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分级制度
- 格式:ppt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6
初步了解美国电影协会分级制度用美国电影协会前任主席杰克瓦伦蒂的话说,普通的父母亲们既非上帝又非傻瓜,这些评级委员的身份对公众保密是为了保护他们免受不必要的影响,正如评级过程本身也被保密一样。
这些级别被公布出来的时候几乎不带解释说明或者压根儿没有任何解释说明。
另一派主要是独立电影制作者,他们沮丧地认识到,这种分级制度时常太过专断,甚至不允许他们为抵制一种限制性的级别而捍卫自己的艺术想象!许多影片导演都感觉到,这种不平衡仅仅只是袒护制片厂电影而非独立电影和外国电影的一种偏见的一个方面,实质上,这一偏见不仅准许制片厂影片以更多的暴力经受评级委员会的审查,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收到评级委员会明晰的反馈,启发他们如何重新剪辑,为影片求得更好的级别,而非令人恐惧的NC一17级或R级。
其他一些由迪克提出的引发争论的问题包括这种分级制度对于纪录影片的适用性,譬如纪录影片里的脏话很可能不是毫无来由的,以及这些既没有受过特别培训又非儿童行为专家的评级委员们最终为谁效力的问题。
美国影片协会的代表们为了保护评级委员会免受压力集团以及外界的影响而做了很多工作。
然而,正如4部影片尚未分级》指出的,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总是对任何军事题材的影片规定优先批准权,以便获得它的配合。
此外,评级委员会里还有两位神职人员。
(迪克不能确定这两位神职人员是否有资格投票,不过似乎清楚的是,他们的存在会影响到评议的思路。
)总的说来,这部纪录影片轻快的节奏和犀利的剪辑手法,成功地将大量的访谈和剪片相混合,令人信服地揭露出,让影片制作者们如此烦心的电影评级过程不过是一系列前后矛盾、虚伪专断、间或神秘怪诞的程序。
从1966年至2004年担任美国电影协会主席的杰克瓦伦蒂大概是该协会最受瞩目的要人,他创立了电影分级制度,而且精明地操控着他在电影业中的巨大权势。
由于有这种显要的地位,瓦伦蒂为迪克提供了一根便利的避雷针,迪克用在他的论证中反对分级制度的不透明性。
各国电影分级制度【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三、港澳台地区电影分级制度四、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五、其他国家电影分级制度六、总结正文(篇1)一、引言电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保护未成年观众和其他敏感人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电影分级制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各国电影分级制度的情况。
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我国一直未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而是通过审查电影中的某些镜头来保证所有年龄观众都可以观赏。
这种审查制度虽然保护了未成年观众,但同时也限制了电影创作的自由度。
三、港澳台地区电影分级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了严格的电影分级制度。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分为 I、II、III 三个级别,分别对应普通观众、家长指导级和限制级。
台湾的电影分级制度则分为普通级、保护级、限制级三个级别,其中保护级针对未满 12 岁的观众。
澳门的电影分级制度与香港类似,也分为 I、II、III 三个级别。
四、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分为 G、PG、PG-13、R、NC-17 五个级别。
其中,G 级表示适合所有年龄段观众,PG 级表示适合家长指导的观众,PG-13 级表示适合 13 岁以上的观众,R 级表示限制级,适合 17 岁以上的观众,NC-17 级则表示 17 岁以下禁止观看。
五、其他国家电影分级制度除了以上提到的国家和地区,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的电影分级制度。
例如,新加坡的电影分级制度分为 G、PG、PG-13、NC-16、M18、R21 六个级别,马来西亚的电影分级制度则分为 U、PG13、18SG、18SX、18PA、18PL 六个级别。
六、总结综上所述,各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未成年观众和其他敏感人群。
目录(篇2)一、引言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三、港澳台地区电影分级制度四、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五、其他国家电影分级制度六、总结正文(篇2)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在各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接受程度和规范制度。
英语动画片分级
动画片的分级系统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以下是美国电影协会(MPAA)常用的分级制度:
1. G级(General Audience):适合所有观众,没有任何限制。
2. PG级(Parental Guidance):部分内容可能需要家长陪同观看。
不过这级别下的电影多数适合大部分年龄段的观众。
3.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13岁以下观众需
要家长的陪同观看。
4. R级(Restricted):17岁以下观众必须有家长或成年人的
陪同观看。
5.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只适合18岁
及以上观众观看。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分级制度是为了指导家长根据内容的恰当程度决定自己孩子观看电影的年龄限制,并不是固定的规则。
而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自己独立的分级系统。
因此,具体的动画片分级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电影和地区来确定。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指美国电影协会(MPAA)根据影片的内容和适合观众的年龄制定的一套分级系统。
这个制度旨在为观众提供合适的电影选择,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适宜的电影内容的影响。
下面是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四个等级:1. G级(General Audiences):适合所有观众。
