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一)单元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10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课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学习 1-5 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质问题,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研究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合理的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企图识,领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课重难点:此中 3、4、5 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课的要点,乘法口诀的编写和意义是本单元的教课难点.教课过程:【导入】《 5 的乘法口诀》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学生齐背 2 的乘法口诀。
(大家的声音真响亮,透过声音老师能感觉到同学们学习乘法口诀的热忱特别高。
)2.师生玩对口令游戏。
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请同学们回答后半句。
二三()二二()一二()二四()【设计企图:复习学过的口诀,不单稳固了旧知,并且为后边的新课学习做准备,这样还可以极大地调换学生学习新知的踊跃性。
】【讲解】《 5 的乘法口诀》二、自主研究,合作学习。
1.师生对口令,初步感知 5 的乘法口诀。
我这还有一句口诀,谁能答上来?二五(),你还会背哪些关于 5 的口诀?(生背,师板书)不错,请同学们把 5 的乘法口诀高声读一遍。
2.借助学具,初步理解 5 的乘法口诀。
(1)同桌合作,理解二五一十。
其实,乘法口诀光会读会背还不够,还要知道这几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我们此刻来研究此中的一句。
(指二五一十)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同学用老师发的棋子或用铅笔在纸上摆一摆,画一画。
(巡视,指导学生摆、画,抽有代表性的摆法到黑板上板演。
) (2).展现沟通,理解二五一十。
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已经摆好了,谈谈为何这样摆?预设学生的回答:一组摆 5 个,摆了 2 组,加起来一共是10 个。
你的意思是说,这 2 个 5 合起来是 10,是吧,嗯,有道理。
我是横着摆的,一行摆 5 个,摆了 2 行,加起来一共是10 个。
(3).总结引申,引出乘法算式。
固然大家的摆法不同样,但都以为是 2 个 5 相加,是吧。
二年级上《看杂技表内乘法》教案设计二年级上《看杂技表内乘法》教案设计本单元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教材重难点:5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3、4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转着2块红方巾。
通过师生编儿歌的对话,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表演杂技的话题引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接着教师提供的儿歌说下去,展开师生合作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
二、教学新课“你问我说”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5的乘法口诀。
第二个红点部分是5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第三个红点部分是2的乘法口诀。
第一个绿点部分是2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第二个绿点部分是2和5的乘法口诀的记忆规律。
小博士补充的是1的乘法口诀。
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接着教师的儿歌说下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不要刻意追求语言的准确,重点应是让学生关注儿歌中蕴涵的数学内容。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没有填数字的儿歌,然后让学生补充。
在补充儿歌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填写,学生可能用学具代替车轮和人摆一摆,也可能借助连加算式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最后全班交流。
儿歌的完成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过程,为乘法口诀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完成儿歌之后,可教师引出对5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充分利用儿歌中“1辆小车5个人……”,写出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
儿歌变口诀的过程并不难,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看杂技—表内乘法(一)第一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看杂技—表内乘法(一)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教材的编排特点: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
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
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
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
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
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
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
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
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
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
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3、4的乘法口诀。
学与教建议: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
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
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
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
5、评价方式要多样。
教学课时数:5课时二、看杂技———表内乘法(一)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教材重难点:5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3、4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本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导学案第一课时: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5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难点:会利用口诀解决问题是难点。
教学准备:5的乘法口诀卡片。
【预习学案】预习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知识:根据乘法的意义,1×5表示1个5,积是5。
2×5表示2个5相加,比1个5多1个5,积是10。
3×5表示3个5相加,积是15。
4×5表示4个5相加,积是20。
后面的一个乘法算式都比前面的一个乘法算式多1个5,因此积就比前一个算式的积多5。
【导学案】(一)汇报预习与本部分内容有关的知识(二)共同研究1、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
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
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4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5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2、1辆小车5个人1×5=5 一五得五2辆小车10个人2×5=10 二五一十3辆小车15个人3×5=15 三五十五4辆小车20个人4×5=205辆小车25个人3、1辆小车2个轮1×2=2 一二得二2辆小车4个轮2×2=4 二二得四3辆小车6个轮2×3=64辆小车个轮5辆小车个轮【课堂检测】1、把口诀补充完整。
《2的乘法口诀》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5——17页内容。
教学目标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的必要性。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关键重点:通过实践熟悉、掌握2的乘法口诀。
难点: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关键:2的乘法口诀的综合运用。
教学具准备情境图、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游乐园里欣赏杂技表演好不好?你们看,表演正在进行呢,表演的是顶竹竿杂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5根竹竿,每根竹竿上有2个人,竹竿上共有10个人。
2.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具体,同学们能不能回答出分别有1根、2根、3根、4根和5根时,竹竿上的总人数呢?学生简单思考后举手回答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探究有1根竹竿时,竹竿上的人数。
