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输管理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64
运输管理知识点总结一、运输管理概述1.1 运输管理的概念运输管理是指对运输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以实现运输业务高效、安全、经济、便捷的管理活动。
它是现代物流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运输管理的重要性运输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货物的安全、成本和效率,对企业的竞争力、服务水平和市场形象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运输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3 运输管理的目标运输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货物的准时、安全、低成本地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以满足客户需求。
二、运输方式选择2.1 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指利用公路或车辆进行货物的运输活动。
公路运输具有灵活、便捷、门到门的特点,适合中短途运输和零散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也面临着交通拥堵、事故风险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2 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指利用铁路进行货物的运输活动。
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长距离、低成本的特点,适合大宗货物、长途运输。
但铁路运输速度相对较慢,运输路线有限,不适合灵活快速的货物运输。
2.3 水路运输水路运输是指利用船舶进行货物的运输活动。
水路运输具有大运量、低成本、长距离的特点,适合长途大宗货物运输。
但水路运输时间较长,且要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
2.4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是指利用飞机进行货物的运输活动。
航空运输速度快、适合远距离的快件运输,但成本高,适用范围有限。
2.5 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将不同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高货物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运输组织与调度3.1 运输组织运输组织是指对货物运输活动进行合理组合和规划,使运输过程中的资源得到最佳利用的过程。
运输组织包括货物装卸、配载组织、运输计划编制等。
3.2 运输调度运输调度是指对运输车辆和运力进行合理配置和调度,以确保货物的顺利运输。
运输调度包括车辆调度、运输路线规划、运输进度跟踪等。
《运输管理答案》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一)单选1、A2、D3、D4、B5、D(二)多选1、B CDE2、A BC3、A BC4、A CDE5、A BCD(三)简答1、答:从技术性能上看,道路运输的优点有:(1)运输工具机动灵活。
(2)运载量的机动灵活。
(3)运输组织方式的机动灵活。
(4)运营时间机动。
从经济指标上看,道路运输的优点有:(1)项目投资小,经济效益髙。
(2)操作人员容易培训。
(3)包装简单,货损少。
(4)运费比较便宜。
道路运输的缺点是:(1)运输能力小。
(2)运输能耗高。
(3)运输成本高。
4)劳动生产率低。
(5)占地多。
道路运输的适用范围:(1)内陆地区近距离的独立运输:(2)补充和衔接其他运输方式。
2、答:汽车运输的货物,一般可按照它们的物理属性、装卸条件、运输条件、托运批量以及一定时期内的运输政策等进行分类。
(1)货物在运输、装卸、保管中无特殊要求的,为普通货物。
普通货物分为三等。
(2)货物在运输、装卸、保管中需采取特殊措施的,为特种货物。
特种货物分为四类。
(3)货物每立方米体积重量不足333千克的,为轻泡货物。
其体积按货物(有包装的按货物包装)外解最高、最长、最宽部位尺寸计算。
例如棉花。
3、答:(1)认貞•执行国家有关货物运输的政策、法规,执行各项货运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
(2)定期检查运输合同、协议等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有关部门。
(3)随时研究和掌握货物流量、流向、流时的变化及其规律并及时传递反馈。
(4)组货过程必须贯穿“一切为了货主”的思想,做到“三勤J”:嘴勤.腿勤、联系勤;“四多”:多查、多问、多跑、多商量;“一主动”:主动为用户选择最佳路线,以优质服务, 争取和组织更多的货源。
4、答:道路货物运输合同是指道路货运承运人与托运人为了实现货物位移而达成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1)道路货物运输合冋的承运人必须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持有经营公路货物运输的营业执照。
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企业内部物流/物料搬运)和流通领域的运输。
2.运输的特点: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借助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运输服务的公共性(保证为社会物质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提供运输服务/保证为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出行需要提供服务);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运输产品的同一性。
3.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大型化、高效化、专业化和自动化);运输动力;运输路线;通信设备4.运输的功能:货物位移(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和货物临时存储。
5. 运输的原理: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6.运输在物流中作用:物流系统功能要素核心是运输;实现物流合理化关键是运输;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7.研究运输的意义:提高运输服务水准;提高运输额现代化水平;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促进运输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8.铁路货运企业发展案例:发展历程(替铁路行包做配送业务/垄断到达货物市场/整合站点零散货代/迅速切入发运市场/蓬勃发展的运输阶段/运营合作的网络建设全面铺开/铁路车皮承包飞的开端/自建运营网络/顺应物流市场的发展,大力向现代物流企业演变/跟随时代的脉搏不断提高服务/参与到铁路运输的改革大潮中去)。