这类电影内容无暴力、色情、恐怖、血腥场景等。
一般是一些家庭喜剧、动画片和童话故事等。
G级电影通常都是干净、可观看的,适合所有年龄的观众。
2.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建议父母陪同观看。
这类电影可能包含一些轻微的暴力、恐怖、露骨的言语或情节等,但并不过分。
PG级电影会给家长一些提示,让他们决定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观看。
3.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13岁以下儿童须在家长陪同下观看。
这类电影可能包含一些较为暴力、恐怖、性暗示或部分裸露等内容。
PG-13级电影并不适合13岁以下观众,但对于接近青春期的青少年则可能可以接受。
4. R级(Restricted):17岁以下观众须在成人指导下观看。
这类电影包含较为暴力、持续性的血腥场景、性暗示或亵渎语言等。
17岁以下的观众必须在成人指导下观看。
R级电影通常是成人题材的电影,包括惊悚片、恐怖片和大多数的剧情片等。
此外,还有一个NC-17级别(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这类电影包含极度暴力、性暴力、露骨的性描写以及其他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内容。
NC-17级电影相当于限制级电影,意味着17岁以下观众不得入场。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未成年观众免受不适宜的电影内容的影响,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参考,让家长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的电影。
这个制度并非硬性规定,制片公司可以自愿提交电影进行分级申请,而MPAA则负责最终的分级决定。
分级信息通常会在电影的预告片和海报上注明,以便观众做出选择。
当电影由纯粹的好奇性观赏影像转化为遍及世界的大众消费工具后,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电影可能对社会、人群产生负面影响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
尽管不同文化、国度或群体在历史不同时期对何者构成“负面”因素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在电影制作、放映领域引入审查或分级制度的目的却具有一致性,即在电影人和社会责任二者之间取得某种暂时的平衡。
一方面,如果电影具有艺术属性的话,那么抹杀或剥夺创新和表达的自由也就意味着电影艺术的死亡。
另一方面,由于电影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是大众消费的娱乐工具,因此其创新和表达自由就不得不顾及大众和社会的理解与承受力。
历史地看待这一矛盾,创新精神和表达自由始终是推动电影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换言之,平衡或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自视为代表社会大众利益的审查或分级制度能否成为电影艺术发展的助力而非羁绊。
本文主要讨论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产生、发展、变化以及目前实施的情况,目的是佐证关于各种对电影内容所做的规定或规则都必须随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观点。
纵观美国电影史,阻碍艺术创新和表达自由的例子并不鲜见,从20世纪初名目繁多的地方电影审查机构到美国“天主教正派操守协会”(Legion of Decency)、从20世纪30年代臭名远扬的“海斯办公室”(Hays Office)到麦卡锡时代的“好莱坞十君子”(Hollywood Ten),标榜“民主”、“自由”的美国并非艺术创新的天堂,宗教、政治、道德、意识形态等因素都会成为自由表达的羁绊。
电影分级制度的产生,一方面是对上述保守势力的反动,另一方面也是电影界因应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风起云涌的进步思潮推动以及媒体业发展趋势的必然。
从本质上说,美国电影由制作准则向分级制度的过渡意味着审查体制的彻底瓦解。
将不同影片分门别类加以定级的做法至少蕴含着三层意义:一是承认电影观众并非铁板一块、毫无区别,年龄达到一定阶段的观众拥有欣赏任何一部影片的自由;二是从理论上说,没有任何一部影片会因内容、主题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受到禁止,因为电影分级委员会的功能并非审查影片,而是赋予影片不同级别的标签,为观众(特别是家长)提供观影参考;三是由于电影分级委员会不具有法律功能和司法权力,因此并非每一部影片都必须经由该委员会定级才可进入市场,获得定级后再投入市场不过是各大电影公司之间达成的君子协定。
影视行业的电影分级制度一、引言在全球范围内,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文化表现形式,不仅仅是娱乐的媒介,还承担着传播各种价值观和社会观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引导观众理解和接受影视作品,各国普遍实施了电影分级制度。
本文将探讨影视行业的电影分级制度的必要性、主要类型及其对观众及创作者的影响。
二、电影分级制度的必要性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首先是出于对观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的考虑。
随着影视内容的多样化,许多影片涉及到暴力、性、毒品等敏感题材,这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和道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分级制度能够帮助家长和观众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影视内容。
另外,电影分级制度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影视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通过分级制度,可以合理地界定哪些内容是可以被特定年龄段的观众所接纳的。
三、主要类型的电影分级制度1.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MPAA)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电影协会(MPAA)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类:•G(General Audience):适合所有观众。
•PG(Parental Guidance):建议家长陪同,可能含有一些不当内容。
