共活动场所。
3、重点出入口(15)地铁出口、隧道出口、快轨车站、较大公交车站;(16)主要干道、交通路口;(17)卡口、要道、高速收费口;(18)停车场。
(二)视频监控点的规划及选型、安装根据重点区域特点结合现有监控点位,依实战需要,提出“围、补、连、合”的规划思路,供参考:围:顾名思义就是将目标区域围起来,形成封闭圈。
一是控制所有出入市的路口,二是控制主城区所有出入口,三是控制局部辖区出入口,确保主要出入口100%有效覆盖,达到任何进出的人、车、物等目标均能获取清晰影像;力争所有进出部位均能达到有效覆盖。
连:控制所有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周边出入口,结合周边摄像头分布情况按照市区主要道路连成线,连成圆,形成多个相互关联的封闭圈,确保可多次捕获移动目标。
补:对各类封闭圈的补点:保证目标经过各层封闭圈时必须能达到清晰覆盖,合理规划各辖区相互重叠交叉的封闭圈,避免重复建设、漏建等情况。
对封闭圈内补点:主要是派出所封闭圈内,对已分类的重点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补建监控点位,特别是对案件高发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摄像机类型进行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