9.运输的集约化:因素投入生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综合运输用纸屑资源进行生产所必须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体制。
“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经营方式。
运输的标准化:基础性标准;现场作业标准;信息化标准和物流服务规范运输的信息化 3S (GIS GPS RS)运输的智能化:信息技术、数据通信系统、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 ITS智能运输系统运输的绿色化:最终目标是可持续发展,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运输主体包括专业的运输企业和产品供应链的制造企业和分销企业以及不同级别的政府和于是运输主管部门;活动范围包括运输作业和云管理全过程的了绿色化;理论基础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和生态伦理理论。
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运输的概念及其分类2.熟悉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3.掌握现代运输体系的构成4.理解运输需求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5.理解运输供给的概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6.理解运输市场的概念及其特征7.掌握运输的基本原理8.了解运输化理论第一节——物流运输和经济的关系运输定义:1.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些列操作。
2.运输是人和物借助运输工具实现在空间上的移动或位移。
运输的特点:①运输不生产有形的产品。
②运输不改变运输对象的性质。
③运输队自然的依赖性很大。
④运输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⑤运输是“第三利润”的主要源泉。
运输的方式:运输的范畴:干线运输、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厂内运输。
运输的作用:集货运输、配送运输运输的协作程度:一般运输、联合运输运输中途是否换装:直达运输、中转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
货物运输对象:货物形态:包装货物(箱装、桶装、袋装)、裸装货物、散装货物货物性质:普通货物(清洁、液体、粗劣)、特殊货物(危险、易腐冷藏、贵重、活的动植物)货物重量:重量货物、体积货物货运量大小:大宗货物、件杂货物、长大笨重货物运输业的特点:1.交通运输企业的生产特点:①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②改变运输对象(客、货)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的产品③运输生产过程中同时被消费掉④由几种运输方式共同完成⑤各种运输方式虽然使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性能,但生产的是同一的产品,它对社会具有同样的效用⑥在运输费用中,没有原料消费,固定资产(运输设备)的折旧和工资是运输的主要费用2.交通运输企业的管理特点:①交通运输是具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②交通运输业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社会效益和公益效益③交通运输企业生产范围线路长、面广,管理幅度大④各种运输方式或各个运输企业之间的协作要充分协调好,才能保证运输生产的连续性⑤交通运输生产布局和综合运输布局,不仅受国家客观政策影响较大,而且受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布局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⑥交通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显得特别重要运输与国民经济:1.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不是消极地、静止地为社会生产服务的2.运输费用在生产费用中占很大的比重3.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4.运输业在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运输的空间效用:运输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物品的空间位移,创造了空间效用。
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实务复习大纲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1.运输产业的特性1)运输是生产过程的继续2)运输业的产品是服务3)运输具有社会公共事业的特性2、物流运输的原则(及时、准确、经济、安全)1)运输与其他物流环节的关系2)运输与装卸的关系3)运输与包装的关系4)运输与存储的关系5)运输与配送的关系4、运输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的内容)(1)物流运输的对象:物流运输对象统称为货物,根据货物对运输、装卸和储存的环境和技术要求,货物可以分为成件物品、液态物品、散装物品、集装箱、危险物品、易腐物品、超长超重物品等大类。
(2)物流运输的参与者1)货主:是货物的所有者,包括委托人和收货人。
2)承运人:是运输活动的承担着,他们可能是运输企业或个体运输业者。
3)货运代理人:是根据客户的指示,并为客户的利益而揽取货物运输的人,其本人不是承运人。
4)运输经纪人:是替托运人、收货人和承运人协调运输安排的中间商,协调的内容包括装运装载、费率谈判、结账和跟踪管理等。
(3)运输手段1)运输工具2)运输线路3)运输站点及配套设施4)其他资源要素(还有信息、资金和时间等要素,运输管理就是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满足用户要求。
5、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1)物流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2)运输可以创造“场所效用”3)运输是“第三利润泉”6.运输作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条件,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在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没有运输,生产内部的各环节就无法连接。