•PG-13(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强烈建议家长监护,包含更强烈的内容。
•R(Restricted):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需有家长陪同。
•NC-17(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17岁及以下人员禁止入场。
2. 中国电影分级制度中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相对较新,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分级系统。
然而,文化部及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尝试对影片进行年龄分级,基本将影片划分为:•适合所有观众:适合各个年龄段。
•适合13岁以上观众:含有轻微的暴力或性暗示。
•适合18岁以上观众:含有明显的暴力、色情等内容。
3.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BBFC)英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BBFC)负责,主要分为以下几类:•U(Universal):适合所有观众。
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是由美国电影协会(Motion Picture Association, MPAA)制定和管理的。
该分级制度旨在提供给父母和观众有关电影内容和适宜观看年龄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观影决策。
下面将详细介绍美国电影的分级制度。
G级(General Audience)适合所有年龄段的观众,没有任何类型的限制。
这意味着G级电影的内容是适宜所有年龄段的观众观看的,不包含暴力、性别、恶意或其他可能令父母担心的内容。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建议家长在孩子观看时给予指导和监督。
PG级电影可能包含一些孩子需要家长解释或观看时需要家长在旁边的内容。
这些电影可能包含轻微的暴力、不当的语言或一些轻微的成人主题。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强烈警告家长在孩子观看时提供指导。
PG-13级电影可能包含一些对年轻观众来说比较激烈的场景和主题,如更多的暴力、恶意、恐怖、性别或使用药物。
尽管PG-13级电影不是严格限制观众,但一般建议年龄在13岁及以上的人去观看。
R级(Restricted)限制级电影限制了未满17岁的观众观看。
R级电影可能包含较为强烈的暴力、成人主题、性别、恶意、药物和其他类型的详细或令人不安的内容。
这个等级的电影通常需要家长的指导或陪同观看。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不适合17岁及以下观众观看。
NC-17级电影可能包含强烈的成人内容,如性别、暴力、恶意和其他类型的血腥和恶心的场景。
NC-17级电影通常认为是较为极端或过分的内容,不适合年轻观众观看。
分级制度是由MPAA的评级委员会进行评估,并最终决定一个电影应该被分到哪个等级。
这个委员会由七个成员组成,他们是经过MPAA选定的具有电影产业经验的成员。
评级委员会将根据电影中出现的内容、语言、暴力、性别和其他成人主题的程度来进行评估。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和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优劣新闻1203班罗雅萌3121102319电影作为一种“第七艺术”,以其独具感染力的表现方式带给广大受众精彩的视听感受,同时也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们的思维与价值观,因此,为了避免电影镜头中某些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例如暴力、犯罪)或是给人带来不适感觉的画面(如色情,大量性爱场景),每一个国家都在积极地制定有关电影限制的方法。
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是指依法赋予电影审查委员会删减电影片段的权力。
说它是权力,因此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这种审查制度带有一定的强迫性。
依照目前中国的电影现状,一旦电影在检查过程中被发现具有某些触及政治敏感的思想内容或是充斥大量暴力及色情内容,就会被删减甚至面临被枪毙的处理。
这也是中国审查制度广受观众诟病的一点:电影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来自国家行政宣传部门的人员,也就是代表着政府,只有一小部分人作为电影界的杰出导演代表被甄选进来,至于广大受众的代表几乎没有,这样的一群人检查出来的电影,显然并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电影需求,但其判定却轻易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存亡,政府被赋予了过大的检肃媒体的权力。
施拉姆在《大众事业传播的责任》一文中说“我们给予政府愈多的管制之权,我们愈不能信任大众媒体能正确公正地报导政府的动态。
”现下,这样的审查制度不仅不能正确反应政府的动态,甚至不能广泛满足人民的电影需求,长期下去,也约束着电影艺术者的表达自由和原创发挥,阻碍的中国电影艺术的正常发展。
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审查制度在某些国情下,是具有一定作用和意义的。
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时间晚,发展较缓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广大电影发行者还不够自律,一旦分级,可能导致暴力色情的泛滥,而不成熟的管理制度,可能无法很好地应对这些后果。
因此,中国电影的分级之路,还任重道远。
反观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它是指根据电影的主题、语言、暴力程度、裸体程度、性爱场面和毒品使用场面等,代表大部分家长可能给予的观点对电影进行的评价。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是美国影视作品进行分类和适应年龄的一种制度。
这一制度通过对影片中出现的暴力、色情、语言等内容进行评估,分级为不同级别,以指导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选择适合的影片。
美国电影分级制度的设立旨在保护未成年观众,确保他们在观影过程中不会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背景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最早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随着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和电影内容的多样化,各种争议性内容开始在影片中出现。
