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全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23
公共管理学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3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1(2(1(2(3(4(54.“治理”与“善治”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公共管理的视野一、发展脉络(一)早期公共行政1.中国对行政管理的记载和解释《史记·周礼》:“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此处意指对整个国家进行管理。
2.西方国家对行政管理的记载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英\洛克《政府论》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二)传统公共行政模式1.产生背景(1)理论上(政治学发展、科学管理理论兴起)(2)实践上(政府:守夜警察-行政国家)2.典范变迁(1)政治与行政二分法阶段(2)行政原则阶段(3)公共行政即政治学阶段(4)公共行政即管理学阶段3.传统的公共行政“原理”(1)政府本身应按等级制、官僚制原则进行组织(2)政府在介入的政策领域内可以成为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3)政治与行政能够相分离(4)终身制职业官僚4.传统行政学的局限(1)理论框架局限(2)管理主体局限(3)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4)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三)公共管理模式1.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①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不满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加剧③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2)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①改变了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②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③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④全球化是共公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3)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①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改革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②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2.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出现(1)P途径下的公共管理其一,视公共管理为政策分析互补之物,成为这些学院教学课程的两大方向;其二,在教学研究上十分重视个案研究,以从事实务工作者的经验为素材;其三,以高层管理者,特别是政治性任命官员为教学研究对象,致力于促进此类人员与学界之间的沟通对话。
(波兹曼)(2)B途径的公共管理其一,B之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P则依循公共政策学院的传统;其二,B并不强调公共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P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其三,B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P则企图摆脱公共行政,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其四,B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非常强调组织设计、人事与预算等问题;但P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其五,B主张采用量化分(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P则采用个案研究法。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实践第二章现代政府政策过程第三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四章非营利组织的管理第五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框架和评价第六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公共预算管理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第九章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及展望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及“私人骨理'的异同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借理职能.B、差别。
(1)公共管理及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迅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 )及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3 )及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及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及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 )研究对象及范I札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尢公一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一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一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及绩效研究.{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一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及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时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而、微观、直接干预。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1、组织就是指在一定得社会环境中,人们通地相互交往而形成得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得方式联合起来得有机整体。
——组织目标与行为就是组织得本质性特征2、公共组织:广义上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得得组织。
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
狭义上仅指国家机关组织。
3、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得差异(43页,表1-1,了解就好)。
4、公共组织得类型(1)(有利于加强审计与对公共组织得监督):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与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A、强制型公共组织:政府部门。
根据宪法与法律得授权、依靠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实行强制性管理。
如,纳税人必须接受税务管理部门得管理B、半强制型公共组织: 更多依靠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
其强制性就是可对抗得,当事人可拒绝裁决。
如,仲裁委员会――起诉;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各种行业协会等。
C、非强制性公共组织:非强制性与服务性。
如,各种院校、社区学校、研究所、基金会、医疗保健机构、文化与科学技术团体、各种咨询服务机构。
(3)A、古典模型:建立在行政管理等古典组织理论得基础上,效率就是组织追求得首要价值。
专业化与协作就是组织得基本要素。
特点:①组织具有四个基础:目标、过程、顾客、领域。
②对于每个组织而言,上述基础中必须有一个被赋予优先地位。
③行政部门在最高层次上按主要目标组建,每个部门包含一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得活动。
④任何上级公能有效监督数量有限得直接下属,存在“控制范围”。
⑤行政权威与责任授予单一行政人员而非董事会或委员会这样得多成员机构。
⑥垂直领导活动与参谋活动被严格加以区分。
B、官僚模型:其基础就是马克斯、韦伯创立得官僚理论。
理性――合法权威。
认为组织靠非人格化得规则来管理,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得劳动分工。
②有明确得职权等级制。
③有与任职者与职责相关得规章制度。
④有处理工作得程序系统。