2)运输作为社会物资生产过程的继续,这一活动联结着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各个环节,联结着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联结着城乡,联结着不同国家和地区。
7.合理运输的标志1)运输成本2)运输速度3)运输一致性8.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1)返程或起程空驶2)对流运输3)迂回运输4)重复运输5)倒流运输6)过远运输7)运力选择不当8)托运方式选择不当9.影响运输合理化的要素10.运输合理化的措施(掌握要点就OK了)1)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2)减少运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3)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4)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6)配载运输7)“四就”直拨运输8)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9)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第二章物流运输规划11.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输送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管理作业指导书第一章:概述本指导书旨在帮助交通运输管理人员了解本行业的相关要点,从而更好地执行工作职责。
以下将介绍交通运输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1.1 交通运输管理的定义交通运输管理是指对交通运输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其目的在于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性交通运输管理对于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有效管理,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效率。
1.3 相关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交通运输管理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等。
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这些法律法规。
第二章:交通运输管理主要内容本章将详细介绍交通运输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运输计划管理、运输组织管理、运输指挥管理、运输控制管理和运输监督管理等。
2.1 运输计划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包括货物运输量、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
同时,还应考虑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制定相应的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2.2 运输组织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合理组织运输资源,包括车辆、人员和设备等。
同时,还需进行运输需求分析,确保运输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配比。
2.3 运输指挥管理在运输过程中,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及时指挥和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确保运输活动的有序进行。
例如,需要合理安排车辆的发车和到达时间,提前调度应急车辆等。
2.4 运输控制管理为确保交通运输活动的安全顺利进行,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交通运输的监控和控制。
例如,需要设立交通信号灯,建立交通监控中心等。
2.5 运输监督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运输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同时,还需及时处理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和事故。
第三章:交通运输管理工作方法与技巧本章将介绍一些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物流公司运输管理手册第一章运输管理概述 (4)1.1 运输管理定义 (4)1.2 运输管理重要性 (4)1.3 运输管理目标 (5)第二章运输计划与调度 (5)2.1 运输计划编制 (5)2.1.1 分析客户需求 (5)2.1.2 制定运输方案 (5)2.1.3 编制运输计划 (6)2.1.4 审批与调整 (6)2.2 运输调度原则 (6)2.2.1 合理性原则 (6)2.2.2 安全性原则 (6)2.2.3 灵活性原则 (6)2.3 运输调度流程 (6)2.3.1 接收运输计划 (6)2.3.2 安排运输资源 (6)2.3.3 监控运输过程 (6)2.3.4 处理突发事件 (6)2.4 运输资源优化配置 (6)2.4.1 车辆优化配置 (7)2.4.2 人员优化配置 (7)2.4.3 货物优化配置 (7)2.4.4 信息优化配置 (7)第三章运输合同与谈判 (7)3.1 运输合同类型 (7)3.1.1 普通运输合同 (7)3.1.2 包车运输合同 (7)3.1.3 多式联运合同 (7)3.1.4 定期运输合同 (7)3.1.5 特种运输合同 (7)3.2 运输合同谈判技巧 (7)3.2.1 充分了解市场需求 (8)3.2.2 突出公司优势 (8)3.2.3 保持灵活的谈判策略 (8)3.2.4 善于利用谈判技巧 (8)3.2.5 重视合同履行 (8)3.3 运输合同风险防范 (8)3.3.1 审查合同主体资格 (8)3.3.2 明确合同条款 (8)3.3.3 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8)3.3.4 加强运输过程监控 (9)3.3.5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9)第四章货物包装与装卸 (9)4.1 货物包装标准 (9)4.1.1 包装材料的选择:根据货物的性质和重量,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如纸箱、木箱、塑料桶等。
(9)4.1.2 包装结构的设计:包装结构应牢固,能够承受运输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防止货物在包装内部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