为了规范电影产业,保护青少年,美国电影协会成立了电影评级委员会,负责对影片内容进行评估和分类。
这一制度已经成为美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院、电视和在线视频平台。
分级标准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级别:•G级(General Audiences):适合所有年龄段观众观看,不包含任何暴力、色情或恶劣语言。
•PG级(Parental Guidance Suggested):部分内容可能不适合年龄较小的观众,家长指导建议。
•PG-13级(Parents Strongly Cautioned):13岁以下观众需要家长指导,可能包含一些暴力或成人内容。
•R级(Restricted):17岁以下观众需家长陪同观看,可能包含大量血腥暴力、色情内容。
•NC-17级(No One 17 and Under Admitted):未满17岁观众禁止观看,包含极端暴力、露骨色情内容。
影响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对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制度为电影制作方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使得他们在创作电影时能够更加谨慎地处理内容,避免违反分级标准。
其次,这一制度有助于提升家长和观众的选择意识,使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级别的分级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观看的电影。
此外,影片的分级也直接影响了电影的票房和市场表现,不同级别的影片受众群体各不相同,这也促使影片制作者更加精确地把握观众需求。
总结美国电影分级制度作为影片分类和适龄指导的一种重要机制,在美国电影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问题,成文法依然解决不了。
在英国除法律明确禁止的,什么都可以做。
[4]所以BBFC的不成文法的现状在目前来说还会继续维持,而且并不妨碍其正常运作。
英国的自治传统体现在其多元社会结构上,多元社会的主体是利益集团,它们集中代表某特殊群体的利益和要求,对议会和政府施加影响,使其制定出符合自己集团利益和要求的决策。
[5]各利益集团相互制衡,在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中公民权利获得保障,政治自由得以实现。
[6]在众多利益集团相互制衡中,BBFC逐渐形成了既独立于政府,又独立于商业的运作模式。
在英国电影分级委员会诉电影分级电子社区(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 ion v.Bulletin Board for Film Censorship)[2002]DRS 104(28January2002)案中,双方就域名的所有权问题进行辩论。
电影分级电子社区(Bulletin Board for Film Censorship)是由对电影分级感兴趣的会员组成的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电子社区,不以营利为目的,于1999年在英国专利局注册该域名。
但BBFC认为自己对BBFC标志有法定使用权利,电影分级电子社区的行为是恶意抢注。
最后法院判定该域名归BBFC所有。
从此案中可看出BBFC虽是非官方机构,但在长期的实际运作中已得到政府的支持与认可,其地位不是单纯的行业自律机构。
1215年的5大宪章6写到:凡自由民,非经其具有同等身份的人依法审判或依照王国的法律规定,不得加以扣留、监禁、没收其财产、剥夺其自由权或自由习俗。
这从一开始就已经是英国人自由权的证明书。
任何一个崇尚民主与平等的社会,必定把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视为基本价值,因为若没有这些自由,发扬民意、凝聚众志并以舆论监督政府机构的可能性便微乎其微。
[7]言论自由的另一种观察视角是与审查制度的关系。
印刷媒介不受事先审查与领取执照的限制,但在大部分的娱乐界却受某种形式的审查制度的节制。
国外广电分级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电视、电影等媒体内容也愈发多样化,因此对广电分级管理制度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广电分级管理制度已经实行了多年,成果颇丰。
下面将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分析国外广电分级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和现行制度的特点,从中总结经验,为我国的广电分级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美国美国的广电分级管理制度由电影协会、电视协会和家庭电视协会等组织共同制定。
目前,美国的广电分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了电影分级制度、电视分级制度和家庭电视节目分级制度。
这些分级制度基本上是根据内容和目标受众来划分的。
1. 电影分级制度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美国电影协会设立,分为G、PG、PG-13、R和NC-17五个级别。
其中,G级表示适合所有年龄观看的电影,PG级表示一般观众都可以观看,但需要家长陪同,PG-13级表示13岁以上观众适宜观看,R级表示17岁以下观众须有家长陪同观看,NC-17级则表示仅限成年观众观看。
这一分级制度在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广大观众提供了合适的电影选择。
2. 电视分级制度美国的电视分级制度由美国电视协会设立,主要分为TV-Y、TV-Y7、TV-G、TV-PG、TV-14和TV-MA六个级别。
这些级别基本上是根据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进行了合理的划分,适合不同年龄的观众观看。
3. 家庭电视节目分级制度美国的家庭电视节目分级制度由家庭电视协会设立,主要分为TV-Y、TV-Y7、TV-G、TV-PG、TV-14和TV-MA六个级别,与电视分级制度类似。
但家庭电视节目分级制度更加注重家庭和儿童节目的管理,为家庭观看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二、英国英国的广电分级管理制度由英国广播电影协会设立,主要分为电影分级制度和电视分级制度。
同时,英国还实行了电子游戏分级制度。
这些分级制度主要是根据内容和目标观众群体来划分的。
1. 电影分级制度英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包括了U、PG、12、15和18五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