教师:用你手里的小棒表示竹竿,用小圆片来表示竹竿上的人数,小组合作表示出有1根竹竿时,竹竿上的人数。
学生摆,教师巡视。
教师: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用说出有1根时,竹竿上的人数吗?学生:2人。
教师板书:1根竹竿上有2人 22.探究有2根竹竿时,竹竿上的人数。
教师提出问题:(1)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出另一个竹竿,及另一个竹竿上的人。
(2)现在你摆了几个竹竿了?两个竹竿上共有几个人?(3)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出有2根竹竿时,竹竿上的人数吗?学生边摆边交流,并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2+2=4教师板书:2根竹竿上有4人 2+2=4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根竹竿上的人数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教师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教师板书:3根竹竿上有6人 2+2+2=6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有4根、5根竹竿上的人数。
学生操作后举手回答自己的见解,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学目的:通过理论熟悉、掌握5的乘法口诀。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论熟悉、掌握5的乘法口诀。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教学过程:导入:5的乘法口诀猜谜语:两棵小树10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手【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导入新课,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本节课学习5的乘法口诀亲密相关。
【讲授】5的乘法口诀1、初学口诀:提问:一只手有几根手指头?是几个几?你能用算式表示吗?会编一句口诀吗?引导学生理解:1只手有无根手指头?是1个5,算式:1×5=5,为了便于记忆,可以编成这样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刚刚我们编制了儿歌,我们借助儿歌来编了5的乘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乘法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求:一共有多少根手指?的问题,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学习5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体会利用口诀计算的便捷性。
2、练习:补充口诀三五〔〕一五〔〕二五〔〕五五〔〕四五〔〕3、出示信息窗提问:看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一个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4辆小车有几个人?列式:4×5=20〔人〕口诀:四五二十或5×4=20〔人〕需要用哪句口诀?还能提出其他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并列式计算,说出是用到哪一句口诀。
【设计意图:】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大局部的口诀可以用来帮助计算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口诀如:五五二十五“只能用来帮助计算一个算式。
体会算式和口诀之间的联络。
并引导学生在记忆和运用口诀时注意口诀的顺序。
【练习】5的乘法口诀三、练习闯关1、第一关:根据口诀说算式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二五一十五五二十五2、第二关:3、第三关:列式计算说口诀4、第四关:这是谁的家?5、第五关:【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纯熟口诀的记忆,掌握口诀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利用口诀计算的便捷。
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关于“供给学生学习背景,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愿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研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起侧重要的作用。
本课借助于多媒体和学生的着手操作,让其经历体验的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指引学生踊跃主动的参加学习过程,培育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方面:( 1)经历归纳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 5 的乘法口诀的根源,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2)熟记 5 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娴熟地进行计算;(3)认识“ 5 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编制 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培育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归纳能力,初步学会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合作参加的意识,感觉研究的乐趣。
三、教课内容及要点难点教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1 页及相应的练习题。
要点:经历编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难点:学生自己试尝试究并得出 5 的乘法口诀。
四、教材简析: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基础上学习乘法口诀,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联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口诀的构造。
教材让学生参加编口诀的活动,领会编口诀的方法,逐渐学会变为法口诀,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学到一些研究知识的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踊跃性。
五、学生状况剖析:二年级的小学生年纪小,求知欲强,形象思想活跃,但逻辑思想能力差。
因为年纪和自己认知的特色,喜爱在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在生活中学。
所以,在教课中我充足利用这些特色,设计教课:一是联合小学生的年纪特色做游戏,编口诀,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小学生关于生动、直观的语言和形象较简单接受,喜爱色彩明丽、开朗风趣的视觉画面。
我在教课中重视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形象感知。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看杂技——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王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5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理解了乘法的意义。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
教材通过创设“看杂技表演”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编儿歌——列算式编口诀——寻找规律记忆口诀——利用口诀解决问题”的由“感知——理解——记忆——应用”的数学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本节教学5的乘法口诀,采用了“小九九”的结构,较好地解决了“大九九”句数多不好记的弊端,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基于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理解,但是乘法口诀还是第一次学习,可能有些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积累,但是他们很少经历乘法口诀的科学编制过程。
所以设计本课,充分根据二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和喜欢在活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借助学具解决问题,进而理解知识、科学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教学重难点: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小棒、圆片)、多媒体课件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引导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看杂技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观看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好吗?(二)观察情境图1.请小朋友观察情境图,这是一场什么杂技表演?2.再请小朋友用数学家的眼睛仔细观察自行车杂技表演,你能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吗?学生通过观察可能发现:每辆自行车上有5个人,有5辆自行车;每辆车上有1人手里转动着2块红方巾,有5个人手里转动着红方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